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赵家生了个香孩儿

作者:余耀华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7 20:02

|

本章字节:23716字

1、圣人诞生


夜空中,飘移着几朵浮云,云层里,疏星淡月时隐时现,铜壶玉漏,更夫摇铃,时间已是三更时分。三更天,夜静更深,万籁俱寂,正是睡觉的好时候。


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此时并没有在床上睡觉,而是整理衣冠,同皇后一起来到御花园。值班的太监,早就在听涛亭上摆好了香案,点着了檀香。


李嗣源与皇后走到香案前跪下,对天焚香祈祷,说自己是个胡人,受众人推举,才勉强做了皇帝,意思是说,他做这个皇帝,有些勉为其难,不是情愿的。他说自己无才无德,实在难以君临天下,拯救万民于苦海,求上天保佑,派一个圣人来管理这个天下。


据说,李嗣源祈祷上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他的这种行为,源于他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对现实的无奈。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朝中大权都被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帅把持,皇室日渐衰落,天下大乱。起初,这些拥兵自重的将帅们,只不过对朝政指手画脚,专擅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对于大唐皇权,还是承认的。


时间长了,有些人觉得这样不过瘾,不想维持这个没落的唐王朝,有了自己做皇帝的念头。


有个叫朱温的人,胆子最大,带领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一众人等,将唐王朝掀了个底朝天,把大唐李家最后一个皇帝李柷赶下台,自己做了皇帝。


中国古代一段最黑暗的历史——五代十国,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五代是指中原地区前后更替的梁、唐、晋、汉、周五个小王朝,为了和历史上其他同名的朝代相区分,历史上称之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则是秦岭淮河以南的九个小国:吴、南唐、前蜀、后蜀、南汉、楚、吴越、闽、荆南,加上北方的北汉。


可惜的是,这些想做皇帝的人,不是出身于盗贼,就是来自于戎狄,他们前仆后继,你争我夺,各争一时之短长,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做了皇帝之后,没有一个有能力、有志向去澄清海内,统一中原。刚一立国,便遭亡国之祸,享国最长的,也只有十余年,最短的,三四年便灭亡了。


六十余年间,兵戈四起,战祸连年,天下百姓,几乎没有过上一天安宁的日子。史家称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天地闭,贤人隐,最黑暗的时期。


后唐明宗李嗣源虽然是个胡人,但有一颗仁爱之心,看到天下离乱、生灵涂炭的惨状,于心不忍,但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难以救万民于苦海。故此,祈求上天派个圣人下来,拯救尘世间的黎民百姓。


李嗣源祈祷,也许确有其事,也许是后人添油加醋,要为此后一个即将出生的人物起烘托作用。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洛阳城北的夹马营出了一件怪事,赵弘殷将军的家,被一股红光紫气笼罩,左邻右舍以为发生火灾,赶去相救,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惊讶之余,大家议论纷纷,认为这是天现异象,可能要发生什么大事情。


就在众说纷纭之时,赵弘殷家生了个儿子。


生儿育女的事,家家都有,并不是新闻。但是,赵弘殷的这个儿子,却是与众不同。因为婴儿降生时,一股奇香裹着这个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小肉球,香气四溢,经久不散。


赵家生了个香孩儿的事,很快就在洛阳城传开了。于是,这件事也就成了新闻。


这段文字,当然也是后人添油加醋的结果。


因为赵家的这个儿子,就是开创宋朝三百年基业的宋太祖赵匡胤。他是真命天子。真命天子下凡,当然要天显异兆。古人写书,都是这样写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出世,都有过类似于此的异兆。


还有人说,这是李嗣源焚香祈祷感动了上苍,玉皇大帝就派个圣人下凡,来管理这个杂乱无章的天下。


香孩儿降生之后,全身肌肤呈现金色,三天之后才慢慢退去。如果是真的话,按医理推断,应该是婴儿急性黄疸。如此症状,没有经过医治,竟能活下来,这确实是个奇迹。


香孩儿是世代官宦人家。他的祖籍涿州,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官,父亲赵弘殷,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


香孩儿降生时,赵弘殷正在明宗驾下任从军指挥使之职,是军队的一个小头目,奉了圣命,要随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出兵打仗,出征之前,得此娇儿,夫妻二人自然是非常高兴。


