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由迟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该部小说在《收获》杂志上登载以来,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描述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这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部落里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诉说感天感动地的民族故事,通灵萨满的旷世大爱,为疲惫的人们点燃归航的明灯。 迟子建怀着素有的真挚澄澈的心,进入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温柔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与鄂温克族人的坦诚对话,在对话中她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化社会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迟子建的文风沉静婉约,语言精妙。小说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题材与视角都比较独特,它关注的是一个很小的民族与群体,当然这一点并不能当作获奖的充分理由,除此之外,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映了这个民族在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进行抗争和抵抗的现实。这与当今世界文学的主题也是非常吻合的。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1964年出生,黑龙江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雾月牛栏》、《白银那》、《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阴历元宵节)出生于北极村,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香港大学驻校作家,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雾月牛栏》、《清水洗尘》、《白雪的墓园》,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 所获荣誉:《雾月牛栏》曾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
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本书中,潘石屹并未以成功者自居,毫无说教之态。他从自己的现实经验说起,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通过磋商达成合作,如何办好企业,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全部坦诚了自己的成功经验之后,潘石屹延续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放眼未来,对渐呈趋势的未来新世界作出了不同凡响的描述。他也反思自己的成功以及成功之后的迷茫,寻找一条从物质到精神的解放之路。 这本书不仅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也为成功者走向觉悟,为实现了物质富裕之后更进一步完满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引导。 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思考逻辑,一部对现实生存极 具参考的当代论语。潘石屹袒诚相见,对他的成功经验娓娓道来:如何获得人际关系,如何保持工作激情,如何办好企业,如何将“磋商”进行到底……这本书不仅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成功的方法,也为成功者走向觉悟,为实现了物质富裕之后更进一步完满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引导。 一个东方觉悟者,一部当代“论语” 与中国改革开放一道成长、以500亿资产验证过的人生体验 马云、洪晃等各界名人联手推荐 新浪、百度大型网络门户强烈推广 一部十年内难以超越的励志书 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潘石屹的人际关系经验 为事业打拼的都市白领,可以研习潘石屹的工作理论、磋商学 小有成就的企业老板,更可以借鉴潘石屹最珍贵的企业经验…… 所以应邀给本书作序的马云才会说:“老潘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意思,读它,就像在听他本人说话,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小故事。很荣幸我的处女序是写给他的。老潘做事好、会讲话,书也写得好,希望我的序不会把这么好的书写坏。”同时为本书提供含义深刻的推荐语:“本书基于物质提供了成功的方法,基于精神提供了开悟的途径。” 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1963年10月,甘肃天水人,地产界大腕。是中国的董事长,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中国有限公司。 潘石屹这个人物在圈里圈外都红透了。他有一种魅力,无论是什么领域,只要他想去玩,仿佛都能成功,从的概念,到拍电影、出书,再到干脆正式进军电视主持圈,潘石屹是越玩越时尚,越活越潇洒。同时,他的主业也毫不含糊,系列楼盘一直是京城名盘,多年销售额也位于北京前列。《华夏经纬》 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漩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为世人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最具备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引领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基于其对商业独到理解,他不
