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

作者:杨力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8 02:29

|

本章字节:24490字

二十七


两鬓斑白的周公抬起了头,仰望苍穹,不见了女儿,但见残阳如血……


黄昏,小鸦绕林,殷红的夕阳透进枫树层中,镐京城外山峦逶迤,北面的林丘上新起了一座坟。


周公立在坟旁,默默地念着女儿的名字,老泪纵流……北风吹动着他那花白的须发,姬玉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父亲,您教导我,‘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孩儿履践了您的话,孩儿无怨元悔。只是丢下了父亲一人,孩儿于心不忍。然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亲……您多保重……孩儿去了……上天穹找我未见过面的母亲去了,找我最崇拜的姜妃娘娘去了……父亲……多保重……”


两鬓苍白的周公抬起了头,仰望苍穹,不见了女儿,但见残阳如血……


周公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回走,不远处,古道上传来了东征还乡士卒的歌:


我徂东山,幅幅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漾。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蜗蜗者蝎,罴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诗经·豳风·东山》


这悲凉的歌声,使周公深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他痛恨叛臣的野心,如果不是他们挑起战争,那么人民本可安居乐业,三年浴血奋战才把这起战乱平定了。历史每走一步,都是这么沉重,周公感慨万端……


快到宫殿门口,刚好碰到成王出猎。周公看见成王和毕公并肩乘于辇内,周公忙对成王车辇施了跪拜大礼,但成王只在辇中说道:“爱卿平身。”即令启程。


看到成王对自己不冷不热,犹敬不亲的态度,周公心里十分难过。他,呆呆地目送着成王远去的车辇沉思着……


他想到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回来时成王也亲自来接,但看得出,成王对自己仍存有戒心。周公也想立即把政权交给成王,怎奈他还年少,为不负先王重托,周公决定忍辱负重,再肩负一阵。


正是:


忍辱负重


老马难堪人鞭惩,忍辱伏首尽赤诚。


自古忠臣多遭毁,一片忠心又何悔?


吸取“三监”勾结殷顽民叛乱的教训,周公下令将朝歌城里不服从周统治的殷旧臣迁至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以便管制。


周王朝在新都洛邑的城东专为殷顽臣兴建了城室。宅区及田庄四周都有兵把守。


这天傍晚,第一批殷顽臣及家属被迁至此。新盖好的房室前,周公及微子启站在那里欢迎他们。那些殷顽臣下了车辇后站在场上,他们哭丧着脸,流露出了不高兴的衷情,有的低着头,叹息着……


一官吏等他们都站好后,高声说道:


“众臣听着,周公将向你们训告。”


周公微笑着,说道:


“众臣士们:


“你们路上辛苦了。纣王无道,殷百姓遭受苦难,我大周奉天之命惩罚了他。本来,不肯投降的人是要杀戮的,但武王仁慈,没有杀掉,结果仁慈反遭来了反叛。现在,经过三年血战,我们才平息了叛乱,这三年,多少百姓惨遭战争的涂炭。所以,为了防止叛乱、制止战争,只好请你们迁到这里。不过,我王已经给你们都准备了房屋,分配了土地,只要你们安分守己不再谋反,你们就完全可以安居乐业,我王允许你们贸易、允许你们种田、允许你们纺织……”


殷顽臣们听了脸上眉头稍舒展了一些。


周公顿了顿,又接着说:


“众臣士们,周灭商是奉行天命,与昔日殷革夏命是一样的道理。那时夏桀荒淫无道,所以,你们的成汤先王革了他的命,殷商取代了夏朝;而今,纣王残暴,百姓怨恨,天降大任,周革了殷命,是从民之愿。古往今来,天命不可违,民愿不可拂。所以,你们慢慢会想通的,会明白的,你们都是当过大臣的人,只要你们想明白了,你们的前途就会光明,生活就会安乐。


殷顽民们认真地听着……


周公又指着微子启说:


“今后,由你们的老臣微予启大夫代管你们,你们如果有什么要求,可以通过微子启大夫反映给朝廷。”


