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官商合作投其所好,摸清命门(1)

作者:谢思球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08:21

|

本章字节:12336字

一个周五的下午,柏安民来到李非语的办公室串门,见李非语正在埋头修改一份材料,柏安民亲切地说:“非语同志,这些材料的事就让秘书长去把关吧,要注意劳逸结合。明天是周六,天气很好,我们去市郊的灵山转转怎么样?活络活络身子。”


书记亲自相邀,李非语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他答道:“我早就听说灵山风光不错,是我们荆都市的一块文化宝地,我来荆都工作大半年了,平时忙于琐事,一直没有去看看,现在领导亲自为我创造了这样一个机会,我当然是举双手赞成。”


柏安民点点头,说:“那好,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安排砺峰同志来接你。”前段时间,马砺峰由于儿子马磊在花都大酒店惹下命案,害得他被停职检查,不得不低调行事。后来,在李翠平的帮助下,马砺峰成功地摆平了事端,他自然又官复原职,渐渐又开始活跃起来。柏安民说明天安排马砺峰来接自己,李非语暗忖,明天的攀登灵山活动很可能就是马砺峰牵头组织的,看来,他是想利用这样的活动来重新回到主要领导的身边。不过,这样的私人活动,柏安民主动邀请他李非语参加,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说明柏安民没有把他看成外人。


李非语翻了翻桌上的台历,明天是农历六月初一。他对柏安民每个月初一都要到灵山寺上香的传言早有耳闻,看来此言不虚。马砺峰肯定也知道柏安民的这个习惯,因此才会一邀就灵。关于灵山,李非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情况。它位于荆都市市区东部,山并不高,只有三百余米,但山势险峻,洞幽壑奇,颇具江南灵秀之美。旧时,山上有座古灵山书院,据说是东晋陶侃创办。陶侃乘船路过灵山时,见此地风光秀美,是一块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在山中盘桓多日,不舍离去,便联合当地的官绅,集体捐资创办了一所书院,名为灵山书院,后几经兴废。清末重修的书院建筑毁于“文革”期间,如今唯剩遗址。


灵山西北巅有座土地庙,规模很小,是市民烧香拜佛之所。去年,有好事者看中灵山这块风水宝地,要扩大土地庙的规模,兴建大型庙宇。几位老干部得知消息后,竭力反对。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由于近些年市区扩张,灵山地区早已成为市中心,一旦兴建庙宇,天天鞭炮轰鸣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二是灵山是古书院旧址,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宜建庙。因此,当时这个方案没有被批准。后来,那些好事者们秘密打听到柏安民喜欢佛教文化,就将报告递到他的桌上。柏安民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领导,知道如何变通处理。他指使建委马砺峰主任组织编制出灵山宗教文化公园开发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开展对外推介。这样,新建灵山寺就有了合适的名目。于是,灵山寺作为市里总投资一千万元的招商引资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因为是招商重点项目,而且是公园,那几位老干部反对也没有用了。


第二天上午,柏安民、李非语,还有建委的马砺峰,轻车简从,向灵山方向出发。马砺峰自己开车,连司机都没带。李非语越发觉得柏安民把他看成了自己人。


车子转过几条街道,驰上了通向灵山的公路,跑了十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几个人下车,步行上山。


果然是一块钟灵毓秀的好地方,李非语在心里赞叹道。灵山临江而踞,像一位俏丽的佳人,屈身蹲在江边梳妆,那顺着山势一直延伸的繁茂古木,就像是她美丽的长发。山下是一条商业街,以香摊为主。在商业街尽头的山脚下,是一间车库。马砺峰指着车库对李非语说道:“灵山寺的住持是个名叫清隐的和尚,他这个和尚当得相当潇洒,瞧,这里面停着的就是他的座驾丰田。”


和尚要当得潇洒很容易,无非就是当得不像个和尚,常人能干什么,他也能干什么。李非语举眼一瞧,里面果然停着一辆崭新的轿车,当下摇头一笑。马砺峰说:“如今的和尚也与时俱进了,平常人能享受到的好处,他们现在也都能享受到了,甚至平常人享受不到的好处,他们也能享受得到。”


