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铐上的蓝花花》为当代作家吴克敬所作中篇小说,于2007年第6期《延安文学》发表,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手铐上的兰花花》是吴克敬集中表现当代西府女性人情美的代表作,或因表现出“文学的良心存在,文学的情感存在”而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小说描写了来自阎家沟的西府女子阎小样,因新婚之夜误伤丈夫顾长龙致死而被判为死缓,在被押往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人性的良善和唯美。 《手铐上的蓝花花》通过追叙和顺叙两条线索交互迭进的艺术形式,描写了女主人公阎小样被判为死缓罪犯的缘由和被押往西安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的人性之大德大愿、大善大美;通过多层铺垫手法扩殁了悲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含底蕴,凸现了人物性格的悲中之美和美中之悲,形成一种独特的悲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丰富了悲剧关学的审美视域,使悲剧在人性美中得以深化与升华。 《手铐上的蓝花花》是一部中篇小说,作者吴克敬在创作这篇作品时,不去触碰有权有势的人物,他的眼睛朝着和他一样的人群看去,便看见了无可奈何的阎小样。美丽宜人的阎小样,她是不满她的生活的,她想有所改变,但却万劫不复地成了一个致死夫命的杀人犯,冰冷的手铐铐住了阎小样,但却铐不住阎小样的出类拔萃,还有她的理直气壮和风情万种……她被押在了囚车上,要去她梦里想去却一直都不能去的西安服刑,一路上与押解她的民警宋冲云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接触。在监狱门口宋冲云答应阎小样的要求抱了抱她,宋冲云的怀抱是温暖的,阎小样的怀抱也是温暖的。作者的笔墨去向就在于此。生活还在继续,生活中充满了苦痛,充满了不如意,但作者还是要让他泼向生活里的笔墨,始终如一地保有温暖的色调。 手铐上的蓝花花:吴克敬,1954年生,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西安作家协会主席、文联副主席。历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副总编,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2010年当选为西安市作协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小说、散文、随笔300余万字,作品见诸多家文学期刊和报纸。曾荣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2010年10月,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载《延安文学》2007年第6期)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
《白杨木的春天》为当代作家吕新著中篇小说,发布于《十月》2010年第6期,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白杨木的春天》是“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反思”的文学表达,小说中对历史、时代、人生现实及存在困境等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议论和表达。 《白杨木的春天》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表现真切感人既有对个人灵魂的深度透视也有情境的准确呈现与复杂的理性沉思。吕新坚持在小说中对世界进行形而上的追问与富于哲理的表达同时以更具温度的方式贴近人的鲜活经验在追问中领会那些把人们连接在一起的真挚情感。沉郁深远的美学风貌、散文化和诗化的文体风格体现着耐心执著的探索精神。 《白杨木的春天》叙述了曾怀林一家在特殊年代的遭遇。没有贯穿始终的事件,也没有剧烈的冲突,曾怀林对自己背负的一切默默承受,妻子自杀,自己劳改,裸身搜查,衣食堪忧,心灵煎熬。小说淡化故事情节,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那段荒唐的岁月和非人的境遇。在惨淡的日常生活叙事中间有大段反思性的议论,是“知识分子与国家政权关系的历史反思”的文学表达,小说中对历史、时代、人生现实及存在困境等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议论与追问。 吕新《白杨木的春天》,既是他小说创作生涯中一部标志性的转型之作,也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坛少见的优秀知识分子小说,美学风格沉郁顿挫。作品的思想主旨,是要表现特殊时代强力挤压下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遭际,既有历史情境的真切呈现与理性沉思,也有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深度剖视,更有对于民间温情的捕捉与呈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既保持了吕新一贯的先锋意味,又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变化,显示出作家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追求精神。 白杨木的春天:吕新是山西文坛的一个非常具有个性的作家。吕新198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那是个幽幽的湖》,就让山西文学界吃了一惊。吕新那独特的艺术感觉、独特的叙述方式、独特的语言风格、独特的想象回忆,完全有别于山西传统的文学创作套路。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于8月日正式揭晓,我省著名作家吕新先生倾情创作的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喜获中篇小说奖。《白杨木的春天》以颇具个性的文笔,表现特殊年代里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及个人精神历程。吕新系我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20多年来创作了500多万字的长、中、短篇小说。其中,主要作品有《抚摸》《草青》《成为往事》《阮郎归》《掩面》《米黄色的朱红》等