赵弘殷给香孩儿取了个名字,叫匡胤。


自古以来,非常人,自小就要做非常之事,赵匡胤似乎也不例外。


由于出身于将门,赵匡胤自小出入于军营之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也爱上了军营的生活,骑马、射箭、舞刀、弄棒,这些事儿,他都喜欢,练起来,常常是乐而忘返。军营里的将士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小孩,闲来无事,总要点拨一二。赵匡胤天资聪颖,一学就会,久而久之,习得一身好本事。有时候父亲出征,他同母亲呆在家中,无所事事,便跑出门去,与一群小伙伴以骑马射箭为乐,很快,他成了洛阳城里的孩子王。


赵弘殷长年征战在外,没有时间管教儿子,教育儿子的责任落在了夫人身上。杜夫人见赵匡胤成天舞刀弄枪,担心他在外面惹是生非,经常劝他多读点书。


赵匡胤认为,治世要用文才,乱世要用武略,如今中原纷扰,兵戈四起,正是乱世,他要修练武略,驰骋疆场,他日成就一番大事业。至于文事,只求略知一二就可以了。因此,对母亲的话,他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并没有放在心上。


妇人都有一个通病,唠叨,杜夫人也不脱俗,也爱唠叨,见赵匡胤像一匹没有鞍的野马一样到处乱串,也唠叨个没完,说多了,赵匡胤有些不服气,顶撞她说:“唐太宗李世民,不过是一将门之子,他不是化家为国,成就了帝王业吗?孩儿虽然不才,也想学那李世民,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伟男子、流芳后世的大英雄。”


其实,这不过是小孩子一句负气话而已,后来有人就拿这句话说事,说赵匡胤人小志大,从小就有做皇帝的志向。


杜氏听儿子口出狂言,当时就惊呆了,继而怒斥道:“小小年纪,不得信口开河,说话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漫无边际。为娘不想看到你瞎胡闹,还是读书去吧!”


赵匡胤见母亲真动了怒,也不敢多言,默然退到一边,埋头看书去了。


赵匡胤虽然不怎么爱读书,但对兵法战阵之类的书却很喜欢,常常研究。这为他日后南征北战、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驯服烈马


赵匡胤天性好动,耐不住寂寞,只要母亲稍不留意,他便从家里溜出来,找那洛阳城里的少年伙伴们玩耍。骑马射箭,舞棍弄棒,他都有绝活,一起玩的同伴,谁也不是他的对手。久而久之,赵匡胤成了洛阳城的孩子王。


众少年中,有一个人叫史怀才,此人素来争强好胜,见赵匡胤夺了彩头,心里很不服气,有心要教训一下赵匡胤,以解心头之忿。


有一天,史怀才牵着一匹烈马来找赵匡胤。正逢赵匡胤从家***来,看见平素一起玩耍的伙伴牵着一匹马,免不了要问哪儿来的马,牵着马要到哪里去,等等。


“这匹马是新从塞北买来的,桀骜不驯,性如烈火,没有人驾驭得住。”史怀才恭维地说,“我知道你骑术高超,没有人比得过,特地把马牵来,想让你试试,看能不能降服这匹烈马。”


赵匡胤听了史怀才的话,围着马转了一圈,细细地看了看,见这匹马黄鬃黑鬣,只不过比平常之马略为高大一些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反问道:“真的吗?”


“我不骗你。”史怀才认真地说,“真的没有人能降服此马。”


赵匡胤一拍胸脯说:“天下没有我降服不了的马,越是烈马,我越要骑它,只要驾驭有方,一定能够降服。”说罢,伸手欲接过缰绳。


史怀才一缩手说:“的卢妨主,你听说过吗?”


“的卢妨主,妨的是庞统,的卢不是还救了刘玄德呢?”赵匡胤哈哈大笑地伸出手道,“把马缰交给我,我骑给你看。”


史怀才故意补了一句:“妨主也好,救主也罢,如果出了什么差错,是你自己要骑的,可不能怨我。”


好一个史怀才,明明是包藏祸心,有心要陷害赵匡胤,却事先埋下伏笔,将可能出现事故的责任预先推得一干二净。


赵匡胤说道:“哪里这么多废话,把马缰交给我就是了。”


史怀才嘻嘻笑道:“这是一匹秃马,没有马鞍,我怕你骑不了,稍等片刻,等我回去拿马鞍来,这样,你才不会从马上掉下来。”


