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死于爱情之中(5)

作者:雾满拦江

|

类型:历史·军事

|

更新时间:2019-10-08 03:04

|

本章字节:12964字

他会写信,福康安也会写信。


甫一入境,福康安就给廓尔喀境内诸多部落酋长,一人写了封问候信。信中说:如果愿意配合清兵搞死巴都尔萨野的话,这廓尔喀,大家就可以封疆裂土,称霸廓尔喀了。


每个部落都收到了两封信,看看这封,再看看那封:嗯,到底应该帮哪一边呢?有了,我先等等看,谁赢,我就帮谁。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投机取巧,万古不易。所以廓尔喀境内的所有原始部落,都按兵不动,紧张地观看清军与王城军队的战事。此时发现清兵挺进到了王城近前,一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那王城军队明摆着不是对手。各部落立即行动起来,要求福康安给各部落发银子,大家帮着他打王城军队。


可福康安现在已经混成原始人了,哪来的银子发放?


想来想去,福康安只想到一个办法:拿下甲尔古拉及集木集,然后直捣王城,结束这场战斗。


派了侍卫阿满泰、额勒登保渡河,抢攻甲尔古拉;福康安这边亲攻集木集。


战事开始了,侍卫阿满泰、额勒登保率领清兵向着河的对岸冲了过去。对岸是一望无际、直连天边的木栅栏,廓尔喀兵躲在栅栏后面,冲着清兵开枪放箭。侍卫阿满泰率先冲了过去,手扶栅栏纵身一跃,正要跳过去,不提防下面被廓尔喀人一枪捅来,阿满泰惨叫一声,落水而死。


其余的清兵在额勒登保的率领下,不顾性命地翻过栅栏,和廓尔喀士兵展开了肉搏战。到底是清兵凶狠,终于掐得守军仓皇撤退。额勒登保率军抢上甲尔古拉山顶,再俯冲下来,配合福康安进攻集木集。


集木集却更是凶险,山顶之上,单只是廓尔喀的兵营就有十座,防守得滴水不漏。老勇士海兰察建议据河立营,打持久战。福康安急了:拜托老海,我们的士气已经到了临界点了,错过了今天,士气崩溃,是否还有明天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此时我们只有一条路,仰攻集木集,不打赢这仗,大家干脆全死在这里好了。


海兰察一听:对呀,都这危急时候了,还立什么营呢?赶紧,冲杀吧……大呼一声,清军向着集木集山顶,展开了凶猛的进攻。山顶上的廓尔喀人也是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此战关乎国家存亡,没有不拼命的理由,就见礌石滚木,密集如雨,向着山坡上的清兵砸将下去。与此同时,隔河一声长呼,三路廓尔喀援兵冲杀而来,清军迎上,双方先是火枪弓箭对射,而后是冷兵器交手,再后是徒手肉搏战。在福康安写给乾隆的战报上说,廓尔喀人来势极猛,清军被迫且战且退。


危急时刻,福康安手持佩刀,不要性命般地冲杀上来,清兵各级统领,也全都和廓尔喀兵展开了血搏,副都统敌台斐英阿、二等侍卫英赉等人在激战中阵亡。福康安则是在家将的拼命保护之下,才没有被疯了般的廓尔喀人掐死。


激斗了整整一个白天,夜幕时分,廓尔喀人又来大援,正要通过侍卫额勒登保把守的桥上。额勒登保死守不退,黑暗中只听一群群一簇簇,到处都是打成一团的人群。


打了一个整夜,太阳升起来了,双方均已成强弩之末。之末也要拼命,只不过双方都已经没了力气再嘶喊,只能是死死掐住对方,动作迟钝僵硬地继续搏杀,就这样又搏杀到了晚上。这时候的清兵全都脱了力,往地下一躺,一动也不动。如果再有廓尔喀人冲上来,清兵铁定没咒念了。


夜幕之中,福康安呆坐于地,看着身边一具又一具的尸体。随他远征至此的清兵,已有半数丧生。


直驱王城,拿下廓尔喀,终究是一个遥远的梦。


绝望伴随黑暗同时降临,福康安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14)西洋钟发烧友


次日,正当福康安、海兰察陷入绝望,相对不语的时候,远方突然出现了几个人影。


是什么人?