李非语说:“现在的和尚,有几个是冲着修身养性才出家的呢?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看今天改两个字送给这些和尚更合适,即放下名利,立地成佛。放下名利比放下屠刀更难。”


马砺峰说:“李书记说的是,要是放下了名利,就根本用不着屠刀了,因为不必相争了啊。”


沿着石阶上山,一路走走说说,倒也走得很快。山中浓荫匝地,鸟鸣啁啾,让人心旷神怡。平时,听惯了千篇一律的官腔,见惯了千人一面的官脸,此时来到大自然中,眼之所见,目之所及,处处生机勃勃,三个人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轻松。


步行约百余步台阶,山势更加平缓,只见几幢高大威严的庙宇矗立在树丛中。一个中年和尚急冲冲地跑来,他大概就是马砺峰刚才说到的清隐和尚了。见到三人,和尚说:“阿弥陀佛,各位领导,小僧等候多时了。”


柏安民点点头,说:“好,清隐啊,每次到你们这里来,都让我感到静心啊。”又指着李非语介绍说,“这位是市委李书记,他是第一次上灵山,你一会儿向他好好介绍介绍灵山寺的历史。”


清隐向李非语说:“李书记,小僧有礼了。请各位领导到斋房喝茶。”柏安民对李非语说:“等一会儿再喝茶吧,既然来了,我看还是先上炷香吧?”李非语说:“对,上炷香,我还是第一次来呢。”古刹梵音,清香袅袅。平常人们上香,支数都是单数,以三支为多,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进了大雄宝殿,清隐和尚拿起一束香,数了几支,然后递给了柏安民。李非语瞅了一下,是九支,看来“九”是柏安民喜欢的数字。九者,久也,当然是指长久了,官运长久,财富长久,平安长久。可见,柏安民上九支香是很有寓意的。


柏安民将香点燃了,先将三支插在香炉中间,然后将三支插在右边,最后将三支插在左边,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显然,他是个老香客了。在插香的时候,李非语看出他的口中在喃喃说着什么的。当然,那么小的声音,只有菩萨才能听得清了。


柏安民上完香后,李非语也来到香案前,拿起三支香,点燃了,虔诚地插在香炉内。李非语特地只拿了三支,是九的三分之一,当然不能和柏安民的支数一样,领导任何时候都是讲究等级的。如果不明智地拿了九支,享受和主要领导一样的待遇,那说不定就会坏了领导的兴致,甚至当场引起他的不快,这都是可能的。


马砺峰也来上香了,他不愧是个精明人,只上了一支。上完香,出了大雄宝殿,大家都轻松些了。清隐将几位领导领到一间花木抚苏的偏殿,待三人坐定后,他从里间端出一只瓷坛。他一边泡茶一边说:“这是极品雾里青,贫僧早春保存的,市场上都是论克卖的,一克要四五百块呢。”


瓷碗里的茶汤浅黄明亮,清香扑鼻。一克就要好几百块,这么贵的茶叶,连李非语平时也没有喝过呢,难怪马砺峰说清隐这个和尚当得潇洒。再看看那边的茶几上,还摆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好茶!”柏安民赞道,“喝茶还是要心静,我喝过不少好茶,可是在办公室里也好,家里也好,就是喝不出这个味道。”


李非语应和了一句:“心静茶香,品茶和心情有关,另外,水质也至关重要,这茶可能是用山泉煮的吧?”