微子启朝前一步微笑着向殷顽民招手致意。


周公又说:“以前代管你们的是武庚,可是他辜负了武王的信任,恩将仇报举行叛乱。现在杀了他是他罪有应得。今后,你们应听从微子启大夫的管理,他是殷商的老臣,忠厚正直,他应该是你们信得过的人。”


殷顽臣们开始小声议论,但脸上的表情显得轻松多了。


微子启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向殷众臣一躬到底,说道:


“众位父老兄弟:我们殷商是亡了,但灭亡我们的不是周人,而是纣王,是他的荒淫残暴葬送了殷商。我经过五年的观察看到,周王朝确实讲仁道,他们君臣仁,朝纲正,他们敬德敬民,顺行天意。如今,殷民和周民正在融一,我们这些旧臣子就顺行一下天意民愿吧!既然百姓拥戴周朝,那我们又何必违抗呢!我们还是与民同愿吧。我微子启,虽然是纣王庶兄,但饱受纣王的专横,看不惯他的残暴,恨纣王朝的黑暗。现愿与大家一起,在此安居乐业,共享天年。”


周公笑道:“微子启大夫说得好,今后就请你们在这安居乐业,我百表成王对你们表示慰问。”


周公又向一位须发全白的老殷臣问道:


“这位老者,我的这席话能否使你们放心了?”


老臣子忙向周公拜道:“卑臣素闻周公仁慈,今见了果然名不虚传,老臣折服,愿听命微子启大夫。”


“甚好。”周公笑道。周公又问另两个殷臣:“二位老臣感想如何?”


其中一殷臣上前一步拜道:“宰相所言,确实在理,我等听命便是。”另一殷臣也说:“我等愿安居乐业。”


周公听了大喜,说道:


“那就请众臣士进各自的家院吧,以后我会受大王之托经常来看你们的。现设兵士把守,也是为了大家,如今后大家安分守已了,自然就会撤走的。”


“谢成王!”


“谢周公!”


“谢微子启大夫!”


姬忠奉成王之命,将赴朝歌,负责治理旧殷都的殷民百姓,这天来宰相府与周公辞行。


周公身体不适,在榻上半躺着看册文,侍从来报:


“启禀大人,姬忠求见。”


“快让他进来。”


姬忠进屋后给周公行了师生之大礼,“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周公让他在床榻坐下,亲切地说:


“派你去治理殷民百姓,要千万记住务必施仁德之政,切勿以大周自居。如今叛乱已平,普天之下虽为大周,然周人、殷人皆我炎黄的后代,不可再分彼此,殷周融合,方能上安国朝,下宁百姓。尤其要兴周的雅正礼乐,取缔商纣的靡靡淫乐,要记住礼乐正、国方安这句话。”


姬忠起身答道:“恩师所言,学生牢记在心。”


周公又说:“此次派商凤与你同治,一方面她是殷人,又是箕子大臣的女儿,另方面是她的深明大义,此人是一位不平常的女子。所以,望你好生与她合作,共同治好殷民,尽快消除殷、周两族的隔阂。”


姬忠点头称是。


侍从给周公端来药,周公接过喝了一口,又说:


“商凤是个刚义姑娘,而你生性太偏仁顺,所以让她辅佐你再合适不过了,一来她对你也有意……”


“恩师,”姬忠闻言忙打断了周公的话,坚定地说,“恩卿,这不可能,我……我忘不了姬玉。”说着眼睛又湿了。


周公见了十分感动,可又劝道:


“我深知你与玉儿的感情非比一般,你俩自幼耳鬓厮磨,两小无猜,后又同窗数载,同心同德,可是怎奈玉儿已经去了……唉!玉儿活得侠义,死得悲壮……”说到这里,周公声音哽咽,背过了脸……


姬忠听了不禁失声痛哭。


周公见状,收了泪,起来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安慰他说:


