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伴随编辑部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9
|本章字节:27746字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战役简述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迄今为止唯一主要以空降作战方式进行的登陆战役,改变了传统的登陆作战模式——战场由平面走向立体,对以后的登陆作战产生了深刻影响;盟军受此启发,高度重视空降兵的使用,大规模组建空降部队,在西西里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均进行大规模空降作战。此外,如果将研究视野放大,将目光投向当时整个地中海、北非战场,则不难发现,德军当时仅夺取克里特岛,没有乘胜夺取地中海西部的马耳他岛,实为一个战略错误,是其日后兵败北非的伏笔,也成为由兵败北非引发的“蝴蝶效应”的起点。
战前形势
1940—1941年,德意为加快统一欧洲的进程,在巴尔干半岛进行扩张。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集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对于德意而言,占领巴尔干半岛,既可有效控制东地中海,进而威胁英国在近东、中东和北非的殖民地,又能封锁苏联的黑海出海口,方便日后从南翼对其发起进攻;还可以切实保护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1940年,墨索里尼准备侵占南斯拉夫或希腊。原因是意大利军队在法国战场的糟糕表现使得墨索里尼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但他又不甘心向德国人示弱。此时英国人正忙于招架德国空军的攻势,北非就形成了暂时的力量真空,在墨索里尼看来,这是夺回他个人荣誉的最好机会。他迫不及待地把军队送到北非,起初英国人无暇顾及,意军初步获得了小范围的胜利。但是,希特勒因为正在全力进行西欧的战争和秘密进行大举入侵苏联的准备,建议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墨索里尼不得已在9月底停止行动。但墨索里尼并不满足于此,又在10月28日入侵希腊,因为在这之前德国已经向罗马尼亚派出了一个军事代表团,希特勒此举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对苏战争中寻求加强与罗马尼亚的合作,在墨索里尼看来,希特勒显然是在抢夺本来应该属于意大利的地盘,他决心这回一定要抢在德国人的前面赢得胜利。意军由阿尔巴尼亚越界,从三个方向侵入希腊,但不想希腊的士兵比他们想象的顽强得多,在几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意军便全线溃败。
此时,希特勒一面加紧准备翌年实施的“东方战局”;一面计划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支持下夺取直布罗陀海峡至苏伊士运河的整个地中海以及中东地区,希望通过所谓“外围”能够在与英国的冲突中占得上风。于是,德国加快了征服巴尔干的步伐。此外,“巴巴罗萨”计划也要求德国在东南欧地区,尤其是巴尔干南翼有一个稳定的战略环境,以保证德国航空兵和装甲兵能够得到罗马尼亚普罗耶什蒂油田的石油供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大利的失败,危及到了希特勒征服巴尔干的计划,于是德国在12月制定了在次年春实施的“马里塔”计划,加快征服巴尔干的步伐。
德军在巴尔干半岛的展开,推迟了“巴巴罗萨”计划。“名字将始终同斯大林格勒联系在一起的弗雷德里希·保罗斯陆军元帅,这个时候是陆军参谋总部的俄国战役的主要策划人。他后来在纽伦堡证人席作证说,希特勒要毁灭南斯拉夫的决定使得‘巴巴罗萨’的开始推迟了大约5周,海军的作战日志也说推迟了这样长的时间”;“在俄国带领南集团军的冯·伦斯特陆军元帅在战后对盟军的审讯员说,由于巴尔干战役,‘我们至少迟开了4周’。他又说,‘这是一次代价非常昂贵的推迟’。”
德军统帅部迅速修改“马里塔”计划,决定把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入侵作为统一的战役行动付诸实施。同时,意大利和匈牙利军队从辅助方向协同德军作战。1941年4月6日,德国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同时发起突然袭击。陆军元帅李斯特指挥第12集团军,沿斯鲁特马河流域而下,在鲁佩尔山口突破希腊防线,同时装甲部队从塞尔维亚突入莫纳斯提尔隘口的一些山口,攻入希腊北部。4月27日,德军攻陷雅典。
