第34章 爸爸被“说”死了(2)

作者:阳光的冯娟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4:12

|

本章字节:8224字

和张唤交谈了一会儿,夏洛克上楼。张晨的尸体已经被抬走了。主卧室里,陈茗茗小声地哭泣。张晓和她的丈夫,陪在一旁,神态哀伤。


一家之主倒下了,剩下的人,唯有物伤其类的凄凉。


按照华笙的推理,这别墅里的任何一人都有谋杀嫌疑,但凶手究竟是谁,夏洛克想起那个孩子说的话:“很快就会知道!”


夏洛克决定住在这里开始调查,华笙给别墅内外安排了警力。他们要给凶手造成风声鹤唳的景象,打草惊蛇,引蛇出洞。


日记本里的罪状


这一夜,张晓和她丈夫很早就睡了。


陈茗茗照旧在露台的躺椅上忧伤地抽烟。


张唤因为父亲的丧事,向学校请了假。


动静最大的是小保姆惠惠。她从上午就一直要求出去和男朋友见面,她说她不想在这里干了,她要回家。华笙向她讲了有关政策,要求她一步不能离开。因为不允许和她男友通话,从下午开始,她的眼睛里就冒泪光了,到了晚上,她关着门大声地哭泣。


有警员向华笙建议提审惠惠。华笙说:再等等,等到动静再大一点。


夜深了,夏洛克在客厅里看报纸,一阵很小的脚步声从他身后传来。


“叔叔,送你一样东西。”


原来是小男孩张唤。他将一本日记本递到夏洛克的手里。


是张晓的日记!夏洛克浏览了几行,就明白,这是一份很重要的情报。日记里记载着张晨生意上的一些往来,都是非法的勾当:偷税记录、行贿记录、洗钱记录、为走私车销赃的记录……除了这些,还记录着张晓的心情。张晓回忆了和哥哥一起成长的岁月,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张晓的心态开始转变了,变成了一个渴望从哥哥身上搜刮更多利益的怨妇,在她的怨里,还逐渐增添了许多恨。她恨自己的嫂子,为什么上帝赐予了她那么多的优越条件;她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更能干一点,好让哥哥瞧得起;她恨自己的丈夫,为什么不能博得哥哥的更大信任……


夏洛克合上日记,对张唤说:“你很危险!从现在开始你乖乖待在房间里,哪儿也不准去!”


张唤懂事地点头。


这本日记是张唤从他姑姑房间里偷出来的。这小子为了破案,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但他这样做无形中也会搅乱夏洛克和华笙的计划。


抢先报告


读完张晓的日记,夏洛克想起白天与张唤的对话:“老鼠药是妈妈吩咐买的,她当时还强调,要把老鼠药放好,不要和食物放在一起,否则人吃了就会死的……”这个强调是不是故意的呢?这可能正好暴露了她的心思,也可能是她在给凶手透露信息。还有,她那天吩咐惠惠给张晨送咖啡时为什么神秘兮兮的?


陈茗茗无论怎样也脱不了嫌疑。


而现在这本日记,为张晓的嫌疑也增加了分量。


会不会是姑嫂合谋,杀死了张晨?


正想着,华笙从楼上下来,她悄悄对夏洛克说:“你猜刚才张唤对我说了什么?”


夏洛克当下一惊:“怎么,张唤没上楼睡觉?”


“我刚从露台上下来,张唤他妈硬是不肯下楼睡觉,我陪了她好一会儿。张唤把我拽到他房间里,对我说:他已经找到了凶手了。我问是谁,他说你知道。快告诉我,你都知道啥了?怎么事先不跟我透个风儿?”华笙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夏洛克知道张唤说的凶手是谁,可仅凭一本日记不能判定他姑姑就是杀人凶手呀。夏洛克心里有点责怪张唤这孩子嘴巴太快。


夏洛克还没说话,华笙却抢着说:“我正要告诉你一个消息呢。我们查到,在案发那天夜里11点前后,张晓和她的一个女朋友煲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粥,而她的老公正巧加了一通宵的班,今天早上才回家。我问了小保姆惠惠,陈茗茗叫她送咖啡的时间正好是11点。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张晓和她老公的嫌疑了。”


这个消息,的确让夏洛克为之一震。


孩子和姑姑


夜更深了,夏洛克和华笙叫醒了睡梦中的小保姆惠惠,进行突击询问。


问:“张唤经常跟你谈他的姑姑吗?”


答:“不经常,都是些不好听的话,我尽量不掺和到他们的家事中去。”


问:“什么不好听的话?”


答:“张唤好像不喜欢他的姑姑。他对我说:他姑姑不是什么好人,就是爱他们家的钱,对他爸爸也不好。有一次,张唤调皮,把他姑姑房里的一只耳环弄丢了,他姑姑很生气,还打了他的屁股呢。从那以后,张唤就更不喜欢他姑姑了。他对我说过,等他长大了,他就搬出去,不跟姑姑这样的人住在一起。”


问:“请你仔细回忆一下,昨天晚上,你给张晨叔叔煮咖啡时候的每一个细节。”


答:“叔叔喜欢喝用咖啡壶煮的咖啡。阿姨吩咐我之后,我就去厨房,把咖啡煮起来。一般我要煮20分钟,我记得煮了没两分钟,就听到客厅里噼里啪啦的响声,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张唤打碎了一只花瓶。我问他怎么还没睡,他说睡醒了口渴,我就跑进厨房给他倒了一杯水。他喝完后上了楼,我就把客厅里的花瓶碎片收拾好倒进了院子里的大垃圾桶里。”


问:“你在院子里停留了几分钟?”