“好了,好了,别太伤心了,玉儿已去了,你也需要有人照应,玉儿在天上知道了,她会为你们祝福的。


“恩师……”姬忠离床再拜。


“好,去吧,我将静候佳音。”


“是,恩师,望恩师多保重,学生去了。”


姬忠再拜后退去。


周公目送着姬忠退去,两行热泪从他的双颊淌下……


自姬玉死后,周公倍感孤独,夜晚常梦见死去的妻子姬月而落泪。召公得知后,便常来与周公散心。这天傍晚,斜阳从矮墙外照进来,银杏果随着风吹,咚咚地落了下来。两人走到院里,在杏坛石桌旁的竹椅上坐下,侍仆摆好了棋盘端来了清茶。


两人开始对弈,下不到一会儿功夫,周公就输给召公了,他无心下棋,便站起来在杏树下踱着步子……不一会儿,停了下来,对在喝茶的召公说:


“自从玉儿去了,我就从不愿到这杏树下。今日来了,不由得又想起了每当晚饭后,姬玉经常在这儿向我发问的情景……唉,历历在目啊……”


召公听了也感伤地说:


“是啊,姬玉这孩子聪明可人,谁不疼啊!可如今小小年纪就已为国捐躯了……”言罢,不由得眼里也滚下了两行热泪。


周公见状,心里越发难过,想到别人都如此为她伤心,我作为她的父亲,其心情真是可想而知了,木禁叹道:悠悠我心,触景伤怀。尔犹如此,而况父乎?


冬去春来,暖风拂面,阳光柔和。朝歌田野里,人们开始了耕作,刚发芽的柳树梢上小鸟儿喳喳叫着,显得生机一片。


田间上走着周公和姬忠。周公刚从镐京(西周京都,今西安。)来到。他说:


“我这次来,是奉成王旨意来贯彻井田制的,以后不仅周人要分到田地,殷人也一样要分田。”


姬忠听了高兴地说:“如此甚好,这样殷民就会安定了。


周公看到有些地还荒芜着,便问其故。


姬忠回答道:“有个别殷民贵族在下面煽动,所以还有少数殷民想逃跑。”


周公听了叹道:“唉!武力征服尚且不易,政治分化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井田制贯彻好才能让殷民安心。”


周公又问:“商凤现在怎样?”


姬忠说:“她现在转变很大,协助我治理殷民,她确是尽心尽力的,一大早就出去找殷民谈心去了。”


周公赞叹道:“商凤是个好姑娘,引导得好,会有大作为的。”


“嗯。”姬忠也点头称是。


周公又微笑地看着姬忠问道:“你们俩的事……”


“不,老师……这……这不可能。她的心意我并非不知,但是我……我忘不了姬玉。”


“唉!……”周公叹道,“天下最贵是真情,但姬玉已经去了,你也不能永远一个人啊!”


周公见姬忠低头不语,只好说道:“那就再过一段时间吧!”二人正说着,忽见不远处,商凤在和十多个人争执。周公见状忙说:


“出什么事了,走,快去看看。”


商风见周公来了,忙跑过来施了大礼。


“商凤给宰相大人施礼!”


“姑娘请起,姑娘辛苦了。”周公扶起了商风。


“太公,他们几人受个别人挑唆,竟想逃走,被我给截住了。”商凤指着那些人说。


“啊,是宰相大人,小民这里有礼了。”其中一位年长者过来向周公施礼。


周公和蔼地询问道:“请问长者为何要离走?我王已经给你们安置了房舍、田地,现正是春耕时间,岂能让土地荒芜?”


一位年轻人上前来气冲冲地说:“听说土地只分给周人,不分给殷人,如收回去,那我们岂不是白种了。


“是啊!是啊!要收回土地,那我们怎么活呀。所以,我们只有逃走。”


周公听了,严肃地向大家说:“父老乡亲们,不要听小人造谣,我王制定了井田制,要实行耕者有其田,今后无论周人殷人都能分得土地,我此行便是来执行成王这一旨令的。”


“哦,此话当真?”长者半信半疑。


姬忠说:“君无戏言,岂能诓民?我们不但不会收回你们的土地,还会按人口给你们增加土地。刚才宰相已经说了,这是成王御旨,是不会改变的。”


周公又说:“明天我们就要张榜公布,法定执行,望大家相信我们,不要听信谣言,请大家回家去吧!”


