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毁誉

作者:林丹环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4

|

本章字节:2424字

季羡林


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和颟顸。


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他就觉得天下人(一只眼者除外)都多长了一只眼。这样毁誉能靠得住吗?


孔门贤人子路“闻过则喜”,古今传为美谈。


我根本做不到,而且也不想做到,因为我要分析:


是谁说的?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而说的?分析完了以后,再定“则喜”,或是“则怒”。喜,我不会过头。怒,我也不会火冒十丈,怒发冲冠。孔子说:“野哉,由也!”大概子路是一个粗线条的人物,心里没有像我上面说的那些弯弯绕。我自己有一个颇为不寻常的经验。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某一位学者,过去对于他的存在,我一点都不知道;然而,他却同我结了怨。因为,我现在所占有的位置,他认为本来是应该属于他的,是我这个“鸠”把他这个“鹊”的“巢”给占据了。因此,勃然对我心怀不满。我被蒙在鼓里,很久很久,最后才有人透了点风给我。我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只能一笑置之。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我想向他道歉,挖空心思,也找不出丝毫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由于各人禀赋不同,遗传基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不会一样,都会有点差别。比如吃饭,有人爱吃辣,有人爱吃咸,有人爱吃酸,如此等等。又比如穿衣,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黑,如此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各人自是其是,而不必非人之非,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话本来有点贬义,我们可以正用。每个人都会有友,也会有“非友”,我不用“敌”这个词儿,避免误会。友,难免有誉;非友,难免有毁。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抱上面所说的分析态度,切不要笼而统之,一锅糊涂粥。


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对我都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个人,人人都说他好,这个人可能是极端圆滑的人,圆滑到琉璃球都能长只脚的程度。


心香一瓣


一般人受到别人的毁誉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情形:一种是誉则得意忘形,毁则勃然大怒;另一种是在任何毁誉面前都谦卑地全盘接受,好像他人的话句句正确似的。


其实,喜怒本人之常情,无需矫饰和掩盖,只要不过火就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清醒理智的头脑,能够判断别人对自己毁誉的正确与否。


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也避免不了被人泼冷水;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有荣誉加身的可能。因此,凡事一定要有自己正确的原则和立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