清隐说:“领导说得太对了,是清晨新汲的山泉水。”趁着领导的高兴劲儿,清隐说道:“柏书记,还要拜托您一件事,这灵山寺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还没有办下来呢,还有寺庙的法人登记证,这两件大事还要请领导亲自过问一下。”


按照规定,宗教活动场所要经省宗教部门依法登记批准,发给登记证书。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具备法人条件的,同时办理法人登记,并发给法人登记证书。当初建庙时,因几名老干部反对,办证的事就缓了下来。难怪清隐这么着急,如果没有经过登记批准,灵山寺就是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清隐自然更谈不上是什么合法的住持了。也就是说,如果灵山寺不被宗教部门登记,随时可能会被查封,清隐也随时可能出户。


柏安民“咕噜”一声吞了一口茶水,声音很响亮。他用碗盖轻轻拨弄着茶叶,说:“你说的事上次出了点小麻烦,下次再交个报告上来吧,我和宗教局打个招呼。”


清隐喜不自禁,笑道:“既然几位领导喜欢这茶叶,小僧这里还有一点,改天专程给各位领导送去,顺便把报告也一道交上来。”


香也进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清隐也如愿以偿,看来上午的活动应该结束了。李非语像是想起了什么,他问清隐说:“清隐师父,这庙宇所在地是古灵山书院遗址,听说遗址上还有一块碑刻,你知道在哪里吗?”


“哦,我知道,顺着这条巷子,一直向后走,出了庙宇后门,再向前走一段路,就能看到那块碑。李书记,我带您去。”清隐答道。


“不用了,你陪柏书记在这儿喝喝茶吧,我一个人去看看。”说着,李非语站起身,跟柏安民、马砺峰打过招呼后,一个人向灵山寺后门走去。


后门是关着的,并没有上锁。李非语打开门,外面只有一小块狭长的山地,荆棘与杂草丛生。踏着没膝深的荒草,放眼四下寻觅,在一个角落里,李非语终于发现了一块石碑。他好不容易来到石碑前,扒开杂草,细细辨认着上面的碑文。碑文虽有些漫漶,但字迹基本可辨。大意是说,古书院由陶侃创办,史上人才辈出,后几经兴废,光绪年间,为再现这一人文盛景,当地官绅名流集资重建云云。


碑倾斜在草丛中,冷落荒凉,摇摇欲倾,就像是市场经济中文化的命运。李非语站起身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重新回到室内,大家又喝了一会儿茶,等着柏安民说告辞的话。这时,只见清隐又走到柏安民面前,满脸堆笑地说:“柏书记,小僧今天要给你介绍一位奇人,她对您是慕名已久,只是无缘一见。”


“奇人?”柏安民疑惑地说道,“我见过的奇人多啊!”料是见清隐有些失口,马砺峰急忙说道:“不不,准确地说,不是奇人,应该叫奇才。”“既然是人才,那就见见吧。”柏安民站起了身。


马砺峰在前面带路,向后山江边走去。到了半山腰,只见一座独立的小院落呈现在面前。院墙上挂着一块长方形的红木匾,上面写着几个字:桃花源文化公司。


李非语明白了,看来,今天的主角现在才正式出场,好戏才刚刚开始。一排房子依山而建,前面是一座开阔的小院落,里面栽种着多种花木。“桃花源”,名字很好,如果这里住着一位隐士或者高人,那再合适不过了。可惜,用桃花源作为一家公司的名字,并不是太适合,有铜臭气。


清隐和尚朝里面喊了一声:“妍红妹子,领导来了,还不出来迎接!”清隐话音刚落,一位雅淑的中年女性走了出来,身材高挑,圆脸、清秀,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一位知识女性。只见她走上前来,一把拉住柏安民的手,说:“有幸有幸,桃花斋今天真是蓬荜生辉啊,迎来了三位贵客。”


柏安民说:“听清隐说你是一位奇才,所以我们特地过来看看。”


马砺峰介绍道:“这位是桃花源老总胡妍红,我和她吃过一回饭,对她的情况知道一点。她是北大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对传统文化和当前中国经济非常有研究,是圈子里有较高知名度的经济策划师,有国家认证的策划业资格证书。胡总是我们荆都人,以前在北京工作,因为不喜欢大城市的喧闹,去年才回到荆都。”一听说北大毕业,柏安民又仔细瞧了瞧眼前的胡妍红,态度明显和蔼多了,他说:“北大的高材生,不简单,回报家乡值得称道。荆都现在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小胡你回来很好啊,我们非常欢迎!”


