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艺术

小说是怎么开始写的?这就像问“人类胚胎是从何时开始算成人形的”一样难以回答。当然,一部小说的肇兴并不是从写下第一个、第二个词开始算的。即便只是脑海中的念头,大部分作家都有初步的草稿积累。有的作家花了数周、数月来构思,又画情节图、又设想人物的个人经历,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上可供以后参考的点子、场景、情景和笑话。每个作家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在写《波因顿的珍藏品》时,亨利。詹姆斯记下的笔记不但几乎不比完成的小说短,引人入胜的程度也不亚于完成的小说。据我所知,缪丽尔斯帕克会在脑海里为了小说的构想苦思良久,非得要想出一个让她满意的完美的开头句子,她才肯开始动笔。 《小说的艺术》是九十年代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之一。《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本书对传统小说艺术、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技巧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与论证,并囊括了小说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的许多章节都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做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奥斯丁、亨利·詹姆斯、詹姆斯·乔伊斯等人。这是一部较全面、具有权威性,又适合于广大读者的收藏书。 小说的艺术:戴维洛奇(DL),英国著名小说家和家。935年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伦敦大学和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60年至1987年一直在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任教。1987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戴维洛奇著述颇丰,其长篇小说主要有《电影迷》(1960)、《你这个傻瓜》(1962)、《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避难所之外》(1970)、《换位》(1975)、《你能走多远?》(1980)、《小世界》(1984)、《美好的工作》(19)、《天堂消息》(1991)和《治疗》(1995)。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19)、《格雷厄姆格林》(19)、《十字路口的小说家》(1971)、《伊夫林沃》(1971)、《现代写作方式》(1977)、《运用结构主义》(1981)、《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1990)和《小说的艺术》(1992)。另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1972)和《现代批评理论》(19);剧本《四面墙》(1963)、《击中要害》(1965)和《写作游戏》(1990)等。 作为身兼二职的学者型作家,他总是试

新工具

新工具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主要著作,是《伟大的复兴》的第二部分。最初由1620年出版,全书共两卷,共182条格言。书中批判了经院哲学的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的解释者。还较全面而详细地分析、论述了归纳方法,为归纳逻辑奠定了基础。 该书集中反映了培根的哲学思想,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公开申明,写作《新工具》一书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们的理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即新的认识工具,这就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归纳法。他把自己系统阐述归纳法的著作,称之为《新工具》,目的是为了与亚里士多德阐述演绎逻辑的著作《工具论》相对立,充分体现了他的奋斗精神。 西方近代哲学一开始就特别重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以及认识的对象自然界,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论哲学和欧洲大陆的理性论哲学是一致的。为了开辟人类认识自然的道路,这两派哲学还都很重视方法论的研究。《新工具》就是关于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经典通读第二辑-新工具》的书名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工具论》而起的。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和三段论方法,认为《新工具》是对《工具论》的修正,是促进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 《新工具》包括一个简单的序言和两卷正文。在序言中,培根主要说明了写作《新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是给人类的理解开辟一条新途径,当好一个指路向导。为此,培根批评了两种错误:一种是妄自尊大的错误,这个观点认为自然规律早已为人类所认识,我们已没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探索;另一种是悲观失望的错误,这个观点则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不能知道的。他认为借助科学归纳的方法能够帮助人类发现或发明知识,以便在行动中征服自然。这是一种真正的对自然进行解释的科学方法。 批判演绎法,建立归纳法是该书的主要内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歪曲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演绎法,成为论证神学攻击真理,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因此受到培根的批判。他指出,演绎法脱离经验,从概念到概念,不能给人们扩大和提供新的知识,只能引起无聊的争论,“归纳的漩涡”,只能用归纳法来取而代之。 他认为,归纳法与演绎法有三点不同:①目的不同,演绎法的目的是为神学做论证,归纳法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支配自然。②解证的次序不同,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③研究的起点不同,演绎法的起点是未经证明的公理,或是有含糊不清的词语组成的命题,归纳法则是以科学实验和经验事实作为起点和基础,归纳法是认识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的唯一科学方法。 以批判经院哲学为目的的四假相说是该书的又一重要内容。他指出,经院哲学给人们带来许多偏见和错误,阻碍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必须加以清除。他把这些偏见和错误称之为假相。他提出有四种假相,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剧场假相。四假相说从认识论的高度批判了经院哲学,充分强调科学的意义和作用,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和指导思想。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新工具》试图为近代新兴的自然科学制订一套正确的方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工具: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V),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圣阿尔本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以后,霍布斯把培根所开创的唯物主义传统加以系统化和片面化,形成了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机械

