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17
|本章字节:5958字
众所周知,大多数动物身上都有浓密的毛发,我们人类最开始也是如此。可是在数亿年之间,大自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远古祖先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光洁的皮肤,这是为什么呢?人身上的浓毛是什么时候脱掉的呢?一直以来,这都是令专家学者们费解的难题。
有人认为,人类的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是出于对卫生的原因才将浓毛退化掉的。据说,以动物的尸体为食的动物秃鹰原来头顶上是有毛的,但是当秃鹰吃腐肉的时候,它习惯将头伸到尸体中去,这样每次它美餐一顿之后都会将自己的头部搞得血肉淋漓。也许头上的毛对吃肉不利,或对卫生不利,所以,秃鹰在以后的进化过程中,头部的毛就渐渐失去了。人们根据秃鹰的这一进化过程推想,我们人类的祖先也可能是出于对卫生的考虑慢慢地就将身上的毛退去了。因为,人类祖先身上的毛皮上是各种寄生虫的孳生之地,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潜伏在人的毛皮中,不仅吃人的血,而且传染疾病。特别是人类祖先学会了狩猎以后,食肉和狩猎更容易使人的毛皮弄脏。所以慢慢的,人们就有意识地将长毛发从身体上剔除,最后就演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反对“卫生说”的人认为,毛皮对人类来说是不卫生,但是对狮子、老虎和猩猩等动物来说同样是不卫生的,也不利于它们的生存,但是为什么这些动物的身上至今还留有浓密的毛发呢?而且猴子会互相理毛,人类为什么不会用工具理毛呢?“卫生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有的人类学家提出,无毛是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之后的一种自身调节。毛皮原来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用来保暖的。夜里寒气袭人,有了毛皮能够御寒。但是,人类学会了用火后,就再也不怕寒冷了,当漫漫长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围火而坐,依火而卧,用火来驱赶寒意。而在白天,当面对炎炎烈日蒸烤的时候,人类的毛皮就显得多余起来。因此,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用于御寒的毛皮在失去作用的情况之下渐渐脱落,人也就成了光洁无毛的动物。但是,目前为止,这种说法还停留在假设的阶段,还没有证据证明我们的祖先是在学会用火以后开始成为无毛动物的。
在此情况之下,人们更加迫切地想解开这个谜底。有的学者提出,人类脱落身上的毛,就是为了要适应人类社会性的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要依靠社会的力量生存和发展。在远古时期。由于每个人身上都长着毛,所以彼此间很难看到对方的“真面目”,脱掉了毛以后,脸就具备了典型的个体特征,便于相互辨认。
还有的学者提出,当我们的祖先还以狩猎为生的时候,长长的毛发使他们在追逐野兽的过程中很不方便。因为猎人在对野兽进行长途追逐的过程中,身体会产生许多热量,但是长长的毛发对于散热是很不利的,也不能迅速地降低体温,而脱去毛能更好地散热,就能在狩猎过程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所以这些学者认为,人类失去身上的浓毛是适应狩猎生活的结果。
但是在学会取火之前的夜晚寒冷,身上的毛皮不是能起到取暖保温的作用吗?如此看来,我们祖先的皮毛是不该脱落的啊!专家们认为,失去毛皮虽然会使人类祖先耐受寒冷的能力大大下降,但是作为一种补偿,人类的身上产生了一层厚厚的脂肪,它在平时起着保暖的作用,但在狩猎时不影响出汗。这样,人类以脂肪代替毛皮,既能出汗降温,又能在寒冷的夜晚保暖,可谓两全其美。但是这种说法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有人提出,人类的祖先其实是海猿或海豚等海生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和人一样是光滑的,但是马上有学者指出,不一定是海生动物身上无毛,有些陆生动物也是身上无毛或少毛的,例如大象、犀牛等。于是有人提出,人和动物其实一样,身上有毛无毛看的就是自身的热量能否起到给自己保温的作用,如果可以,就不需要毛发。例如大象,在它庞大的身躯内蕴藏的热量是足以保温的,所以它不需要毛发,人类也是如此。
人类为什么光洁无毛,至今还是众说纷纭,需要人类学家继续深入研究。
人体正常菌群的功过
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与细菌结下了不解之缘。细菌不仅生活在我们周围环境中,还在我们体内蛰居、繁殖。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除了器官内部以及血管和淋巴系统外,其余部位都有细菌存在。在这些细菌中,有一些被叫做“正常菌群”。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正常菌群”对身体的作用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如何来评价“正常菌群”对人体的作用呢?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所谓“正常菌群”,就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它们并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但是有人却认为,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与致病菌根本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谓的正常菌群只不过是被冠上了“正常”的招牌,而实际上它们却隐藏在人的身体之内,慢慢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比如,50%的人都有蛀牙,而引起蛀牙的重要因素却是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与我们所吃的食物中所含的糖、酶等物质相互反应和作用,最后腐蚀牙体硬组织,破坏牙齿的有机质。就这样,光泽洁白的牙齿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之下逐渐崩解,出现了蛀牙。又如,我们的皮肤暴露在外面,这样它每天都会接待数以万计的暂居菌。其中,无害的粉刺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就会吸附在皮肤上,给步入青春期的男女面部和胸背部留下痤疮。此外,随呼吸进入人体的一些所谓的正常菌群,它们潜伏在人的鼻咽部位,随时可能兴风作浪,有碍健康。而且还有数据表明,正常菌群可能与人们罹患癌症有关。例如,有些人总是喜欢吃高脂肪的食物,这样他的胆汁分泌就会多于常人,而胆汁中的胆盐与脂肪酸经过肠内厌氧细菌的作用,就可能产生致癌物质。由此看来,正常菌群是人类的凶顽,是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但是也有人提出,正常菌群在身体内的功能是功大于过的。他们列举了支持这个论断的许多证据。比如正常人每天的新陈代谢需要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少量甲烷和氢气,这些气体算起来大概有400至650毫升,而这些气体都来自胃肠道正常菌群的发酵。显然,人体的正常代谢是离不开身体内的正常菌群的。此外,正常菌群还为人体提供包括维生素b和维生素k在内的多种营养,特别是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会使凝血时间延长和引起出血病症,人体需要的几乎所有的维生素k都来自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再比如,医学界经研究发现,人工喂养婴儿的患病率高于母乳喂养婴儿,其原因就是人工喂养的婴儿肠道中缺乏双歧杆菌。而双歧杆菌就属于身体内的正常菌群,双歧杆菌菌体内含有多种维生素,而这些维生素恰恰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已有实验证明正常菌群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那么前文所提到的正常菌群导致人体发生病变又怎么解释呢?很简单,科学家们认为,正常菌群只有在其生存的正常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才会变成致病菌,也就是说正常菌群与人体始终保持着平衡状态的情况下,菌群之间就会相互制约,维持相对的平衡,不会对人体产生坏处。但是如果人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这些平衡就会受到破坏,无害的正常菌群就可能转变为有害的致病菌。
由此可见,虽然我们知道正常菌群对人体的营养、免疫、生长发育、代谢、肿瘤发生以及衰老都有重要影响,但是对它们的特性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机制还了解甚少,因此要想评价正常菌群的是非功过,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