本书又译为《眼之壁》。 《眼之壁》為松本清張社會派三部曲中第三部長篇推理鉅作! 故事從一家擁有五千名員工的昭和電器製作所,在發薪日前夕慘遭詐騙集團騙取一張支票開始。在會計課課長關野德一郎自殺之後,欲追查其真相的人也相繼慘遭殺害。 而關野的下屬荻崎追查後發現,在德一郎死因的背後,所有的事件皆受到某個地下組織操控。荻崎隻身對抗這個右翼組織,並實地走訪調查真相,奔走日本四處…… 這是一本透視金融犯罪、右翼暴力集團與政客之間勾結的社會寫實推理小說。 东京昭和电器制造公司三千万元的支票被骗,会计科长关德一郎自杀身亡。公司职员秋崎龙雄、法律顾问濑昭律师、记者田村,各从不同角度对此案进行调查。骗子是一个自称叫崛口的人。田村查出其后台是右翼势力的一个头子——舟坂英明。调查员田丸利市在跟踪红月亮酒吧的酒保山本时被枪杀。濑昭律师在参加田丸利市守灵后被绑架失踪……警方查出凶器是45口径美制手枪,从贩枪人口中知道持此枪者是他的同乡黑健吉,即红月亮酒吧的酒保山本。一场台风过后,日本中部阿尔卑斯山发现一具尸体,法医认为是饿死后从山上推下来的,家属确认死者是律师濑昭
零的焦点是日本杰出推理大师松本清张代表作。《零的焦点》与《点与线》、《砂器》同为世人熟知,被公认为“松本清张三大杰作”。作品沿袭一贯风格,将着眼点放在犯罪动机与社会现实上,将战后日本的社会百态通过一起罕见的案件透视得淋漓尽致而又无限悲凉。已故日本推理小说大师松本清张著名作品在其诞辰100周年被改编为电影推出,与其它侦探类截然不同的是,在故事中只有受害者与寻求真相的人。所有的故事都依靠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然而真相的都带有一丝社会性的悲剧。这部作品也会遵寻着这个脉落,为观众展现出一幅人间百态图。 新婚不久,鹈原宪一便抛下年轻妻子祯子消失在严寒的北陆祯子踩着丈夫的足迹,却意外踏进了他心中的禁忌之地。然而随着祯子的深入,却带来了接二连三的死亡……丈夫究竟去了哪里?真凶又是何人?那隐藏在狂吹不止的暴风雪、狂暴翻腾的黑暗巨浪之下的悲哀真相到底是什麽? 上世纪中叶,松本清张于日本文坛开启了社会派推理小说之先河,掀起一股推理小说的热潮。他的作品特别重视对犯罪动醒机的阐释,反映出错综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很受读者欢迎,至今仍然有着不曾褪色的光芒。松本清张的小说接踵被改编成电视剧,《黑色笔记本》、《波之塔》、《点与线》、《指》、《坏人们》、《夜光的阶梯》、《驿路》……几乎每年都有三五部“清张戏”问世。今年正值松本清张诞辰一百周年。他的代表作《零的焦点》乘势再度被搬上了银幕。《零的焦点》发表于1958年3月,连载当时引发了读者们的热烈讨论,犯人究竟是谁?其动机又是什么?许多人为故事的走向悬心不己。这部以日本战后剧变为时代背景的作品堪称社会派推理的不朽杰作。新婚丈夫突然失踪、离奇的杀人案连续发生,寻夫的女主人公引出了重重内幕,比起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更为打动人心的则是时代的不公和与时代抗争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公们,它具有深厚的社会性内涵,因此与一般的侦探小说很不一样,与其说它是推理剧,不如说它是人性剧更为贴切。
砂器,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所著的同名小说最为知名,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从东京蒲田调车场发生的杀人事件开始,作者笔下所描写的和贺英良既不是江洋大盗,也不是市井流氓,而是音乐界名扬一时的红人;他唯恐暴露自己卑贱的身世,失去如花似锦的“玫瑰色人生”,竟对他的恩人下了毒手 松本清张代表作。作者把艺术家的才华和罪犯的凶狠统一在主人公身上,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和弊病;小说艺术构思独到,情节错综曲折。 凌晨四点八分,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由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却在第七节车厢轮下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警方解剖认定,死者在三四个小时前,先喝了混有催眠剂的酒,而后被人扼杀,继而被钝器击打面部,容貌尽毁……老人是谁?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凶手是什么人? 在负责此案的今西警官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相关人却接二连三地自然死亡。是巧合,还是神秘的杀人手法?曲折离奇的情节,在谜底揭开的时刻,却忽然显得沉重起来…… 被誉为百年经典,书中人物之多,涉及的地理范围之广,叙述方式之绵密,办案细节之缜密,小说中警方为了调查线索,几乎跑遍了办个半州岛,一开始是东北的秋田地区,接着又向西去了出云,之後又到伊势、石川、大阪,几乎绕了半个本州岛。松本清张藉着对於各地风俗民情的描写,几乎作了趟本州日本旅游一样。 砂之器:松本清张(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女人的代价》、《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于1992年8月因肝癌逝世,享年82岁。 其作品的特点是用推理的方法,探索追究犯罪的社会根源,揭露社会的矛盾和恶习,反映人们潜在矛盾和苦恼。他的创作打破了早年日本侦探小说界本格派和变格派的固定模式,开创了社会派推理小说领域。 与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并称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并为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其间孕育出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不胜枚举,其影响力也一直持续至今。森村诚一、夏树静子、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等,无一不是师承松本清张,宫部美雪甚至自称为松本清张的女儿。 出生于北九州小仓市的一个商贩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幼而失学,从13岁起被迫辍学谋生,当过街头小贩、学徒,也做过朝日新闻社驻小仓的西部本社广告制图工。1943年应征