史怀才明明是居心不良,故意不配鞍,却还假装很关心的样子。其实用的是激将法。


可叹那赵匡胤,被那争强好胜心理蒙住了心智,着了人家的道儿,竟还不知道。


赵匡胤接过马缰,不以为然地说:“睁大眼睛,看着我骑马。”说罢,接过马鞭,腾身一纵,跃上马背。


那马也不待吆喝、鞭打,展开四蹄,嗖地一下就蹿了出去,风驰电掣一般。幸亏赵匡胤骑术高超,双腿夹紧马肚,不管马是怎么跳,怎么蹦,就像膏药一样贴在马背上。


一会儿工夫,烈马便奔出五六里路程,前方恰是一座城池,城池外又筑了一座曲城。


曲城就是集市,商品交易的场所,来来往往的人特别多。赵匡胤担心烈马闯进市场撞着人,想勒转马头。可是,这是一匹无鞍之马,没有衔勒控制的地方,人骑在马背上,指挥不了马,且这是匹野性未脱的烈马,根本就不听人指挥。赵匡胤在马上着急,就是没有办法。转眼间,马跑近了曲城口,赵匡胤突然发现,曲城门楣低矮,马头高昂就已高过门楣。人骑在马背上,根本就过不去。好一个赵匡胤,只见他在马上一个后仰,右手后撑在马屁股上一按,身体借力,一个跟斗,从马背上倒翻下来。


史怀才在后紧紧追赶,远远看见赵匡胤从马上摔下来,禁不住拍手大笑道:“赵匡胤!赵匡胤!想不到你今天也着了我史怀才的道儿,任你是铜头铁脑,今天也要撞得你头破血流。我看你还逞能不逞能。”


史怀才的笑声未了,突然人却呆在当场。他伸手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走了眼。


原来,赵匡胤从马上翻下来,并不像史怀才想象的那样撞得头破血流,倒地不起,而是稳稳地站在地上。奔马从斜道蹿出,离赵匡胤已有一箭之地。赵匡胤拔腿便追,三纵两纵,竟然追上奔马,待与马并行的时候,他左手抓住马鬃,右手一按马背,双腿一蹬地,又腾身飞上马背,扬起手中的马鞭,伸向马头一拦。


马也通人性,当你制服不了它时,它便百般刁难你,当你降服了它时,它便对你俯首听命。看来,这匹烈马是服了赵匡胤,见马鞭一拦,便乖乖地调转头,顺着原路,安然返回。


史怀才在途中与赵匡胤相遇,见他神态自若,吐气均匀,丝毫不露惊慌之色。惊奇地问道:“我正在为你担忧呢!以为你一定是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谁知你竟安然无恙。身上可曾有疼痛的地方?”


赵匡胤笑道:“没有受伤,又怎么说痛呢?只是这匹马,也太烈了,如果不是我躲闪得快,那就不是受伤的问题,这条小命可就要留在这里了。”


赵匡胤说罢,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史怀才,径直回家去了。


史怀才牵了马,怏怏而去,颇有些失落之感。


3、土屋惊魂


史怀才是从心里服了赵匡胤,他将赵匡胤力服奔马之事传了出去。一时间,赵匡胤的名声大震,方圆数十里,同龄之人莫不敬佩赵匡胤。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敢侮蔑赵匡胤,反而大家纷纷与赵匡胤交好,相互之间,大家都以能与赵匡胤做朋友为荣。


有两个人慕赵匡胤之盛名,特地来拜访他,一个是磁州人韩令坤;一个是太原人慕容延钊。两人都是豪放不羁的少年,听说赵匡胤的大名,相约到洛阳拜访。三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一来二往,竟成了莫逆之交。彼此之间,除了切磋武艺之外,时常联袂出游,或跑马射箭,或纵情狩猎,或踢球以戏,或掷骰子为乐,每次都是尽兴而归。


这一天,赵匡胤与韩令坤相约,在一土屋之内掷骰子为戏,两人正在吆五喝六的时候,忽听到外面树上的鸟雀唧唧喳喳地惊叫不停,似有千军万马鼓噪一般。两人好生奇怪,停止了博局。韩令坤说:“莫不是有毒蛇猛兽之类经过此地,雀鸟有了警觉,才发出惊恐之声?”


赵匡胤说:“你我都带有弓箭,不妨出去看看,若真的如此,射他几条毒蛇,杀他几只猛兽,替那雀鸟除去天敌,也为地方除却祸患。韩兄以为如何?”


韩令坤当然同意赵匡胤的建议,拿起弓箭,一前一后走出土屋。四处探看,既不见毒蛇,也不见猛兽,只见一群喜鹊,约有千百只,在枝头嬉闹,互相搏击,故而噪声不绝于耳。


韩令坤指着枝头上的雀鸟说:“鸟儿本是同类,尚且争闹不休,想那古人所说的雀鸟相斗,指的就是眼前这等情况吧!”


