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异闻

作者:张华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2:35

|

本章字节:14050字

【原文】


昔夏禹覌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岂河伯耶?


冯夷,华阴潼乡人也,得仙道,化为河伯,岂道同哉?


仙夷乘龙虎,水神乘鱼龙,其行恍惚,万里如室。


【译文】


从前夏禹观看黄河,看见一条长长的人鱼,身子浮出水面,说:“我是河精。”这河精莫非就是河伯吧?


冯夷是华阴县潼乡人,他得道后变成了水仙,就是人们所称的河伯。神仙之道难道是相同的吗?


仙人乘的是龙和虎,水神乘的是鱼和龙。他们行踪不定难以捉摸,哪怕远行一万里也好像在室内行动那样自如。


【原文】


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宫谷。又


曰石室瑶台,关龙逄谏,桀言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日,日亡我则亡。”以为龙逄妖言而杀之。其



后复于山谷下作宫在上,耆老相与谏,桀又以为妖言而杀之。


【译文】


夏桀的时候,在深山谷里建造了一座长夜宫,男女混杂着居住在宫内,桀一连三十天不上朝治理政事。上天便刮起一阵大风,扬起沙土,一夜之间把长夜宫所在的山谷给填平了。桀又在岩洞里用玉石砌起了一座华丽的台,大臣关龙逢进行规劝,桀说:“我拥有百姓,就像夭上有个太阳一样,是天经地义的,只有当太阳消亡的时候,我才会灭亡。”他把关龙逢的规劝视为妖言,便杀了他。后来,桀又在山谷下筑宫殿,老人们好言相劝,禁又认为是妖言,把他们杀了。


【原文】


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若疾雷之声。昌问于冯夷曰:“何者为殷?何者为夏?”冯夷曰:“西夏东殷。”于是费昌徙,疾归殷。


【译文】


夏桀的时候,费昌来到黄河边上,看见两个太阳:在东方的光华闪耀即将升起,在西方的不断下沉即将消亡,而且空中发出霹雳般的声响。费昌问河神冯夷:“哪个太阳代表殷?哪个太阳代表夏?”


冯夷回答说:“西边的代表夏,东边的代表殷。”于是费昌带着家族迁移,归附殷商。


【原文】


武王伐纣至盟津,渡河,大风波。武王操戈秉麾麾之,风波立霁。


鲁阳公与韩战酣而日暮,援戈麾之,日反三舍。


【译文】


周武王讨伐商纣,当军队到达盟津、开始横渡黄河的时候,河面上刮起了大风,河水涌起了大浪。武王手持大斧和旗子指挥它们,风浪立刻就停息了。


鲁阳公与韩国打仗,扫一得正剧烈时,天快黑了,鲁阳公就拿起戈来指挥太阳,太阳一下子就退了三座星宿的位置。


【原文】


太公为灌坛令。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太公邑外过。


【译文】


姜太公担任灌坛令,地方上风调雨顺。周文王有一次梦见一位妇人夜间挡在路上啼哭,便问她什么原因,她说:“我是泰山神的女儿,嫁给东海神的儿子。现在灌坛令当政,使我不能过去。擒一走动,必然有狂风暴雨,而太公是很有政德的,我不敢挟带着狂风暴雨经过灌坛,因为那样做会毁坏他的政德的。”第二天,文王召见了太公。这以后三天三夜,果然有狂风暴雨从太公的灌坛邑外经过。


【原文】


晋文公出,大蛇当道如拱。文公反修德,使吏守蛇。吏梦天使杀蛇曰:“何故当圣君道?”觉而视蛇,则自死也。


齐景公伐宋,过泰山,梦二人怒。公谓太公之神,晏子谓宋祖汤与伊尹也。为言其状,汤晰容多发,伊尹黑而短,即所梦也。景公进军不听,军鼓毁,公怒,散军伐宋。


【译文】


晋文公有一次外出,遇上一条大蛇挡住去路,就像堤坝一般。文公回去修治自已的政德,派吏人守着大蛇。吏人梦见上天派遣使者杀蛇,使者对蛇说:“你为什么要挡圣君的道?”吏人醒过来一看,蛇已经自己死去了。


齐景公出兵攻打宋国,经过泰山,梦见二人发怒。景公说发怒的是姜太公的神灵,晏子说是宋国的先祖汤和伊尹。晏子还对景公描述了二人的相貌:汤皮肤白净胡须多,伊尹皮肤黑而个子矮。景公梦见的正是这两个人。景公不顾神灵的替告依然进军,军鼓也毁坏了,这时他才害怕起来,解散了军队,没有去攻伐宋国。


【原文】


《徐偃王志》云:徐君宫人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独孤母有犬名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东归。独孤母以为异,覆暖之,遂烰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君宫中闻之,乃更录取。长而仁智,袭君徐国,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实黄龙也。偃王又葬之徐界中,今见云狗袭。偃王既主其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沟陈、蔡之间,得朱弓矢,以己得知瑞,遂因名为号,自称徐偃王。江淮诸侯皆伏从,伏从者三十六国。周王闻,遣使乘驷,一日至楚,使伐之,偃王仁,不忍闻言,其民为楚所败,逃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后遂名其山为徐山。山上立石室,有神灵,民人祈祷。今皆见存。


