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因为寒冷而食物获取艰难的德国人也发现了我们,狂热而执着的德国人很快就把土豆当成了最重要的食物。他们把我们叫第二面包,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土豆。
故人
除了在这些国家的经历让我历历在目之外,我还遇到过很多有趣的人。
最有名的是瑞典的“第一个吃土豆的人” 约拿斯・阿尔斯特鲁玛,他带着荷兰土豆种子回到瑞典,呼吁人们大量种植,但无人响应。
后来他的一个科学家朋友爱娃・拉嘎丹写文介绍了土豆酿酒技术,嗜酒的瑞典人蜂拥种起了土豆,使得我在瑞典家喻户晓。
人们为了纪念带土豆来的人,便给约拿斯・阿尔斯特鲁玛树起了一座雕像,至今仍然矗立在哥德堡。
而英国的拉雷夫爵士也做过类似“无心插柳”的事,却收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他为了拍女王的马屁,向女王进献了整株土豆。
御厨们从来没见过土豆,只听说能吃,但又不懂装懂,扔了土豆而把叶子留下做了一道丰盛的菜,当晚王宫很多人有幸享用了这道土豆叶大餐。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我们土豆家族为了防止被虫子咬,叶子其实是有微毒的。听说宴会后英国王室的厕所门外排起了长龙。从此王宫严禁出现土豆,这让我在欧洲大陆的声名更加狼狈。
这种尴尬局面直到1773年才被法国药剂师巴孟泰尔化解。他在欧洲“七年战争”期间被俘,被人用当时喂猪的土豆喂了几年。
患难之交日久生情,他终于懂了我的好,回法国后就写了《对土豆的化学研究》,郑重其事地提出“土豆这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存在在必要时候可以作为普通食物之可能性”。
他还把土豆花献给路易十四王后,王后把花戴在头发上,从而引发了一股土豆花时尚潮流。巴孟泰尔大哥趁热打铁,把我种在庄园并假装派人守护,好奇的人们便纷纷来“偷”……
一时间,土豆在法国大行其道,法餐中至今有几道土豆名菜,依然用巴孟泰尔命名。
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我,我很快拿到美国绿卡。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土豆烹饪方式。
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商在纽约的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土豆片太厚,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土豆,炸好后撒上盐。
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大赞这“Saratoga脆片”,薯片一夜成名。
暂无评论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尽快处理
Copyright(C)2017-2024 ALLRights Reserved 圆叶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