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偷腥》作者:知名头星。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讲述公司小职员韩星星圣诞夜邂逅美女温月,进而引发&;奸细门&;等一连串精彩故事。《致命偷腥》天涯点击量达到了1000万,粉丝万千。 公司小职员韩星星圣诞夜邂逅美女温月,心生爱意,无奈温月来去无踪,阴晴不定。而温月神秘莫测的身份背景,更让韩星星倍感烦恼、疑窦重重。与此同时,同事林韶爱慕韩星星,在他身陷万风集团奸细门事件时挺身而出,帮他澄清误会,并引荐其进入赫赫有名的创盟集团。韩星星为林韶所感动,选择和她在一起。但是,他们却因误会而产生矛盾,林韶也由此遭遇车祸。虽然后来误会消除,但却无法挽救局势,两人感情覆水难收,抱憾收场。韩星星再度偶遇温月,互诉衷肠,各表情意,不料却被人暗中跟踪,遭受要挟。而幕后主使竟为使韩星星曾经陷入奸细门事件的马植以及温月的前男友。更令人不齿的是,他们为了获得更大利益,竟将韩星星与温月的关系告诉了温月的丈夫。温月的丈夫恼羞成怒,对温月及韩星星进行了疯狂的报复。随着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韩星星终于知道了温月的真实身份和伤心往事……
《歧路灯》清代长篇白话小说,警世稀品,清代李海观作,全书共一百零八回。李海观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寨村。该书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字念修)堕落败家,又在忠仆王中的帮助下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但多封建说教。 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大致同时问世于清乾隆年间,由豫人李绿园创作的长篇小说《歧路灯》,洋洋70余万言,108回,在当时说部之林独树一帜。但是,此书脱稿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都以钞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知者寥寥,并未引起读者及学界的注意。20世纪20年代起,《歧路灯》始有印本出现,才开始了对之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 《歧路灯》叙述了明嘉年间,河南开封贡生谭忠弼,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甚严。忠弼临终留其子绍闻八字:用心读书,亲近为人。同辈子弟,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侨等人浮华浪荡。谭忠弼既故,处长来引诱,闻因无约束而从之。五人结拜兄弟,同吃共赌。绍闻渐染恶习。几人开赌场,窝土娼,宠爱娈童,私铸银钱。绍闻陷于泥沼,入狱候审。家人倾家荡产,使得出狱,为偿债,绍闻伐尽祖坟林木,备尝辛酸,终迷途知返,立志悔过。年至不惑,潜心攻读,后得授知县。绍闻常以平生遭遇戒其子篑初,篑初随父读书,考场屡捷。后钦点翰林,重振家事。 对于《歧路灯》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歧路灯》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上都是一部平庸的作品,根本不能与《儒林外史》相提并论;二是认为《歧路灯》是优秀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与《儒林外史》在伯仲之间;第三种观点较为平和,认为《歧路灯》不及《红楼梦》、《儒林外史》这些一流佳作,应属于二流作品,但还是较为成功的,有其独特的风貌。 歧路灯:李海观从乾十四年(年)始创作长篇小说《歧路灯》,前后经历约30年,于70岁脱稿。此书以写实手法,描写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为今人了解封建社会,提供了宝贵史料,引起了国内文艺界的重视。此外,还著有《绿园诗稿》四卷、《绿园文集》、《搭菌(捃)录》十二卷。《中州先哲传》载有《李海观传》
《老屋小记》为史铁生所作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而且是唯一获得全票的作品。关于它的价值授奖词这样写道:这是史铁生的‘追忆逝水年华’几间老屋岁月以及人和事如生活之水涌起的几个浪头浪起浪伏线条却是简约、单纯的。 《老屋小记》收入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数篇。其中《奶奶的星星》曾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作者对生命形式的思考。《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在“追忆逝水年华”之中,作者用老屋岁月、人事变迁,道出了简约、单纯的生命真实。史铁生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 史铁生(1951-20),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1969年到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病回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史铁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中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灵魂的事》《扶轮问路》等。《我的丁一之旅》,2006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 老屋小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曾自称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他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 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他把写作当作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
