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际孤鸿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5
|本章字节:6952字
?齐国和宋国有约,宋帮齐打纪,齐就要帮宋打郑。除了齐国之外,卫国也需要报仇雪恨。至于燕国,由于交通不方便,边境不太平,也只好得过且过,说了句阿q式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息事宁人。
(1)终于输了&终于赢了
宋庄公在家等了半天,望穿秋水之后,最后等到的竟然是残兵败将。他怒了:“丢脸丢家里,别丢外头。”
宋庄公打算报复。报复对象无非郑国、鲁国、纪国。不过想都不用想,兵锋肯定直指郑国。谁让郑庄公欠他人情,郑厉公欠他回扣呢?可惜,宋国兵败之后士气不高,单凭自己的力量似乎不是郑国对手,于是宋庄公想到了团结就是力量,那就拉人入伙吧。
齐国和宋国有约,宋帮齐打纪,齐就要帮宋打郑。除了齐国之外,卫国也需要报仇雪恨。至于燕国,由于交通不方便,边境不太平,也只好得过且过,说了句阿q式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息事宁人。
可是凑齐了宋齐卫三国也不过是凑齐了一堆失败者而已,都是一帮垂头丧气的主儿,军队士气就像“芝麻谢花,节节低”。看来还得找外援。宋庄公想到了卫国州吁的一句名言:“陈蔡小国,呼之即来。”果然,名言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说了几句好话,给了点小费,陈蔡就笑呵呵地来了。虽然也是失败者,起码人多可以壮胆。
无论是别有用心打郑国的卫州吁,还是怒发冲冠伐郑国的周桓王,之前的历史经验证明:陈蔡帮忙,打架必输。郑国似乎也就被州吁抢了点粮食,此外真没怎么输过。不过,所谓“败也郑国,成也郑国”,这次陈蔡终于扬眉吐气,打破郑国不败的神话,可以高声大呼“陈蔡帮忙,打架也可以赢”了。不光如此,还惹起了郑国新的大乱。
事情是这样的。
郑厉公的篡位属于职场的“空降兵”性质,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而祭足是公司的资深高管,有自己的人脉、权势、威信。郑厉公在没有培植起自己的亲信团队之前,大小事务还得仰仗祭足这个老人出谋划策,甚至得言听计从。但是在这次的战前讨论会上却意外地听到了郑厉公和祭足的冲天争论。
郑厉公得胜还朝之后,自信满满,估计和当年州吁抢到粮食回家做饭时候的心情相似。所以他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应该主动出击;祭足认为宋齐卫陈蔡五国来攻,实力不可小觑,道路是曲折的,暂时只能被动防守。至于言和倒是没人想过。言和就要送钱给宋国,要能送,早送了。
且不论谁对谁错,当聚光灯照向两人的时候,你可以分明看到郑厉公的愤怒和祭足的偏执。
郑厉公的愤怒源于长久的忍耐,如今出离愤怒。他是老大,抛开战和不谈,凭什么老大非要听老二的意见。
祭足的偏执源于长久的自信,如今貌似走火入魔,执著地坚持着自己的意见。虽然无数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当然,敢那么执著也因为独揽大权惯了,确实没把郑厉公放在眼里。
郑厉公忍无可忍,壮壮胆子,硬着头皮说:“就按我说的办!”语气貌似坚决,但是说完之后,顿时惴惴不安,心虚不已。
哪知,祭足根本不听他使唤。郑厉公无奈,说了句:“我养着你们,你们看着办。”扭头走人。
祭足还是不买账,并下令郑国只守不战。有敢擅自言战者,杀!