夺取克里特岛,是德军入侵巴尔干最后一战。此役其实是希特勒在希腊战事后期根据德国空军司令部4月21日的建议临时决定的。德军进入希腊南部后,希特勒本来要停止巴尔干战事,但德国空军将领却在思考以空降作战的方式夺取克里特岛。他们认为,允许英国人留驻克里特岛无疑是埋下了一颗地雷,应该夺取克里特岛,结束巴尔干战争,然后抽身对付苏联。
克里特岛上有三个机场:伊腊克林机场,能起降各型飞机;马拉马机场,只能起降战斗机;雷西姆农机场,还未能完工。但这些机场,却对德军空降登陆作战起了重要作用。
德国空降兵创始人——第11航空军军长库特·施图登特中将向第4航空队司令亚历山大·勒尔建议:在克里特岛实施一次真正大规模空降作战行动,以此来证明空降部队的战略价值。在戈林首肯后,施图登特和空军参谋长耶顺内克4月21日向希特勒当面汇报。
听取施图登特报告时,凯特尔曾提出先由空降部队攻占马耳他岛。希特勒认为:“尽管马耳他这个英国基地比克里特岛更重要、更危险,但是应该看到,控制了克里特岛,就会威胁英国在地中海区域和中东的阵脚,保护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石油基地免受英国袭击,还可以把该岛作为进入中东各国的前进基地。所以,我们目前更需要以克里特岛的辉煌胜利来结束巴尔干战争。”虽然希特勒同意克里特岛空降作战,但担心会影响即将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要求“陆军总司令部和空军总司令部应将必需的载重汽车提供给国防军运输勤务主任支配。不可因进行这种运输而延误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准备工作。”
4月25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水星”的第289号作战指令,规定以空降部队为主占领克里特岛。其中原因有三:一、克里特岛与在欧洲大陆和附近岛屿上的德空军基地相距很近,德空军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军在埃及、马耳他和马特鲁的空军基地距该岛甚远,一时又无法调拨和部署大量空军兵力;二,德军尽快结束巴尔干战事,以便腾出手实施追在眉睫而又已经被推迟的“巴巴罗萨”计划;三,除潜艇外,德海军在地中海没有任何兵力,在塔兰托和马塔潘角遭英国海军两次打击的意大利海军,无力为海上登陆部队护航。
此时,亚历山大·勒尔同施图登特在作战计划上发生分歧。勒尔坚持首先全力以赴,以绝对优势兵力夺取克里特岛西部,尔后以此为基地夺占整个岛屿。施图登特则主张在岛上约7个地点同时空降,以期在对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占领岛上所有要地,进而夺取整个岛屿。最后,基于空降兵力不足、空军有限等因素的考虑,戈林进行折衷——进攻部队首先夺占4个最关键地点,保证占领全岛。整个战役大致分为四阶段,即夺取制空权,占领登陆场,集结兵力,歼灭岛上防守部队。为保证得到空军的全面支援,最初的空降突击分两个波次实施。首先,第一波突击西部的马利姆和苏达港地域;然后,待运载第一波部队的飞机飞返后,第二波突击雷西姆农和伊拉克林地域。这两个波次将得到伞兵部队的加强和机降部队的支援,继而得到海上登陆部队的支援,直到占领全岛。
5月6日,英国情报机关掌握德军的空降作战细节和可能的攻击日期,立即通报守军。负责统一指挥的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认为,德军主力从海上登陆,空降突击只不过是夺取机场和港口。因此,苏达湾和马拉马机场作为重点防御,以其为核心构成支撑点式防御体系,将全岛划分为四个独立防区:马拉马防区、苏达湾防区、雷西姆农防区和伊拉克林防区。马拉马防区和苏达湾防区分别布置新西兰军1个旅和英军1个营为预备队。仅有的6辆坦克,分别配属在3个机场。3个轻型高射炮连和2个重型高射炮连担负对空防御。英军对支撑点进行伪装,设置了假阵地和假目标,并最大限度利用复杂地形部署火力。补给是英军防御准备中的最大困难,港口每天卸载的物资从最初的700吨,一直下降到仅100吨。弗赖伯格根据德军入侵荷兰在公路、海滩等开阔地带进行机降的战例,认为德军对机场的依赖性不强,而英军还将使用机场,所以没有破坏机场。
5月16日,英军击落一架德军侦察机,并俘虏飞行员。飞行员供称:攻击在未来四十八小时里开始。5月17日,英军全面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8、19日,德军空袭频繁、猛烈。英军侦察机也发现德军在希腊南部机场集结了大量空降部队和飞机,由于英军在该地区航空兵太过薄弱,虽然进行了几次轰炸,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关链接