人权论

人权论

【即所说的《人的权利》】当柏克起而攻击法国革命时,1791年3月,他在伦敦出版《人权论》,激烈抨击柏克的《法国革命感言录》,引起英吉利海峡两岸舆论界的轰动。在书中,他在一个比柏克视野远为广阔的背景上,突出勾勒法国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它冲破了当时笼罩于整个西方先进思想界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迷信,深刻地批判了这一政体,给当时还处于摸索状态的法国革命指明了共和主义的崭新方向 1792年,英国政府以托马斯·潘恩名着《人权论》含有诽谤之辞为由,对他提出起诉。事实上,那次起诉是法国革命之后对英国激进主张实行大镇压的开始,而且一度扑灭了激进主义这一有组织的运动。其实,潘恩本人并没有出庭受审,对强加于他的判决也从未服过刑。这是因为,1792年潘恩身在法国,担任国民议会议员,并且是那个新兴的革命国家的荣誉公民,虽然不久他就因反对处决路易而失宠,正如当年被逐出英国那样,又被逐出法国,前往美利坚共和国寻找新的栖身之所,在这个国家为独立而斗争的日子里,他曾经非常英勇地贡献了力量。 潘恩早在他就柏克攻击法国大革命发表其经典答复之前就享有盛名。他所以出名是由于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持的立场;并且,他在美洲发表的着作、特别是《常识》和《危机》,在声援殖民地居民起义反对乔治三世及其大臣取得最终胜利方面起了显着的作用。但是,这些早期作品在英国并非遐迩闻名,直到《人权论》出版,才使其作者成为在大不列颠读者最广、最受爱戴而又最遭痛恨的政论家。 《人的权利》是托马斯·潘恩最为成熟与系统化的政治思想作品,也是潘恩倡导“原则革命”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不是因为《常识》或《危机》,也不是因为后来的《理性时代》——恰恰就因为这部作品,英国政府决定以“法治”的方式来压制潘恩的“政治原则”,以煽动叛国罪对他加以逮捕并最终缺席定罪。相比于主要以美国革命和英美关系为背景的《常识》与《危机》,《人的权利》更加着眼于欧洲的政治与革命,其根本诉求在于推动英国议会改革和法国革命。《人的权利(驳柏克并论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分为两篇,第一篇直接针对柏克1790年《法国革命论》中的主要观点展开反击,并初步提出了作者基于权利论的宪法和政府原则体系,第二篇的理论论证色彩更加浓厚,并侧重将权利原则应用于制度实践和改革设计。 人权论:托马斯潘恩(P):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生于英国诺福克郡,曾继承父业做过裁缝,后来做过教师、税务官员,后来投身欧美革命运动。1792年他被选入法国国民公会。1802年在杰斐逊总统的邀请下,潘恩返回美国。1809年6月8日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林苑路59号去世,享年72岁。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也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后来受到法国大革命影响,潘恩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 1737年1月29日,潘恩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是裁缝、由于家境贫寒、他只上过中学。青年时期当过教师、店员、税吏等,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 1765年潘恩在列易斯当税吏时就关心政治,受到当时在英做外交官的富兰克林赏识,1772年写了小册子《税吏事件》,描写英国税吏的苦恼。1774年4月,他因有反政府思想被免职。同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书中提出了”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重民思想,务实求治、与民休息、重视农业、发展生产的施政方针,”爱之如一”较为持平的民族政策,用人惟贤才的主张,广开言路的开明措施,尊儒重教的文化政策,仁德先行、省刑慎罚的统治策略,以及俭约慎行、善始慎终的人格要求。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贞观政要》系随事载录而成,凡10卷40篇,约8万字。它以君道、政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等为篇目,分别采摘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45人的政论、奏疏。主要内容包括治国方针、选贤任能、精简机构、申明法制、崇尚儒术、评论历史得失等方面,同时强调统治者的自身修养,如敬贤纳谏、谦逊谨慎、防止奢惰等。 《贞观政要》一书,是用记叙君臣问答的形式,将贞观年间最主要的方针政策以及制定过程分类编排,而把重点落在用贤纳谏上面,简明精当,发人深省。 《贞观政要》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是一部独具特色、富有启发性的历史著作。 《贞观政要》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贞观政要》是现存记载太宗朝历史较早的一部史书,在史料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贞观政要》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保存了较多的重要史实,比它晚出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记贞观年间史实,有些方面也不如它详尽。 贞观政要: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曾认为粱、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粱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卒后。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开元中,诏马怀素领校图书,马怀素奏用元行冲、齐翰、吴兢、韦述等26人同在秘阁详录四部书,开元九年(721)共同编成国家图书总目《群书四部录》200卷,由元行冲奏上。家收藏图书甚富,编撰有《吴氏西斋书目》1卷,著

