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非洲文明奇迹(3)

作者:张振鹏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28

|

本章字节:8472字

每当教堂的晨钟在黎明时分响起时,修道士们就开始对巡礼者说教。由祭司将圣水分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随后的祭祀活动上,一个称为“达玻多”的十诫木板从教堂里面运出,象征着摩西从耶稣那儿得到了十诫,并传授给信徒。“德姆卡多”祭典一共要连续举行3天,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最大的宗教活动。


38迦太基古城


奇迹概览


迦太基古城遗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东北17千米处,它濒临地中海,扼守突尼斯海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城遗址之一。


从公元前9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迦太基城曾是有名的奴隶制强国迦太基的都城,城市繁荣富庶,国泰民安,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贸易和农业中心之一。但公元前3世纪,罗马与迦太基开始了一场领土上的争夺。直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战败,而迦太基城内遭罗马军烧毁,被夷为平地。


现在看到的迦太基古城遗址是罗马在占领迦太基古城时期重建的,曾发展为仅次于罗马城的第二大城。古城占地3000多平方千米,城内主要建筑有长34千米、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遗迹。从残存的遗迹中可以推测当时这座城市的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美。


1979年,迦太基古城遗址以其特有的腓尼基文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奇境珍藏


【罗马剧场】


罗马剧场坐落在一座公园的小山上,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露天剧场。剧场中巨大的舞台前有壁龛,舞台两侧的门直通剧场外面的柱廊,后墙有3个门。舞台对面是半圆形的21级观众席,由栅栏分为3个部分,座位全部用石头砌制的,一层一层上去,把整个舞台围住。


坐在剧场中任何一个座位上,观众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舞台上的歌声和台词,看到舞台上的演员。如今,古罗马剧场经过修复后,仍然在继续使用,每年突尼斯政府都要在这里举办迦太基“国际联欢节”。


【安东尼公共浴池】


安东尼公共浴池坐落于海边,是在2世纪时期罗马皇帝安东尼时期建造的。它规模巨大,占地面积达35平方千米,是古罗马第四大浴池。


浴池两边对称排列着更衣室、热水游泳池、按摩室、蒸汽浴室、逐渐升温的热水室、温水室、冷水室、健身操室等。公共浴池中的巨大水池可蓄水3万立方米,由此可见,洗澡在古罗马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这个公共浴室是为他们不可缺少的地方。


⊙寻幽探秘:


1安东尼公共浴池可贮水3万立方米,那么这些水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公共浴池外有一个巨大的水渠,安东尼浴池的用水是从60千米以外的扎古旺通过渡槽引过来的,渡槽如长龙般形成气势宏伟的人工“天河”,至今还残存数段。


【其他遗址】


除了一些大型剧场和浴室外,在迦太基古城中曾有一座基督教堂的遗址,是突尼斯境内最早的基督教堂。此外,古城中还曾挖掘出腓尼基时代的遗物,这些遗物大多是坟墓、石棺和随葬品等。其中,随葬品中有水壶、陪葬着石雕像和一些装饰品。此外,在发掘的石棺中,有几座约公元前400年的石棺,上面刻有死者的雕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从雕像上看,其衣着应该是受埃及文化的影响。


典故传说


【迦太基古城的由来】


相传,公元前814年,腓尼基王国(今黎巴嫩西海岸)的国王穆托死后,公主爱丽莎的哥哥庇格玛隆独掌大权,从而排斥爱丽莎。最后爱丽莎为了避免遭受迫害,携带财宝和仆人漂洋过海,来到了突尼斯。


爱丽莎来到岛上后,发现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控制地中海交通要道,于是她决定在此建城。可是根据当地柏柏尔人的习俗,外来人不能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地方。而聪明的爱丽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艾丽莎向部落首领马西塔尼求借来一张牛皮,并把牛皮切成一根根细丝,然后将细丝连在一起,形成一根长线,然后用它在靠近海的山丘上围起一块3000多平方千米的地皮,并称此地为“迦太基城”。从此,当地人奉称她为皇后。


如今,坐落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东皇后旅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公主而建造的。


知识百科


【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人发明的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这些字母向东传播到西亚、南亚,以及东亚一些国家,成为这些国家文字的源头。


腓尼基位于地中海东岸北部,即今天的叙利亚和黎巴嫩沿海地带。公元前2000年初,这里先后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城邦,每一个腓尼基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腓尼基地区多山,山地盛产木材,特别是雪松等造船用的珍贵木材,所以腓尼基的造船业很发达。又由于它是西亚和地中海的海陆交通枢纽,因而商业也很发达。与海上商业相适应,腓尼基的航海业同样发达,可谓是一个出色的航海民族。


从公元前10世纪起,腓尼基各邦开始利用航海优势,向海外进行殖民活动,殖民地遍布地中海沿岸各地。公元前9世纪,推罗(迦太基的城邦)殖民者进军塞浦路斯,远征非洲,其在非洲北岸突尼斯建立起迦太基,从而发展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强国。