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地中海中,爱琴海之南。面积8,336平方公里。人口约60多万(2008)。同加尔多斯岛和迪亚岛构成一个行政区。最大城市为赫拉克利翁,行政中心在干尼亚。多山,北部有狭窄的沿海平原。古代爱琴文化的源地。公元前2800年已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000年在岛北岸以诺萨斯城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建筑宏伟的宫殿、庙宇。石雕、金、银制品、珠宝、陶器制作发展,海上贸易频繁。在古王宫末期,大概克诺索斯已统一全岛。按希腊神话克里特岛有米诺斯王的传说,学者们遂称克诺索斯的王朝为米诺斯王朝,克里特文化亦名米诺斯文明。1669年被土耳其人占领。1913年划归希腊。
克里特岛是希腊古老文化中心、地中海著名旅游地。岛上有山地和深谷,风景优美多姿,还有断崖、石质岬角及沙滩构成的海岸。这里是地中海式气候,风和日丽,植物常青,岛上种有橄榄、葡萄、柑橘等,鲜花遍地盛开。岛四周是万顷碧波,因而有“海上花园”之称。
双方兵力分析
德军
德军投入的兵力计有第4航空队所属第8、第11航空军(轰炸机433架、歼击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以及隶属于第11航空军的第7空降师)、1个独立空降团,第5山地师以及登陆部队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约70艘。其作战部署:第7空降师(辖伞兵第1、第2、第3团)和空降兵独立团组成空降突击集群;第5山地师为预备队,准备实施机降或登陆增援,第8航空军负责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海军东南舰队负责海上支援。空中突击机群分为3个集群,分别在4个地点空降:西部集群由空降独立团组成,空降突击马利姆地域;中央集群由第7空降师第2团(欠第2营)、第3团组成,突击苏达港和雷西姆农地域;东部集群由第7空降师的第1团以及第2团主力组成,负责夺占伊拉克林机场地域。按计划,德军将得到在克里特岛东南岸登陆的意军支援。
英军
英军于1940年10月28日,曾向克里特岛派驻了6000人的部队。加上后来从希腊陆续撤退的希军、英军,共计1个师、1个旅、2个团、11个营又5个连,总数约44万人,其中希腊军约14万,英联邦军队约3万。新西兰师师长弗赖伯格少将被任命为克里特岛守军司令,统一指挥岛上部队。
战役进程
最早德军计划在5月19日发起进攻,后来由于航空燃料的问题只好被迫拖延一天。但这并没有影响德军官兵的士气,在他们看来这意料之外的延期不会对结局产生任何影响,这种自信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前不久他们在伯罗奔尼萨的科林斯桥的空降作战,已经让英联邦军队的信心受到了重创,而现在守卫克利特岛的部队中的很多人就是来自那支撤退的部队,在他们看来,进攻克里特岛只不过是在为巴尔干战役收尾。但实际上这支英军部队通过短暂的修整和补充,实力还是稍稍有所恢复的,而且较上次还有一点小小的优势,英国人早在数日前,就已经通过巴尔干的间谍机构事先掌握了德军进攻的大概时间,克利特岛早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德军的进攻实际上是毫无突然性可言的。
20日凌晨3时,第7伞兵师起床开始做准备。3时30分天空渐亮,在机场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无数排列整齐的飞机,ju52那粗壮而结实的轮廓也依稀可辨,一些伞兵正在忙着把武器囊挂到ju52机翼的挂架上,其余的人员开始登机。一小时后每架飞机按编队顺序陆续起飞,机场的土制跑道为后面起飞的飞机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各编队陆续升空排列成长纵队,机群的飞行速度保持在220kmh,以300米的高度一直向南部的克利特岛方向低空飞去。此时克利特岛的英军阵地已经在5时30分遭受到德空军第8航空军的第一次压制性空袭,攻击目标集中在马利姆、伊拉克林和甘尼亚的机场和周边地域;7点15分第二次空袭开始,以图在空降开始前压制和扰乱守军部署。
在第二次空袭开始不久,运输机编队也已接近克利特岛上空,领队飞行员已经可以看到克利特岛。最先开始空降的是西部大队的一支突击部队,它是由迈因德尔少将指挥的共1900人的一支轻装部队,由乘滑翔机的第一营和第三营一部,以及伞降着陆的第三营,另外加上第二和第四营的一部分组成。
