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易中天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0:50
|本章字节:14840字
画外音:
秦朝末年,在项羽,刘邦逐鹿中原的时候,因为萧何的推荐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在楚汉之争的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他的军事天才在战争中怎样表现?他立了那些汗马功劳?又有哪些过失?
易中天: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以后,很快地就表现出自己的军事天才,可以说是一路凯歌。最精彩的一仗是汉、赵之战,就是和赵国的一场战争。
画外音: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揭竿而起各处义军自立为王反抗秦朝,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两支重要的武装力量,那就是项羽和刘邦的义军,由于项羽兵力强盛各支义军纷纷汇集到项羽旗下,由项羽组成联军推翻秦朝,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天下共分十八王,将刘邦封为汉王,刘邦要和项羽争雄天下首先就要扫平各路诸侯,其中和赵国的一战尤为关键。
易中天:
我们知道,汉当时是在西边,赵就是河北邯郸这一带地方,刘邦平定三秦、魏这样一些地方以后,就命令韩信出兵去攻打赵国,走什么地方呢?走太行山,从太行山的一个关隘出兵,这个关口叫做井陘口,非常险要,路很窄,韩信带着兵从这个关口出去攻打赵国,赵国当时的国王叫赵歇,他的统帅叫做陈馀,陈馀手下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叫做李左车,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所以韩信打这一仗风险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赵国是主场,韩信是客队,就像咱们打球一样,你在哪个地方赛球,当地的球队总是要占点儿便宜的。第二:赵国当时的军队号称20万,韩信的军队号称1万多,这是敌众我寡,第三:赵国是在自己的国家迎战,韩信是千里奔袭。所以这个情况对于韩信来说非常地不妙,但是尽管如此,李左车还是很谨慎,李左车就跟陈馀说,说这种战争是明摆着对韩信不利的,他居然敢来打,千里奔袭,必有准备,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请元帅给我两万人马,两万精兵,抄小路,绕到韩信军队的后方,断其粮草,然后汉军来我赵地以后,请元帅坚壁勿战,就是不跟他打,然后我那边把粮草断掉,你这边不跟他打,他不战而败,可是赵国这个元帅陈馀他是个书呆子,书生气十足,他怎么说呢?哎呀!我已经弄清楚了,韩信的军队号称1万,不过数千。那现在我们就是数十倍于汉军,有什么了不起?何况我们堂堂正义之师,怎么可以用你那种阴谋诡计?什么断其粮草,抄其后路,哎呀!这个不光明正大了,我们要打就是摆开阵势堂堂正正跟这个小子打它一仗,让天下人不敢小看我赵国,不听。韩信有情报啊,一听说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就喜出望外,这就太好了。发令,出兵,过井陘口,只管走。走到赵国边境,安营扎寨,到了半夜,韩信传令,说各部队给将士们发点小点心,垫一垫,等明天早上我们灭了赵国,大家来会餐。
大家一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千里奔袭,人家人多势众,能不能打这一仗都是个问题,你还说我们明天早上把它灭了以后来吃早饭,大会餐,这不是吹牛吗?但是韩信是大将军,是元帅,大家也不敢顶嘴,都说“诺”,回去准备。到了天亮的时候韩信下令,出发,然后就向前进。当时战场上有一条河,这边是赵军的军营,韩信把这个军队调过河来布阵,布在这儿。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阵法,所以他这个阵一布过去以后赵军大笑,哎呀!来了一个傻子,背水布阵,等着看他热闹吧。这边汉军也是提心吊胆,说这个事情是怎么弄的,韩信说传令,举大将军旗,擂鼓,进军,什么意思?就是把他汉、大将军、韩,旗帜打出来,然后敲着鼓,大吹大擂,进军了。这一进军,赵军一看,这个不是送死的来了吗?赵军就拿着武器从军营冲出来了,就打。两军交战,打了好长一阵子,韩信下令,撤,把大将军的旗子,次将军的旗子,小将军的旗子,中将军的旗子都给我扔地上,把那个鼓啊,锣啊都给我扔地上,把武器甚至也都扔地上,咱们跑吧,调头跑,走水上军,就是水上面还有一个军营。往后撤,全部撤到水上的军营里面去,水上的军营马上把门打开,把汉军放进来,然后准备战斗,赵军一过来一看,汉军败得一塌糊涂,大家都去捡那些旗子,为什么捡啊?因为你捡到将军的旗子拿回去可以领赏的,古代打仗这个旗子是很重要的,你把这个将旗拿到手上,重赏。都不打仗了,赵军都不打仗,都去捡这个旗子,这个时候,韩信早就派了两千骑兵,早就已经绕道埋伏在赵营的旁边了,一看赵兵全部倾巢出来抢这个旗子的时候,这两千轻骑兵一拥而进,冲进赵国的军营里面,把赵国的旗子都拔掉,把随身带的汉军的红旗子都插上,然后就喊,这个地方是汉朝的了,汉国的了,赵军在那边打,冲过去,这边韩信的军队,在水上的军队,它已经没有退路了,不是已经退到水上去了吗?没有退路了,殊死作战,拼死战,赵军打不过,然后回头一看自己的大本营丢了,军心大乱,赵军说这仗不能打了,咱逃命吧,作鸟兽散,一哄而散,赵将拿起刀杀了一些逃兵,都杀不过来,这个时候,占领了赵营的两千轻骑兵和水上的汉军夹击赵军,结果把赵军的元帅陈馀斩于军中,活捉了赵王赵歇,大获全胜。这一仗是打得是非常之精彩。
画外音:
韩信的军事天才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的军队人数少战斗力不强,但他却灵活运用兵法一战就大获全胜,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是修整军队还是继续进军?刘邦为什么玩起了夺帅印又还帅印的游戏呢?