李碧华短篇小说选

李碧华短篇小说选

《李碧华短篇小说选》,有些是《逆插桃花》里面的,有些是《流星雨解毒片》里面的。 李碧华短篇小说选:作家李碧华,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成长于香港,毕业于香港著名女子学校香港真光中学。曾任小学教师、同时也担任人物专访记者、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先後在刊物撰写专栏及小说。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桥》、《饺子》、《诱僧》等。专栏及小说在中港台新马等报刊登载,结集出版逾百本并有多国译本。擅长写辛辣、凄艳悲凉的故事小说,文笔流畅,观点独到。虽屡获国际奖项,却如已泼出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未写就。作者认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与快乐,活得逍遥。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格高绝,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李碧华道:别那么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种摆到人群里,不容易特别被认出来的样子,没什么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我来说是好的,不老记挂着自己的影响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写的文字,不至于动不动就把自己当成苦海明灯,方

安德的影子

安德的影子

人类处在与虫族——人类外的一个种族——的战争中。头一次战争结果惨痛,现在地球武装好自己,要抗拒被异族敌人完全毁灭的威胁,而这一切的中心,就是要发展和训练可以适应那种战斗并取得胜利的军事天才。星际间遥远的距离是否能够给地球的保卫者带来希望呢?他们有时间从孩童时期开始训练这些未来的指挥官,在远地轨道上一个叫做战斗学校的设备里,在不可抗拒的压力下训练他们。安德鲁(安德)维京并不是战斗学校中唯一的孩子;他只是最好中的最好。在这本新的书中,卡德要讲述另外一个早熟的将领的故事,那个人被称为比恩(豆子)?他以战略家的头脑和友好的态度最后成为安德的左膀右臂。一个在他的身边,作为他战队的一员参加对抗虫族的最后战役的人。 比恩不过是一次战役的生还者。作为一个瘦小但是具有超人的头脑的孩子,他最初出现在鹿特丹的街道上。他知道他不可能在强大的威胁中幸存下来,于是他采用了自己的战术,天才地被一个儿童团伙吸收接纳,然后帮助那个团伙成功地成为其他人的榜样。他让他们变得更文明,并能够活着长大。比恩为了生存的拼命奋斗,他的成功令他得到战斗学校的招募人的注意,那些人为了寻找能够从外敌入侵的威胁中拯救地球的领导者、策士和将军而找遍了这个行星。比恩被送上了轨道上的战斗学校。在那里,他遇见了安德…… 安德的影子:奥森斯科特卡德(C),是当今美国科幻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在美国科幻史上,从来没有人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将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奖尽收囊中,直到卡德横空出世。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戏》囊括雨果奖、星云奖,1987年,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再次包揽了这两个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 卡德生于华盛顿州里奇兰,在犹他州长大,分别在杨百翰大学和犹他大学取得学位,目前定居于北卡罗来纳州。卡德坚信小说具有教化意义,应该向读者传递积极上进的信息。安德系列小说便充分反映出作者的这种观念。这个系列还包括《安德的影子》《霸主的影子》等。 奥森斯科特卡德是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科幻作家,同时也深得各类评奖委员会的青睐。从197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仅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就获得了24次提名,并有5次最终捧得了奖杯。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坎贝尔奖和世界幻想文学奖。 卡德热衷于描写少年天才,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虚构的人物也是他自己的影子。安德、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般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近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象棋的故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巴西政府决定把茨威格生前最后几天住过的那幢坐落在彼特罗波利斯的别墅买下来,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 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