两名廓尔喀信使,还有一名中国人。


到了近前,那名中国人跪倒:大将军,我叫王刚,是被朝廷派到陇济训练唐古特兵的教官。前者廓尔喀人突然攻入,把我给俘虏了,拖到战俘营去放牛。现在他们放我回来,向大将军要求投降。


投降?福康安和海兰察目瞪口呆:你说什么?让我们投降?


不是,王刚解释道:是廓尔喀向我们天朝大军投降。


他们投降……可是这个……福康安、海兰察面面相觑,突然之间恍然大悟。


两天一夜的血战,清兵远征军阵亡过半,是被彻底打残了。但小小的廓尔喀,更是吃不住劲,同样也被打到了灭国的关头。


现在想起来,那廓尔喀才多大点国家?有多少战争资源?就算这次没有山穷水尽,一支支清兵无休无止地杀来,那是绝对顶不住的。所以说,战争只是廓尔喀人的态度,最终的结果,是他们非得投降不可。


知道自己已经大胜了,狂喜交加的福康安,如何肯错过这个机会?当即开出天价:投降不是不可以,但条件必须是:让他们的国王……叫啥名字来着?和摄政王巴都尔萨野,亲自来我军营投降,并交出战犯及所掳财物,除非满足我们这个条件,否则我们只能直驱王城。


巴都尔萨野如何肯答应这么难堪的条件,当即派了一组又一组能说善道的使者,苦苦哀求,讨价还价,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挑起事端的沙玛尔巴已经病死,廓尔喀把他的骸骨交还,再就是上一次和大雪山签订的每年300锭金元宝的合同,一并交出来。等到明年的时候,廓尔喀国王将亲率部落头人,带着大象五头,番马若干匹,孔雀若干只,以及其他各种贡品二十九种,前往北京觐见乾隆皇帝。最后这个条件,是乾隆最喜欢的。


于是福康安率领他的残兵败将,喜气洋洋地打道回府,于金殿上将缴获的300锭金元宝合同书呈上,乾隆心花怒放。


乾隆说:朕好好幸福啊,做了五十七年的皇帝,享尽了极品富贵。如果朕像爷爷康熙那样,坐足60年皇帝的话,那么朕就退休,让儿子把全国的工作抓起来。当然喽,朕还是扶上马,送一程的。


十全武功啊,虽说质量参差不齐,多有假冒伪劣,可数量上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想要的,全都有了,是不是再来点锦上添花呢?


说来就来,代理两广总督郭世勋上奏,又给乾隆皇帝送来了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奏折上附带了一封英吉利国的国书,上面是这样说的:


英吉利国总头目官总管贸易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进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


看到这封国书,和砷哭了,满朝文武也哭了。陛下啊,你真是太英明神武了,你看看那英吉利,多远的国家啊,他们的国王就因为没能够给陛下祝上寿,竟然惶恐不安啊。陛下,咱们要不要安慰安慰英吉利国王,可别让他惶恐过度,伤心自杀了……


乾隆道:自杀未必吧,倒是英吉利来朝进贡,最好能给朕多带几只座钟来。朕可是座钟发烧友啊,最喜欢收集西洋座钟了。


乾隆倒没说假话,他确实是个奇怪的西洋钟发烧友,经常写信给广东官员,要求他们见到西洋商人,务必多弄几只座钟来。老头这辈子没别的爱好,一是喜欢别人倒霉,二是喜欢给正常人添堵,第三就是喜欢听座钟的滴答声了。


传旨,命大学士和砷负责招待西夷来使,教导他们如何正确地撅腚磕头。然后乾隆皇帝起驾,去避暑山庄度假去了。


百官们兴高采烈,跑前跑后,忙着安排英使觐见礼仪。就在这一片和谐的气氛之中,任谁也想不到,那马戛尔尼来华,背后有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啥阴谋呢?


