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鑫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1:17
|本章字节:5054字
金庸的武侠作品《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凭借吸星大法的武功纵横江湖,无人能敌。今天也有很多人有这种“武功”,他们的这种“武功”都是后天无意中练成的,能将各种铁器吸附在身,科学家给他们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叫“磁铁人”。现在有记录的磁铁人有俄罗斯的叶琳娜?科奥琳娃和英国的布兰达?艾丽森。
叶琳娜?科奥琳娃住在俄罗斯利佩茨克市,在一家工厂的肉类生产车间工作,在45岁那年,有一天下班后她发现自己忘了关掉生产车间的水龙头,以致水流得满地。危险的是,地上到处都是电线,为了不引发安全事故,她找了根木棍,试图把水阀关掉,然而一不小心却掉进了水池。可想而知,她遭到了强烈的电击,但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奇怪的事情也随之而来了,从此以后叶琳娜就成了一块磁铁。现在的她不管走到哪里,都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能将周围的铁制品吸附到自己身上。她的家人和朋友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满身都是勺子、铲子和叉子的叶琳娜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和她有相同境遇的还有英国的布兰达?艾丽森。艾丽森不但能将各种小型金属物吸附在身上,而且,她神奇的身体还能点亮电灯,或是触发汽车警报器等等。最让她感动尴尬的是,当她从超市购物完准备结账时,有时候结账的机器会突然停止运转,而店员完全不知发生什么事情。
和他们有相同处境的还有俄罗斯的尤里,他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磁铁人,只要是尤里走过的地方,有的铁器都会哗啦啦地向尤里飞去,他正在为自己满身的磁力而烦恼不已。和前两位一样,尤里的磁力也不是天生的,他在50多岁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这种特殊功能。最开始的时候,尤里的这种磁力并不是非常强烈,只有当他接触金属的时候才会感到金属物体像要粘到他的身上一样。这些金属物体包括锅壶、硬币和锡罐等。后来就变得越来越奇妙了,只要尤里接近它们,这些东西就会向尤里飞过来。有一次,一把小刀甚至从厨房里飞向尤里,戳到他的身上。幸好,尤里碰到的不是一把能够致人于死地的大家伙。
尤里曾是一座矿井的矿工,所以有的科学家指出:尤里身上强烈的磁力可能跟他在井下作业十几年有关,矿井高磁力的作业环境使尤里的身体机能发生了某些改变,使之成为了具有磁性的人。但是与尤里在同一个矿井上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比尤里干的时间还要长,为什么这些人的身上没有磁性,而偏偏尤里的身上会有呢?科学家们面对这样的质疑显然是无法解释的。再者说,世界上这么多的矿井工人,为什么只发现了他一个有磁力的呢?看来,工作环境造成尤里的身体具有磁力这一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但也不是所有“磁铁人”的磁力都是不可解释的,据说罗马尼亚的一位“磁铁人”之所以具有磁力是因为他的皮腺中能分泌一种黏性皮脂。但是无论是叶琳娜?科奥琳娃、布兰达?艾丽森还是尤里,科学家们都对他们的身体做过仔细精确的各种实验,然而对他们的这种磁力都只能是停留在理论的假设阶段。“磁铁人”的身体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奇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一心二用之谜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目不转睛,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都涉及到注意力的问题。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求孩子“专心”学习,工人“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说的也是关于注意力的问题。注意力其实指的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于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心理过程,并起着组织作用。其作用之一就是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直到达到目的为止。人们不管进行任何活动都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会事倍功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能“一心二用”,例如一边看电视,一编织毛衣,两者都不耽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科学家。
传统的观点是人不可能一心二用,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是一心一意的。这种观点自古有之,并一直被人们推崇。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学习的问题上就提倡专心致志。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记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在两个同时和弈秋学下棋的小孩中,专心致志的学生要比三心二意的学生学得好得多。
我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荀子也说过:“心枝则无知,顷则不精,贰则疑惑。”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就不能有所成就,一心二用就会导致困惑。如此看来,一个人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之内只能指向一件事物,而不能同时注意多项事物。最近有科学上的报告显示: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项事物时,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上就会形成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在优势中心中,我们所集中注意的事物会得到最完全、最清晰的反映;而我们集中注意事物周围的事件,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获得的认识信息则是非常模糊的。这也就像巴甫洛夫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在集中思考或沉湎于某件事情时,我们看不见也听不见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一些一心多用的例子,如在课堂上听课时,学生既要听好老师的讲解,又要做好笔记;驾驶员既要注意前方来往的车辆、行人,又要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脚下的油门等。据说,法国有位心理学家可以在朗诵一首诗歌的时候写下另一首诗;不仅如此,他还可以在朗诵的时候同时进行复杂的乘法运算。生活中这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实例似乎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而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注意的分配”。但是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的,只有当在同时进行的两项活动中的一种是我们熟悉的事物时才能进行这种分配。
但是即使条件成熟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的,有人经过艰苦的训练,能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但是有些人即使下了苦功,也只能埋头做一件事情,这就是令科学家们疑惑不解的事情,究竟什么时候能一心两用,什么时候不能一心两用呢?时至今日,这仍是尚未解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