【译文】


《徐州地理志》上说:徐国国君的宫女怀孕后生下一只蛋,认为是不祥之物,把它扔到了水边。有个孤老太婆养的一条狗名叫鹄苍的正好在水边追捕禽兽,得到了这只被抛弃的蛋,就衔着它回家了。孤老太婆觉得这只蛋不寻常用身子捂暖它,于是就孵出了一个孩子,这孩子出生时正好是仰卧着的,所以便用“偃”来取名。徐国国君在宫中听说这件事,就重新收养了这孩子。他长大后仁慈而又聪明,继承了徐国的王位。后来鸽苍临死的时候长出了角和九条尾巴,原来这狗实际上是黄龙徐偃王把它葬在徐国境内,现在还可以看见有座狗坟。偃王继承王位后,以仁义著称他想乘船到上游的周天子之国去,就在陈国与蔡国之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挖沟渠时挖到了红色的弓和箭,认为自己得到了上天赐的祥瑞,便根据自己的名字取了个号,自称为徐偃王。江淮一带的诸侯都服从他服从的诸侯达三十六个国家。周穆王听说此事,派了使者乘着四匹马驾的车,一天功夫就到了楚国,要楚王去讨伐徐偃王。偃王讲求仁爱不忍心国家之间相互争斗残害,结果他的百姓被楚国打败,逃跑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徽跟随偃王的数以万计,后来便把这座山称为徐山。山上立了个石头的神完其中有偃王的神位,供百姓祈祷现在这些都还保留着。


【原文】


海水西,夸父与日相逐走,渴,饮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渴而死。弃其策杖,化为邓林。


澹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于河,河伯欲之,至阳侯波起,两鲛挟船,子羽左掺璧,右操剑,击鲛皆死。既渡,三投璧于河伯,河伯跃而归之,子羽毁而去。


【译文】


在博父国的西面,夸父同太阳赛跑,口渴了,便去喝黄河和渭水的水。两条河的水喝光了还不解渴,又想去北方喝大泽的水,但还没走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临死时他抛掉了手杖,后来便变成了邓林。


澹台子羽带着价值千金的玉璧横渡黄河,河神很想得到这块玉璧。船渡到一半,波神掀起了大浪,两条蛟龙把船夹在中间。子羽左手拿着玉璧,右手握着全剑,攻击蛟龙,把它们全杀死了。渡河到了对岸,子羽三次把玉璧扔给河神,河神三次跃出水面把玉璧还给他,结果子羽就毁掉了玉璧,离去了。


【原文】


荆轲字次非,渡,鲛夹船,次非不走,断其头,而风波静除。


东阿王勇士有菑丘欣,过神渊,使饮马,马沉,欣朝服拔剑,二日一夜,杀二蛟一龙而出,雷随击之,七日七夜,眇其左目。


【译文】


荆柯字次非,渡河时蛟龙夹住他的船只,他挥剑把蛟龙的头全斩断了,于是风平浪静。


东海上有个勇士名叫菑丘诉,他经过神渊的时候,命仆人给马饮水结果马沉到水里去了菑丘诉脱下朝服拔出剑跳进水里,战牛了三天三夜,杀死了两头蛟一头龙才上岸,紧接着雷神便用雷电来打他,一连七天七夜,把他的左眼给弄瞎了


【原文】


汉滕公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局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


卫灵公葬,得石椁,铭曰:“不逢箕子,灵公夺我里。”


【译文】


汉朝滕公夏侯婴死了,准备在东都门外找个地方安葬。官员们送葬到东都门外,拉灵车的四匹马不再前行,僵仆在地,发出悲哀的嘶鸣声,这些马又用蹄刨地。人们挖掘马蹄下的地,发现一具石头棺材,上有铭文,写道:“墓地里多沉闷,三千年才得以见到阳光,唉,滕公将要在这里安息。”


卫灵公下葬的时候,发现地下有一具石头棺材,上面刻有铭文说:“这些子孙靠不住,灵公夺取我住地。”


【原文】


汉西都时,南宫寝殿内有醇儒王史威长死,葬铭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陇原亹,非宁非康。不封不树,作灵乘光。厥铭何依,王史威长。”


元始元年,中谒者沛郡史岑上书,讼王宏夺董贤玺绶之功。灵帝和光元年,辽西太守黄翻上言:海边有流尸,露冠绛衣,体貌完全,使翻感梦云:“我伯夷之弟,孤竹君也。海水坏吾棺椁,求见掩藏。”民有襁褓视,皆无疾而卒。


