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宝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09:45
|本章字节:7506字
尹福侧头一看,原来门廊左右墙壁上有一联语,分别左右写着:东山寂历道心生虚谷逍遥野鸟声,禅室从来云外尝香台岂是世中情。
唐昀赞道:“这一联语还真有点味道。”
尹福道:“到底是佛家世界啊。”
二人进了左屋,一同叙话。
唐昀看了看窗外,没有一人,对尹福道:“当太后有什么舒服的,处处提防人算计,真如惊弓之鸟。也许太后觉得吃喝玩乐是一大福事。”
尹福笑道:“我看过太后吃饭,有一百多道山珍海味,有下酒三十味、捕食七色、对食十盏、晚食六色。对食是大菜,晚食是最后的下饭菜,除鸡鸭鱼肉外,还有鹌鹑、鹅、兔、虾、鳝、哈蜊、水母、螃蟹等,这些菜大部分只是摆着观看,根本吃不过来,因此称为目食。御善房的厨师还想了一个办法,用木头雕刻的鱼来充数,真成了名副其实的目食。太后穿的衣服虽然昂贵,但穿起来并不舒服。”
唐昀红着脸说:“皇上的嫔妃那么多,我看也没有几个真心实意的,有什么意思。”
尹福道:“做皇上的这一点也是一般男人不能比的,后宫嫔妃最多恐怕要数隋炀帝,他后宫的女人有六万多名,其次是唐玄宗,多达四万人,而汉灵帝、晋武帝、陈后主、金海陵王等人,后宫的女人也有万人以上。但真正能与皇上亲近的女人只是少数。王昭君临出塞,汉元帝才知道后宫中有如此美人;侯夫人自缢后,隋炀帝才知道她秀丽无比。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形容秦始皇宫中嫔妃是‘有不得见始皇者,三十六年’。你可能听说了,为防宫女加害皇上,大清的规矩是由两个太监把皇上选中的宫女脱光衣服,用白绸裹好,扛到皇上睡觉的龙床上。皇上和宫女做好事时,太监就在外头监看听监报时,连呼三声是时候了,便进房把宫女原样扛出去。”
唐昀凄凉地说:“做女人和做男人的到了这种地步,也是够凄惨的了。”
尹福道:“还有更荒唐的事呢,每次皇上与皇后行房后,敬事房便把时间记下来。如果皇上宠幸妃子或贵人,当皇上晚膳时,敬事房先把妃子或贵人的姓名牌,放在银盘中称为膳牌呈进,皇上如有兴致,则拣某妃牌翻转一面,太监便告诉某妃。到了晚上,皇上先宽衣上床,露出双脚。太监把拣中的妃子或贵人,赤条条地用大氅裹了背赴御榻。妃子赤身由脚下钻进被内,敬事房总管和驮妃太监倚立窗外。如时间过久,总管必高唱:是时候了。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然后妃子仍从皇上脚下爬出,披上大氅由太监驮出。出去后,总管便进来问皇上留不留;如果皇上说不留,总管便在妃子后股穴道上轻轻按摩,使其绝育。如皇上说留,敬事房就要登记入册。”
唐昀听了,也觉得好笑。
这时,寂聚法师走了进来,说道:“你们说什么呢,这么贯注。我们备了一桌晚肴,请你们入席。”
晚肴还算丰富,皆是素食,唐昀与尹福吃得十分舒服,二人回到龙庭后又叙了一会儿话,便各自歇息了。
尹福睡在右屋,唐昀睡在左屋,尹福因有些疲乏,不久便睡着了。唐昀可能是劳累过度,反而睡不安稳,左躺右卧,就是不能入睡,她有些烦躁,索性穿衣下地,出了龙庭,朝寺后走来。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洒向大地,是那么幽暗,茂密无边的树林里,此呼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吟叫声,荫影罩着佛殿、僧房和碑刻。
唐昀想起白日寂聚法师说的达摩洞以及达摩高僧面壁的故事,沿着蜿蜒的山路寻觅着那个神秘的石洞。
庵后五乳峰的中峰上部果然有一孔石洞,黑不见内,洞额书“达摩洞”三个字,洞宽三米之余,洞外有一座双柱单孔石坊。
唐昀来到洞口,猛觉气浪袭人,逼得她不能上前,只好后退。
唐昀接连后退了七八尺,身体仍不能自持。
“来的是何人?为何深夜闯达摩洞?”洞内传出一个苍老而遒劲的声音。
唐昀听到这声音,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那声音的余声仍回荡着,颤颤的。
“为何不说话?”那声音又升腾起来。
“我……我是慈禧太后……”唐昀用颤抖的声调说,双眼盯着黑幽幽的洞口,生怕有什么暗器打出来。
“你为何不在京城做太后梦,却跑到这穷山僻寺来?”
