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附录

作者:徐志摩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1:37

|

本章字节:7240字

徐志摩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汉族。原名章,字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谔谔等。曾留学美国学习银行学,后赴英国,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学习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1年起开始进行新诗创作,是新月社的重要发起人及参与者,新诗格律化运动的开展者之一。曾与人合办过《现代评论》周刊和《诗刊》季刊,任北京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以及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1930年任中英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1931年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因遇雾,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志摩罹难,死时仅34岁。


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爱”、“自由”与“美”,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清新美妙的诗风对后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


徐志摩年表


【1896年】


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人称“硖石巨子”的硖石商会会长徐申如。


【1900年】


入家塾跟随孙荫轩读书。


【1907年】


入硖石镇开智学堂读书。


【1909年】


冬,开智学堂毕业。


【1910年】


春,入杭州府一中学习,同学中有郁达夫等。


【1913年】


春,杭州府一中改名为杭州第一中学。当年7月,在校刊《友声》第1期上发表《论与社会之关系》。


【1914年】


5月,《挽李人联》一诗在《友声》第二期上发表。


【1915年】


在杭州第一中学毕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


12月5日,遵从父母安排,放弃在沪江大学的学业,回到硖石与张幼仪结婚。婚后转入上海浸信会学院学习。


【1916年】


春,从上海浸信会学院退学。同年秋,转入国立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法科预科。


【1917年】


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志摩完成预科学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法科政治学。


【1918年】


4月22日,徐志摩的长子在硖石出生,取名积锴,字如孙,小名阿欢。


6月,经张君劢介绍,师从梁启超。


8月14日,乘坐南京号,由上海赴美国留学。


9月,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学习。


【1919年】


6月,毕业于克拉克大学,并获得克拉克大学一等荣誉奖。


9月,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硕士学位。


【1920年】


9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毕业论文《论中国妇女地位》,并获得硕士学位。


9月20日,离开美国,途经巴黎赶赴英国。


10月,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院博士学位,并结识英国作家威尔斯,对文学兴趣渐浓。


【1921年】


3月,远在国内的妻子张幼仪来到英国,志摩夫妻相聚。


不久,在狄更生的推荐下,以特别生资格转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此时他已经开始写新诗。


8月,张幼仪再次怀孕,徐志摩要求其堕胎。两人意见相左,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


10月,林徽因的父亲与徐志摩不辞而别,离开伦敦回国。


10月末,与心仪已久的罗素相见。


秋季,张幼仪离开徐志摩,去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


【1922年】


1月,张幼仪离开巴黎,投靠在柏林的七弟。


2月24日,徐志摩的次子生于柏林,取名德生,小名彼得。


3月末,徐志摩到达柏林,在柏林由吴经熊、金岳霖作证,与张幼仪离婚。


8月,从英国剑桥大学起程回到国内。


10月15日,乘坐“三岛丸号”船到达上海。


11月8日,《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及新诗《笑解烦恼结》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


【1923年】


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在北京松坡图书馆任英文秘书。


8月27日,住在家乡硖石的祖母去世,徐志摩回去奔丧。


【1924年】


1月,北京大学正式聘请徐志摩担任英文系教授。


4月12日,应北京讲学社之邀请泰戈尔访华。泰戈尔抵达上海时,徐志摩代表北方学界前往迎接,并担任泰氏的翻译。


4月23日,徐志摩陪同泰戈尔从上海到达北京。


5月20日,徐志摩陪同泰戈尔等到太原等地。


7月,徐志摩在香港送别泰戈尔。


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徐志摩与陈源共同翻译的《曼殊斐儿》。


12月,《现代评论》周刊在北京创刊,为主要撰稿人。


冬,与陆小曼相识。


【1925年】


3月10日,徐志摩应恩厚之邀,从北京起程,途经苏联,赴欧洲与泰戈尔会面。


3月19日,次子德生因病去世。一周后,志摩赶到柏林看望张幼仪。


7月,兼程回国探望生病的陆小曼。


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


9月初,陆小曼被迫跟随父母,南下上海与王赓相聚。徐志摩随后亦抵达,与父母住在蒋百里家。


9月末,对与陆小曼的事感到无望,怅然回京。


10月1日,接手《晨报副刊》主编一职。


10月5日,陆小曼离婚后立即赶到北京,看到《晨报副刊》上徐志摩的诗文后,找到徐志摩。


【1926年】


6月,散文集《落叶》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


8月14日,在北海与陆小曼举行订婚仪式。


10月3日,由梁启超做证婚人、胡适做介绍人,与陆小曼在北海结婚。


10月15日,南下上海,准备遵父命搬到硖石刚落成的新宅。


12月,因避战乱,与陆小曼从硖石又搬回上海居住。


12月28日,把《曼殊斐儿的日记》一书作为新年礼物送给陆小曼,并在书上题字:“一本纯粹性灵所产生,亦是为纯粹性灵产生的书。”


【1927年】


4月,由北新书局出版了译作《英国曼殊斐儿集》。


7月1日,与胡适、余上沅等创办新月书店。


8月,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东吴大学学院教授。同时,散文集《巴黎的鳞爪》在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9月,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1928年】


1月,散文集《自剖》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3月10日,徐志摩任主编,《新月》杂志创刊。


6月15日,因自感婚后生活不如意,在恩厚之的邀请下出国旅行,先后去了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印度。


8月,删改后的《志摩的诗》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11月,回国,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


【1929年】


1月,任上海光华大学及南京中央大学英文系教授,同时担任中华书局编章。


秋,在上海暨南大学演讲《秋》的这篇讲稿,后由赵家壁交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1930年】


4月,集《轮盘》由中华书局出版。


8月,辞去中央大学教授一职。


12月,光华大学闹学潮,辞教离去。


冬,任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


【1931年】


1月,与陈梦家、方玮德等创办《诗刊》季刊,并担任主编。


2月,应胡适之聘请,离开上海,到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


4月23日,母亲去逝,回到硖石奔丧。


8月,诗集《猛虎集》由新月书店出版。


11月19日,搭乘从南京到北平的“济南号”邮机,到达济南附近时飞机触山失事,遇难身亡,享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