可怜祭足,既不趁军队士气正高,再接再厉;也不求援于友邦,壮大实力;也不学郑庄公分析形势,各个击破;更可怜的是,最后祭足守城没成功,输得一败涂地。
贸易公司里业绩证明一切,没销售业绩那就只有走人了。古代“炒鱿鱼”真的是炒到死为止。
郑国终于输了,祭足也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五国见郑国城门紧闭,一时无奈。郑庄公在世时,郑国好歹是个小霸之国,城高池深。郑国不是许国,想撑杆跳,一跃上城几乎没可能。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发明云梯,所以想攻打如此大城,不放点血是不行的。四国只是应邀而来,让他们捡漏还可以,冲锋攻城就不用考虑了。
宋庄公一时不知所措,所谓“贼不走空”,五国只得先把郑国郊区扫荡一遍,然后野炊的野炊,烧烤的烧烤,悠闲自在,反正吃掉的不是自己的东西,污染的不是自家的环境。
郑国城管一般也只会欺负本国人,一切没收,有去无回,你敢反抗就是暴力抗法,对外国人却不敢下手,免得国际纷争,友邦惊诧。至于郑国军队,一是祭足有令,二是恐有埋伏,所以也不敢出来。
就这样,五国爽歪歪地聚餐了许多日子之后,齐卫陈蔡四国请辞回师。宋庄公有些郁闷,光吃不练总有些不光彩。五国兵至,野餐一下就回家睡觉,也比州吁强不了多少。
四国问道:“郑国坚守不出,如之奈何?”
宋庄公也迷茫,只有顾左右而言他。哪知环顾四周,只见炊烟袅袅,忽生一计:“可以火攻!”
友邦惊诧:“这你也懂?”
宋庄公微微一笑:“略懂。”
郑国守军只见城下五国再次排兵布阵,不敢怠慢,只等五国来攻。哪知五国先是弓兵队向城上不计成本地射箭压制,致使郑军无法有效还击。等箭雨稍息之后,郑国守城士兵惊讶地发现,城门处已经燃?熊熊大火。原来,五国在弓箭掩护之下,已经悄悄地在城下放起火来。火是冲天的,烟是朝上的,烟熏之下城上的防守力量遭受重大打击。本来防守准备的是落木滚石,水可没预备,再说多日没好吃好喝,尿都撒不出来,浇花都够呛,何况灭火。守军决定在城中列队集合,就等城破之后准备巷战。
须臾,木头城门烧个精光,多亏当时没刷漆,不然不知还要熏死多少无辜生命。
宋庄公率队冲锋,五国入城。等进了城才明白,郑庄公留下的常胜军真不是虾米。守城士兵章法不乱,勇敢异常。
宋庄公也不是傻子,巷子狭小,自己是前军,其余四国是后队。前军不前,后队不动。自己又成了炮灰,四国真成了捡漏的。宋庄公转念一想,失节事小,吃亏事大。于是率军一并向前,跳出包围圈,把郑国守军生生地甩给了四国友邦。郑军只能分兵,一队接住其余四国,另一队奋力追赶宋军。
宋庄公琢磨了一下,郑国军力确实牛x,其余四国这几天吃饱了喝足了,早就归心似箭。如今宋军孤军入城,要是四国没良心,甩手一走,宋军不就成了瓮中之鳖吗?单凭自己的力量料难取胜,不如在城中劫掠一番,见好就收。多亏当年宋庄公在郑国暂住多年,对郑国地形了如指掌。他率军火速赶往郑国太庙,拆走太庙的屋檐,得手之后急忙撤军,一溜烟跑出城外,回头大叫一声:“兄弟们,回家了。”四国见状,纷纷撤出城外。
郑国守军军令在身,不敢越雷池追击一步。
四国见宋国搬了一堆木头回来,甚为不解。宋庄公得意洋洋地说:“太庙是郑国的根本,太庙坏,风水散。拆了太庙的屋檐,郑君何处避雨,何处乘凉?姬突大位必然不稳!郑国也将大乱!”
友邦再次惊诧:“这你都懂?”
宋庄公自鸣得意,还是微微一笑:“略懂。我还要把这些木头运到宋国造民宅,让郑国世代受辱。”
君王的太庙,就是百姓的祠堂。太庙是一个国家供牌位祭祖先的地方。在十分看重祖宗观念的古代,拆太庙、动祠堂,就像被挖祖坟一样,是深仇大恨。
五国退去。
郑厉公只见太庙被毁,不禁呜咽。想来老爸曾经如何英勇,结果在自己手中竟然连祖宗灵位都差点没保住。宋庄公没有进太庙捣乱,算是很给面子了。感激大可不必,但是谁来对这件事情负责呢?
唯有祭足。
但是,只恨自己说了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祭足就是看着办了之后才打输的,所以理论上罪不在祭足。
明的不来,就来暗的。郑厉公表面有气不能出,心里对祭足动了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