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德维希
|类型:人物·传记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2
|本章字节:11758字
歌德说:“睿智天成,朝气蓬勃,勇于创新……诸多的特点加于拿破仑一身,因此他是能够左右历史的人。”
一、出征意大利
直插云霄的山峰,连绵不断的山脉,在蓝天的映照下,如苍龙仰卧。阿尔卑斯山上,沉年的积雪被日光照得闪闪发光,一切生灵,在它面前都将失去威严,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力量。拿破仑被眼前的山峦挡住了去路。
这位新上任的总司令,是不会迷信武力的。不过,他做事向来求稳,对于如何翻越阿尔卑斯山,一时还没有想好。为此,拿破仑已经考虑多时了,思前想后,难以决定。当年,汉尼拔汉尼拔(公元前247—公元前183年):迦太基统帅。长期转战意大利各地。公元前218年,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历时15天。曾率军队征服过阿尔卑斯山。考虑良久,拿破仑决定绕过群峰,从敌人的薄弱处寻找机会。他对着山峰沉吟:亚平宁平原和阿尔卑斯山脉交界处,地势低洼,那里是很好的突破口。不能再犹豫了,如果到了夏天,积雪融化,更有可能发生雪崩。前进吧,冲到祖先的国度!
拿破仑在意大利战役前的肖像
画(大卫david绘)对于军队来说,时间是极为重要的,而延误战机,则可能全军覆灭。当拿破仑虎视眈眈地盯着阿尔卑斯山思考战术时,他的敌人还在冬季营地里酣然大睡呢。奥地利军队驻扎在伦巴第东侧,萨丁军在西面的平原遥相呼应;另外,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四分五裂,不成气候。他们哪里能够料到拿破仑会在冰雪融化之前发动进攻。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巴黎的经济急速倒退,货币贬值,因此,除了证券,政府已经一无所有。拿破仑的士兵已经得不到任何军饷,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那些军队后勤部门,甚至连证券也私吞。一个军官来到拿破仑面前说:“法兰西会因此垮下去。”另一个军官写信给法国当局说:“您是否知道,前线上有多少士兵死于饥饿和疾病?”大家为此忧心忡忡,要是新司令再想不出办法,无钱又无粮,可怎么支持下去呢?
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第一次阅兵时说:“战士们,我知道你们现在吃不饱,穿不暖。法兰西需要你们,却不能为你们解决温饱,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你们的宽容和勇敢,值得褒奖。为此,我要带领各位到最富有的平原那里去。你们将看到繁荣的城镇,那里物产丰富。相信你们会在那里得到想要的荣誉和财富。”士兵们听了他的演讲,只是以稀稀拉拉的欢呼作为回报。私下里,他们在悄悄议论:“他就是新来的司令吗?不过看上去身体并不强壮,哪里有将军的威风呢?荣誉和财富!说得好听,眼前最要紧的是先弄几双靴子来,这样才能走到那富裕的平原啊!”显而易见,这位新司令没能得到全体官兵的认可。
部队已经在此驻扎了三个春秋!有四分之一的人已经在医院里,另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战斗中或死或伤,甚至有人当了逃兵!拿破仑只顾埋头在那里不停地写呀,算呀,头发蓬乱,长长的头发披到肩上,很随便地穿了件上衣,没有什么修饰。他不时地向官兵们口头发布命令,但他的法文说得并不流利。他的那些手下,除了三四个追随而来的忠心不变外,其余的人对他都印象很差,有人悄悄地说:“也许他更适合当数学家或幻想家。”
说真的,早期的拿破仑,的确更倾向于计算。而且,不管是他与督政们的接触,还是率领骑兵和大炮作战时,都会展开书信战,那如火的热情,帮助他取得了成功。他曾这样写道:“你们对我的要求近乎苛刻,我难以从命……要想成功,就要稳扎稳打,把目光放长远,拥有智慧和勇气,这样才可能实现目标。有时候,胜利和失败就像兄弟,如影随形。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而失败,往往源于很小的失误。”
伟大的军事家卡尔诺卡尔诺(1753—1823):法国军事技术专家,政治家。大革命时期有“胜利的组织者”之称。,从不隐瞒自己的思想,畅所欲言。他曾毫不留情地写道:“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吧!我这里没有工兵军官,也没有人参加过攻城战……你们根本无法想象我的愤怒,我甚至没有炮兵!”当时,他的真实装备是二十四门山炮,四千匹瘦马(还没有吃饱),30万枚银法郎,再有就是只能让3万士兵每天吃半饱,勉强可以维持一个月的粮食。但是,如此的装备,他却要征服意大利!
