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霍林楠
|类型:生活·百科
|更新时间:2019-10-06 13:30
|本章字节:3814字
白烨
读霍林楠的长篇《米脂婆姨绥德汉》,既感到很亲切,又深感意外。亲切,是因为那是发生于我的家乡陕北大地的故事,各色人物都是乡党,话语皆是乡音,读来如精神还乡;意外,是虽熟识霍林楠其人,却并未怎么读过其作,这部作品描述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故事,读来引人,读后启人,完全超出了我原有的期待
从中感觉到霍林楠写作这部作品既是有备而来,又是别有所图。有备而来,是作品基于他多年来的生活历练与人生体验,是对一手素材的艺术提炼,而且这一切积蓄已久,呼之欲出;别有所图,是他经由这样一部作品,向他的文学领路人——路遥汇报和致敬,诚如他在《米脂的婆姨绥德汉》
(圆园园苑年版)(后记)中所交代的那样:“是我给路遥交上的一份答卷。”
从本版的(后记)里得知,霍林楠从小就得到过路遥的写作指点。更大的影响,还是路遥的力作所给予他的熏陶与浸染。
从《米脂婆姨绥德汉》可以看出,路遥对霍林楠写作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更是潜移默化的。从主干人物的故事来看,杨虎娃的故事很像是高加林故事的继续书写;从城乡交叉的环境转换与场景演变来看,《米脂婆姨绥德汉》,像是《人生》生活舞台的延展。总之,《米脂婆姨绥德汉》与《人生》的靠近与关联,学生霍林楠向老师路遥的学习与借鉴都是显而易见的。
具体来看,《米脂婆姨绥德汉》既显现了作者高远的艺术追求,也显露了受路遥文学影响的相关印痕,二者水乳交融,使得作品既有自己的个性光彩,又别具路遥的某些韵致。
一是经由不同人物命运遭际的殊途同归,揭示了复杂的环境与缭乱的世风,引人迷惑、令人迷茫。榆河市的杨虎娃从绥德三十里铺来到陕北的大都市,看来是从贫穷的乡下进入到了繁华的城市,登上了一个更大的人生舞台,但这个舞台既让他感觉陌生,又让他很不自在。因为职场讲关系,官场讲利益,同学论贫富,同事看后台,这些东西搅和在一起,看似正常的事情,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潜规则。城管所所长吕浩只看领导眼色行事;市委书记江维汉肆意横行,甚至不惜霸占小姨子王月红;误入歧途的弱女子刘倩倩只能在堕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作品里不同人等的失足与堕落,各有各的缘由,各有各的归宿。但腐败侵蚀官场,利益主导职场,欲望裹挟情场,从而使社会风习变得暧昧难辨乃至浑浊不堪,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诱因,也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在对现实状况的揭露与社会问题的批判,《米脂婆姨绥德汉》不吝笔墨,不避锋芒,可谓是既穷形尽相,又入木三分。
二是通过杨虎娃这个年轻有为的农村知识青年人物形象,写出了置身其中的人们保持清醒的必要,坚持自立的可能。同样是身处于榆河这样一个看似灯红酒绿,实则兰艾难分的环境,虎娃从一个干泥瓦活的打工者做起,直到遇见老同学王月红,尽管是因为王月红私下打通市委书记的关节介绍到城管所,也是凭借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从城管员到宣传干部,一步一个脚印。他之所以能做到不艳羡富贵,不攀附关系,不迷失自己,是因为他始终不忘自己贫寒的家庭出身,有着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志气,还有自己的文学偶像——作家程远和他的《往日的日子》所给予的精神励志与理想感召。他甘守为人的本分,深怀感恩之心。甘守本分,使他总在努力做好自己;知恩图报,使他把自己心仪的王月红当成是知心的姐姐,人生的贵人。当王月红在受辱之后留给他的绝笔信倾吐了她孕育在遗恨里对他的深爱,使他对榆河最终泯灭了希望,失却了眷恋,毅然辞职,“离开这座让他伤感的城市”。不屈就自己,不迁就世俗,杨虎娃在决绝的出走中,表现出的依然是堂堂正正男子汉的姿态与傲骨。
《米脂婆姨绥德汉》里的许多人的遭际都是坎坷的,其命运也是悲情的。因而整个作品充满着一种悲剧气氛。但因有杨虎娃这样一个不妥协、不放弃的人物贯穿始终,作品贯注了一股强劲的严气正性,不断释发出一种豪壮的气韵。杨虎娃以他的出走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悬念:榆河市不会因为杨虎娃的出走而风和日丽,杨虎娃也不会在出走之后一切都柳暗花明。作品虽然戛然而止了,读者的思绪还会继续延宕,甚至接续到高加林那里,深深思索面临城市化汹涌浪潮和混沌状社会风习的种种冲击,农村知识青年究竟该向何处去?
无论从人物塑造和故事营造上看,还是从叙事方式和语言文字上看,霍林楠的《米脂婆姨绥德汉》都接通地气、飞扬着正气、贯注着生气。从这些要点上来看,可以说,这是学生霍林楠交给老师路遥的一份出色的文学答卷。
是为序。
2014年7月8日晚于大理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