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气候门”全球最大科学丑闻(2)

作者:苏言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1:40

|

本章字节:10350字

马克·吐温曾说过“气候在我们的预期中,而天气则是我们已经历的。”气候是天气模式的长期平均水平,天气每年则可能都有较大的不同,因为它会受到短期内自然变化的影响。在变暖的气候模式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较冷的时间段,虽然出现的次数会更少,冷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强烈。全球变暖真的是由二氧化碳造成的吗?至今在科学界还存在巨大的争议,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委员会(ipcc)在印尼的度假胜地巴厘岛开会的时候,全世界有百名科学家发表至联合国秘书长的公开信,公开质疑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有关的论点。2008年4月,参加国际气候变化研讨会的数百名与会者,其中包括多名气候科学家,签署了“曼哈顿宣言”,进一步否定联合国气候委员会的说法。


鼓吹全球变暖是由二氧化碳决定的,最终结果就是限制排放二氧化碳,其实就是限制、减少钢铁厂、炼油厂、发电厂,家用电器等诸多高能耗产业的存在。这样的限制对于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高达几十万亿美元。经济规模的大幅减少将造成大量人的失业,恰恰是以此为生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一个事实不容忽视:如果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过高的环保标准,将意味着大批的高能耗工厂被关闭、叫停,将导致更多的人失去工作机会,收入下降,人们陷入贫困,引发更多的社会动荡和灾难。


3气候战争,谁说了算?


2010年12月,“维基解密”在气候变化谈判上的“爆料”,一举抢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议谈判中心——长期愿景(lca)大会主席文本的风头,成为墨西哥“坎昆会议”中,无论是政府代表还是在场各组织都无比亢奋进行讨论的目标。与丹麦“哥本哈根会议”不同的是,由于“维基解密”曝光的密件,一时间,美国阴谋论震惊全场。


此次,“维基”曝光的关于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密集斡旋的外交电报,揭示了美国是如何利用对别国的财政和其他援助来获取政治支持,以及美国如何安排秘密的全球外交攻势压制对《哥本哈根协议》的争议。


非政府组织“地球之友”的政策分析官员霍纳指出,这次“维基解密”肯定了我们从很多发展中国家口中听到的事实:美国试图威胁撤回对穷国的资助,来迫使他们接受一个不怎么样的全球气候协定。


为衡量谈判砝码,在2009年7月,美国国务院发出了一份秘密电报,寻求联合国外交官员的情报,这份电报最早是来自于美国中情局,外交官们被要求提供各国对于哥本哈根的谈判立场、各国之间的交易,以及联合国环境方面“条约规避”的信息。


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同《哥本哈根协议》相连,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也加强了《哥本哈根协议》被正式接受的可能性,一张全球外交攻势网就这么展开了,外交官都开始忙碌工作。同时期从2009年12月底到2010年2月,外交官电报的数量增大,速度也加快。


在一份2010年2月17日从布鲁塞尔发出的电报显示,美国计划同其最有力的对手——“基础四国”(中国、南非、印度、巴西)作斗争。


这份电报是关于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弗曼以及其他欧盟官员的对话。弗曼表示欧盟应从“基础四国”的技术中学习,并分裂“基础四国”,从而“更好地避免第三国家的阻挠以及未来有可能的气候谈判失败”。


而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cru)的邮件泄露事件通过互联网传遍了全球。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很可能击溃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气候变化法案”的梦想——这个法案一旦通过,“碳交易上限和范围”这一计划就可以实施了。这还是向高盛等华尔街银行打出的一记重拳,那些银行已经把千百万美元投入创建气候交易衍生品的新方案了。


自工业革命以来,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他们通过政治与经济的杠杆,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奥巴马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并且童年在亚洲成长的美国总统,与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过。奥巴马总统在他上任后的一周内就吐露了这种看法:“美国准备在新能源和环保问题上重新领导世界。”“一个不能掌握自己能源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根据奥巴马提出的新能源政策构想,美国将在可再生能源、节能汽车、分布式能源供应、天然气水合物、清洁煤、节能建筑、智能网络等领域探索出一个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低碳新政”。这种改变是绝无仅有的。美国科尔尼国际咨询公司董事程迈越认为,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减排并保持经济增长的最有力措施,美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储备一旦被广泛应用,将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为此,奥巴马政府在“低碳新政”的举措上,可谓大刀阔斧。


在扣起排放二氧化碳就是毁灭地球这个大帽子后,2009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这将有助于公平竞争。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用大量数据向议员论证了全球面临的能源和气候挑战,他说,作为全球碳排放第一的美国,必须做出表率,对进入美国销售的,却无法达到美国碳排放标准的产品征收高额进口税,这就是“碳关税”,以此惩戒警告那些无视地球危机与人类生存的“高碳国家”。此话一出,引发了美国贸易伙伴和全球舆论的担忧。同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的“碳关税”条款规定: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税”,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


什么叫碳关税呢?比如说,你生产一个铁锅,生产过程中炼铁需要消耗煤,也就是用了碳,这个要加到税里,把铁块扎成铁锅要用电,电也是烧煤生产的,所以也要收税,至于收多少,当然它美国说了算,从此之后在科学和环保的大旗下,美国可以予取予求,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来说,现在出口的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美国这么一加税,这些企业将很难生存。


有偿输出垄断的新能源技术设备,由第三世界为美国“低碳新政”买单,这就是美国的一张王牌。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所说,对发达国家来说,低碳经济是它的新增长点,例如每一栋楼的取暖系统换一遍,就等于换一套基础设施,这本身就创造需求和创造就业。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新能源基础研究领域专家云集,应用研究领域同样是人才济济。为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欧盟将重点转移到了替代能源上,使其在核能、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技术上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但欧盟在信息技术上收获并不多,这也使欧盟失去和美国再次叫板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低碳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将成为美国新一轮科技竞争和产业竞争的重要“战场”。


2010年年初,美国《时代》杂志发表专文指出:过去十年成为美国失去的十年,从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始,接着是决定这十年走向、震惊全球的“9·11”恐怖袭击,引发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陷入泥淖的战争,加上“卡特里娜”飓风的重创,然后以金融海啸终结。从2000到2009年,美国的经济不进反退,民心低迷,堪称美国“地狱的十年”。美国发动这场“低碳革命”实质是一场产业革命,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日益衰退的经济提升到新一个阶段,就是用新能源经济取代目前的碳基能源,以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4冰封时代,未来究竟是变暖还是变冷?


