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瑟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9:28
|本章字节:3296字
蜀军最终还是没拿下长安。诸葛亮既死,东面又没有了吴军的牵制,他们便只能退军成都。退军路上,还发生了魏延谋反的事情,虽然最终被平息,却仍是为蜀汉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不明就里的蜀汉官员,因此对江东心生恚怨。他们认为是江东的失信导致了这一次北伐无果,他们也更认为是江东的撤军加速了他们丞相的死亡。孙权知道这些流言,可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吩咐东吴上下为诸葛亮服丧,同时命全琮领五万兵马屯军巴丘。
临别时全琮来问他,此去巴丘,到底是攻还是守。他沉吟良久,从唇间吐出两个字:
“待命。”
在蜀汉兵马汇集永安的同时,以报丧为名的蜀官宗预也来到了建业。
他并不曾直接提起巴丘之事,只是诚恳地表达了对东吴为诸葛亮举哀的感激之情。寒暄间他两次提起魏军现在寿春一事,稍微用点心的人,都能听出他言辞间的提醒之意。
最后倒是孙权先问他:“吴、汉已为一家,你们又为什么要增加白帝的守军?”
宗预想了想,然后坦然答道:“与贵邦的理由相同。”
孙权沉吟不语。那一刻,我能看见他心中的犹豫;那一刻我知道,善恶皆在他一念之间。可他最终是笑起来,取过一枝箭折断,对宗预说:
“朕只是怕魏军趁丧攻蜀,因此派兵为蜀防备魏军,并无他意。吴汉有盟,朕若负前盟,与此箭相同。”
宗预行礼致谢。孙权想了想又问他:
“孔明生前之事,你可略知一二?”
“未知陛下所言何事。”宗预安然答道。
孙权笑了笑,说:“罢了。”
最终吴、蜀各留了两万兵马在边界。魏也留了几万兵马在寿春。
孙权再没向人提起过诸葛亮最后的阴谋。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将渐渐湮没于荒草。留下来的,只有诸葛亮千古不变的清名。
这便是男人的义。在不会改变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它显得那么坦荡,那么沉重。
可我宁愿相信,且真的相信,那一夜在武昌城外江面的画舫上,他们执着对方的手,慷慨盟誓的时候,是真的推心置腹,是真的不曾想过后来。
诸葛亮死了,可三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这是个过于漫长的故事。如果真有所谓讲故事的人的话,我相信到了后来,在漫长的光阴中,他也会忘了说故事只是为了等待最终的结局,他会觉得这样不停说下去便是永恒。
可是只要是故事就总会有个结局的。有一天它会戛然而止,可在那之前,我们都觉得那一天很远很远。
魏青龙三年,蜀汉建兴十三年,吴嘉禾四年。
天下又回到短暂的和平状态。
这一年三国之间均无什么大事发生。如果非要找些事来说的话,便是入秋后魏吴之间进行过一次交易。
仿佛是受了司马懿的感染,魏国上下都掀起一种对江东珠宝的爱恋之心来。入秋后,魏国的使者来到建业,提出以马匹换取珠宝翡翠的请求。
有些大臣表示了反对,认为珠宝翡翠乃江东宝物,岂可轻易予人。可孙权想了想,最终还是说:“珠宝翡翠都是死物,也是朕所不用的东西。能用这些死物换来战马,何乐而不为?”
他这样说的时候,我分明在他身上看到了那一种慷慨而明亮的光芒。我恍惚想到,这么多年,也有过隔阂,也有过争执,也曾在他身上看到逐渐衍生出的顺服于天命的黯然,可他仍是我所最欣赏的君王,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过。
就这样,一个月后,魏国的使者带着上千匹战马回到了建业。
随行的人很多,稍微富有些的军官,也希望私自购买些珠宝回去高价出售或者留存。孙权平素并不喜好收藏珠宝,这样一来,宫中的存货竟显得不足。我们商量了下,决定召民间的珠宝商来建业和魏军自由交易。
他知道我平素在宫中闲得无聊,便将这件事交给我去办。这是个好玩又不难办的差使,我也乐得接受。我派人在建业城外搭起了市集,再送信给各地的商人和下海寻宝的渔民,让他们带着东西来市集和魏军交易。效果比我料想中还好,一时间建业城外市集上人潮熙攘,买卖声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