(15)中国人太原始


就在乾隆皇帝东征西讨,大兴文字狱,屠杀知识分子,试图让中国退回到原始社会的时候,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度,以三权分立替代了封建专制。而后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大批的商业产品从流水线上“哗啦啦”地生产出来。


然后英国佬发现一个闹心的问题:他们需要市场。


毫无疑问,中国这边有个巨庞大的市场,正在闲置。但是中国的体制超级的原始,看似十分庞大精密,却缺乏任何有价值的社会功能,皇帝高高在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民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让英国人诧异又恼火。


于是英国人就琢磨,派一个能忽悠的家伙去中国,看能不能把中国的皇帝忽悠晕了,说不定他一犯傻,放松禁锢,允许中国人向文明进化,那岂不是个双赢的好法子?


于是使者卡思卡特兴冲冲地出发了,船行半路,忽觉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再让海浪这么一颠簸,竟然一命呜呼,蒙主宠召了。


你看这扯不扯,英国人好不扫兴。


此后整整五年,英国人才又找了个合适的人选,这就是乔治·马戛尔尼。


这厮为什么就是合适的人选呢?


这是因为,马戛尔尼的外交经验,丰富到了吓死人的程度。他担任过英国驻俄国彼得堡特使,出任过格林那达总督,又做过印度马德拉斯圣乔治要塞的总督兼管理会主席。总而言之,马戛尔尼这一辈子,一直在东方瞎转悠,所以派他来忽悠乾隆,应该是最合适的。


临行之前,英国外交大臣亨利·邓达斯专门找马戛尔尼谈话:乔治啊,对于这次的任务,你有没有信心啊?


马戛尔尼:……我琢磨着够呛,你们真的不了解中国人,那些怪物太原始……


亨利·邓达斯:还没有出发,你就泄了气,这怎么行?你听我跟你说,你这次出使中国,主要是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别让中国广州的官吏再勒索我们了,那些家伙太黑;二是想办法弄一个口岸,能多弄几个更好;三是废除或是降低关税;四是要在沿海的随便哪个岛上搞个便利店;五是让我们的货物进入中国,并保证我们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就这么简单的五条,不难为你吧?


马戛尔尼:阁下,我跟你这么说了吧,真要是有谁能完成这项使命,我管他叫爹都行。


亨利·邓达斯:你……我这么跟你说好了,灵活,原则的态度就一条,灵活。你到了中国,只要不损害国王陛下的尊严,不伤害到你自己的尊严,一切条件都可以答应他们。


马戛尔尼:阁下,听你这样说话,就知道你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人。我实话跟你说,中国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除了侮辱并损害你的尊严。


亨利·邓达斯:……乔治,你的心理太阴暗了,中国人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怎么可能像你说的这样操蛋?你给我一句话,到底能不能干了这活?


马戛尔尼:不能!


亨利·邓达斯:……不能也得去,反正这次是东印度公司支付你们使团的全部费用,不去白不去。


马戛尔尼:那……我就硬着头皮去一趟吧。


马戛尔尼临行之前,赞助此次出访活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培林,给两广总督郭世勋写了封信,信上说:


前闻中国皇帝八秩正寿,原冀侨居广州之臣民应派委员赴京祝嘏,乃嗣闻祝嘏委员未克及时遣派,良用歉疚。兹欲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特派遣马戛尔尼充特派大使,其人贵胄显秩,历任国家要职,德行才能兼赅具备,兹以全权代表敝国君主聘于中国皇帝御前,并代致其恳切之情。


郭世勋收到这封信之后,立即找翻译来译成中文,译完了拿给老郭。老郭左看右看:不对不对,你翻译的有误,重新翻译。


译员说没错啊,原文就是这么写的。


郭世勋:这么写的也不行,一定要翻译到让陛下贴切舒坦的程度才行,否则信不信本官砍了你的脑袋?


