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钰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1:26
|本章字节:2102字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崔琰的人在袁绍的手下当兵。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每经过一个地方,就挖开那里的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抢夺墓中的金银财宝,非常不道德。崔琰见此,便向袁绍提建议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让他做了骑都尉。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崔琰被俘虏了。曹操觉得崔琰是个人才,就没有杀他,并让他在自己的身边任职。崔琰跟随曹操后,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有一次,匈奴的使者来朝见曹操。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魁梧,就让崔琰假装成自己,而他自己却装成个侍卫。由此可见,崔琰深得曹操赏识。在崔琰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说话。因此亲友们都说,崔林和崔琰相比,简直相差太大了。亲戚朋友都看不起崔林,但崔琰并不这样认为。他每次碰到亲友把他和崔林相比,就对他们说:“崔林其实很有内才,只是现在暂时还没有被人发现,但将来一定会有人发现他的。古人说‘大器晚成’,意思就是说,做好大器皿要比小器皿需要的时间长很多。同样的道理,像我这样的小人物,自然很快就会被人知道。但像崔林那样的大人物,人们了解他就要迟一点了。因此,你们千万不要小看崔林。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
后来,果真像崔琰说的那样,崔林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后任命他做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地位和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崔琰。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求解驿站】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者的安慰话。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
【活学活用】张三属于那种~的人。
【妙语点拨】只要能成材,大器晚成也未为不可。亲戚朋友们觉得崔林既无成就也无名望,很是看不起他。崔林最终用加官进爵的实际作为给了这些趋炎附势、狗眼看人低的小人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这启示我们,为人处事时,眼光要放长远,不能仅仅凭借一个人当前的状况就妄下定论。因为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他永远有待生成。古语“盖棺才能定论”说得也正是这个道理。
【反义】不堪造就、白首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