易中天:
打完仗以后,所有的部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元帅表示祝贺,元帅领导我们打的这一仗,确实打得很漂亮,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想通这个事儿,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山陵,左前水泽”,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安营扎寨,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因为后面是山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前面应该是水,因为敌人要过水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这样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完全相反,哎呀,臣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韩信就笑了一笑,说这个道理兵书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放在死地,才有战斗力。何况诸位想想,我们这支军队是支什么样的军队,散兵游勇,乌合之众,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临时纠集起来的,这叫做“驱市人以战”,赶着街上的人去打仗,等于街上临时吆喝一帮人,也没有经过军训就让他们去打仗了,他能打仗吗,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置于死地,让他每个人都感到生命的危险然后殊死作战。为自己的生命而作战。大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个道理,他们服了韩信了。韩信同时又下了一道命令,说谁要是看到了李左车,谁都不准伤害他,一定要把一个活着的李左车给本将军带来,后来果然就找到了李左车了,把李左车送到了韩信的军营,韩信一见李左车马上说松绑,赶快松绑,然后说,幸会幸会,请。然后请李左车到自己的帐下坐下,然后非常客气地说,说韩信非常荣幸能在今天见到李将军,现在韩信有一件事情向将军请教,韩信想再接再厉去打燕国和齐国,请将军告诉我,怎样才能成功呢?
画外音:
燕、齐两国都是秦朝灭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的诸侯,都忠于项羽。刘邦要夺取天下,首先就要将这些忠于项羽的诸侯消灭掉。韩信灭掉了赵国,该如何对待燕、齐两国?
易中天:
李左车这个时候才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十六个字词可就是史记这段的原文,就是李左车说的话,原话。那我也就贡献一点意见吧。出兵作战,攻必克,战必胜,所向披靡这是将军您的长处,但是您的士兵已经很疲劳了,国力也消耗了很多,这是将军您的短处。如果将军您现在再接再厉在平定了赵国以后又要去攻打齐国和燕国,请问您是打齐呢?还是打燕呢?齐国强大,燕国弱小,您可能去攻打燕国,可是您的军队已经疲劳到这个程度了,攻打燕国有把握吗?如果燕国攻打不下来,齐国将来还会臣服于你吗?不可能的。今天我李左车为韩将军您设计,我觉得您最好的办法,休兵。不要打了。您可以写一封信给燕国,炫耀你的军威和武力,吓唬吓唬他们,燕国很弱小啊,看见您在赵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胜利,不战而降,那么燕国投降以后,您可以再写一封信给齐国,告诉他们,燕国他们已经投降了,那么齐国会怎么样呢?齐国跟着投降。“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这是上上策,韩信说好,我韩信就按将军您的意思做。
韩信果然就这样做了,可是刘邦不愿意。刘邦说你这个韩信怎么能够按兵不动呢?得让他动起来,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呢?刘邦先是开始调动了一下韩信的军队,因为当时和韩信一起打仗的还有一个人叫张耳,刘邦自己就来到张耳的军中,跟张耳的军队行动,而且刘邦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随从,这个随从就是他的太仆,夏侯婴,是刘邦的御用车夫。他就带上这一个人,在某一天的清晨,两个人驾着车马,自称是汉国的使臣,就是汉王派来送信的人,在天不亮的时候进入了韩信的军营,这时韩信还在睡觉,刘邦和夏侯婴两个人悄悄地走进韩信的大帐,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拿到了手上,史书上说“夺其印符”,印就是官印,符就是兵符。在那个时代,像韩信这样带兵的将军,他一定要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他的大将军印,还有一个就是兵符,兵符是一个比方说雕刻成老虎或者其他野兽形状的这么一个东西,一只老虎,然后当中一剖两半,然后带兵的人拿一半,做决策、做指挥的人拿另一半,要调兵的时候就拿着这一半去到军中,把那一半拿过来对一下,这个东西就叫做“符”,这两片符如果对上了,就叫什么呢?就叫符合,所以我们现在符合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刘邦悄悄的到韩信军营里面就把官印和兵符都拿到手上,然后出来调兵,把兵全部重新调动一遍,等刘邦把兵都调完了,韩信才醒来,张耳也才醒来,出去一看说汉王来了,而且把兵都调完了,大惊失色,也没有办法,这时刘邦说,韩信,出兵打齐国去吧,于是韩信也就只好出兵打齐国去了。
画外音:
韩信攻打齐国又大获全胜,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韩信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犯了什么样的错误?韩信打下齐国为什么竟然是君臣翻脸的开始?