赵匡胤问道:“可有什么好办法,替这些雀鸟解围,免去一场争吵?”


“这有何难?”韩令坤说,“只要我们抛个石头,就能驱散鸟群,争吵自然也就没了。”


赵匡胤说:“你我二人,也称得上是时之英杰,怎学那小儿的伎俩,捡块石头去驱赶雀鸟?”


韩令坤说:“仁兄要怎么样?”


赵匡胤指着树上鸟群说:“你看那叫得最凶的几只鸟,就好像人间不好搭伙的人一样,不合群,你我都有弓箭在手,不妨比试比试,射杀几只暴鸟,将那几只害群之鸟除掉。你射左,我射右,看谁的箭法准。”


韩令坤依了赵匡胤之言,抽箭搭弓,等到赵匡胤搭好箭,一左一右,一齐射将出去。两只雀鸟应声坠地,其余众鸟,一齐惊叫着飞向天空,刹那间,逃得无影无踪。


正在赵匡胤、韩令坤洋洋得意之时,突听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二人回头一看,原来是那博局的土屋,无缘无故地坍塌下来。如果二人没有出来,想必已经埋在废墟底下,命丧黄泉了。


韩令坤惊讶地说:“好好的一间土屋,怎么无缘无故地说倒就倒了?若是我等不曾出来,此时已是压在废墟之内,白白地死在这里,岂不是无人知晓?”


“奇了怪了!”赵匡胤想了想说,“想是你我命不该绝,上天派遣这群雀鸟引我们出来。这群雀鸟,于我们可有救命之恩啊!而我们却射杀了两只,岂不是恩将仇报?”说到此处,禁不住流下了几滴英雄泪。


韩令坤说:“原以为它们是凶鸟,射杀它们也是无心之过。事已至此,不如将它们埋了,也好叫它们入土为安!”


于是,两人在地下掘了两个坑,将两只死鸟埋于坑内,然后分手各自离去。


4、离家出走


公元947年,天下又换了主子,后晋灭亡,后汉继立。此时,中原一带,屡遭辽兵蹂躏,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赵匡胤此时近弱冠(二十岁)之年,生逢此乱世,欲去投军,驰骋疆场,驱除鞑靼。谁知辽主暴死途中,辽兵自是撤兵北去,赵匡胤暂时息了投军之念。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为赵匡胤定聘了同僚贺姓将军之女为妻,择定吉日,为一对璧人,举行了婚礼。


结婚这一天,赵匡胤的一班好友,韩令坤、慕容延钊、石守信、张光翰、赵颜徽等,都身着华服,前来喝赵匡胤的喜酒。


新婚燕尔,小夫妻如鱼得水,日夜欢娱,自是别有一番情趣。


赵弘殷在战场上屡建战功,激起了赵匡胤一腔豪情,他再也坐不住了,想出去干一番大事业。他去寻找韩令坤等人,欲约他们一起去投军,但一个也没有找着。原来这些人都已出门去了,他们见赵匡胤新婚不久,故没有通知他。


数日后,赵匡胤将欲随父从军的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杜氏死活不肯放行。


赵匡胤本是个顶天立地、胸怀大志的英雄汉,怎受得了如此羁绊?他瞒了慈母和妻子,毅然决然地不辞而别,踏上了从军之路,几天后才给家里寄了一封信,告知他的行踪,叫母亲、妻子不必为他担心。


赵匡胤离家出走的时候,想的也并不是很多,只是认为自己也是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干,靠家人养着。凭自己一身本事,出去闯一闯,说不定能谋个一官半职养家糊口。只是他初次独自出远门,本想西去凤翔投奔父亲,不想走错了方向,反而绕道去了南方,等到问明方向,得知自己走错时,已经是五天以后的事情。于是,他索性将错就错,一路向南行来。只是出门之时身上所带盘缠不多,走到荆楚境内,身上所带的盘缠用得个一干二净,沿途不见任何驻军。客途之中,人生地不熟,既无亲朋,也无好友,连个筹借的地方也没有。有道是,一文钱逼倒英雄汉,此时的赵匡胤,正是落难客途,进退维谷的时候,不仅一日三餐没有着落,晚上连个栖身之地也没有。一路南下,穷困潦倒,受了许多白眼和冷遇。


这一天,赵匡胤来到了湖北复州,打听到这里的防御使是王彦超,是他父亲的老朋友,赵匡胤便决定去投奔他,希望能谋个一官半职。谁知王彦超看到赵匡胤落魄的样子,再想想已经走了下坡路的赵弘殷,竟像打发乞丐一样只给了他几贯钱,便把他打发了。叫赵匡胤很好地体验了一下世态炎凉的滋味。赵匡胤本想不要那几个臭钱,可那好歹总是钱,省着点用,还能混个十天半月不至于饿肚子。


