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丛书之一,收录了丹麦作家卡尔~阿道尔夫~吉耶勒卢普1917年获奖的《明娜》。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更多利用暑假的闲暇,我离开德累斯顿的老街,前往曾有过一面之缘的莱森小村庄,并在偶然之下邂逅了一位戴着过时小帽的美丽女子,她是一位家庭教师,名叫明娜。我们在这田园牧歌式的地方度过了最美妙的时光,我也被她深深吸引。但在她偶然流露出的黯淡神色里,我看见了匍匐在她灵魂深处的忧伤。不久,一位神秘的画家闯入了我们的故事,正是这个人将明娜拖离了混沌,却又因自己不羁的性格将其抛弃。此时的明娜不得不做出选择&;
美国著名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荣获世界著名奖——纽伯瑞奖。以雅俗共赏的简明文字,细腻描写拓荒时期的生活,展示另一种“与狼共舞”的生活态度。这部充满爱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用浅显的语言造就致命的感动,教会孩子勇于面对、乐观向上,曾多次被搬上银幕,深刻影响美国几代人的成长:是美国孩子最喜爱阅读的百种图书之一。 这套由九部小说构成的题为《小木屋》的系列小说,是美国一个拓荒者家庭的女儿根据早年的经历写成的。这位作者,罗兰~英格斯~怀德(LIW,1867-1957),在已经六十五岁时才开始写作。经过十余年陆续完成了它。自1932年出版第一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到1971年最后一部《新婚四年》作为罗兰的遗稿出版,历时四十年。 《小木屋》系列小说已经成为现代的著名经典,不仅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为各国青少年读者所喜爱,还产生出众多的文化副产品。迄今为止它己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故事,拍成系列电视剧和多部电影。作者生活过并在小说中描写过的地方——威斯康星州大森林中和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的小木屋、达科他州银湖岸边的农庄、德斯密特镇的旧居,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每年迎来成千上万的访问者。 《小木屋》系列小说讲述这样的故事: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案》,拓荒者可以申请获得公有土地(放领地),从而开创了西部大开拓的壮阔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兰一家开始了拓荒者的生活,而幼小的罗兰则在这一生活历程中成长起来。《小木屋》系列小说对罗兰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家庭的拓荒史描述得丰富而细腻,如一幅工笔细描的图画。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罗兰英格斯怀德(LEIW,1867~1957)出生于威斯康新州的大森林。童年时的生活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15岁时就为拓荒者们开办的小学执教。婚后迁往密苏里州曼斯费尔德,抚养女儿罗丝成人。19年罗丝获得欧亨利奖。1932年劳拉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大森林里的小木屋》。从65岁开始到她90岁去世的25年间,她总共出版了9卷系列图书,包括《农庄男孩》(FB)、《草原上的小木屋》(LHP)、《在梅溪边》(OBPC)、《在银湖岸》(BSSL)、《好长的冬天》(LW)、《草原小镇》(LTP)、《快乐的金色年代》(THGY)、《新婚四年》(TFFY),被后人称作小屋系列(LHB)。
《巴比特》它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在1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反映美国商业文化繁盛时期城市商人生活的小说。这本小说值得一读,也值得研究,因为它不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商人形象“巴比特”,还漫画式地表现出美国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商业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文化观照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价值。 巴比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商人,过着富足而又平板的中产阶级生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受到虚空的袭击,于是企图寻找另一种“真正的生活”。为此,他外出漫游,尝试过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甚至染上了革命情绪。但巴比特又没有勇气去承受接之而来的社会冷落,于是,他重新投入了家庭生活和商人生涯的怀抱,在小说的结尾,巴比特将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作者通过巴比特这一形象,把唯唯诺诺而又沾沾又喜的美国人的特性拒绝得淋漓尽致。“巴比特”这个名字从此成为鼠目寸光的庸俗市侩的同义词。 《巴比特》一书出版以来,影响极广,主人公巴比特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一般字典都把“巴比特”作为新词收入,用来形容当代美国典型的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虚荣势利、偏颇狭隘的市侩实业家。 辛克莱刘易斯(15~1951)美国作家。1914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们的雷恩先生》问世。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获获得者,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20-1929年是其黄金时期,他创造了地地道道的美国风格,作品是最早反映出女权主义意识。 1929年8月10日,赵景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二十年来的美国小说》一文,将美国小说家分为罗曼小说家、神秘小说家、心理小说家和社会小说家等几种类型,刘易斯被贴上了社会小说家的标签,首次被译介到中国文坛。一年后,郑振铎在《文学大纲》第46章新世纪的文学中介绍了杰克伦敦、辛克莱刘易斯等作家,称他们已被公认为重要的美国作家。三四十年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写作潮流几乎主宰了整个中国文坛,随着这股写作潮流,刘易斯及其作品《大街》在这一时