易中天:
韩信犯错误就从攻打齐国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韩信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不听指挥。当时刘邦把韩信的印符拿过来以后重新调兵以后,就命令韩信率兵去攻打齐国,韩信当然也就去了,他走到齐国边境的时候传来一个消息,说齐国已经降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邦同时还派了一个人到齐国去,这个人的名字叫郦食其,这个“食其”两个字它的文字是写成“食其”,“食”是饮食的“食”,其他的“其”,但是要念做“异基”,这个郦食其也是个说客,一个辩士,靠出谋划策,耍嘴皮子过日子的人。这个家伙三寸不烂之舌,他跑到齐国以后做齐王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齐王同意降汉,归顺汉王刘邦,于是就谈好了投降的条件了,郦食其也派人送信送给了刘邦,说齐国这块地方已经搞掂了,用不着打仗了,齐王也留着郦食其在那儿喝酒了,这个时候韩信他的军队还在往前开,路上得到了这个消息,韩信想,不能打了,投降了怎么还打呢?这个时候范阳辩士蒯通,就给韩信出主意了,蒯通说,将军,汉王命令您去攻打齐国,对吧,韩信说是,有这个命令,那他命令您停步了吗?韩信说这个命令倒是还没有接到,他说对了,你没有接到让你停止进军的命令你干嘛要停,请将军想一想,将军作战几十年,浴血奋战,打下了多少座城池呢?五十多座,这个郦食其一根舌头说下了多少座城池呢?七十二座,请将军想想,我们前方将士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打了几年还不如郦食其一句话了?这个功劳可怎么算啊?韩信说对,这话可怎么说,不管他,打。继续去打。这个韩信实在是破坏了刘邦的整个战略部署,而且本来是,如果是和和平平的就能把齐国问题解决,为什么要打这场仗呢?这个韩信应该说是不顾全大局,为了自己个人的功劳,不服气那个和平使节,就让这么多人流血牺牲,而这个时候刘邦和项羽的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是不希望旁边有什么事情,不希望节外生枝的,最好齐国没事了,韩信的军队回来,回到荥阳。但是韩信这样做肯定是打乱了他的整个战略部署,这是第一个错误。
画外音:
因为贪图功劳韩信不顾全大局,硬是打下了已经投降的齐国,这导致了刘邦的不满,但他接下来又做了什么事终于让刘邦咬牙切齿,埋下了秋后算账的伏笔?
易中天:
第二个错误,在韩信打下齐国之后,他就派人送了一封信给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很麻烦,反复无常,你看它一会儿是站在我们汉这边,一会儿它又站在楚一边,一会儿它又站在汉一边,一会儿站在楚一边,是反复之国,齐国是反复之国,靠不住,不能再让齐国人在这里做国王了,因此我韩信想请大王封我韩信做一个假齐王,代理齐王。让我代理一下齐王把这个地方镇住,这封信送到刘邦那里,刘邦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刘邦当时被项羽的军队团团围住在荥阳,就是河南荥阳,急等着韩信派兵来救他。可是收到的信却是韩信说我要当一个假齐王,要当一个代理齐王,所以刘邦看到这封信以后浑身气都不打一处来,桌子一拍说混蛋,这时他旁边两个人,一个张良,一个陈平,就用脚去踢他,踢完刘邦以后两个人说,大王,这个时候不能得罪韩信啊,你想想看,我们现在被围在这个地方,他要在那个地方称王我们管得着吗?对呀,这个时候不能骂他,这个时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经骂过了,继续骂,混蛋,男子汉大丈夫建功立业,当王要当真的,你干嘛要当假的呢?没出息,是不是?混蛋。派张良,赶快拿着齐王的王印送到齐国去,让他当真齐王。
这个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的应变能力是极强的,马上就反应过来,而且他能忍,他虽然这个时候是一肚子气,他把这个气吞下去,很自然就转变过态度了,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这个和当年韩信忍胯下之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有一点我们肯定,虽然书上没写,我们猜也猜得出,刘邦心里面对韩信此刻是恨之入骨,你小子敲我竹杠,你勒索我。你想想,一个帝王,一个做皇帝的人,哪个愿意被敲诈被勒索啊?有吗?哪个不记这个仇啊,哪个能不记这个恨,现在他是没有办法,不但答应他当齐王,还从假的升成真的了,给他加码,但心里面肯定恨得咬牙切齿,一旦我有了机会,我是绝不会放过你,你等着我翻身以后再来收拾你,秋后咱们再算账。所以韩信虽然用这种办法弄到了一个齐王的头衔,但也在他和刘邦两个人关系的之中种下了祸根。