长者说:“既然有大王旨令,那我们就回去吧!”


商凤忙去帮老者拿行李,边说:“让我送您一程。”


“不用了,商凤姑娘,谢谢你,既是宰相大人有言在先,那我们就都返回吧。’


“好吧,回去。


于是想离走的人都拿起了各自的行李,踏上返回的路……


周公三人目送着他佃走去……


晚上,周公来到姬忠的住宅,在桌几旁坐下,然后四顾着姬忠简朴的摆设,心里赞道:真是好样的,不愧是我的学生。


一会儿侍从摆好了饭菜,姬忠请周公入座上席,周公刚坐好,商凤也应邀而来。她显得特别高兴,秀脸红扑扑的,进来就说:“今天幸亏太公来了,要不我还未必能劝住他们呢!”


席间,周公说:“明天我们就去官府发布通告,井田制一定要贯彻好,只有解决了殷人的切身利益,方可取信于民。”


姬忠说:“是,我已经传令下去了。”


周公又说:“商凤姑娘,你要发动妇女多种桑麻,一定要提高纺织技巧。过一段时间,我打算让你去镐京交流丝纺织锦及刺绣,太后娘娘说了要亲自向你们传授手艺。太后的织锦可是天下一绝啊!”


商凤听了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下我们殷民的织锦刺绣会更美了……”


周公故意嗔道:“瞧你这小丫头把殷人、周人分得那么清楚。”


商凤自知失言,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周公又问:“商凤,你父亲在朝鲜过得如何?”


商凤说:“他说那是个好地方,还差人来叫我带种子,纺锤去呢!东西是托人带去了,可我不想去,我要在这儿治理好殷民,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周公听了笑着点了点头,又对姬忠说:“对了,过一段时间,等完成并田制后,我将派姬明和姬奇来协助你改进青铜冶炼技术。”


姬忠高兴地说:“啊!多谢老师,如此,我们的青铜铸造会更精美了。”


周公笑说:“这样商周才能真正融为一家人嘛!”


周公故意把“一家人嘛”说得重重的,并且又笑着故意看了他俩人一眼,商凤、姬忠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商凤飞红了脸低下头去……姬忠则只顾扒饭装着没听见。


周公慈祥地对商凤和姬忠微笑着……


金秋季节的一天早晨,清风吹来,金色的稻浪翻滚着,送来了阵阵谷香。


商凤要到镐京去跟太后学织锦及刺绣了,姬忠送她一程。


商凤和姬忠各人牵着一匹马,在前面缓辔同行,随行人及车辇马匹在后慢慢跟着。


商风停下足,深情地望着姬忠说:“还记得吗,那次你我一起去帮助一老农插秧,他还以为我们是一家人呢!”


姬忠听了忙避开她火辣辣的目光,支吾着说:“唔……唔,今年……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


商凤听了轻轻叹了一口气:唉!他心里依然只有姬玉。


商凤看着远处高飞的鸟儿,在心里说:鸟儿啊!你可否给天上的姬玉姑娘捎个信,请她让姬忠分一点心给我……


“商凤,就送到此吧!”姬忠驻足道,“见了太后,别忘了代我问她老人家好。”


商凤真想说:再送一程吧!可嘴里只好说道:“放心吧,忘不了。”


姬忠翻身上了马,向她抱拳道:“商凤姑娘,一路顺风。”便调转马头,返回去了。商凤呆立着,直到看不见姬忠了,才叹了口气,骑上马招呼随从上路。这情景,倒像是她给姬忠送行似的。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又是新的一年。现在已是阳春三月,天蓝地绿,路边田野里秧苗肥绿如油。农人们正在车水插秧,好一派繁忙景象。