滑翔机在飞机的牵引下按照每批12架的编队在海滩上空爬高飞向马利姆,他们将在机场附近的塔威拉尼蒂斯河干枯的河床上着陆。由于河床碎石很多,为了减少着陆距离,这些dfs230型滑翔机都在主滑橇上缠上了带刺的铁丝,这种小改造实际上的确也很有效,除少量滑翔机摔坏外,大部分都顺利着陆,第四营的伞兵们稍后降落在滑翔机附近。英军认为塔威拉尼蒂斯河附近的地形对伞降极为不利,并没有对此加以重视,加上河床天然形成的低矮地势为降落的部队提供了良好的掩护,所以河床附近降落的部队人员损失相对较少。谢尔博少校指挥的第三营余部,由于飞行员迷航加上地面火力的原因,他们实际的着陆点偏离了预定目标,降落在机场东面的公路附近,而且人员很分散,最不巧的这里恰好又是新西兰第23营的阵地。运输机为了减少伞兵在空中的停留时间,在临近降落点时的飞行高度都很低,有的飞机飞的甚至还不到120米,在这种高度是很容易受到地面火力威胁的。新西兰23营对此的反应很快,他们把所有能对空射击的武器一起开火,空中瞬时就形成了一道火网。随着目标的临近,伞兵们不得不冒着炮火开始陆续跳伞,不时有人在空中被射杀,而侥幸降落的士兵又无法及时找到武器囊,只得随手抓起能找到的武器各自为战,地面上到处可见短兵相接的双方士兵。在这场混战中,新西兰23营以逸待劳,凭借火力的优势占了上风,谢尔博的这支小部队有23的伞兵牺牲,其中包括谢尔博少校和几乎全部的军官。
第三营的损失打乱了迈因德尔的东西两支部队同时向机场突击的计划。而且现在还有一个新的难题,在空中侦察中,机场附近的107高地的阵地并没有被侦察机发现。但实际上107高地是英军的一个防御重点,他们依地形修筑的台阶式防御阵地结构非常巧妙,隐蔽性好而且便于发挥火力优势。侦察机的这个小小的失误为德国伞兵在整个克里特之战制造了最大的、也是最要紧的难题。安德鲁中校的新西兰22营被部署在107高地,他把两个连布置在机场上,剩下的两个连沿地形布置在高地一带,营指挥所也建在107高地。安德鲁中校是个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战士,并因功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同属第一波攻击部队的还有属于中部大队的伞兵第三团,但指挥官屈斯曼所在的滑翔机在离开希腊机场不久不幸坠毁,机上包括屈斯曼在内的所有乘员全部遇难。接替屈斯曼指挥第三团的是理查德·海德里克上校,他和第一、二营降落在加拉托斯城外的普里森山谷,他得知在离他们周围不远的地方还有希腊第四旅和第六、七、八团正等着他们。
海德里克自知形势不妙,下令就地修筑阵地,构建工事,原地防守。第三团三营的遭遇和西部大队的第三营非常相似,他们降落在作为预备队的新西兰第四旅的阵地上,在一场混战后也是所剩无几。新西兰第四旅的指挥官迪普克在取得和德军伞兵三营混战的胜利后,仍然对普里森山谷的德国伞兵心有余悸。此时弗莱博格已经授权迪普克全权指挥第四旅,在幕僚的一再建议下,迪普克一番犹豫之后,才下令第四旅的一个营在下午的晚些时候发动一次小规模的进攻,结果这次试探性的进攻在傍晚时就已停了下来。
整个20日的上午,德军所有参加第一攻击波的部队都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且通信故障一直没有恢复,致使雅典的司令部对整个战况几乎一无所知。司令部根据掌握的情报无法正确判断前线的情况,据空降后的运输机飞行员报告所有部队均已着陆,而且493架运输机的情况较好,仅损失了14%的飞机。临近中午的时候雅典才收到中部大队有关进攻受挫、损失严重的电报,但情况紧迫,权衡之后第二波部队仍按计划出发。但由于机场秩序混乱,导致第二攻击波部队无法整建制着陆并与先头部队汇合。
15时,轰炸机编队飞临雷西穆隆和伊拉克林上空,再次对英军高炮阵地和支撑点实施空袭;bf109和bf110掩护伞降部队降落,压制地面火力,但德军飞机航程有限,16时15分以后这些战斗机就开始陆续返航,剩下的大部分时间伞兵是在无掩护的情况下空降的。18时左右,第二波部队全部抵达前线,一些缺少经验的运输机将伞兵降落在错误地域,而且还是英军的防御阵地中心,许多伞兵也没能及时找到武器和补给,增援部队的混乱反而给英军制造了极好的机会,德军第二波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很大。
截至20日夜,德军仍然没有一个预定目标得以实现,计划夺取的三个机场只有马利穆机场还算稍有进展。马利穆机场虽说相对较小,却离希腊的基地最近。德军的ju87在白天对高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安德鲁在山上的指挥所受到了猛烈的轰炸,同时还失去了与守卫机场的两个连的联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德军还不失时机地夺取了塔威拉尼蒂斯河上最重要的公路桥,安德鲁投入反击的预备队和仅有的两辆坦克,最后也是有去无回。安德鲁沮丧至极,连忙在下午17时向哈吉斯准将申请支援,哈吉斯允诺在必要时将派出第21营增援。不过这时的莱基和他的21营正忙于招架德军伞兵的进攻,哪里会有剩余部队支援107高地?