画外音:
韩信的借机要挟虽然让他当上了齐王,但却使刘邦怀恨在心,等到项羽被消灭楚汉之争的局面结束后,刘邦怎样对待韩信?韩信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易中天:
刘邦封韩信做了真齐王,封完了以后,韩信还是不动,这个时候刘邦被项羽围得简直是焦头烂额,发出去很多的命令,要各路诸侯前来救驾,是谁都不来,坐山观虎斗,作壁上观。
画外音:
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军队围住,战争处于胶着状态,双方都不能打破僵局,于是刘邦与项羽谈判,双方在以荥阳起点淮南为终点的鸿沟划分界限,鸿沟以东为楚,鸿沟以西归汉,楚河汉界由此得名,项羽于是收兵东归,但刘邦却没有收兵而是趁机继续东进,在垓下与项羽决战,但韩信等各路诸侯并不支援而是继续袖手旁观。
易中天:
刘邦没办法,又去问张良,怎么办啊?张良说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打仗的,他们都想做诸侯王,都想多得到一些土地,多得到一些封赏,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你不给他们吃点胡萝卜,这些马都不往前走,你现在的办法是给他们许愿,说打下项羽以后,平定天下以后,分什么地方给他们。刘邦说好好好。马上就给这些人封官许愿了,说只要我们灭了项羽,这块地方给韩信,那块地方给你张耳,还有那一块地方给谁谁谁,这块地方给谁谁谁,我们都这样约定了,请你们赶快派兵来,这样说了以后,各路诸侯才纠集起部队,开将过来。与项羽会战于垓下,这是楚汉战争的最后一仗。在这一仗当中,刘邦又用了张良的一个计,让军队在四面八方唱起楚国的歌来,四面楚歌,终于瓦解了项羽的军心,打败了项羽,项羽自己也自刎于乌江之口。
这个时候天下基本上都归于汉王刘邦了。但是有一个国家不肯投降,这个国家就是鲁国,鲁国继续忠于项羽,还要为项羽而战斗,于是刘邦最后只好又自己带着军队,拿着项羽的头,去平定鲁国,最后是把这个项羽的人头给鲁国人看了以后,让大家确信项羽已经死了,这才放下武器,投降汉王。在这个过程当中,刘邦又做了一件事情,刘邦故伎重演,带着几个随从,飞快地打马冲进齐王韩信的军营,又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又把它拿走了,又拿到手上,夺取了齐王韩信的军权,所以现在这个齐王韩信就成了一个光棍国王了,光棍司令了,没有兵权了,还有一个齐王头衔,就这个头衔刘邦也不打算给他了,汉五年二月,刘邦正式登基继皇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高祖。刘邦继位以后,分封群臣,重新论功行赏,一路封下来,封韩信什么呢?楚王,刘邦还是给韩信封了一个王爵,但不是齐王,是楚王,刘邦跟韩信说,你本来就是楚人,你熟悉楚国的风土人清,做楚王比较合适,做楚王吧,于是韩信就成了一个没有兵权的楚王。
应该说,刘邦这个举措还是蛮厚道的,他并没有报当年韩信勒索他要当齐王的那一箭之仇,不是把韩信抓起来杀掉,还是怎么样,他没有这样做,第一还让他当了王,应该说待遇等级还是一样的。第二他也没有像项羽当年对待他那样对待韩信,项羽当年对刘邦是很不好的,刘邦是灭秦的第一功臣,项羽要他当什么?当汉中王,刘邦是楚人,南方人,你把他弄到陕西汉中那个地方,他整个军队的军心都不稳,人人思归故乡,郁郁不欢,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郁闷,而刘邦就厚道多了,韩信你不是楚人吗?让你衣锦还乡。你是从那个地方走出来的,现在让你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堂堂皇皇回到你的故乡去,享受你的荣华富贵,很厚道。韩信在楚国过的日子也很滋润,君臣二人本该相安无事,如果就此发展下去,就不会有我们讲座开头说到的那一幕悲剧了,于是我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好日子为什么没有过下去?刘邦和韩信最后为什么会闹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请听下一集,汉代风云人物韩信之成败之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