同样,拿破仑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不过,身在其位,只得谋其政,他必须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每天,拿破仑像上了发条一样,片刻不停地工作,以此来给官兵做榜样。但是,这些士兵仍然无精打采,甚至已经军心涣散。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拿破仑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共和国军队的神威。
让我们来看看他上任第三天的经历:派110名士兵修路;迅速地平定一个旅的兵变;安排两个炮兵师的宿营地,命令两名将军去处理盗马事件;回复另外两位将军的请求;指派一个土伦将军把士兵调往尼斯;让另一位将军去召集昂蒂布国民自卫军;吩咐一位将军去调查兵变旅的军官;致函巴黎参谋部;检阅部队,发布每日军志。
最初二十天中,拿破仑单为军队的供应就下达了123项书面命令。其中涉及盗用公款、短斤缺两、伪劣用品等;这些命令是在行军途中,从十二个不同的驻地发出,而且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六次战斗。
拿破仑终于率领大军越过狭隘的山谷,按照原定计划,他集中兵力,第一仗攻打联军一部,然后击溃另一支联军。两次战役,联军伤亡惨重,而且彼此失去了联系。其实,这不过是同法兰西先锋部队的遭遇战。它更符合法国人的性格,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如何在开阔地带展开大规模作战,他们还经验不足。但在遭遇战阶段,速度与大胆,才是制胜的关键。
拿破仑跃马飞奔,只听得耳边炮声隆隆;忽然,他感到随身携带的约瑟芬画像上的玻璃被震成碎片。他的脸刷地变白,勒住战马,对布里昂说:“玻璃碎了,如果不是妻子生病,那就是她出轨了。”
还好,战势在顺利地发展。拿破仑深知,只有按照他的预料实现最初的目标,才能得到官兵的信任。这样,军士们才会佩服他,心甘情愿地服从他的命令。接下来的半个月,部队顺利前进,夺取了期望中的胜利,安全到达山脉的最陡峰,之后来到最后的平台。士兵们忍不住欢呼起来,在漫长的疲惫不堪的行军之后,皮埃蒙特平原已经近在眼前。放眼望去,平原广无边际,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士兵们好久没有见到如此的景象,兴奋不已。远处,波河闪着光亮,向天边流去。那个白雪世界即将被抛在脑后,有人评价:“如同魔法师挥舞了神棒一般,他们不可思议地翻越天险。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洞天。”
拿破仑修书一封,迫使对手萨丁国君停战请和,逼迫他贡出国土中的所有特产。这是他第一次利用诡计与恐吓赢得的停战。他向萨丁宣扬自己会派出绝对的优势兵力,其实,他当时正腹背受敌,哪里有什么优势兵力?但士兵因此对他刮目相看,因为他在两周内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从此之后,拿破仑手下的士兵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从战争一开始,他就把自己的名字进行了改写,不再使用意大利文拼写自己的姓。不久的将来,他将再次改变其名。
人们都会不解,为什么拿破仑能够取得胜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发动了多次进攻,为什么会这样呢?
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年富力强。虽然他不够魁梧,但身体的耐性极好,长途的鞍马劳顿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能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保持清醒,而且肠胃极好,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也能应付。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超强的洞察力和极其敏锐的慧眼,一切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应该说,是革命运动给了拿破仑成功的机会。因为革命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平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能力逐渐胜过了他的出身,因此,拿破仑才能够年纪轻轻就当上三军统帅,虽然他在带兵的经验或者在学历上都还有欠缺。看看那些与拿破仑对战的敌人吧。查理大公查理大公(1771—1847):奥地利君主的弟弟。主张改革军队,并颇有成绩,最终败在拿破仑手下。生着哈布斯堡哈布斯堡(原意:鹰堡):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统治家族之一。1273年,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四世当选为德意志国王。从此,哈布斯堡王室长期统治神圣罗马帝国与奥地利帝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家族的鼻子,浑身带着病态。他所受的教育,怎么能与科西嘉人的勇猛顽强相提并论呢?更何况,此时的拿破仑已经得到了全军上下的支持。再说奥地利司令博利厄博利厄(1725—1819):奥地利名将。多次败于年轻的拿破仑之手。,已经是风烛残年,七十二岁高龄,还想与年轻有为年仅二十七岁的司令一决胜负?那个柯利将军,身患痛风病,作战都不能独立行走,怎么来打仗?阿尔文齐也六十多岁了,萨丁国王比他更老!维尔姆泽维尔姆泽(172457—1797827):奥地利元帅。被拿破仑打败后,将曼图亚要塞拱手相让。将军,不仅耳朵重听,而且头脑愚钝,为人过于谨小慎微,哪里有机会战胜拿破仑?而拿破仑的果敢、迅速,无人能及,他不担心在行军中指挥作战,因为部下个个年轻力壮,他相信“时间就是生命”。