弥尔顿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大自然的情人……既启迪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回归自然」,又启迪了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批判…… 弥尔顿早年的创作主要是短诗,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1631)。这两首诗描写诗人的轻松愉快心情和沉思的乐趣,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生活享受的追求。他的十四行诗歌颂自由,斥责教会,或抒写个人的情怀,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弥尔顿继承了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想,接受了十七世纪新科学的成就,同时对它们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无限制的享乐。他肯定人的进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变出来的野心和骄傲。他肯定科学,但认为科学并不是一切,有科学而没有正义和理想,人类不会得到和平与幸福。弥尔顿的这种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弥尔顿的诗歌:约翰弥尔顿(JM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弥尔顿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与荷马的《荷马史诗》、阿利盖利但丁的《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608年12月的一天,莎士比亚还在创作他伟大的戏剧作品,英国另外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伦敦呱呱坠地了。他就是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复乐园》和《斗士参孙》都表现出人的奋争和救赎,都是触及人类心灵的作品,是诗人对人类最深层的道德、精神和信仰的探索,折射出弥尔顿对人和人性反思、对人类不幸根源探究和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等问题的思考。救赎主题具体体现在长诗的题材的选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题材选取上,弥尔顿《失乐园》借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受撤旦引诱堕落而被逐出乐园的故事,揭示基督教原罪观念,提倡人类应以现实的态度勇于承担尘世生活的重担,以赎罪拯救自身。《复乐园》用耶稣战胜撤旦种种诱惑而恢复乐园的故事,说明
《魔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疗养院为中心,描写了欧洲许多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人物,其中有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都是社会的寄生虫。整个疗养院弥漫着病态的、垂死的气氛,象征着资本主义文明的没落。作品通过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揭示出颓废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血缘关系。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还因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 《魔山》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继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凯勒的《绿衣亨利》后最优秀的教育小说之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辩性。此书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1927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语国家。 2000年,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等机构共同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中,《魔山》名列前茅。德国著名家汉斯·马耶尔十分推崇《魔山》,并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巨著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拟。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的里程碑。 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宫崎骏在自己2014年动画电影《起风了》中,多次引用过《魔山》中的句子。 在这部近七十五万字的巨著里,托马斯·曼绘声绘色地刻画了各色各样的人物,描写了他们颓废腐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指出这些人不但身体上患有痼疾,而且思想上也病人膏肓。对于某些知识分子,作者也写得很有分寸,既指出他们正直、热情、追求光明等积极的一面,也揭露他们的弱点和致命伤。至于那些流行于当时欧洲的各种思潮和社会现象(例如弗洛伊德学说的传播,招魂术的兴起等),作者也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通过具体事例栩栩如生地反映出来。作者本人认为这部作品有双重意义,说它既是一部“时代小说”,又是一部“教育小说”。 关于《魔山》究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抑或是“现代派”小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评论家倾向于前一种观点,认为托马斯·曼从疗养院的各种病态现象中看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者爱憎分明,通过各种人物形象,以批判的眼光鞭挞这一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例如德国当代作家埃伯尔哈尔德·希尔歇尔在《论托马斯·曼》一书中,对《魔山》作了这样的评价: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它同时具有三重象征内容:首先,我们在《魔山》中看到后期资产阶级社会的象征。