赵匡胤无奈之中接了钱,离开复州,当他路过一个集镇时,见路边一个赌场里吆五喝六的很是热闹,一下子挑起了他的赌兴。他拿着仅有的几贯钱进了赌场,哪知手气竟是出奇地好,盘盘皆赢。当他满心欢喜地拿钱离开时,那些红了眼的赌徒却欺负赵匡胤是外地人,一拥而上,将他按在地上,一阵拳打脚踢,抢了他的钱财之后扬长而去。


赵匡胤赢钱了,转眼又没了,空欢喜一场,还挨了一顿臭打。其实这怨不得别人,自古就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说,谁叫他不记得呢?你一个外地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的人赌,输了那是活该,赢了你走得了吗?虽然说有一身好武艺,一拳难敌四手呀!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看看赵匡胤此时的情景,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赵匡胤的钱是没有了,路还得继续赶,他要去寻找属于他的那片天地,饿了,到路边庄稼地里扒几个红苕充饥;渴了,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咕嘟咕嘟地喝几口。一路流浪,到了襄阳境内,这天走到傍晚,已经错过了宿头,即使没有错过宿头又能怎么样?因为他身无分文,有店也住不了。正当他饥肠辘辘,为晚上的栖身之所犯愁时,抬头见前面有一座山,半山腰有座寺院,便放开脚步,直奔寺院。寺院远离尘世,借宿一晚想必不是问题。


5、大闹寺院


赵匡胤走近山门,见几个小和尚站立在那里,似乎是在等人。他便向众僧施礼,告求借宿一宵。


人说势利眼是世人的专利,想不到那出家之人,也不能脱俗。僧徒们见赵匡胤行囊空空,满脸憔悴,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知是一个穷汉,于是白眼冷对,大声逐客,欲将赵匡胤拒之门外。


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赵匡胤如果不能在寺庙中借住一宿,就必须在荒山野岭之中与孤神野鬼相伴。更糟的是,此时的五脏庙,已经是饥肠辘辘闹翻了天,饥寒交迫,其状惨不忍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赵匡胤只好苦苦哀告,请求僧徒大发慈悲,留住一宿。


这些僧徒也是铁石心肠,哪有出家人的慈悲心怀,任凭赵匡胤如何哀求,就是不答应。惹得赵匡胤一时性起,怒斥道:“你等秃驴,怎能这般无情?休得惹恼了我,将你的寺院拆了。”


一名僧人调戏他说:“你是谁呀?你是皇帝吗?我们凭什么要听你的?今天就是不让你借宿,看你能怎么样。”


赵匡胤听了僧人的话,不由怒从心起,恶向胆旁生,抬脚就将这名僧人踢翻在地。旁边一名僧人,大概手上有点功夫,见赵匡胤动粗,大声喝道:“哪来的狂徒?竟敢到寺院来撒野,吃我一拳。”话音未落,老拳已击向赵匡胤的心窝。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赵匡胤看到僧人的架势,知他练的是罗汉拳,知僧人功夫了得,若是被他击中,不毙命当场,也要吐几口血。换了一般人,真不知如何应付。赵匡胤可不是一般人,他自小习练功夫,一身武艺非比寻常。看到僧人一上来便痛下杀手,心里十分恼火,有心要惩罚一下这个恶秃驴。只见他以左脚为重心,右脚提起顺势一转,躲开拳锋,伸出右手,抓住击来的铁拳,用了个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向前一送,大喝一声道:“去吧!”


僧人也真是听话,顺着赵匡胤所指的方向,蹭、蹭、蹭冲出老远,扑通一声,重重地跌倒在地。


众僧见赵匡胤动武,自恃人多,一齐围了过来,想将他困住,不料尚未近身,便一个一个被踢倒在地,顿时,横七竖八地躺下一地和尚。他们口里念着“阿弥陀佛”的腔调,哼出来的却是“哎哟!哎哟!”之声。


几个小和尚吓得魂不附体,一声哄叫,逃往庙内,边跑边口喊:“快来人呀,有人在此行凶。”


小和尚进寺不久,寺内走出一名老僧,只见他身披衲衣,手持锡杖,款款而来。赵匡胤举目看去,见这个老和尚慈眉善目,癯瘦清颜,与初见的几名僧人大是不同,不由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