从大约12000年前开始,地球就没出现过这种剧变,即使大约8200年前发生过小变动。典型的气候剧变通常是温度突然变冷,并持续几个世纪,有时长达1500年,然后又突然以更快速度变暖。没人知道这种变化究竟怎么发生的。


2010年,德国气候学家莫季布·拉蒂夫通过对海洋表面以下3000英尺左右、海水开始冷热周期性循环的地方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得出新结论:近期横扫大半个北半球,让多个国家深陷严寒困扰的“异常”气候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趋势的开端而已。未来可能持续20至30年之久,全球将经历一个寒冷的冰河世纪。


当人类正不断往大气中注入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时,地球这个行星本身可能正进入一次剧烈无比的冰川期中。温室效应将与地球冰川期激烈碰撞。


科学最新数据模型认为,几千年后,整个北半球都将被冰层覆盖,如同现在的南北极一样——前提是新的冰川期没有和“大气变暖”发生冲突。


2008年,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克劳雷在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预测,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将迎来另一个“冰河世纪”,而且是几百万年来最强烈的一次。不过,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仍会持续加热大气层,也许继而延迟新的冰河世纪的来临。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可能会说,这么说来二氧化碳还是件好事。但事实不会这样。克劳雷指出,如果大气变暖真的能抵消或延缓冰河世纪的到来,这不是一个让人安心的消息,因为人类正在进入高异常的气候变化状态中。


克劳雷预测,这次的冰川期来得比以往更气势汹汹,更严峻。按照地球气候常态,1万年到10万年之后,地球的北半球大部分如加拿大、欧洲和亚洲都将被“永久性”的冰层覆盖,情形就像现在的南极一样。


大约在65亿年前,地球呈现完全冷冻状态,表面温度骤然跌落,整个地球覆盖在3000多米厚的冰层之下。这一冰冻期持续了大约2500万年之久。


地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遇到一段冰川期,在过去300万年来,地球跌跌撞撞地循环走过了几十个冰川期。每次冰川期到来,极地的冰层都慢慢扩大到其他地方。冰川期快结束的时候,它们又慢慢缩回到极地。每次冰川期一般都仅持续大约41万年,但在过去的50万年中,地球被这些冰层覆盖的时间却长达10万年。


冰川还可能会引起另一种连锁灾难。美国的科幻电影《后天》,讲述的是全球温室效应改变了海洋暖流的运动,从而使得地球在几周时间内进入到了冰川期。冰可以反射85%的太阳光,而海面对阳光的反射率不足10%。冰川越多,暴露于阳光之下的海面也就越少,那么地球吸收的阳光能量就越少,气温就会越来越低。一旦地球被冷冻,单细胞微生物就会死亡或退化。这样,只有发生一系列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几十甚至上百亿吨炽热的火山熔岩才能融化厚厚的冰川。


与此同时,过去50万年中,冰川期及间冰期的温度变化都变得更加极端,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纪录连续被打破。根据地球岩石的纪录,这些极端的气候变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而最近的两次冰川期更是有史以来气候变化幅度最大的两次。


研究预测,在这次即将到来的冰川期中,北美洲的遭遇与其在过去十几万年间的历次冰川期相似,将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同时,电脑模拟显示,欧洲和亚洲也进入了冰层区,从英格兰到叙利亚,大片的土地都将被厚达35千米的冰层覆盖。这是此前冰川期中从未见到的景象。


然而,即使这次新冰川期真的有如此不寻常,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大量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也同样不寻常。克劳雷提到,温度只要升高3到5度,人们就可以面临过去5000万年从未遇到的气候。而在冷与热的冲撞中,到底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现在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方面地球上有非冰川期的,有温暖的大气,另一方面,极地冰层至今依然存在。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景观。


史前气候专家洛兰·李斯基预测,下一个冰川期可以比此前100万年中的任何一次都要来得严重。500万年前,复杂生命刚刚开始进化,地球那时的温度比现在高出很多,极地没有任何冰。上一次类似的“温室地球”阶段大约发生在1亿到5000万年前,当时南极上森林苍郁,浅海则覆盖了现在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区。


这之后,可能是与喜马拉雅山快速上升有关,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开始慢慢下降,地球也开始慢慢变冷。南极在3000万年前第一次出现了永久性冰盖,此后慢慢扩大。不久,北极也出现冰盖。


大约250万年前,地球气候进入了全新的震荡阶段,冰川期与间冰期频繁交替一直到现在。在此期间,北半球的冰层也不断扩大。这期间,北欧、北亚和北美洲的覆冰厚度一度高达4000米,海平面则在今天海平面的120米之下。


一次比一次更冷的冰川期,让地球在过去50万年中不断变冷——直到“人类世”到来。“人类世”这个词是刚开始受到广泛认可的地质概念,由诺贝尔奖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提出。它没有特定的起始时间,意指人类活动开始对地球大气和生态产生越来越关键影响的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