《漫水》为当代作家王跃文著中篇小说,2012年由《文学界·湖南文学》首发,并被《小说月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和选载,2014年8月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漫水》展现的是乡村的人性美、风俗美,是一幅恬静淡远的乡村风情画。小说中描绘的那种人与人之间和谐温暖的相处方式,在过去是存在的,也是人们理想中追寻的,但在当下生活中却离人们渐行渐远。 《漫水》是一种“乡愁写作”,作品细致入微的刻画背后,透射出对业已失去的乡村美好生活的温情缅怀,表露的是一种乡愁。 王跃文先生一改以往语言辛辣、文笔犀利、针砭时弊的文学创作风格,在《漫水》中,语言拙朴、细腻、流畅,叙事清晰、沉稳、优雅,情节笃实、妙趣、感人,让我不由自主地身入其境,欲罢不能,痴情陶醉于整个故事布局中纯真无瑕、晶莹澄明的山之稳重美、水之灵动美、人之品质美和乡风民俗浓郁美的享受之中。 王跃文,湖南溆浦人,当代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大清相国》《苍黄》《朝夕之间》《亡魂鸟》及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杂文集《幽默的代价》等。曾获湖南青年文学奖、湖南省文艺奖。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漫水:王跃文,当代作家,湖南溆浦人。198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溆浦县政府办公室工作,后调入怀化市政府办公室,湖南省政府办公室,都是写官场文章。业余写小说。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从2001年10月起,专职写小说。现服务于湖南省作家协会。有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之美称。2010年入围免网杯中国文艺网络奖(中国网络代表最高荣誉)最佳作家候选人。2014年8月,其作品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王跃文的主要作品是官场小说,写作风格比较翔实,擅长描写中层人物,注重人物内心细腻的刻画,可以说是当代官场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早年的作品《国画》更是轰动文坛。 《西州月》是王跃文诸多作品中艺术韵味最为醇厚的一部官场小说,故事围绕着主人翁关隐达的宦海沉浮而展开。关隐达原本是地委书记陶凡的秘书,自从娶了陶凡的独生女儿后便官运亨通,可是老岳父退休后仕途却每况愈下,可见其兴衰面改并不取决于他个人的能力。可谓之成也陶凡,败也陶凡
《故土》为当代作家苏叔阳著长篇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品,1986年获第一届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有新意有特色的一部作品,它以很强的可读性,吸引了广大读者。《故土》写了三条线索:中西结合的新华医院以院长接班人选为中心的改革斗争,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纠葛,试图以白天明同吴珍的婚姻为依托的爱国主义。作者苏叔阳力图通过多条线索的交错重叠,来追求作品主题的多义,来表现当代生活的纷纭复杂和绚丽多彩。
小说《故土》通过伪君子、政治投机商安适之觊觎院长宝座、四处钻营,终于进入老院长的办公室;老院长林子午虽然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精心物色接班人,但最后终因心力交瘁,悄然离开院长办公室;某些上层领导由于偏听偏信,受安适之的蒙骗,终于使安适之登上新华医院院长宝座,实际上愚弄了全院职工的这么一个改革过程,表现了改革斗争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具有意味深长的警示作用。小说中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四重奏”写得波澜起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尤其是白天明同吴珍演出的那一幕“爱情绝唱”,可说是催人泪下。《故土》是一篇近距离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它问世的时间同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几乎是同步的。
苏叔阳,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话剧《丹心谱》等10余种;电影剧本:《夕照街》等15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女昏礼集》、《假面舞会》、《我是一个零》、《老舍之死》等;散文集《梦里青春》、《树叶集》等;传记文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历史文化散文集《中国读本》等;以及文艺评论集、诗歌集等。
故土
作者小札: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
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门下收有一弟子著名青年诗人舒子原。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截止2013年4月28日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
《青春万岁》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为王蒙19岁时创作,是王蒙长篇小说处女作,1954年创作完成,1979年正式出版,也是其进入文坛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青春万岁》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于一身,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小说《青春万岁》用激情洋溢的笔触描写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中学生生活,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1981年,《青春万岁》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1986年,《青春万岁》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奖。
《青春万岁》描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群天真烂漫的北京女中学生的生活,是王蒙早期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青春万岁》描写了1952年北京女二中(现东直门中学)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的青春热情,同时也探讨了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作品主要描写了郑波、杨蔷云等一些学生党员对一些生活困难、思想落后的女学生——如天主教会“仁慈堂”中长大的孤儿呼玛丽、出身资本家家庭的二小姐苏宁、一心想当科学家,对集体和他人缺乏热情的李春等人的热心帮助,使她们最终都能融入到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共同进步,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学生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和很高的思想觉悟。同时作品中也穿插描写了郑波和杨蔷云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学习成绩,以及郑波与田林、杨蔷云与张世群之间的不成熟的、朦胧的爱情故事。
王蒙编著的《青春万岁》描写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女七中一群高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抒发了杨蔷云、李春、郑波、苏宁、袁新枝、吴长福、呼玛丽等的情感、苦闷及向往,赞美了她们不断探索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如诗似歌般的青春热情,那种快乐、向上、充满朝气的情绪,始终洋溢在字里行间。
《青春万岁》是王蒙写于五十年代的一部长篇,这部作品的特殊性在于,他恰恰是王蒙年轻时投身革命政治运动的一段记录,呈现了王蒙充满政治激情的一段记忆。W。。