答:“我把院子里的垃圾桶收拾好了放到了大门口,又去了一趟洗手间,这才回到厨房。这时,咖啡壶就叫了,我定的时间已经到了。”


夏洛克和华笙的心里,似乎都有了底。


他们回到客房,表情很沉重。


夏洛克低声说:“我真不愿意相信他是凶手。”


华笙问:“要不要现在就抓他?”


夏洛克叹了一口气,说:“先把外面的岗哨都撤了,让大家回去休息,天亮之后再说吧。”


一个帮凶


天亮了。


忽然有人来报:“陈茗茗趁着夜深,带着儿子跑了!”


陈茗茗留下了一封信:


我带着唤唤走了。我知道他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这都是我的错!请你们不要追我们,我将和唤唤到一个清静的地方去,让我们用一生来赎罪吧。


华笙忽然明白,夏洛克预先已经知道,谋杀张晨的凶手是他的亲生儿子——仅仅10岁的张唤。


最先让夏洛克怀疑张唤的是:作为死者的儿子,为什么他的脸上没有悲痛,反而对破案有着更大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爱好侦破,而是,他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很快就会知道的!”他故作神秘的样子,就说明他早已知道了答案。


因为他是孩子,而且又热心地加入破案,他就被所有的人忽视了。


张唤知道,在所有人中,他妈妈的嫌疑最大,张唤不愿意自己的妈妈成为囚犯,因此,他及时地偷出了姑姑的日记,把警方的视线引到姑姑身上。因为对姑姑怀恨在心,他就想对姑姑实施报复。


夏洛克在断案时一直信奉一个真理:凶手作案一定会留下痕迹,除了可看得见的痕迹之外,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痕迹,那就是心理轨迹。


夏洛克看到,在这个别墅的所有人中,只有张唤一个人一直是积极主动的,是他牵引着夏洛克断案的思路,先是他妈妈,然后是他姑姑。而当他告诉华笙他已经知道谁是凶手时,他已经急了,他急于要警方早点找到替死鬼。


可是张唤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爹呢?他才10岁啊!


夏洛克分析,最大的可能是:张唤和他妈妈的关系太亲近的缘故。张唤从小到大,一直跟妈妈睡在一起,爸爸的出轨,对妈妈打击很大,张唤都看在眼里。看到妈妈受到欺负,张唤很心痛,他要保护妈妈,替妈妈出气。在一个充满了怨恨、不满、不公平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学会了在心里储存仇恨。而陈茗茗这时正好扮演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是她的言行将儿子引上了一条犯罪的道路。陈茗茗在闹离婚期间总是对儿子说:“我恨不得杀了你爹!”想谋杀张晨的其实是她自己,但她没有动手,而是“指使”自己的儿子帮自己动了手。更也许,陈茗茗说想杀死张晨只是自己逞一时嘴快,并不是真的要杀他,但是,妈妈念叨多了,儿子就当真了。于是,一个10岁的孩子,接过了这根仇恨的接力棒。


陈茗茗的这种行为,在犯罪行为中被称为“谋杀恐吓”。


当得知张晨被毒死的时候,陈茗茗就已经知道真相了。那天,只有她知道,儿子听到爸爸死亡的消息之后,脸上除了紧张和慌乱,还洋溢着胜利者的得意。


张唤怎么能下手杀死自己的亲生父亲?在下毒之前,10岁的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这一切已经不得而知。他和他妈妈,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过去的那些恩恩怨怨,也随着他们的离去化为了乌有。


福尔摩斯心理课堂:心理轨迹


心理学家说,什么样的家庭生长出什么样的孩子。延伸开去就是,父母关系和睦,对孩子温和,孩子就会对他人温和,处事比较理性;父母关系冷漠或者总是争吵,孩子就会感到孤独、恐惧,对他人就多有怨恨,不信任他人。


有样学样,孩子时刻以父母的行为为自己的榜样,这就是孩子生长的心理轨迹。


在一个家里,每个人天天嘴巴里都在说“死”,给孩子带来的信号就是——如果这个让大家厌烦的人真的如大家所愿“死了”,是一件好事。“死了”就是什么都结束了,大家的怨恨结束了,不满结束了,这个家也就温暖了安宁了。让他“死了”也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试试让他“死了”,验证一下大家是不是真的很恨他,是不是真的想要他“死”。一个10岁的孩子能够“杀死”亲身父亲,并不意味着这个孩子多么狠毒多么有心计,而恰恰体现了孩子的本性——游戏、好玩。只是,张唤并没有体会到“死”的真正含义,“死了”不像躲猫猫一样叫一声就能“复活”,而是永远地消失不见了。在未来漫长的年月里,这个背着沉重罪恶感的孩子该怎么长大呢?


这一切的苦果都将由陈茗茗独自承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她种下了仇恨,种下了罪恶,收获的就是儿子成为罪犯的恶果。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人际榜样。”人本学派、精神心理学派以及研究婚姻家庭、儿童心理学的专家们都如是说。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