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是男人将它理论学问化——女人,你的名字是文明。胡兰成再次高谈他的新的发想。然而他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狂躁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之批判,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又不无现实的意义更多 今日何日兮: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近代作家,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绍兴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地。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其文学才能曾影响部分台湾文人,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被迫离开台湾,1981年7月25日因心脏衰竭死于日本东京。代表作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等。 1936年,发生了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阀反对蒋介石的两广事变,胡兰成在广西教书,在《柳州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摇笔鼓舌,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理所当然受到了军法审判。可他的政论暗藏玄机,引起了暗中窥觑者的注意,汪精卫系的《中华日报》开始约他撰稿。文章发表后,马上得到日本帝国主义刊物的青睐,当即翻译转载。抗战爆发,上
《欢喜冤家》是张恨水创作高峰期著名作品,展现当红女伶追求真爱却抽身不得的可悲命运。她敢恨敢爱,贤惠勤劳;他勤奋谦卑,大度宽容,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双方家庭却各有矛盾、无法容身,一场悲欢离合的家庭伦理大戏,就此上演…… 当红女伶白桂英厌倦了逢场作戏的卖艺生活,不顾母亲家人反对,毅然离开舞台。郁闷中桂英结识小公务员王玉和,顶着母亲压力与之结合,从此洗净铅华,举案齐眉。玉和不幸丢了差事谋不封出路,带桂英回了乡下老家。尽管夫妻二人小心谨慎,却仍被王家兄嫂挑剔,夫妇俩只得带着新生女儿回到北平,暂住自家。白母鄙薄嫌弃之意形于言表,令玉和委屈苦恼。桂英借故大发脾气,震慑母兄,力挺玉和,才勉强得以安稳度日。生计逼迫下桂英决定重新登台,白母喜甚,玉和忧甚。桂英重出江湖,少不得与捧角的男客们应酬,难免夫妻误会。加之白母不断挖苦讽刺,玉和终于无法忍受,离家出走,令桂英悲痛欲绝……
《春风沉醉的晚上》由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创作于1923年7月。当时,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 郁达夫是以专情而放任的矛盾形象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他个人的情感经历,充满传奇、怪诞和自我中心的色彩,带有五四那代人的心灵轨迹,曾是媒体的炒作热点,更是当时书商热烈追逐的对象……本书是他一生所创作的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有《过去》、《沉沦》、《春潮》、《迟桂花》等等,是一本不可获缺的经典收藏本!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经典丛书之《春风沉醉的晚上》你怎能错过! (郁达夫)的小说不追求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却努力写出自己个人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的变化,仿佛是靠激情、靠才气信笔写去,松散、粗糙在所不顾,只求抒情的真切以成情感的结构 ??在郁达夫的笔下,男主人公在彷徨无路中,总要遭遇一些现代都市里的沦落女子,或为妓女,或旅馆侍女,或酒馆当炉女,显然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倡优士子模式,不免使人联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马致远的《青衫泪》等元杂剧。在郁达夫的代表作《春风沉醉的晚上》里,古代的倡优变成了现代工厂的女工,她不仅仍然常受猥亵,而且时刻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与小说中实际上已沦为都市流浪汉的我,同是无家可归。当作者写到她以孤寂的表情,微微的叹着说:&;唉!你也是同我一样的么?&;时,是有着一种格外动人的力量的??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A
本书挑选了马克~吐温最脍炙人口的几个篇章,其中《竞选州长》和《百万英镑》是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另外几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则稍显陌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狗的自述》这篇小说,作为马克~吐温的晚年作品,在一贯的幽默之中,还有着深入的哲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另一面。《竞选州长》通过“我”在参加一次竞选活动中所遭受到的种种骇人听闻的诬蔑和打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竞选”的黑幕,愤怒地撕下了美国统治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假面具,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行迹和丑恶灵魂。同时,《竞选州长》是一部独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是介乎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之间的特殊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