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梁红玉,巾帼英雄(1)

作者:纳兰秋

|

类型:古代·奇缘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09

|

本章字节:8418字

梁红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领取朝廷俸禄的女子。她与抗金英雄韩世忠患难与共的爱情让后人无不叹惋。


关于梁红玉的身世一直都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史册对梁红玉的身世只字不提,只说梁红玉是武将的女儿,她沦落风尘的事情闪烁其词。原因想来,大概有二:


一是,不让她的光辉盖过韩世忠。这是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作祟的结果。古代史学家没有为梁红玉单独立传,她的事迹只是记载在韩世忠的传记当中。


二是,梁红玉曾经当过妓女,这是一段很不光彩的往事,记载下来对巾帼英雄梁红玉没有多大的好处,只会给她抹黑,还不如不记。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后来也只有一些非官方史书才提及她曾经是一位妓女,如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


那么梁红玉到底有没有当过妓女?在纳兰秋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梁红玉当初不是一位妓女,怎么有机会遇上整天与刀枪马匹打交道的军人韩世忠?


不要误会,不是说韩世忠去逛青楼才遇上梁红玉的,而是有人把梁红玉送到他的面前。


梁红玉虽然是妓女,但不是普通的妓女,她是军队里的营妓,与日本慰安妇的性质差不多。但梁红玉是否为娼就无法考证了,多数人倾向于他们心目中的女英雄沦为营妓是被逼无奈的,洁身自好的她吹拉弹唱,舞蹈非凡,但并不卖身。纳兰秋也姑且这么认为。


梁红玉出生于战乱年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占据了她年轻时候的绝大部分记忆。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以编织蒲包为生。金兵南下,安定生活被打乱,父母在逃亡中丧身,兄弟姐妹在逃亡中流失,最后她不得不沦落风尘,成为营妓。


梁红玉颇有几分姿色,剑舞跳得非常好,军队一打胜仗,庆祝的时候就请梁红玉前去助兴,虽然有几个将领对她垂涎欲滴,想纳她为妾,但梁红玉性子刚烈,不从,也就作罢。也只有这样,梁红玉才可以保持较高的曝光率。


韩世忠在方腊大败金兵,成为军队里最耀眼的明星,梁红玉对他的事迹也早已有所耳闻,虽然那时候韩世忠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承节郎,但梁红玉仰慕英雄,不问出身,她希望有朝一日能瞻仰瞻仰的韩世忠的伟岸风采。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的婆姨有多漂亮,绥德的汉子就有多英俊,米脂的婆姨有多柔媚,绥德的汉子就有多阳刚,米脂的婆姨有多风情,绥德的汉子就有多风流。


韩世宗就是陕西绥德的一条汉子,一条血性十足,不掺一点水分响当当的汉子,一个让梁红玉心动的汉子。


机会来临。童贯宴请功臣。韩世忠自然在列。席间,一美女款款而入,明皓齿,启朱唇,天籁般的声音陶醉了在场的所有的汉子,接着,又来一曲刚劲潇洒的剑舞,舞得这一群久经沙场的汉子也赞叹不已。


没错,这位美女正是梁红玉。


当时韩世忠正在梁红玉的正前方入座,梁红玉一进入营帐,就和韩世忠打了一个照面,韩世忠目光如炬,直勾勾的盯着梁红玉,梁红玉也不躲避,以更加深情的目光回报韩世忠。被梁红玉这一看,一向豪爽的韩世忠反倒招架不住了,竟然低下了头,装作饮酒,不再去看她。这一微小的举动,让梁红玉更加怦然心动,要知道一个男子,最打动女人内心的不是他的刚毅,而是他偶尔表现出来的柔情。


问题是,梁红玉现在还不知道他就是韩世忠,她知道韩世忠就在里面,但不敢确定。她多么希望他就是韩世忠,越看越觉得他就是她心目中的韩世忠。


歌舞完毕,梁红玉大胆的向前一步,鞠了一躬,说:“敢问各位军爷,哪位是韩世忠大人?”


韩世忠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正想站起来承认,却被童贯按住了。


但这个细小的动作被梁红玉看在了眼泪,她可以断定,刚才与她眉目传情的那位英俊的男子就是韩世忠。


童贯想调戏一番梁红玉,笑呵呵的说:“如果你敢喝下这一大碗酒,我就告诉你谁是韩世忠大人。”


众人也都起哄。梁红玉笑了一笑,接过大碗,说:“这有何难。”于是,一饮而尽,那豪爽劲儿丝毫不比韩世忠差。


于是,童贯笑话梁红玉与韩世忠绝配,众人也都拿韩世忠与梁红玉开玩笑。


韩世忠就这样与梁红玉认识。


英雄美女,惺惺相惜,不久就结为夫妇。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不离左右,用她的智慧与勇气协助丈夫抗击金兵,生死与共,可歌可泣。


韩世忠与梁红玉喜结良缘不久,蜜月还没有度完,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宋徽宗、宋钦宗做了俘虏,宋高宗做了南宋的皇帝,定国号为“建炎”。


建炎二年,金兵第二次南侵,由韩世忠护驾,宋高宗退到杭州。


这时候,韩世忠与梁红玉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韩亮。韩世忠把妻子与儿子安顿好后,自己又离开杭州,奔赴前线。梁红玉想随韩世忠出征,但被韩世忠阻止了,毕竟现在已经不同往日,要是他不幸战死,还有梁红玉照顾他们的儿子,要是梁红玉也一起战死,韩亮岂不是成了孤儿?