唐昀简单地叙了一遍前因后果。
“进洞来吧。”
唐昀战战兢兢进了达摩洞,气浪消失了,一片漆黑,十几尺外,有两颗宝石烁烁发光。
“您一定是道法极高的法师,我怎么看不到您?”
“那是因为你在光明中呆久了,熟悉一下黑暗吧。”
唐昀在潮湿的空气中闻到一种奇香,这种香味她从未闻过。
渐渐地唐昀看清了洞内的东西,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默默地盘坐在那里,注视着灰色的石壁,一动不动,一身银白色的佛袍飒飒而动。
“您一定是这里德高望重的法师?”唐昀问。
“我是静云法师,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乾隆爷来少林寺时,我给他敬过香茶,那时你还没来到人世呢。”
“您为何坐在这里,不怕受凉吗?”
“我有气功护身,不畏凉气,我在这里已整整面壁二十年了。”
“真了不起!”唐昀赞叹道。
“你也了不起呀”!静云法师的话有一股嘲讽味。
“你骗得咸丰帝的欢心,登上了贵妃的宝座,设计害死了慈安,独揽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将皇上囚瀛台。在八国联军入侵之时,你弃城而逃,西遁西安,如今卖国条约签订,又要荣归京城做你的太后梦了。”
唐昀听了,吃了一惊,心想:这位老法师已在洞内面壁二十年,真是高僧不出寺,全知天下事,幸好我不是真慈禧,您老也不用来数落我。
唐昀道:“老法师,看来您是佛法高深的隐者,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法师笑道:“你如此奉承我,必是有求于我。言之过甚,必有所图,人世间人与人之间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君用臣,无非是保住江山,一劳永逸;臣用君,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君君臣臣,互有所图。”
“法师对我有什么指教?”唐昀洗耳恭听。
良士集于朝,下惰达于君世。清白上通,巧佞下塞。东周时期,晋平公问师旷:‘做君主的方法是什么?’师旷回答说:‘做君主的方法,要清净无为,专注于博爱,致力于用贤。’而你未免过于残忍,只信用荣禄、李莲英一班人,迟早要有大祸。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说:亲贤亲,远小人,此先汉之所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
唐昀道:“您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王,要进贤,独揽政才。”
法师缓缓道:“但独揽来的未必都是贤才,即便是贤才也金无赤足,因而还要知人,进贤与知人是相辅为用的。宋太祖时,翰林学士王著在一次酒宴时醉酒大哭。第二天,有人对宋太祖说,王著大哭是怀念他的旧主周世宗柴荣。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夺了后周的天下建立宋朝的。但宋太祖却说:‘王著是个酒徒,早在柴荣幕府时我就了解他,何况一个书生哭他的旧主,又能怎么样呢?’因为宋太祖了解王著,知道他不过是酒后撒疯,不是什么大事。唐贞观五年,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你们讲一讲我的优点与过失。’长孙无忌道:‘陛下的武功文德,古今者没人能比,发布的号令都利国利民,我紧跟还跟不上,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缺失的地方。’唐太宗听了很不高兴,说:‘我想听你们说说我的过失,你们都瞎吹乱捧,讨我欢心。今天让我来说说你们的优点和过失,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着唐太宗李世民把在场的几个大臣评论了一番。一个君主,能对臣下有如此清楚的认识,既知道他们的长处,也了解他们的短处,可以算是知人了,因为有知人之明,臣下不敢轻易进谗。诚然,有自知之明,绝非易事,辩别真伪,要靠洞察力。”
唐昀心想:古往今来,像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有几个,有几个能闻过则喜,闻功不舞?
法师正色道:“怎么?你还不服气吗?当年你挪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曾有人劝谏,你勃然大怒,险些气昏了头,难道这不是事实吗?”
唐昀想:这老头什么事都像明镜一般,眼里揉不进沙子。
唐昀认真地说:“看来只有知人才能用贤。”
法师打断她的话:“这还不够,能举贤,则奸佞减少,进谗的也比较容易加以辩别。然而,举贤与知人并非灵丹妙药,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谗言的危害,因为这两种办法都是建立在个人的贤明之上的。如果所举非贤,知人不确,情况就不同了。因此还要兼听,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说:‘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君臣之道,下得明上,贼得言贵,故奸人不敢欺。’殷纣王偏信妲已、费中等人,废商容、杀比干、囚箕子,哪里有不亡国的?”
唐昀正听得入神,忽见法师停止说话,伸过一根拐杖,让唐昀抓住,然后,气沉丹田,徐徐发功,唐昀顿觉凉风劲吹,“嗖嗖”有声,有排山倒海之势,幸亏紧紧抓住拐杖,才没有被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