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的信念

作者:当年明月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0:14

|

本章字节:6630字

得知也先进军紫荆关后,于谦敏锐地判断出,这次也先的目标是京城。


虽然现在京城内的士兵数量已经将近二十万,但毕竟作战经验不足,为以防万一,他立刻下令派出十五位御史去各地征集士兵充任预备队。到十月八日,全部兵力集合完毕,总计二十二万人。


勉强够用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也先的兵力总计也不过几万人,为什么城内有二十几万人还只是勉强够用呢?


这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绝不是于谦的能力不行,当年的朱文正能够以数万人马挡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是因为洪都城池不大,陈友谅虽然兵多,但在同一时间内无法全部展开,只有一批批地上,其实际攻击效果并不好。


但现在于谦守卫的是京城,是大明王朝的首都,这是真正的大城市,并不是比较大的城市(比如铁岭)。


也先攻击的目标是北京外城九门,此九门分别是:


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这九门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二环到三环之间,当年的北京虽然远远比不上今天北京市的规模,但也是相当大的。


简单做一个除法会发现,每个门的守卫兵力也就在二万人左右,而也先的兵力在单一攻击其中一门时是占据优势的。更大的问题在于,也先的士兵素质要强于明军,而且几乎全部是骑兵,机动性很强,一旦打开缺口,就能够立刻集中兵力攻击。


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单决定于人数,还有机动力。


所以明军虽然在总的人数上占优,但平均到每个门的防守却是不折不扣的劣势。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只要一平均就会原形毕露。


这就是于谦所面临的形势,敌军十分强大,己方兵力虽然也不少,但并不占据优势,形势并不乐观,但与此同时,于谦也找到了一个得力的助手,这位助手将帮助他完成防御北京的任务,并成为他的亲密战友,并肩作战。


当然了,于谦绝对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位助手在八年后还会做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致自己于死地。


从战友到敌人,从朋友到对头,那位完成这一戏剧性转变的亲密助手,就是石亨。


石亨,陕西渭南人,父亲就是武官,他承袭父业,也干了这一行,此人自幼好勇斗狠,极为骁勇,被称为正统第一勇将,与杨洪并称。


据说在石亨年青时,一次去街上玩,被一个算命的盯上了,那位算命先生抓住他仔细端详,以极为惊讶的口气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如今太平盛世,你怎么会有封侯的面相!”


且不说这个故事是真是假,算命先生有没有收费,但起码他总结出了一个规律:


乱世方出英雄。


话虽如此,但正统十四年七月身处阳和的石亨却绝对不能算是个英雄,因为那个时候,他正在逃跑。


数万大军全部覆灭,主将被杀,也先的骑兵肆无忌惮地踩踏着明军的尸体,这一切的一切全部发生在石亨的眼前,可是他无能为力,因为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逃命。


作为统兵的将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统领的军队被敌人歼灭,士兵被残杀、被俘虏,而自己却无能为力。对于一个武将而言,这是最大的侮辱和折磨。


窝囊,真是窝囊啊。


窝囊的石亨活着回来了,然而等待着他的并不是安慰和抚恤,由于他也是军队主将之一,根据军令,他要负领导责任。于是他被罢免职务,贬为事官。


在他人生最为失意的时候,于谦帮助了他。


在于谦看来,这个失败的将领并不是无能之辈,只要能够善加使用,他是能够成就大器的。


事实证明,于谦的判断是正确的,石亨将成为一柄锋利的复仇之剑,***瓦剌的胸膛。


也先的军旗在城外飘扬,蒙古骑兵们在城前骑马来回驰骋,向城内的明军显示着他们的军威,八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地方。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相信,在不久之后,他们将再次成为这里的主人。


也就在几乎同一个时刻,城内的于谦正在召开他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包括朝廷的主要大臣和石亨等防卫北京的武将,这是一次气氛压抑的会议。因为与会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现在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只有战胜敌人,才能保住帝都,才能挽救国运,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会议就在这样的气氛下开始,首先讨论的是如何退敌的问题。


石亨发言认为,在目前的局势下,敌军的实力要强于明军,要想退敌,最好的方法就是坚壁清野,等待敌军疲惫,自然就会退军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也先的士兵并不是机器人,他们也要吃饭,只要坚守城池,等到他们吃光了所有的粮食,自然是要走人的。


石亨深通兵法,他的这个提议也是行得通的。


大多数人支持


只有一个人反对


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石亨的提议应该是会获得通过的。但这次,即使赞成的人再多也没有用,因为这个反对的人手中掌握着否决权。


此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兵部尚书,也是会议召集人,在这个会议上虽然谁都可以说话,但只有他说了才算数。


他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已经十分嚣张,如果坚守不出,只会长他们的气焰,我大明开国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纵横天下,横扫暴元,我辈岂惧小小瓦剌!”


他环顾周围众人,停顿了一下,厉声下达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臣鸦雀无声。


确实也不用说话了,反正我们说了也不算,你看着办就是了。


于谦接着下达了他的第二条命令: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文臣们万万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于谦竟然如此强悍,军令之严厉,前所未闻,甚至连战场杀惯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惊。


还没等他们喘过气来,于谦那沉稳又富含威严的声音再次响起: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东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镇阳门,李端!”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杨节!”


“阜成门,顾兴祖!”


他停了下来。


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停顿,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还有一个门他没有说,这个门就是德胜门。


德胜门是最为重要的门户,因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对着也先的大军。一旦开战,这里必然是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里实在不是个好去处啊。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因为于谦很快就说出了镇守者:


“德胜门,于谦!”


他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每一个人,这种眼光也告诉了众人,他没有开玩笑。


文武大臣们又一次吃惊了,可让他们更吃惊的还在后面,因为于谦马上要颁布的是一道他们闻所未闻的军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军战连坐法,此后的明代名将大都曾采用过这一方法。


听到这杀气腾腾的语言,众人仿佛不认识这个正在说话的于谦了,就在一个月前,他还是一个从未指挥过战争的书生,还是儒雅的文官,是一个言谈温和,脸上始终保持着沉着镇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谦依然沉着镇定,却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已经成为了一位意志坚定,果断严厉的战场指挥官。


在残酷的战场上,弱者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只有最为坚强、刚毅的强者才能活下来,并获取最后的胜利。


于谦就是这样的强者。


看起来会议要谈的问题已经谈完了,似乎也该散会了,正当众人庆幸从于谦那令人窒息的军令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于谦下达了他的最后一道命令。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