青春万岁
作者小札: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曾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2010年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间学会的维吾尔语。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
《古船》是著名作家张炜的一部具有深百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小说,获得庄重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船》描写了胶东芦青河畔洼狸镇上几个家庭40多年来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典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块土地的变化。作者以细腻而饱含深情的笔触,勾勒众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它是当代中国最有气势,最有深度的文学杰作之一,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它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 《古船》以胶东小镇洼狸镇自土改至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作背景,讲述了隋、赵、李三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与异化以及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那片土地的变迁。 小说《古船》以20世纪末期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为背景,通过洼狸镇隋、赵、李三大家族40多年间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生动刻画了古老农村嬗变中的心灵阵痛与文化冲突。这是一部民族的沧桑心灵史。小说生动地刻画出隋家几个子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性格和命运的变迁:大儿子抱朴经历了父亲和二娘的死,目睹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残酷,变得压抑沉默。二儿子见素要把已承包给赵家的粉丝厂夺回来。美丽而高贵的小女儿含章一直生活在赵家四爷爷的阴影下……耻辱与仇恨、欲望与冲动,一次又一次使他们置身于现实的两验证境地。《古船》是当代中国最有气势,最有深度的文学杰作之一,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它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个家庭的沧桑抒写灵魂的困境与挣扎。古船,就是中国。
《活动变人形》是当代作家王蒙所著长篇小说,全书共二十三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王蒙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描写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旧式家庭中的苦闷、游移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小说写得精练、生动,对人物的刻画尤为传神。小说的思想内涵丰富,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有评论认为,本书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
这是王蒙小说中最让人感到一种疼痛的作品,王蒙的小说一般以智慧和潇洒见长,很少耗费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为模特的小说,王蒙也大都以过来人的通达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时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来消解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动变人形》可称为呕心沥血,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为背景来写作小说,而且又是与自己的身世相关的背景,这部曾被誉为审父之作的小说其实具有经典作品的多种要素,比如小说中那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峙,不仅父辈没有能够解决好,在今天更为明显和突出。《活动变人形》所对应的那种文化困境,在今天有增无减。虽然王蒙有好多优秀的小说,后来的“季节”系列在写作的时间和情感上更为投入,但我个人认为《活动变人形》是其代表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王蒙从“干预生活”经“反思历史”走向了“文化批判”,也标志着作家的审美风格从温馨、深沉转向了冷峻与“嬉笑怒骂”。从创作手法上看,小说的基调是写实,但也穿插了许多“意识流”的片段,显示出作家融多种手法于一体的可贵努力。
活动变人形
作者小札: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曾担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2010年月15日,荣登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他是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间学会的维吾尔语。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
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女人的全方位健康养护书,书中从女人的心绪、颜面、身形、疾病、特殊时期(经期、孕期)五大方面出发,展示了女性身体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女性在美容保养方面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和容易走入的误区,并深入剖析问题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和具体的保健方案。 本书的关键中心点就是强调女性容貌上反映出来的一切问题都不仅仅是表象的,而是由于身体内里的循环系统或调理机制出现了问题才引起的。女人想要展现出最自然、最健康、最富有神性的美,必须从身体的根本入手,由内而外地进行保养。全书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这也是本书书名脸要穷养,身要娇养的意义所在。 脸要穷养,身要娇养:
《南渡记》是宗璞所作长篇小说,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卷,并可独立成篇。《南渡记》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之敌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
《南渡记》以“七七事变”后明仑大学教授孟樾一家的变故为主线,描写北平知识阶层在亡国之际表现出的崇高民族气节,也揭示了一些人懦弱苟且的灵魂。小说富于生活气息,营造出纯净真挚的艺术氛围,令人回味不已。作品的结构严谨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物丰满真切,具有臻于完美的思想和艺术品格。