地心世界猎奇记

地心世界猎奇记

本书是符拉其米尔·阿法纳索也维奇·奥勃鲁契夫著名的一部。 科学院院士符拉其米尔·阿法纳索也维奇·奥勃鲁契夫生于1863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因从事西伯利亚、中亚和中国的地质地理学科研工作而声名遐迩。他是三部为青少年所写的非常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的作者。这三部小说是《普洛托尼亚》(P,1924),《孙尼科夫的陆地》(‘L,1926),《在中亚荒野》(C,1950)。 本书是一部科学幻想小说,小说的情节是按照向读者介绍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动物和植物在当时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况这一目的而构思的。我决定写这本书,是在我作为一个成年读者,读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纪》以后。那时,我已经是一个有些经验的考察人员了,觉得他对地心旅行的描述并不真实;再说,那部小说写成以后,有关我们这个行星史前时期的栖息者的情况,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证据。 本书是描写一次到普洛托尼亚去的异乎寻常的旅行,那是一个地心世界,有河流,有湖泊,有火山,还有奇异的植被;那里还有自己的太阳——普洛托,居住着奇禽怪兽和未开化的人。本书的描述可能会使青少年读者感到惊讶。他们一定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神奇的世界。北极冰川上是不是在什么地方真有这么个洞口,可以进入地底空间去进行考察?许多读者写信给我,郑重共事地询问什么时候再到普洛托尼亚去作新的探险,可不可以让他们参加探险队,去亲眼看看他们在本书中所读到的一切稀奇古怪的事物。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北极冰川上那个伸向地下王国的洞口后来就没有再找到过。我必须一开头就说清楚,作者在本书中所描述的这次旅行并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真的发生,因为地壳本无供人进入地心的洞口;地心没有,也永远不可能有一个地底空间。 地心世界猎奇奥勃鲁契夫生于1863年。他是苏联最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因从事西伯利亚、中亚和中国的地质地理学科研工作而声名遐迩。他是三部为青少年所写的非常流行的科学幻想小说的作者。这三部小说是《普洛托尼亚》(P,1924),《孙尼科夫的陆地》(;L,1926),《在中亚荒野》(C,1950)。B奥勃鲁契夫童年时代就是的一个热情的读者。 奥勃鲁契夫16年毕业于矿业学院,参加过横贯土库曼通往里海的铁路建设工作,沿途考察了卡拉库姆沙漠,阿姆达瓦河两岸和尤兹鲍爱司老河床,他穿越阿富汗边境的沙漠和山地,深入布哈拉,然后与铁路建筑人员一起进入撒马尔罕,由此到达阿拉依山。铁路工程完成以后,奥勃鲁契夫作为地质工作者在西伯利亚进行工作:调查了贝加尔湖沿岸,勒拿河和维季姆河附近的金矿。1892~1894年他是著名的包搭宁考察队的成员,深入蒙古沙漠和草原,到达中国北部和南山①。尔后,他考察了外贝加尔地区,参加了考察队到达中国准噶尔盆地,还到了阿尔泰山脉

被毁灭的人

被毁灭的人

好的故事能够娱乐人心,伟大的故事更激发起我们对于自身生命、梦想及价值的探索。《被毁灭的人》不仅具有曲折的情节,还表现出作者敏锐的洞察力、独有的创造力和远超出其创作年代的前卫思想,这部作品于是被定位成现代中的经典。贝斯特拒绝让自己的小说陷入好人对坏人、正义对邪恶的陈旧模式,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的本性,最后对人类本性和潜能作出了富于激情的总结。 被毁灭的人:阿尔弗雷德贝斯特(B,1913~1987)美国科幻大师,现代的缔造者之一,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第一届得主。是继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之后,美国协会评选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师,对美国科幻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科幻史上有两件大事与贝斯特密切相关:1942年,他加入DC动画公司,参与了超人和蝙蝠侠两大超级动画英雄的创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毁灭的人》见证了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大奖的诞生。 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心理学方面均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是继阿瑟克拉克、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之后,美国协会评选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师,对美国科幻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科幻史上有两件大事与贝斯特密切相关:1942年,他加入DC动画公司,参与了超人和蝙蝠侠两大超级动画英雄的创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毁灭的人》见证了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大奖的诞生。他给科幻界带来的第一份礼物是

