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发布:2018-10-14 15:18 · 文化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外联部祁雪桃7号要开会吗。@杨溢学长。

袁显栋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我不想看见第二次

袁显栋他妈自己没点数?

刘颖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全体成员。

以上对话,出自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会QQ群,学生会新生干事祁雪桃,因为在群内直接@院主席,直呼“学长”,称谓不当,遭到了“上级”的训斥和公开辱骂。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以上对话,同样出自某大学学生会,其成员给社联部长发中秋祝贺短信,因为输错部长的名字,部长勃然大怒。

可能是因为看多了《延禧攻略》这样的清宫戏吧,这段时间,从7月份“中山大学公布两百余名学生干部任免名单”,到航空学院森严的“学姐等级制度”,当代大学生组织一个个好像都拍起了宫斗剧,玩起了《权力的游戏》。

按理说,学生会不过是服务学生的校园组织,并没有政治等级,为什么总有“部长大人”们处处显摆官威呢?对此,上海某名校校会主席语出惊人:

学生会的干部是由学校党委任命的,党委专门派发了红头文件,所以要把学生会看成是“处级单位”。

在网上,也有人搞不清楚,“名校学生会主席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官?”。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可见,没有实际“权力”,但又追逐“权威”,是当代一些虚荣心泛滥的年轻人的通病。中国人民大学有教授曾说,“学生会的确是个藏污纳垢之地,在我的印象中,凡是热衷于做学生干部的,不能说一个好人没有,多数都是禄蠹,贪图名利之徒。”

虽然有“一棒子打翻一船人”的嫌疑,但谁没在学生会里感受过官僚主义呢?

有人说,学生会官僚,那是因为学校太差,无法通过学术证明自己,就只能通过玩弄权术来获取优越感。

但来自北京某985高校的王齐铭并不赞同这个想法。

“很多时候人总有想证明自己的时候,比如证明自己能够有所作为,比如证明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但如果明知道学生会就是个染缸,为什么还要往里跳呢?”。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王齐铭曾在北京某高校担任外联部部长一职,也参加过不少大学社团。他说,“实际上,在众多社团里,就个人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会是投入产出比最低的一个组织。”

为了真实还原985高校学生会的真实面貌,以下内容由小王同学的口头叙述,整理编辑而成。

在名校当部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进X大的第一年,我们学生会差不多举办了58次例会,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例会”,可能是因为这玩意比“例假”来得还要频繁吧,绝大多数例会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部长们拉着干事尬聊,营造出一种体恤民情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不适。

后来我知道了,“学生会”这三个字,实际上是个谓语残缺的病句。

在这个偏正短语后头应该加上“学生会混日子”、“学生会保研加分”、“学生会搓麻将”或者“学生会撩学妹”之类的修饰语。

(0)
写评论
相关阅读
作品评论

暂无评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意见邮箱:yuanyeer@hotmail.com

Copyright(C)2017-2025天使文档 ALLRights Reserved 天使文档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