让老郭这么一搅和,好端端的国家特使,硬是给弄成了西夷哀求进贡的怪异文本。搞得乾隆大喜,而马戛尔尼,就是在这片恶搞的气氛中,正式登陆中国。


(16)和大人救救我


一路行来,目睹中国的贫困与民众的自私冷漠,马戛尔尼大为震骇,拼了老命地写日记。他的日记后来出了本书:《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记》。这本书把当时的中国人写得极惨极惨,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抵达天津大沽口,钦差特使徵瑞亲切相迎,他的袖子里,藏着乾隆刚刚发来的密信,信中说:


徵瑞应当于无意的闲谈时,婉词告之,各藩属国到天朝觐见,进贡者不只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使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理。如今尔国王遣尔来祝寿,自然应遵天朝法度。


乾隆这篇书信,写得非常白话,非常简单,就是吩咐钦差大臣:你告诉英国来使,就算是你们英国国王来了,也要三跪九叩,你当然更不得例外。


后面还有一段,乾隆不知打哪儿听来的,洋人不习惯下跪,是因为膝盖用布扎裹着,所以他以过人的睿智,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虽然尔国俗俱用布扎缚,不能拜跪,但尔叩见时何妨暂时松解,等到行礼后再行扎缚,亦属甚便。若尔等拘泥国俗、不行此礼,殊失尔国王遣尔航海祝寿进贡之诚,而且也让外藩使臣讥笑,恐怕在朝引礼大臣也不会答应。


正像马戛尔尼说的那样,乾隆对于侮辱并损害别人的尊严,有着一种变态疯狂的嗜好。中国人奴性入骨,不认为自己有尊严,可马戛尔尼却是坚决要抬杠的。


由是礼仪争端大起。


徵瑞一点马戛尔尼,马戛而尼登时就爆了,立即摇头,说什么也不答应。徵瑞等中方官员震骇惊恐到了极点,苦口婆心,苦苦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奈何洋鬼子马戛尔尼一根筋,硬是听不进人话去。


徵瑞急了,警告马戛尔尼,如果再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话,当心他见不到中国皇帝。不想这个警告,激活了马戛尔尼的外交意识,这厮当即提出来个怪异的条件:他可以向中国皇帝磕头,条件是,中国官员也得向英国国王磕头,而且这一条还要补到备忘录中。


马戛尔尼这一手,让徵瑞始料未及,悲愤欲绝,欲哭无泪。于是他回去给乾隆皇帝写奏章。


这奏章他是怎么写的呢?


奏章上说:启奏陛下,在臣的悉心指导之下,英吉利使臣等深以不娴天朝礼仪为愧,连日学习,渐能跪叩。


嘿,这厮摆不平马戛尔尼,索性去糊弄乾隆。


乾隆是那么好糊弄的吗?


有什么不好糊弄的呢?你看代理两广总督老郭郭世勋,那厮就是把人家国书瞎翻译一气,不是把乾隆忽悠住了吗?老郭忽悠成功,把球踢到了徵瑞这里,徵瑞不敢说破,只能继续忽悠,只希望下面有一个接手的倒霉蛋,把球传下去。只要事情不在自己的手中露馅,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惊讶地说:咦,不对呀,本官已经教会了马戛尔尼撅腚磕头,你是怎么搞的啊?怎么事情又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这个外交使团,已经成了一个炸药包,而群臣则在玩一个击鼓传包的游戏,就看这个炸药包,传到谁的手里炸了。


徵瑞一边写奏章忽悠乾隆,一边仰天呼叫:老天爷,行行好,给我一个下家吧,让我把这个炸药包传出手……


然而不幸的是,居然没人接徵瑞的下手,就这样一直忽悠着,忽悠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大学士和砷出来迎接来使,马戛尔尼见了和砷,热情地打了声招呼:哈罗,卖奶母黑哧马戛尔尼,见到你很高兴。并伸出一只手来,准备与和砷握手。


和砷呆住了:徵瑞,这是怎么回事?


徵瑞:和大人……这个……那个……或许大概也许可能是不是?


和砷是何等精明的人物,霎时间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掉头就跑:徵瑞你先进去见陛下,我去趟洗手间……徵瑞在后面号啕大哭,紧追不放:和大人,和大人,和大人救命啊,求求你救救我全家……


和砷:少来,我得先救我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