作者海棠。2013年出版,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了一个都市女人的生活经历。 2012年夏天,陈白露在朝阳公园里抱着曾经养过的小狗大哭:宝贝,你过得好吗?你现在有大房子了,我也有了。 她的朋友海棠在一旁痛哭失声。当天,她在自己的豆瓣博客上写下一篇千余字的《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 海棠不承认这是一部爱情小说,爱情在这本书里退化成一个微不足道的背景。 她写落马贪官的漂亮女儿陈白露在社交圈艰难地逆行; 她写养尊处优、多愁善感的富公子在责任和自由之间痛苦地选择; 她写一手遮天的权贵后代也有落魄的往事; 她写钟鸣鼎食的千金小姐死后却只能葬在荒芜的草原; 她写北京的社交圈和电影圈、海南的冬日游艇、广州的温馨菜园、老挝的大山大水、冰岛的温泉、法国南部的小酒庄?? 她笔下有一个汪洋恣肆的广阔画卷。 她写一个24岁女孩眼中的这个时代。 陈白露和海棠是一对完美的搭档,她们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阔的思想,她们是能代表这个时代的女孩。 吴秀波、海岩、侯小强为这部小说作序,向你推荐《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 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海棠,最值得期待80后畅销书女作家。曾经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戏文系研究生,影视编剧、作家、媒体人,出版过小说《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该书为2013年豆瓣排行总冠军,中信出版社2013年年年度文学总冠军。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在豆瓣连载长达一年,连载期间以失控的速度在网络疯传。吴秀波、海岩、侯小强为其作序,推荐此书。由该书改编的《我的朋友陈白露小姐》电影版将由滕华涛导演执导,电视剧将由刘江导演执导
《没有语言的生活》为东西(原名田代琳)所作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没有语言的生活》讲述的是父亲、儿子、媳妇三个不正常人的故事,曾被改编成电影《天上的恋人》,并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卡夫卡写出了人的变形,东西写出了人的残缺。 《没有语言的生活》讲述的是不正常人的故事。父亲瞎,儿子聋,媳妇是个哑巴,这三个残疾人组成了一个加倍的不正常的世界,他们却力图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最终他们失败了。他们与所谓的正常人之间无法沟通:他们被欺负、被作弄、被侮辱、被偷盗、被强奸。当读到小说结尾,对语言和正常的追求竟是如此结果,相信铁石心肠的人都会有坚冰破裂之感。 东西,原名田代琳,男,19年3月出生,现为广西民族学院驻校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长篇小说《耳光响亮》被改编成电影《姐姐词典》和20集电视连续剧《响亮》。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等。
《黄金洞》为著名作家阎连科所作中篇小说,是一部讲述欲望如何剥蚀人性的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 《黄金洞》主要讲述了贡贵有一手寻找金沙线的绝活,他靠着挖金沙洞卖金沙发家致富,田也不种了,盖了瓦房,给贡老大娶了媳妇,城里女人桃为了贡贵许诺的一口金沙井,死心塌地伺候他,贡老大表面孝顺,其实想得到父亲的财富和寻沙线的绝活,因此搞出了一系列的闹剧。 作品《黄金洞》以“我”(贡二憨)的视角叙述了这个没有亲情的家庭中,父子之间为了金钱和女人如何“斗智斗勇”,将人在物欲面前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黄金洞张开一张大口,将人性剥离,赤裸裸地将一张张被欲望扭曲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 《黄金洞》文本语言生动活泼,读来令人发笑,又犀利深刻,似乎将遮盖在人心上的大幕扯去,还原生活最残酷的真相,令人冷汗淋漓。当他们狂热追求的东西由于生命的轰然倒塌而变得毫无意义时,读者会发现作者的用心良苦。 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时,阎连科说:父母亲情、兄妹亲情、夫妻亲情,所有的人都会在一片黄金面前发生变化,这块黄金可能确实让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小说今天看,我觉得还是有意义,至少对人性、对金钱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
《双鱼星座》为当代作家徐小斌所作中篇小说,荣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5-1996)。徐小斌在当代文坛似乎始终保持着一种“局外人”姿态。她以诡谲的想象力、超拔的智性与敏锐的感受力长久地构造着一个个由神秘的文化符码筑成的“别处”。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风头正健”,以《双鱼星座》、《迷幻花园》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为代表,她的小说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独特景观。本书精选了作者这一时期的中短篇佳作共上2篇,始终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对现代人或者说是现代女性精神焦虑和情感挫折的细致描述上,真诚地传达出作家对当下现实生活的深切情感体验。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人性之恶的深刻失望,对女性意识的格外自觉,对神秘与未来的情有独钟,显示了作家对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深层思索与关怀。高度先锋化的艺术探索,浓郁的女性写作色彩,自然高雅的审美格调,更使她的作品独立于一切文学潮流之外,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徐小斌的小说由此成为智性与诗情、科学与神秘、象征与隐喻、回旋与变异、玄奥的形而上空间与深刻的女性经验等交织在一起的叙述怪圈和迷宫;犹太如埃舍尔的绘画与巴赫的音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由异域回到当下,由神秘转入现实,又从现实过渡到更高层次的未知。
《梦也何曾到谢桥》为北京女作家叶广芩所作中篇小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由华文出版社出版。《梦也何曾到谢桥》是一篇很有味道的京味小说,有一种衰败的味道和年华逝去的忧伤。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中学就读于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陕西,当护士、记者,1990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于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县持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度,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采桑子》,日本题材的小说《黑鱼千岁》,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多部作品被编为电景,如《红灯停绿灯行》、《黄连厚朴》、《谁说我不在乎》等。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北京市人(在居西安),满族。中共党员,1948年出生北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西安培华学院女子学院院长。曾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