《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问题,不但在这里以新的生活形态重复出现,而且场景有所扩展……在山庄疗养院的狭小天地里,我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物,既有许多德国人和俄国人,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优哉游哉,无所事事,在作者心目中,这批人无疑是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这个圈子里的人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配偶,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现实。总之,这个培养疾病的豪华大饭店里,住的全是那些不从事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的人。” 大学生汉斯来到高山肺病疗养院探望表兄约阿希姆,不料自己也染上了肺病,只好留下治疗。疗养院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性格迥然,思想各异。汉斯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可是同这些人交往后,思想变得混乱,精神变得消沉了;俄国女子克拉芙吉亚更使他神魂颠倒。他忘记了事业和重任,高山成了一座“魔山”,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转眼七年过去了,表兄病死,克拉芙吉亚离去,那些交往甚密的朋友也各奔东西,生活把他的幻想一个个击得粉碎,使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震醒,回首往事,汉斯觉得自己是在“魔山“上昏睡了七年,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征途。 魔山:托马斯曼(1875年19年),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出生于德国北部卢卑克城一家望族。1924年发表长篇小说《魔山》。1929年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一度为帝国主义参战辩护,但30年代即大力反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发表了中篇佳作《马里奥与魔术师》(1930),对法西斯在意大利制造的恐怖气氛做了生动的描述。希特勒上台后流亡瑞士。托马斯曼是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受叔本华、尼采哲学思想影响。代表作是被誉为德国资产阶级的一部灵魂史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1901),被看作德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发展的艺术缩影。托马斯曼的重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莱弗金的一生》(1947)等。 托马斯曼去世50周年,德国总统科勒主持仪式纪念会,隆重纪念《魔山》的作者、伟大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去世50周年。 据报道,纪念仪式在托马斯曼的家乡吕贝克市圣玛丽教堂举行,约有800位来宾出席。科勒在致辞中说:在托马斯曼的作品中,可
本书作者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中的散文之父,正如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中的诗歌之父一样,他们两人一向被誉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双璧。 果戈理于一八0九年三月二十日诞生在波尔塔瓦省密尔格拉得县大索罗庆采镇。一八二一年到一八二八年,果戈理在涅仁高级科学中学度过。这几年正是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以十二月党人的失败为结束的枢密院广场事件激起民族自觉高涨和热爱自由的思想得到广泛传布的时候。这些思潮不可能不对年轻的果戈理发生巨大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俄国专制主义和封建农奴制度的残暴怀着刻骨的憎恨。 这本小书里包含着果戈理的三篇小说:《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外套》和《塔拉斯·布尔巴》。 果戈理小说集: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里是俄国批判主义作家,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或译:《死灵魂》)和《钦差大臣》。 果戈理成长于乌克兰波尔塔瓦,当时为沙皇俄国的辖地,故读者一般将其称为俄罗斯作家。 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与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是俄国文学中自然派的创始者。以其创作加强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和讽刺倾向。他对俄国小说艺术发展的贡献尤其显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中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杰出作家都受到果戈理创作的重要影响,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期 果戈理是19世纪上半页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别林斯基则称赞他拥有着强大而祟高的非凡的才能。他是文坛的盟主。他站在普希金所遗下的位置上面。《死魂灵