实际上,德军的情况并不比新西兰22营好多少。由于马利穆并不是德军计划的初衷,只有克赫少校的搭乘滑翔机一个加强连部署在107高地附近,克赫少校最初的努力并没有奏效,数次进攻均被击退。麦因德尔少将很快意识到107高地对马利穆机场的重要性,当即派出四个连实施正面进攻,另派两个连从西、南两面迂回。经过一天苦战,截至黄昏时分,迈因德尔1900人的那支突击队只剩下600人能够作战;而且迈因德尔还在塔威拉尼蒂斯桥附近的作战中身负重伤。
安德鲁中校在失去了通信联系后,无法了解局势发展情况,恐怕被德军包围,终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在下午18时请求撤退。得到允许后不久,安德鲁就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草率地趁夜色将部队撤离阵地。守卫机场的另外两个连由于一直没有恢复联系,无法传达撤退命令,他们仍然顽强地坚守阵地,直到21日机场全线失守,这两个连的新西兰士兵的坚强无畏,足以让那位曾经在一战获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安德鲁中校汗颜。
21日午夜,进攻107高地的伞兵决定趁夜色再做一次尝试,他们小心翼翼地接近英军阵地,准备应付遭到预想中的射击,但英军阵地仍然一片寂静,直到伞兵们爬到阵地上才发现,摆在面前的竟是空空如也的堑壕,他们这才发现英军早在数小时前就已撤退,在白天被认为几乎是难以触及的107高地最后竟如此轻而易举地拿下,这种结局大大出乎了德军的意料。德国空军的空袭对英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的指挥系统和通讯而言,弗莱伯格将军在安德鲁决定撤退时,对22营在马利穆所发生的完全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及时派出增援部队,失去了取胜的大好机会。但对于当时的迈因德尔和他的伞兵来说,这只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而实际上,在这一夜之间克利特岛的局势就开始向对德军有利的方向转变。安德鲁中校的撤退,无意中成为了克里特岛之战的转折点。
迈因德尔在夜间占领107高地的战况,远在雅典的斯图登特并不知晓。原本他也想率领部队一同奔赴克里特岛作战,但戈林一再坚持让他留在雅典,斯图登特虽不情愿也只好如此。20日一整天的坏消息向他传达了这样一个事实——21日倘若再出现失误,第七伞兵师将要葬送在克里特岛。现在他只能集中兵力支援一个机场,马利穆机场的情况似乎稍稍好一点,但还尚无法确认。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家伙亲自飞往马利穆,斯图登特很快就想到了克莱上尉,克莱上尉是他的一个参谋军官,绝对是个合适的人选。21日清晨,克莱上尉奉命飞往马利穆机场,迈因德尔的部队在这之前已经开始向马利穆机场发动了一次进攻,取得了小小的战果,但机场的大部分仍控制在新西兰22营的那两个连的手里。克莱上尉的飞机上午8时左右接近马利穆,这架飞机沿着海面低飞,以大角度进场,最后这架ju52在炮火中巧妙地降落在马利穆机场。机场周围浑身污垢的德国伞兵看的目瞪口呆,他们认为,这个时候能在机场降落的家伙无疑是个疯子。克莱上尉跳下飞机,与军官们简单的了解完情况后,又奇迹般地从机场上起飞,按照来时的路线低空向雅典飞去,起飞一分钟后,克莱上尉向斯图登特报告了马利穆的战况。这些急需的情报让斯图登特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他下令把所有的伞兵都集结起来增援马利穆,六个机场的飞机立即起飞,第五山地师推迟出发,在稍晚些的时候再运抵马利穆。
下午15时,600名伞兵在马利穆降落,其中将近300人被误降到新西兰22营的阵地上,损失惨重,其余的伞兵顺利着陆。一小时候后,运载第五山地师的运输机冒着几乎和克莱上尉一样的危险开始在机场上降落,但这回的确有少量飞机被击落或在着陆时坠毁了。德军随着实力的增强,争夺马利穆机场的战斗渐渐明朗,第8航空军连续向机场守军的防空阵地和支撑点发动的空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更多的飞机频繁起降,顺利运抵的增援部队越来越多,甚至还运来了急需的火炮。