《南渡记》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发生前后,北平明仑大学的教授孟樾一家及亲友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为后文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明仑大学迁至昆明做铺垫。由于《野葫芦引》是在历史的事实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较为写实地记叙了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南开大学所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情况,作者宗璞也是南渡的亲历者,所以历来对于《野葫芦引》的评价并不能做到绝对地理性客观
南渡2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西征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曾在《收获》上部分发表,计划中尚有《北归记》。这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和《紫藤
女人,很多时候都会感到累、感到无助、感到孤单、感到迷茫……其实在没有月光也没有星光的时候,你也不要绝望和哭泣,禅的智慧会带你走出黑暗和迷雾,走向幸福和光明,让你学会自已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撑一柄避雨的伞,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佛说: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一朵花开的时间。 《女人善待心灵的100个阳光禅》使您感受禅意,善待心灵,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智慧女人! 八种禅的智慧,如阳光洒遍女人生命的各个角落,八种禅的体悟,引导女人的心灵靠近幸福的彼岸。 快乐: 快乐犹如一朵美丽的花,点缀着女人的整个人生。 宽容: 宽容的女人有一种恬淡、安静的心态.像一 杯清茶一般沁人心脾。 优雅: 优雅的女人有修养.富有内涵,于举手投足 之间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阳光: 只要心中留下一片阳光,纵使周围是无边的 黑暗和寒冷,你的世界也会明媚而温暖。 智慧: 智慧能重塑美丽,唯有智慧能使美丽长驻, 能使美丽有质的内涵。 自信: 自信使一个女人内心饱满丰盈,外裹光彩厩 人。 微笑: 一个微笑不费分文但给予甚多,它使获得者 富有,但并不使给予者变穷。 慈悲: 有一颗大慈的心、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一个 女人枚高的修养。 当你打开这本书,你会对自己说:做一个快乐的女人,做一个积极的女人,做一个爱自己的女人,做一个拥有开阔胸襟的女人;昂起头,风雨无阻地大踏步地向前走,相信不断地行走就能靠近幸福。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智者,寻求解脱之法。 智者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智者问有什么感觉。 那人说:越来越觉得沉重。 智者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从速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累的感觉。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女人尤其要卸载诸多重负,保持一颗轻松的心,去享受生命旅程的乐趣。亲爱的女性朋友,到这些具有禅意的故事中去感悟人生、体味生活吧,它们能让你在浮躁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清凉。让你的内心不再孤单,让你的人生充满阳光,让你不再忧愁
《地球的红飘带》由著名作家魏巍创作于1987年,是我国第一部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篇小说,19年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地球的红飘带”一词从此之后就用来指代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地球的红飘带》是用文字语言叙述长征的第一部长篇巨著,写得真实、生动,有味道,寓意深刻,催人奋进。
《地球的红飘带》从湘江之役写起,描绘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完整过程。作者魏巍以诗人的激情和历史学家的严肃精神,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使诗与史融为一体。
《地球的红飘带》全书共五部、76章(包括尾声),作品着重从敌我双方的最高层活动反映其长征壮举。四渡赤水、占遵义、逼昆明、渡金沙江、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峻险危急却又精彩绝伦的历史生活场景,在小说中化为鲜活生动的艺术情节,震撼人心,不仅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征服千难万险的真实情景,而且揭示了红军内部的激烈斗争,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
著名作家魏巍同志的力著《地球的红飘带》,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以长篇小说形式反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全景观式的悲壮史诗。对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豪壮、气势恢弘的“重大事件”,魏巍同志以伟大的革命战士的历史责任感、诗人的激情和史学家的严谨精神,将诗的情思与史传文学的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都灵活自如,左右逢源,犹如一位点石成金的巨匠,以富有历史生活色调的文学语言,将历史上惊人的一幕推拉到“观众”面前,大气磅礴,笔力遒劲,而又诗情浓郁,出神入化,从而营构了雄浑遒劲、酣畅淋漓的语言景观,产生了“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的美学效应。W.AU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小札: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
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1951年4月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岁。
魏巍的一生都活在意识形态的敌我斗争中。他不是一个诗人,他只是一个战士。魏巍在塑造各种英雄人物中渗透着他的思想、他的感情、他的爱憎。从他的作品中看到了书写最可爱的人的灵魂是那样的圣洁。魏巍也无愧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那一代文学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明星陨落了,但星光永留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