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真
|类型:惊悚·悬疑
|更新时间:2019-10-08 09:56
|本章字节:4634字
经dna鉴定,两具尸体分别是黄满华的丈夫李琼和三岁的儿子李维维。关于尸体检验结果,苏采萱的法医报告上这样写着:两具尸体的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附着,证实死者在遭遇火灾前尚有生命体征。血液中有高剂量的一氧化碳成分,系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随着被烧者的呼吸运动被吸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此外,由于高热作用,两具尸体的喉头、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有充血、水肿、形成水疱等现象。两具尸体的体表、软组织及骨骼均无创伤,内脏无中毒迹象。
结论是,两具尸体均系在具有完整生命体征时被烧死,而非死后焚尸。
消防局则始终未对起火原因有明确的结论。现场损毁严重,电路没有起火痕迹,更无人为纵火迹象。对燃烧现场的损坏物品及焦炭进行化验,均为家居日常用品的遗迹,未发现易燃易爆品的蛛丝马迹。
起火原因则圈定了烟头引燃、小孩玩火等诱因,消防队无法给出准确的判断。
接下来,李琼和李维维的遗体火化、出殡,一切按部就班。一场凄惨的火灾造成的伤害在逐渐愈合,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
但仍有两个人对这场火灾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李观澜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把玩着一片透明的、厚厚的玻璃碎片,眉头微锁,若有所思。
严格来说,这场火灾没有明显的疑点,法医鉴定报告也显示死者无被杀害焚尸的迹象,与刑警队没有关系,李观澜完全可以放手不管。毕竟,曲州市是一个人口超过一千五百万的省会城市,流动人口近四百万,刑事案件多发,李观澜的事情已经足够多,即使不眠不休,也管不过来全部案件。
但李观澜却做不到那样潇洒,这场火灾像一块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心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点,让他无法罢手。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追根究底的性格特点所决定,也许是作为刑警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也许是对生命的尊重,在他内心深处,不肯让任何一条生命枉死。
展开调查?师出无名。而且就算追查到底又能如何,大火已经毁灭了一切证据,只要凶手足够强悍,顽抗到底,坚决不承认不交代,警方即使明知前因后果,也只能束手无策。
恰在这时,苏采萱敲开门走进来,也是脸色凝重一脑门官司的模样。李观澜和她共事多年,早有默契,见状问:“还在为火灾的案子纠结?”
苏采萱说:“嗯,很压抑,明知有疑点,却无法调查。”
李观澜说:“什么疑点?”
苏采萱说:“是关于黄满华的。保险公司的一个调查员在一个小时前和我联系,向我求证李琼父子的死因。据这个调查员说,黄满华给她丈夫和孩子投保了一百万元意外险,保险公司要例行调查,如果不能找出破绽,就要如数支付赔偿。保险公司在前期调查中发现黄满华的行为和反应有很大疑点。她虽然在火灾现场表现得精神失控,其实她和丈夫李琼的感情并不好,对儿子李维维也疏于关心照料。保险调查员掌握的情况表明,李琼的健康情况很差,年纪轻轻就患糖尿病,兼有高血糖高血脂,易倦,嗜睡,早早就办理了病退手续,从单位领一份微薄的劳保。黄满华好逸恶劳,贪慕虚荣,对李琼的收入非常不满意,两人经常吵架。最重要的一个疑点是,黄满华在两年前有了外遇。”
李观澜心里一动,对黄满华的怀疑加深,插话问:“她的外遇是谁?两人关系怎样?”
苏采萱说:“保险公司的调查员还没掌握黄满华外遇的详情,因为调查起来要耗费许多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即使查清她的外遇事实,也无法确认黄满华有犯罪嫌疑,在没有实质证据的情形下,保险公司必须而且只能如数支付赔偿金。”
李观澜说:“保险公司如果介入调查,倒比我们方便得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执法机关无法贸然展开侦查,保险公司却可以打法律的擦边球,有更大的调查空间。”
苏采萱说:“话倒是这样说,不过保险调查员也无从查起,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意思。”忽然瞧见李观澜手里捏弄着的一块厚厚的圆形碎玻璃,说,“那是什么?”
李观澜说:“玻璃碎片。”
苏采萱说:“难道我还看不出是玻璃碎片,你这么珍而重之地拿在手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李观澜说:“这是从黄满华家的火灾现场捡来的。”
苏采萱仍不明白,说:“火灾现场的地面上有许多碗碟杯盘的碎片,我倒看不出这块有什么特别。”
李观澜启发她:“是啊,那些玻璃和陶瓷碎片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这一块不同,你看它本来是什么东西?”
苏采萱接过那片碎玻璃,端详一会儿,不太自信地说:“像是比较厚的玻璃容器上的,比如鱼缸、花瓶什么的。”
李观澜说:“没错,这是一块鱼缸边沿的碎片,我在火灾现场拾到了许多片这种碎玻璃,有大有小,可以凑成大半个那种家用的圆形小鱼缸,可以肯定在火灾现场原本是有一个小鱼缸的。”
苏采萱说:“黄满华家里有一个小鱼缸,这很奇怪吗?”
李观澜说:“居民家里有鱼缸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鱼缸碎片出现的地方不对,它们散落在厨房的地面上,距离起火点约两米远,而且地面上没有观赏鱼的尸体。一个空鱼缸放在厨房里,又离起火点较近,加上你向我描述的黄满华的家庭情况,这些事情凑在一起,就很值得怀疑。”
苏采萱聪明颖悟,经李观澜稍加点拨,在脑海中将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顺了一遍,终于逐渐明朗而至恍然大悟:“你是说……”
这两个搭档合作多年,心有灵犀,在关键环节一点即通,商量过后,一个设计精巧的计划渐渐酝酿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