重武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德军的进攻,负责运送这些装备的海上运输船队和德国伞兵一样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英国人一直期待凭借海上优势在海上和德国人大干一场,他们乐观地认为,德国人凭借空中运输是绝对不能夺取克利特岛的,只要能在克利特海封锁住德国人的海上运输,最后还是有希望守住克利特岛的。实际上这远不像英国人想象的那么顺利,德国第八航空军早在作战准备阶段就开始奉命监视克利特岛周围海域,截至20日开战前,就有27艘英国舰艇被击沉或重伤。德国空军虽然优势很大,但夜间和某些时候仍然无法控制整个克利特海,因此海上的舰艇支援仍然十分重要。但意大利的舰队在经历了塔兰托之后接连几次打击后信心大失,在德国人的一再说服下,墨索里尼仍然拒绝派主力舰队出海,只允诺派出一支由2艘驱逐舰、12艘鱼雷艇以及一些小型舰船组成的小舰队参战。无奈之下,德国人只好单干。20日晚间,约2300人的一支山地部队运抵梅洛斯岛,他们将分两批由东南舰队运往马利穆登陆增援,第四航空队希望他们能在21日天黑前到达克利特岛,以便提供空中掩护。
21日上午,第八航空军成功地攻击了正在撤退的英国舰队,在“天后”号驱逐舰和“阿贾克斯”号巡洋舰被重创之后,这支舰队被迫撤离克利特海。在一番搜索后第八航空军在上午9时报告称克利特海已经没有英国舰队。近午时分,第一支运输船队开出梅洛斯岛向马利穆驶去。整个下午一切正常,但是船队的踪迹已经被一架英国侦察机发现。夜间,由“狄多”号、“奥莱恩”号巡洋舰,还有大难不死的“阿贾克斯”号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舰队开始袭击德国船队,幸好意大利鱼雷艇拼死掩护船队疏散,这才避免了毁灭性的灾难。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中,共有10艘机帆船被击沉,“狼”号鱼雷艇最后也身中18弹,战斗激烈可见一二,其中最值得被记住名字的是“狼”号鱼雷艇和它的艇长米姆贝利。剩下的船只撤往伯罗奔尼萨半岛的南部海岸。22日清晨,第二支运输船队遭遇另外一支英国舰队的攻击后被紧急召回,在及时赶到的德国空军和意大利“半人马座”号鱼雷艇的努力下,第二运输船队要比第一运输船队幸运得多,总共只损失了两艘船。德军在此之后的海空大战中,只在28日有一艘冒死冲过封锁的拖船运来四辆坦克,因此缺乏重武器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偶尔缴获的英军坦克在战斗中反倒起了不小的作用。
德军的西部和东部大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达湾,这两个大队于22日在甘尼亚和苏达湾附近会师,由于英军在火炮和坦克等重武器方面有绝对优势,加之抵抗顽强,德军的进攻很不顺利。西部大队进攻加拉斯塔高地的部队因损失惨重被迫退守阵地,雷西穆隆地区也遭到英军的反击,防守的德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还是击退英军的多次进攻;东部大队在伊拉克林地区被英军切断,但并未因此陷入混乱,进攻仍在继续,其中一部试图突入伊拉克林城,起初在空第8军的支援下进展不错,以后遭到英军猛烈抵抗,德军缺少重武器实施火力压制,尤其缺少坦克,失败在所难免。进攻伊拉克林机场中部大队的另一部的努力也同样是徒劳。德军的攻势开始陷入短暂的停顿。
1941年是英国二战中最艰难的一年,不列颠空战的巨大损失尚未恢复,却又在4月丢掉了巴尔干半岛;在克里特岛之战稍前的北非战场上,韦维尔发动解救托布鲁克的攻势又一次被隆美尔挫败,运输船队几个月积攒的物资连同数百辆坦克等装备在几天之间就损失殆尽,昔兰尼已经危在旦夕;在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刚刚在丹麦海峡“过五关斩六将”,初次交手就让皇家海军的“胡德”号葬身海底、“威尔士亲王”号受重创,皇家海军士气大挫,正在调集本土舰队几乎所有的舰只围猎“俾斯麦”号。
面对危机四伏的英国,丘吉尔急需用一场胜利来挽救颓势,鼓舞国内士气。原本以为克利特岛上的战斗凭借情报和海上的优势,尚有希望放手一博,而实际上德国空军和伞兵却要比想象中的还要难缠得多,克利特岛的失守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如果就此罢休,这是绝对不符合邱吉尔的性格的,他仍主张继续坚持支援克利特岛,声称无论如何一定要战斗到底。22日,很少露面的英国皇家空军出现在克利特岛上空,甚至有些勇敢的飞行员还驾驶他们的“飓风”在伊拉克林机场降落,但他们的勇敢行为最后还是扑了空,早在当天夜间德国人就将战斗机转场到马利穆机场去了。
