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经典定律 上

发布:2019-11-23 17:25 · 文摘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数日精心制 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将其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 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如果要把一桶酒搞糟,只需要加入一匙污水。如果让一个烂苹果继续留在好苹果堆里,结果 是好苹果也很快就变成了烂苹果。所以,任何一家企业,一旦出现烂苹果,就一定要把这个烂苹果扔掉。


十二、马蝇效应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 效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 不断进步。

马蝇效应 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

1860年大选结束后,有位叫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 走出来,就对林肯说: 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

林肯问: 你为什么这样说?

巴恩答: 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

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

不知道了。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

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这位银行家的话是有根据的,蔡思的确是个狂态十足的家伙。不过,蔡思也的确是个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并尽力与他减少摩擦。蔡思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而且嫉妒心极重。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被林肯挤 了,他不得已而退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怀恨在心,激愤难已。

马蝇效应对管理者用人很有启发。越是有能力的员工越不好管理,因为他们有很强烈的占有欲,或有既得利益,或有权势,或有金钱。如果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他们往往要么会跳槽,要么会捣乱。如果要想让他们安心、卖力地工作,就一定要有能激励他的东西。这种激励因素就是那只马蝇 。

出色的领导都深谙激励之术

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很多时候公司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甚至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其根 源就在于没有做好人的工作。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最大的成就就在于构建并统帅一支由各种 不同的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的成员组成的、具有强大战斗力与高度协作精神的团队,不断挑战更高的工作目标,不断创造更大的绩效。为此,你可能需要超越旁人的勤奋,你需要更多的知识,你需要更强的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你还需要像林肯一样,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 ,利用马蝇效应,把一些很难管理、然而又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员工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断为公司创造更大绩效。


十三、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25章的寓言(和合本译文): 一个国王远行前,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这一千来,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十四、帕金森定律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 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领导者往往都会选择第三条路。

1958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 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两个人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 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渝ICP备19013925号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