从镐京学织锦返回的商凤,骑着马儿,看着这一景象,心里十分高兴o殷民们终于安居乐业了。她翻身下马,向殷民们拱手道:“父老乡亲们辛苦了。


“商凤姑娘回来了。”几个殷民放下手中的秧苗抬起头道。


“哎,学回来了。等农忙过后,会织锦的妇女们要跟我一块儿纺织、刺绣。”


“好啊,我等愿意跟随姑娘。”妇女们说道。


商凤笑着向她们摆了摆手……


商凤春风满面地翻身上马,往住地走去,随从马辇跟在她的后面。啊!就要见到姬忠了……商凤兴奋地一夹马肚,马便在道上飞奔起来,把随从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商凤回到自己住宅,听说姬忠病了,未及进屋便又飞身上马,驰往姬忠住宅去了。


姬忠在床榻上躺着,已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他因为操劳过度而体力渐衰。一天,和姬明、姬奇正在青铜炉旁守火候,因太累而晕倒在炉旁。


周公闻讯,却因忙于营建洛邑,不能亲临照应,便派了一名太医来为他治病。


这天,太医给他送来了药,姬奇、姬明兄弟俩也守在旁边。


姬忠说:“有太医照料,你二人就去守青铜炉吧……我不要紧的……快去吧。”


“是。”二人说,“请公子好好保重。”便起身走了。


二人刚走,商凤就来了,她气喘吁吁地进了屋,见了躺在病榻上的姬忠,只说了声:“姬忠……”便泣不成声了。


姬忠心里一动,不知为什么,在病中他也盼望商风快回来,此刻见她如此重情,不禁向她伸出了手……


太医见状,轻轻退出。


商凤见姬忠伸出了手,一阵激动,真想就势扑到他的怀里,可是……姬忠突然又缩回了手,把头转了过去,说道:


“商凤姑娘回来了,请坐,看茶!”


侍从端了茶进来,商凤只得在桌旁坐下。


商凤心想,不管你怎样对我,我也要照料你,我一定要让你尽快康复。


于是,商凤接连几天一有空就来照看姬忠。太医因为姬忠的病已有起色,加之宫里有事便回去了。商凤便亲自给姬忠煎药、熬粥。这天,她熬好了药端了过来,一匙一匙地给姬忠喝下……她眨着美丽的凤眼深情地看着姬忠,希望他早日好转……终于,她发现姬忠已不再躲避她的目光……


初夏,雨过天晴,空气清新,东边天空留下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大病初愈的姬忠,在商凤的陪伴下到田野走走,眼前是一片桑林,雨后的桑叶在阳光下显得肥绿肥绿的,十分诱人。


商凤肩披着一块图案美丽的粉红色织巾,这是她从太后那儿学回来后亲手织的。身上穿着淡绿色的衣裙,显得十分窈窕。


商凤指着这片桑林说:“这桑林是我们新种的蚕林,哪天你去参观一下我们的蚕场,一个个喂得好胖哟,等秋后蚕吐了丝,我们就要织最好的锦了。”


姬忠注视着商凤说:“有了好丝锦,商业市贸就会更兴隆,殷民就会过上好日子。你的愿望就能实现了。”商凤第一次接触到姬忠炽热的目光,她的心怦然一跳,俩人对视着……可就在这时,一阵欢乐的歌声传来,原来是几个采桑女背着装满桑叶的竹篓过来了。


“你们好啊。”姬忠拱手给姑娘们施了礼。


“姬忠大人好,商凤姑娘好。”


“啊,商凤姐姐,你的披巾好美啊!”其中一个俊悄姑娘拉着商凤的披巾,看着上面的图案,睁大了的眼睛里满是羡慕。


商凤笑着说:“这是我到镐京去,太后娘娘亲自传授给我的,很快我就要教你们啦。”


“哦,那太好了。”姑娘们高兴地说道。


商凤又对那个姑娘笑道:“等学会了,你就可以像刚才唱的‘秋后织锦,美我嫁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