德军的情况相比之下就要好的多,增援抵达的第五山地师人数越来越多,林格尔将军现在全权负责马利穆地区的战斗。他不失时机地下令肃清克利特岛西部的英军残部,以稳固机场周围的防守。重新补充的西部大队,现在即有伞兵也有山地部队,林格尔扬长避短地将他们分成两个战斗群向甘尼亚的苏达湾推进,伞兵部队沿海岸前进,山地部队从南部山地迂回,计划与附近的中部大队会师。23日夜间林格尔的部队顺利和中部大队汇合,在对手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成功地包围了英军部队。
德国空军自始至终在白天控制着克利特岛周围海面的制空权,尽管如此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冒着巨大的损失,继续和德国空军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一直在利用夜间从苏达湾为守岛英军送来补给和增援部队。以至于到了战斗的中后期,皇家海军甚至不惜动用诸如战列舰等大型舰只,这所有的努力一方面是为了切断德军的海上交通,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达湾尚控制在英军手中,仍可借此维持着守军与外界的联系,皇家海军的高速舰艇甚至还能在夜间抢时间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同样,苏达湾对德军的意义也一样重大。
24日,林格尔的部队进攻加拉塔斯,英军凭借坚固有效的防御阵地暂时阻滞了德军的进攻,但英军正面临被德军西、中部大队合围歼灭的危险,如此一来,整个苏达湾地区就随时有失守的危险,而失去岛上唯一的深水港——苏达湾就意味着失去最重要的海上补给线,总的形势对英军极为不利。弗莱博格集结这一地区的全部部队,把他们部署在加拉塔斯和甘尼亚西面的高地,这两地是唯一可供坚守的屏障,倘若再次失败,英军离最后失去克利特岛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了。第二天,远在亚里山大的皇家空军再次长途奔袭马利穆机场,但其攻击造成的效果对德军而言几乎可忽略不记,机场仍可继续使用。26日,第六山地师又有一个团运抵马利穆,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实力已经颇为可观,当天的进攻先由第8航空军对英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开始。随后,德军攻破了甘尼亚城以西的阵地,突入城区。27日彻底占领甘尼亚城,随后的两天又攻下了苏达湾和雷西姆农,至此克利特岛大局已定。
意大利人在这次作战的最后几天还有一个小花絮,在28日胜利已经指日可待的时候,墨索里尼不失时机地派出了拥有一个加强团的“远征军”出兵克利特岛,这个加强团在克里特岛东部的一个叫锡提亚的小地方登陆,计划是阻止英军从岛的东部撤离。但这支部队远离战场,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将这支实力可观的部队派到更需要它的前线将会起到不小的作用,事实上这无非是墨索里尼的又一个小把戏而已。战后有意大利人著的一本叫《地中海海战》的书为此鸣不平,书中称德国人经常傲慢地抛开他们在地中海单独行动,甚至作战时都无法与之共享情报,更不要说海空协同作战,因此克里特之战他们没有派出大型舰只参战。到底真实情况是怎样,意大利人在历史上具体的表现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自甘尼亚失守以后,英军已经没有有利地势可供据守,情况非常不利。相反,德军在人数上也较前几天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避免部队被合围全歼,27日弗莱博格下令部队向南海岸的斯法基亚撤退。新近登陆的英军的两个营在莱科克上校的指挥下负责掩护主力撤退,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抵抗,弗莱博格才得以撤出了大量部队。撤退的集结地斯法基亚在一座三百多英尺的峭壁下,想要撤到山下的小港,必须通过山上的一条狭窄、难行的小路,而且还要躲避德国空军的袭击,后卫部队还得阻击身后的德军,这可真算得是前有绝境,后有追兵。