39大津巴布韦遗址


奇迹概览


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津巴布韦马斯温戈市(原名维多利亚堡)东南约29千米处,是非洲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头城建筑群体。据统计,津巴布韦有200多处石头建筑遗址,而大津巴布韦遗址则是南部非洲文明的集中体现。甚至津巴布韦的国名都得名于此遗址,因为“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系肖纳语中,意为“石头城”。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群大约始建于4世纪到5世纪,后经多次重建或扩建,于14、15世纪达到鼎盛。1871年,来到这里探险的德国地理学家卡尔·莫赫最先把这个奇迹公布于世。


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总面积达720万平方米,由卫城、圣堂、遗址之谷三部分组成。在遗址内散布有房屋和庭院等许多石头建筑,另外还有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这些石头建筑,共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奇境珍藏


【卫城】


卫城位于遗址的北部,是在100多米高的山上依山而建的。卫城由一层层的石头围墙组成,这些围墙高约75米,底厚约6米,看起来坚不可摧。卫城围墙的作用是保卫“圣堂”。在这些围墙中,除了石头围墙外,也有天然岩石块构成的围墙。因此,围墙这一部分又被称为“山丘复合体”。


卫城是最早被建成的,包括幽谷卫城、冶炼卫城、祭祀卫城及铁石洞穴四个部分。在这里,还发现了著名的“津巴布韦鸟”一种用淡绿色的皂石雕刻而成的鸟,鸟身如鹰,而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长约50厘米,多雕刻在1米高的石柱顶端。现在,“津巴布韦鸟”被作为津巴布韦的象征印在国旗、国徽和硬币上。


⊙寻幽探秘:


1津巴布韦鸟使用皂石雕刻而成的,那么皂石是一种什么样的雕刻材料呢?


皂石是滑石的变种,常与绿泥石、头角闪石和云母等相伴生,颜色多样,可有白、黄、绿、红、蓝等色。它是耐磨的致密矿,质地很软,不易产生污迹,而且不受任何酸类的影响。


【圣堂】


圣堂是卫城南面的椭圆形建筑物,这座建筑离卫城数百米,位于山下的平地上。这是一座保存十分完好的建筑物,“圣堂”是人们对它的普遍称呼。


圣堂建成的最晚,但却最为重要。这座椭圆形建筑物的最大直径超过106米,由外墙和内墙组成。外墙呈锯齿形花纹,高11米,厚5米,周长约250米。内墙呈半圆形,周长90米。内外墙之间有平行通道,在平行通道的南端,有一座十分显眼的建筑。这是一座高约11米的圆锥形塔,在塔的顶端,刻有两排狗牙形的装饰。


【遗址之谷】


被称为“遗址之谷”的谷地,介于卫城与圣堂之间。在这里建有10个大小不同的石头建筑遗址。尽管这些石头建筑与椭圆形建筑十分类似,但其规模都要小许多。另外,这里还有一些低矮的内墙和围墙。


典故传说


【“津巴布韦鸟”的经历】


在大津巴布韦遗址***土的“津巴布韦鸟”一共有8只。不过早些时候,这些鸟的实际数量却是7只半,之所以还有一个半只,是因为有一只鸟当时只有头而没有足。


这些鸟大多数曾流失在国外,只有一只半留在津巴布韦。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后不久,南非政府归还了5只鸟,但是,至今仍有一只还留在南非博物馆。而有首无足的那只鸟经历最为坎坷。


这只鸟的头最早被人敲了下来,丢弃在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里。而它的底座则被人送给了一位德国传教士。后来,这位传教士又将其卖给了德国柏林人类学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攻克柏林后,将这个底座带到了列宁格勒。直到后来德国统一,这只底座才又被辗转送回了柏林。1998年,津巴布韦政府与德国政府交涉,并在2003年5月,终于将这个石鸟底座迎回了津巴布韦。


知识百科


【津巴布韦文化】


津巴布韦文化是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铁器时代文化。这种文化以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物和发达的黄金贸易为重要特征。它的繁荣时期为13世纪到16世纪。


在中世纪时期,津巴布韦经济相当繁荣。14世纪以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绍纳人(非洲南部在津巴布韦人口中占多数的民族)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大津巴布韦在15世纪初的姆韦尼·马塔帕王国时期和15世纪末的罗兹韦王国时期,都曾是王国的京都。在姆韦尼·马塔帕王国时期,大津巴布韦还是一个贸易中心。黄金或象牙与外国器物的交换贸易十分兴盛。而且在当时,还有外地商人深入这两个王国内地进行贸易。


16世纪初,随着殖民者的入侵和王国内部的分裂与长期纷争,姆韦尼·马塔帕和罗兹韦两个王国先后由盛而衰。津巴布韦文化也由此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