我们

我们

《我们》是一部融科幻与社会讽刺于一体的长篇小说。讲述我——未来的大统一王国的数学家、设计师的故事。大统一王国由大恩主领导,人们高度一律,都没有独特的姓名,只有编号。我是号码503。这个王国的人们连作息都严格按照王国发下的《作息时间戒律表》来进行。王国的人们也不可能自己去找对象,而是在统一领导下由王国的有关机构指定。给那些编号的男女发一种粉红色的小票,让他们凭票进行性生活。比如今天男号码503的性对象就是女号码-90。但是503也偷偷地看点禁书,发现古人居然还生活在自由之中,也就是说还生活在无组织和野蛮之中。使我一直困惑不解的是:当时的国家政权怎么能允许人们生活中没有我们这样的守时戒律表,对用餐时间不作精确的安排,任人自由地起床、睡觉。有的史学家还谈到,当时的街上好像灯火彻夜通明,车马行人通宵穿行不息。 更令号码503奇怪的是:这个国家居然对性生活放任不管——这真是咄咄怪事:不管是谁,在什么时候,进行多少次,在什么地点……都由着人们自己,完全不按科学规律行事,活像动物。他们也和动物一样,盲目随便地乱生娃娃,真让我觉得可笑! 这个大恩主领导的大统一王国充满着很多科学的创造发明,在他们眼中,我们这些古人是不可思议的。在我们眼中,他们已经科学进化得近乎完美。比如,他们已经用科学手段来写诗歌了,把数学法则融入诗歌之中。又比如说,他们天才性地创造发明了一致同意节。 由于号码503受到古书的异端邪说诱惑,以及克制不住自己体内的古老欲望的复苏,503的思想被国家护卫局侦破,接受了思想手术并且供出自己的爱人。503似乎又重归理性,但这时王国里有不少号码已经背叛了理性。西部街区仍很混乱,那里又哭又喊,又是尸体,又是野兽…… 故事似乎是在一种谢主隆恩的气氛中结束。号码503在文章结束之前前坚定了对王国理想的信念:40号横街上已经筑起了一堵临时高压大墙。我希望胜利会属于我们。我不只是希望,我确信,胜利属于我们。因为理性必胜。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荒诞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

星际桥梁

星际桥梁

金色能量管道,星际桥梁…… 一位神秘的刺客,通过金色能量管道,从300光年外的卡农四号星球,来到了统治森严,实力庞大的埃戎帝国。经历了千难万险后,一举刺杀了埃戎帝国的第一号统治者。孰料他随之陷入了一环套一环的阴谋之中。他被骗、被俘、被囚于生还无望之地,最后经过凶险惨烈的搏杀,终于绝后逢生,战胜了欲图统治星团称霸宇宙的真正主谋,星团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本书故事曲折悬念丛生,情节跌宕激动人心,颇具难掩难休之魅力。 星际桥梁:詹姆斯冈恩,美国著名家。1923年诞生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二次大战期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任少尉军官。战后,他进入堪萨斯州的堪萨斯大学学习,1947年获新闻专业学士学位,1951年获英语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在母校和西北大学从事戏剧工作,先担任校友杂志的编辑,后又任大学公关部主任的助理。1970年,他开始担任教学工作,主讲小说写作和,1974年升为教授,1993年退休。期间,他获拜伦考德威尔史密斯奖,表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获埃德华格里尔奖,表彰他在教学上的成就。2006年获美国科幻奇幻协会大师奖。 冈恩的科幻创作生涯始于1949年。那年,他的处女作《通讯系统》在《惊人故事》上发表,用的是笔名埃德温詹姆斯。1952年,在发表了10篇小说之后,他才开始用真名发表作品。冈恩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即使是他的长篇小说,读来也似短篇小说的组合。至今,他已发表80多则故事,出版了19本书,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他的主要作品有《这个堡垒世界》(19年)、《星际桥梁》(19年)、《空间站》(195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网站地图 粤ICP备15010458号

Copyright(C)2025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