《他的国》是作家韩寒的一部小说,全书约19万字。最初于2008年12月1日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收费阅读,引起轰动。《他的国》实体书于2009年1月出版上市。 “《他的国》这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他的国的故事。我不想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国,我是最讨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这句话的,它可以套任何的名词,而且没有任何意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你大爷。事实上,有些人的心里就是没有很多东西,哪怕是穿过内心的深处挖到肝里也没有。”(韩寒) 《他的国》的主人公叫左小龙,是个年轻人,是韩寒小说《光荣日》中主人公麦大麦的弟弟。他居住在亭林镇中,“亭林镇是个很小的地方,很迷你——当地的有为青年都去了大城市,但左小龙觉得,他不能接受大城市,大城市虽然大,但容不下一辆摩托车”,事实上他有一辆自己存钱买的新摩托车,有属于自己的平静的小镇生活,有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 我们通过骑着摩托车四处游荡的左小龙,认识他的朋友大帅,认识了从在学校起就爱上他的纯情少女泥巴,认识了小镇中当街高声播放黄色歌曲的杂货店主,左小龙试图用自己的摩托车声,盖过那黄色歌曲声,但他失败了,摩托车爆缸了,这样左小龙被迫去修他修不起的摩托车,去找他可找可不找的工作。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晚清七十年(三):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就读于舒城中学,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2009年10月26日,因肾衰竭卒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享年89岁。 唐德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大家,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从整理、抢救史料的重要性、紧迫性考虑,他萌生了搞口述历史的念头,并成为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50年代后期,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协会,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此事,意在把中国旅外的各界要人过去的经历通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晚清七十年(四):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唐德刚(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1920年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就读于舒城中学,1939年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亚洲研究系系主任;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2009年10月26日,因肾衰竭卒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享年89岁。 唐德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大家,长期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从整理、抢救史料的重要性、紧迫性考虑,他萌生了搞口述历史的念头,并成为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50年代后期,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口述历史协会,动员美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此事,意在把中国旅外的各界要人过去的经历通
这部小说乃是以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为背景,这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埃及既为世界文明之灯塔,自然拥有极为可观的资源,历代以来更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建筑,例如卡纳克神庙的柱子大厅,或是位于努比亚、为了纪念法老与皇后奈菲尔塔莉的结合所建造的阿布辛伯双重神庙、都是最佳例证。 埃及无论是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蓬勃发展,皆源自于对玛特的尊敬;玛特不仅是女神,也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阐述了宇宙永恒的和谐、不分贫贱富贵的司法正义,还有每个人必须秉待正直不变的原则,方能掌稳人生的舵桨渡过生命之河。 金宇塔文献中写道:天上的光因法老而呈现和谐,而为法老带来和谐的则是玛待,它是法老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拉美西斯的父亲塞提一世所建的卡奈神庙中,有一句铭文是这么写的司法正义是法老的力量。 事实上,在埃及人民的眼中,社会和谐民生乐利都建筑在最宝贵的司法之上,然而这项为人民求福扯的制度却也十分脆弱,因为总有一些人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不惜以贪婪的欲望、野心与谎言戕害司法。 《埃及三部曲》所描述的便是一个乡下小法官的故事。 埃及三部曲一:谋杀金字塔:克里斯提昂贾克,为埃及历史博士、教授及小说家。贾克的埃及系列被列为法国年度作品长达七年之久。取得了埃及历史博士学位。1993年出版的《埃及三部曲》系列,正式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克里斯提昂?贾克1947年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巴尔索尔邦大学,为埃及历史博士、教授及小说家。 贾克谦虚地表示,他不过是一个小说作家以及研究埃及文明的学者而已。殊不知,他的作品已引爆出一场全球埃及热潮。以法国为例,贾克的埃及系列被列为法国年度作品长达七年之久;法国人几乎是人手一本。法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杂志L发行人贝纳菲克斯欧就说,法国人平均一年买三本书,而他们把买书的钱都付给了贾克的埃及系列故事。 由此可见,贾克营造的埃及世界,果真魅力四射。 十三岁那年,一本有关埃及文明史的书籍正式开启了贾克对古文明的热爱。十七岁第一次造访埃及,贾克不但深深爱上这个国度,甚至认为自己有着像是在外漂流数载终归故里的感受,也因此造就了贾克在回法后继续深造,取得了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 (C) 2017 - 2025 圆叶文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