在拿破仑手下,最年长的贝尔蒂埃贝尔蒂埃(17531120—181561):1796—1814年间,担任拿破仑的参谋长,称得上左膀右臂,先后被封为元帅和亲王。后改节效忠复辟王朝。,也不过四十二岁,对他忠心不二。拿破仑从前任司令那里把他接收过来,并委以重任,因为他对意大利非常熟悉。贝尔蒂埃一直追随拿破仑,长达二十年,担任参谋长一职。拿破仑手下的另一员虎将,叫马塞纳。这是个点火就着的汉子,在船上当过随从,为人忠厚欠佳,曾在波旁王朝的军队中当过十四年兵,从没得到过一官半职。现在,只短短的几个星期,就被拿破仑提升为将军。那个奥热罗奥热罗(17571021—1816612):拿破仑手下的元帅。1797年,曾奉命发动果月政变。拿破仑在遗嘱中称之为叛徒。呢,当过三支军队的逃兵,好大喜功,追求刺激,甚至有过小偷小摸的行径。拿破仑把这些人从社会底层挖掘出来,并加以提拔利用。
战役结束后,拿破仑会及时褒奖那些功臣,赞扬他们的勇敢。例如,一个掷弹兵,因为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三次战役后,就被提升为上校,甚至有再被提拔的可能。不过,对于留用的老将,拿破仑却不予重视,包括一些原有的将军,总是想办法遣散或调离。他认为:“那些人,坐在办公室里混混还凑合,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带兵打仗。”
对于失败的将士,拿破仑也并不追究他们的责任,反而会说:“别担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很快,我们会取得新的胜利。”但是,对于一个师长的拙劣战绩,他再也不能忍耐,当众在操练场上严厉训斥,甚至扬言要在他们的军旗上写上嘲讽的诗句。被羞辱的士兵当场请战:“明天让我们去当先锋。”第二天,拿破仑部队里的勇士们就多出一千多名。士兵们获胜后,他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同志和朋友。这样,法兰西人民的子弟被新司令完全征服了。
其次,拿破仑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他所率领的人民子弟兵。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带给他的幸运,因为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产物。至于奥地利,必须严格地节省兵源,因为他们的后备力量不足,难以补充。而且,这些士兵来自不同民族,语言也不统一。士兵之间,官兵之间,交流困难,更谈不上精诚合作。而法国士兵截然不同,他们有三千万人口做后盾,有着统一的民族信仰,在此后的二十年里,都不用担心兵源问题。
法兰西为什么要发动战争?简言之,要为国家赢得自由,要让天下人接受它的新思想!他们自称为了世界的革命,要造福全人类。不过,军队并不单单追求纯思想目标。它的任务是捍卫领土尊严,打击外来侵略。他们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安全,而不会去同情被推翻的波旁王朝。但是,法兰西不能只守不攻,因为,周边的各国,正对它虎视眈眈,想尽办法摧残这些新思想。所以,法兰西不得不先发制人,主动挑起战争。拿破仑就是高举为自由而战的大旗来号令三军。这也是拿破仑成功的一个原因。
在征服伦巴第、意大利后,拿破仑发表了一系列公开演说。宣称自己是为了解放当地的居民,才发动了战争;要帮助他们挣脱哈布斯堡王族和萨丁人,从而获得自由。那些对旧制度心怀不满的人,听了这强有力的宣言,怎能不振奋呢?那些被奴役的民众,对统治者不是早已恨之入骨了吗?而且,革命的新思想,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渗透到许多意大利城市,年轻的学子和市民为此早已蠢蠢欲动。意大利,渴望自由的年轻人无处不在,他们大声疾呼“统一意大利”,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领袖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反叛的思想开始萌芽,虽然未长成参天大树,但其势已经不可阻挡。看吧,不满的人群已经在欢迎入侵者了,并对拿破仑的演讲深信不疑。
眼前的统帅拿破仑,骨子里流着意大利人的血,操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母语,因此,意大利人并没有把他当成法国军人对待。拿破仑处处标榜自己是自由、和平的使者,他的所有信件,都在信纸上方印有“自由”、“和平”等字样。如果意大利人看清他的真正面目,将会多么失望啊!
拿破仑深知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但是,那支饥饿的部队能够不折不扣地遵守他的纪律吗?他能让士兵们举止文明,不骚扰百姓吗?他在给国内的信中写道:“劫掠现象时有发生,那些长年难得温饱的士兵,来到这富庶的平原,虽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会做出有伤军风的事情。但这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三年来,他们在阿尔卑斯山的边境地区,吃不饱,穿不暖。忽然来到乐土,难免做出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但是,竟然有士兵为非作歹,犯下滔天大罪,这是不可以容忍的……为此,我决定严明军纪,绝不允许他们变为强盗……明天,我要杀一儆百,那几个人胆敢抢劫教堂里装捐款用的盘子。希望将士们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整军威。目前,法兰西士兵的勇敢已经令意大利人敬佩不已。而我要让他们对法兰西兵士的品格更加敬仰!”
因为拿破仑在军中有着无比的号召力,所以绝大多数的将士们会听从他的命令。他带领士兵宣誓:“绝不虐待正在解放的人民,不然,我们就变成了人民的灾难!如此一来,刚刚取得的胜利,将会伴随着牺牲勇士们的鲜血,付之东流;法兰西的盛名也会因此而受辱!没有军纪,乱作一团的兵士,没有资格做我的手下!”尽管一再的三令五申,仍然会有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违反军纪。为此,拿破仑苦思不得其解。他规定,那些不能在二十四小时内交出抢来物品的,就地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