世事难料,原以为杭州最安全,其实最安全的地方也最不安全。


前面战事不断,金兵还没有打退,这边却起了内乱。


定都杭州后,宋高宗任命王渊为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但禁卫军司令苗傅和刘正彦不干,这两个人素来与王渊不合。苗傅和刘正彦不但看不惯王渊,还看不惯宋高宗的亲信太监康履,说康履太过嚣张,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于是,苗傅和刘正彦出其不意,发动政变,把王渊杀了,把康履也杀了。最后把刀架在宋高宗的脖子上,逼迫他退位,不得已,宋高宗只好把皇位禅让给三岁的儿子,并把年号改为“明受元年”,让孟太后垂帘听政。


后院起火,正在前方杀敌起劲的韩世忠不得不折回来扑火。


苗傅和刘正彦见韩世忠回来了,吓得赶紧把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与他的儿子韩亮作为人质囚禁了起来。


可是韩世忠威震八面,又握有重兵,尽管囚禁了他的妻子与儿子,但苗傅和刘正彦依然惶惶不可终日。如果韩世忠六亲不认,杀进来,他们也就玩完。


苗傅和刘正彦愁眉苦脸,茶饭不思,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法子来,早知如此,当初就不造反了。


正当他们无计可施之际,原来的宰相朱胜非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们改变策略,由对抗改为安抚,即让韩世忠的妻子梁红玉去劝说丈夫,让丈夫归顺新的王朝。


宰相朱胜非原本就是宋高宗的得力大臣,这次归附明受实在是无路可走,他这次出的主意就是为了挽救宋高宗。


苗傅和刘正彦已经黔驴技穷,认为朱胜非的主意相当不错,他们没有实力与韩世忠硬拼,只得来绥靖政策。为实现他们的计划,接下来,苗傅和刘正彦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让孟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用荣华富贵笼络人心,可惜梁红玉不吃这一套,但她还是不动声色的答应了,因为她自有计划。


第二件事情更显示出苗傅和刘正彦气数已尽,他们俩竟然要与梁红玉结为兄妹,把她拖下水,让她与他们做同一条船,以为这样就可以挟制韩世忠。梁红玉依然装作很高兴的答应了,并出席了结拜之礼,苗傅和刘正彦送给她的财物她也毫不客气的笑纳。


做了这些事情之后,苗傅和刘正彦终于放下心来,让梁红玉出城劝说丈夫韩世忠,他们的儿子韩亮仍然被扣押,以防万一。


出城的当天晚上,梁红玉对儿子韩亮说:“娘要走了,也许娘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你,如果娘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情,请你一定要原谅娘。”


梁红玉这次出城并不是劝丈夫归顺新的政权,而是让丈夫杀进城来,如果这样,儿子就有生命危险,苗傅和刘正彦很有可能把韩亮杀了。


所以,作为母亲的梁红玉说出这样一番痛心的话来,可是年幼的儿子哪里懂得母亲话中的意思。


梁红玉含泪离开了自己的儿子,为了国家,她不得不这样做,而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梁红玉作出的选择是非常痛苦的。


第二天,梁红玉,飞马出城,扬鞭急驰,赶到秀州与丈夫汇合。


与丈夫见面后,梁红玉就劝说韩世忠尽快攻打杭州,挽救国家。


韩世忠迟疑的问:“那我们的儿子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梁红玉捂住韩世忠的嘴,坚定的说道:“我料想苗傅和刘正彦他们不敢对韩亮怎么样,他们既然把韩亮当作人质,就不会轻易下手,他们还正等着我回去报喜呢,如果真如你说的那样,那也只能看韩亮的造化了。”


一番话完全打消了韩世忠的顾虑,韩世忠没有想到妻子如此深明大义,感慨的说:“我按兵不动,犹豫不决,就是为了你和孩子的安全,如今爱妻如此释然,我也就放心了。”


于是,大军开进杭州。


苗傅和刘正彦还蒙在鼓里,向韩世忠发来诏书,要犒赏他。韩世忠看了,把诏书扔在地上,气愤地说:“狗贼,我只知道有建炎,不知道有明受。看我怎么对付你!”


不久,韩世忠与梁红玉集合四方兵马,与宰相朱胜非里应外合,一举平定了苗傅和刘正彦的叛乱,维护了南宋的统一,历史上称之为“余杭之难”。


幸运的是,韩世忠与梁红玉的儿子韩亮并没有出事。


“余杭之难”后,宋高宗赞叹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顶住了很多大臣的反对之声,破天荒的给梁红玉俸禄,待遇与朝中大臣不相上下,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然,韩世忠也受到了嘉赏,宋高宗亲自写了两个大字“忠勇”送给他,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


“余杭之难”大伤南宋政府的元气,宋高宗休养生息之机,原本被韩世忠赶跑了的金兵像马蜂一样,不撞南墙不回头,又杀了回来。


宋高宗携带家眷,仓惶出逃,一口气从杭州逃到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宁波,再从明州逃到海上,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好在金军不擅海战,宋高宗总算可以喘一口气了。于是,两军对垒。逃亡的代价是惨重的,宋高宗一个心爱的妃子在逃亡的过程中,被马抛下,摔死。


金兵首领完颜宗弼孤军深入五个月后,大肆劫掠一番后,准备北返。


听说金兵北撤,正担任浙西战区司令员的韩世忠认为机会来了,决定狙击完颜宗弼。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