海上撤退从28日夜间在一支小舰队的配合下开始,这次的撤退行动很像1940年敦刻尔克的那一幕。由于英军已丧失了制空权,为了避免德国空军白天空袭的打击,撤退只能全部在晚上进行。在这以后的四天里,共有17000人顺利从克里特岛撤出,最后还剩6000人未能撤离而被俘。英军为此仅付出了损失一艘巡洋舰和一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受创的代价,撤退行动整体来说完成较好,当然这和昼间负责掩护的三个中队战斗机的努力也有密切的关系。
据后来考证,双方比较可信的损失是:英联邦军队死、伤、被俘共15743人;海军损失较大,4艘战列舰3艘受创,“可畏”号航母被重创,11艘巡洋舰被击沉3艘,击伤6艘;30艘驱逐舰被击沉6艘,击伤5艘,损失共2011人。德军参战共22000人,死伤和失踪约为6584人;空军还损失了151架运输机。
战役影响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
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在整个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军的战略是成功的,攻占了克里特岛有多个战略意义,不但在地中海东部地区有了一个重要的空军和海军基地,而且能牵制南面北非英军军事力量,向东面对中东地区存在着进攻的可能,使得盟军十分担心德国和日本的连接,而最重要的是对德国入侵苏联排除了后顾之忧。
但是从战术上来讲,这次战役却是失败的。在12天的空降作战中,虽然英军损失15743人,其中亡1742人,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29艘被击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10余艘军舰受重创,希军14万人被全歼,但是德军损失了6千多的空降精英部队和150余架运输机,这对于德国的空降部队是毁灭性的,这在德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包括希特勒和德国空降兵创始人斯图登特在内的国防统帅部对于空降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导致德军在以后的各种战役中都没有大规模地使用过空降兵。
双方主将
勒尔
亚力山大·勒尔(1885—1947)。原为奥地利空军军官,德奥合并后转入德国空军服役,晋升空军上将。1941年5月3日晋升为空军大将。大战期间指挥第4航空队参加侵苏战争,对基辅实施狂轰滥炸。1942年夏奉命支援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德军。后又调往东南欧战场,在南斯拉夫和希腊境内作战。战后被南斯拉夫作为战犯处决。
弗赖伯格
伯纳德·弗赖伯格(1889—1963),生于英国伦敦。但在新西兰接受教育,1911—1913年加入新西兰本土义勇军,后曾志愿参加墨西哥革命,和绿林好汉潘乔·比利亚一起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在英国军中服役,曾负伤27处,参加安特卫普保卫战,后在法国参加多次战斗。1915年随澳新军团远征加里波利半岛,1916年27岁时晋升准将,成为英军中最年轻的将军。1917年12月16日因表现突出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1917—1918年任第29师师长。1919年后历任英军多种高级参谋和指挥职务。1939—1945年指挥第二新西兰远征军参加欧洲战争,指挥盟军进行过著名的克里特战役,尽管他做出了充分准备,还是在德国的坚决空降袭击下,被迫撤出克里特岛。后率部转战于北非沙漠和意大利,在英国第八集团军中任军长(指挥新西兰第2师和印度第4师),在西非沙漠数度与隆美尔部交战,曾参加阿拉曼战役。1944年2月15日卡西诺山地之战时,他下令轰炸蒙特卡西诺一个中世纪本尼狄克修道院,因为他认为德国正在把它当做观察哨(后来查明,尽管该修道院被摧毁后德军毫不犹豫的进入该修道院,但在轰炸前德国并未进入该修道院)。获高级军功勋章和爵士称号。战后于1946年任新西兰总督,晋升中将。1951年封为男爵。1953年任温莎堡副警长兼副总管。1963年7月4日卒于温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