【译文】


汉朝建都长安时,南宫的宗庙里一位名叫王史威长的老学者死了,安葬的铭文上写道:“洞察一切的哲人呵,知晓人间的存与亡。高高的山丘美丽的原野,却没有宁静与安康。你死后既不起坟又不在坟上植树,可依然显示威灵驾驭神异之光。要问这铭文指的是谁,那就是醇儒王史威长。”


汉平帝元始元年,中谒者沛郡人史岑上书,颂扬王宏迫使董贤交出皇帝印章的功劳。汉灵帝光和元年,辽西太守黄翻禀告说:海边有飘流来的尸体,戴着缀玉的帽子,穿着深红色的衣服,体态容倪完好无缺。死者托梦给黄翻说:“我是伯夷的弟弟,孤竹君的儿子。海水把我的棺材毁坏了,我请求把我重新掩藏起来。”当时老百性有刚出生的婴儿,一看,都没患病就夭折了。


【原文】


汉末关中大乱,有发前汉时冢者,宫人犹活。既出,平复如旧。魏郭后爱念之,录着宫内,常置左右,问汉时宫中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后崩,哭泣过乱,遂死焉。


汉末发范明友冢,奴犹活。明友,霍光女婿。说光家事废立之际,多与《汉书》相似。此奴常游走于民间,无止住处,今不知所在。或云尚在,余闻之于人,可信而目不可见也。


【译文】


汉朝末年,关中大乱,有人掘开了先前汉时的坟墓,里面的宫女还活着。出墓穴后,就复原成旧时的模样了。魏国郭后爱怜她,将她收养在宫内,常常让她跟随在自己身边。当问及汉时宫中的事情时,她能说得一清二楚,都是有条有理的。后来郭后死了,宫女痛哭不已,超越了寻常的礼仪节度,因此也死了。


汉朝末年掘开范明友家奴的坟墓,家奴还活着。范明友,是霍光的女婿。这家奴讲起霍光的家事以及废弃旧帝、迎立新帝时期的情况,大多与《汉书》相对应。这个家奴常常在民间游历,没有固定的住宿地,现在不知他在哪里。有人说他还活着,我听别人说,有关他的传说是可信的,但不能亲眼见到他了。


【原文】


大司马曹休所统中郎谢璋部曲义兵奚侬息女,年四岁,病没故,埋葬五日复生。太和三年,诏令休使父母同时送女来视。其年四月三日病死,四日埋葬,至八日同墟入采桑,闻儿生活。今能饮食如常。


京兆都张潜客居辽东,还后为驸马都尉、关内侯,表言故为诸生。太学时,闻故太尉常山张颢为梁相,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近地,市人掷之,稍下堕,民争取之,即为一殒石。言县府,颢令捶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表上之,藏于官库。后议郎汝南樊行夷校书东观,表上言尧舜之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


【译文】


魏大司马曹休所管辖的中郎谢璋,其家仆武装中有个名叫奚侬息的,他的女儿四岁时病死,埋葬后五天又活转来了。太和三年,魏明帝下诏书命曹休让这女孩的父母带着孩子来,让他亲眼看看。这一年四月三日,女孩又病死了,四日埋葬,到了八日,同村的人去采桑,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就马上告诉奚侬息的妻子前往掘坟,一看,孩子又复活了。现在这孩子饮食如同平时一样。


京都长官张潜曾经客居在辽东,回到朝廷后被封为驸马都尉、关内侯。他给朝廷上奏章说,自己从前在太学里当学生时,听说原先的太尉、常山人张颖担任了梁相,有一次天刚下过一场雨,有只像山鹊的鸟,飞翔下来接近地面,街市上的人朝它掷东西,这鸟便渐渐落了下来,人们争着去抢,它却变成了一块圆石。报告官府后,张颢下令把石头敲破,结果从中得到一枚金印,上面刻有“忠孝侯印”的字样。张颢上奏章察告,这一金印便保藏在官库里了。后来,东汉的议郎、汝南人樊行夷在东观校勘图书时,上表给皇帝说,尧舜的时候原本有忠孝侯这样的官,现在上天降下印章,应该恢复设置这一官职。


【原文】


孝武建元四年,天雨粟。孝元竟宁元年,南阳阳郡雨谷,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大者如大豆赤黄,味如麦。下三日生根叶,状如大豆初生时也。


代城始筑,立板干,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于泽中自立,结草为外门,因就营筑焉。故其城直周三十七里,为九门,故城处为东城。


【译文】


汉武帝建元四年,天上落下了谷物。元帝竟宁元年,南阳郡山都县也普降谷物,小的像粘黄米但颜色是青黑色的,味若;大的像大豆,赤黄色,味道像麦子。落地三天后,生出根和叶子,样子像大豆初生的时候。


代州城墙开始修筑的时候,架起了夹板和木柱,但一个早上都消失了,只有西南面尚有四五十块夹板,在无支柱的情况下竖立在沼泽地里。人们用芦苇编织作城门,于是就地开始筑城墙。这城墙周长三十七里,共有九个门,原先筑城墙的地方称为东城。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