《被雨淋湿的河》为当代作家鬼子所作中篇小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7—2000),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直面中国平民生活的现实作品,看了是如此灰暗,但却如此真实!作品真实描写了残酷现实中老师的处境,深入刻画了小民百姓生存的悲哀。 作品《被雨淋湿的河》会让人感到窒息的沉重,这种如钢铁般严厉的、硬碰硬的感受方式和表现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共鸣,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在生活中,沉重无处不在。鬼子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沉重部分只有通过个人的意识活动,才会显示出它全部的意义(在写作上,它通常是一种直觉)。因此,作家和社会学家同样在描述生活,其区别在于,社会学家所依靠的是数据和资料,而作家则是依靠个人的记忆力,以及直觉式的洞察力。作家更关注民间记忆,更关注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全部情感活动,更关注这种活动的可能性。
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公元246年,深夜,探子密奏:回乡养病的司马懿确实新纳了一个宠妾,整日沉溺酒色,他结发老妻得知后大闹一场。老家伙不仅不听,反而大骂她&;长得丑也就罢了,还出来丢人!&;这些天,他老婆儿子都绝食相逼呢。曹爽一脸狐疑:再探!我就不相信老狐狸会真的罢手归隐。 公元248年十二月初九,司马府内一片沉哀,药味刺鼻。病床上的司马懿脸色蜡黄,嘴角流涎,连一口粥都喝不进去了。一官吏强压住内心的狂喜,急奔进曹爽家:大将军,大喜了!司马老儿就剩一口气,活不了几天!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魏帝曹芳携曹氏宗亲奔赴高平陵行祭祀大典。忽然,一马飞驰而来,来人滚地急奏: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攻入了皇宫,挟持了太后,正杀向此处! 万马奔腾,黄沙漫天,领头的白发将军正是那尸存余气的司马懿…… 司马懿吃三国(合集):李浩白,原名李佳骏,男,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重庆忠县建委开发办科员。 代表作有:杂文《政绩四忌》、《用人四要》、《乡镇干部的真情告白》、《机关里的官话》,中篇《宝光血影》、《仰天长啸》,长篇之一《头角》、之二《魏官谋嗣》,小说《市长和红绡楼的女人们》,《大明反贪第一案》,《抗日援朝1592》《司马懿吃三国》等
《最慢的是活着》是青年作家乔叶的中篇小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河南籍女作家乔叶的佳作《最慢的是活着》透过奶奶漫长坚韧的一生,深情而饱满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家族伦理形态和潜在的人性之美。祖母和孙女之间的心理对峙和化仇为爱,构成了小说奇特的张力;如怨如慕的绵绵叙述,让人沉浸于对民族精神承传的无尽回味中。 《最慢的是活着》体现生活、岁月、母性,以及前代的私密与今生的怀想。一个也许以文学的方式很难出新的形象,乔叶以浓重的感恩亲情和巨大的艺术耐心,真切地写照,让她熟悉又陌生地感动着我们。暖亲融爱的生命是如此慈严永在,令人无限心疼。 在这个欣快与对视已成习性、舒缓与体贴取信艰难的时世,《最慢的是活着》示意着文学本应秉持的一种感情向度,透出小说本该辉闪的低语和默念的灯光。 乔叶,女,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有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我们的翅膀店》、《喜欢和爱之间》、《自己的观音》、《薄冰之舞》、《迎着灰尘跳舞》、《孤独的纸灯笼》等多部,并在《人民又学》、《十月》、《上海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十余万字。长篇处女作《我是真的热爱你》入选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被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为2006年度青年作家,荣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 最慢的是活着:乔叶,女, 河南省修武县人,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员。河南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三期学员。创作十余年来,出版散文集八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短篇小说若干。获首届河南省文学奖及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青年鼓励奖。 乔叶199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6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三期学员。是我国现代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总体看来,乔叶的文学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散文创作。二,小说创作。出版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坐在我的左边》《自己的观音》《薄冰之舞》《在喜欢和爱之间》《迎着灰尘跳舞》《我们的翅膀店》等,出版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获首届河南省文学奖及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青年鼓励奖。 这些年来,乔叶的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仅转载量就达二百余篇,她的作品《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