“谢谢领导的赞誉。我这些年在外面走南闯北,见过不少政要,也为他们服务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思乡之情愈增,这才回来办了家小公司。近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荆都的快速变化,有机会我一定会为家乡的发展献智献策。哎呀,光顾着说话了,来人啊,快泡茶!”说着,朝里面喊了一声。


应声走出两名妙龄女子,胡妍红指着她俩说:“这两位是我的女弟子,都是大学生呢。”


两个女孩身着紧身旗袍,面容姣好,亭亭玉立。她俩泡茶的动作优雅、娴熟,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


李非语扫了一眼室内,室正中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桃花斋”三字,一看落款,还是当代名家所书。左边是一排博古架,摆着各种器物;右边是一排书架,令人称奇的是,上面摆放着一摞摞的线装书。


柏安民和胡妍红谈得很投入。马砺峰是见到美女眼神就发直,看来他儿子马磊是一样的德性,此刻,他正贪婪地审视着胡妍红的两个女弟子,用眼光剥着人家的衣服。


李非语有点尴尬,他站起身,出了门,想去趟洗手间。穿过一条卵石小径,里面还有一座小院子。院门紧闭,院门上有一副对联:


春风别有意


密处也寻香


李非语感觉这联子有些熟悉,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作者是谁。李非语再回到室内,只见马砺峰正指着胡妍红的脸说:“大家看看,人们都说胡妍红的脸有观音相,慈眉善目的,你们看像不像?”


李非语仔细一看,与传说中的观音还真有几分相像。柏安民也点了点头,表示默许。


马砺峰侃侃而谈:“胡妍红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研究,特别是风水学。风水不仅是地理学,还是政治学。”他压低了嗓音说,“现在许多大干部都非常相信风水,南方某座城市,好几任市委书记政绩突出,是红极一时的政治明星,但是后来都没有高升,有的还出事被双规了。前些年,新一届市领导听说了胡妍红的大名后,派人专程赶到京城,找到了她,并将她接到那座城市,给市委大楼仔细勘察了风水。”


柏安民听得很入神,但装着漫不经心地问道:“小胡,是有这么回事吗?”胡妍红说:“是有这么回事,我通过仔细勘察,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将市委大门前的铜马移了个方向,原来马头朝西面,这不是暗示喝西北风吗?我决定改为朝东,寓意日出东方,紫气东来,吉利。二是改建大门前的花园步道。将那些弯弯绕绕的曲字形步道一律改为直道,步道曲曲折折,言外之意暗寓仕途不顺,改为直道气流畅顺,一切通畅。”


马砺峰说:“经过胡大师改造后,这座城市此后的几届市委书记或顺利升官,或平安退休,总之皆大欢喜。”马砺峰见柏安民对风水学很感兴趣,又改称胡妍红为胡大师了。


柏安民点了点头,说:“我前些年是听说过此事,据说是一位神秘女子所为,原来就出自小胡的手笔,很好,看来我们荆都的能人就是多啊。”


胡妍红谦虚地笑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些年我研究的还是经济文化,别看我待在这灵山上,省内外城市的一些大型工程,一般事前还常有人来请我去给他们看看的,提点建议。我前天才从省城回来,一家集团要在省城新区建设地标性高楼,让我帮助选址,一个红包就给了十万。”


柏安民对眼前的“胡大师”越来越有兴趣,是有缘由的。他有一块心病,从去年开始,省城里就有传言下来,说他不久将被提拔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可时间过去了一年多,还是没有什么动静,他就怀疑是不是哪里不对劲。马砺峰不愧是领导肚子里的蛔虫,会揣测领导的心思。


柏安民装作不动声色,悠闲地敲着手指,谁也不知道他此时在想些什么,当领导的,该深沉时就要深沉,让别人看出心思就太没有城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