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门户网站引领微博风潮

作者:李开复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29

|

本章字节:11886字


新浪网,作为国内最重要的门户网站之一,曾经在门户网站开办博客服务的大潮中赢得过许多网民的信任和青睐。大家一定还记得点击量超过千万、被无数网民追捧的“老徐的博客”。徐静蕾通过新浪博客这样巨大的传播平台,迅速成为了在互联网上集万千粉丝目光于一身的演艺明星的代表。


应当说,有了新闻门户运营和博客服务等成功经验,像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跻身微博领域,并凭借自身的技术、运营和用户优势走在微博服务提供商的最前列,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难能可贵的是,新浪在现有博客服务非常受欢迎的情况下,能够敏锐地看到微博所代表的未来趋势,能够清晰地判断出微博必将成为下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并敢于投入力量打造最符合民需要的微博服务,这的确走在了所有门户网站的最前面。


正如新浪ceo曹国伟所说:“对新浪来说,对我们全体员工来说,我们希望利用微博进行第二次创业,我们不但领先,我们还要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把微博做好。”在开发与建设新浪微博的过程中,新浪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们把微博团队作为全公司优先级最高的部门加以支持,用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最贴近用户需求的功能特性,在第一时间将新浪微博发布上线。


20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作为最早的一批微博客,我全程见证了新浪微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可以说,新浪微博在国内吹响了微博服务全面兴起的号角,短短一年半时间,微博的风头已经远远盖过了传统的博客服务,成为了网民们街谈巷议的最热门话题。


从功能特性方面说,新浪微博与wier乃至国内的饭否相比,有了不少创新的地方。


最重要的一点,wier以及国内的第一批效仿者如饭否,在功能上更加注重微博的通信和社交功能,而新浪微博等后起的门户微博网站,则在保留通信、社交功能的基础上,极大地强化了微博的媒体和传播功能。从wier和新浪微博的用户界面比较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在我的主页里,我的每一条更新占据了左边的主要空间。每条更新都以纯文字方式显示,即便其中有图片或视频的链接也不例外。其他推友对我的转发和评论也和我的更新一样,显示在所有人的时间流中,转发和评论并不具有和原始状态更新不同的地位。


新浪微博的界面中,每条微博都既显示文字信息,也显示图片信息,还同时显示了转发和评论的数量。我转发的别人的微博,也会用嵌套的方式显示在时间流中。别人对我每一条微博的评论,都聚合在该微博的页面内,实际上是将微博本身与转发、评论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聚合和显示。新浪微博的这种用户界面设计,集成了传统的博客服务与facebook等社交网站服务集成度强的特点,使微博更近似于一份可以天天的网络媒体,所有相关信息都在页面上展示无遗。


wier以文字和链接为主,所有更新、转发和评论都处于平等地位的展示方式,与新浪微博直接嵌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视频等,并把转发和评论嵌套在时间流中的做法相比,wier的设计更为简洁,更容易适应不同设备和环境中的信息发布,而新浪微博的设计则更适应微博作为新媒体平台的需要。事实上,新浪微博的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使用微博时的习惯差异。例如,wier用户在发布微博时,通常以文字为主,嵌入图片或视频链接的比例远少于新浪微博的用户。而在新浪微博里,如果你的微博不包含吸引人注意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信息就很容易被周围大量图文并茂的微博所淹没。


除了功能设计上的革新,新浪微博在发布之后,还采用了许多不错的营销手段,推广微博,吸引更多用户。例如,2009年9月16日,新浪微博刚刚发布不久的时候,李宇春在新浪聊天室做客,期间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微博,一下子吸引了粉丝们的注意。该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数量均达万次之多。这种利用名人效应推广微博平台的做法在新浪微博上线初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9年11月2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同济大学做演讲。新浪微博为此举办了同期的直播和互动活动。演讲现场的学生以及网上的网友可以直接通过新浪微博向潘石屹提问,潘石屹则选择关注度最高的问题现场回答。整个微博互动的过程也被同步展示在演讲现场的大屏幕上。这不但是新浪在微博推广早期,将微博与知识传播、事件直播、提问互动等因素结合起来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所有微博用户揭示了微博潜在的强大生命力,预示着微博必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成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播平台。


2009年11月2日,新浪微博迎来了第100万个用户,距离其对外公测仅66天时间;2010年4月28日,新浪微博用户数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大关;2010年10月20日,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总数爆发增长至5000万;截至201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新浪微博的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预计2011年2月1日,新浪微博用户可达到8000万以上。


这一发展趋势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普及速度。从传播媒体的演变史看,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有感于微博的迅猛发展,以及微博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所引起的巨大反响,《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年度人物颁给了“微博客”。《南方人物周刊》说:“即将结束的这一年,网络与现实的纠结在中国有了一个更集中的展示平台:微博。……微博的现实,就是中国社会的写实。”


与国外相比,中国微博用户更趋向于年轻化。据我自己在新浪微博上所做的调查,中国微博用户平均年龄254岁(调查是在我的粉丝群中进行的抽样),和中国网民平均年龄差不多。相比之下,美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42岁,wier用户平均年龄39岁。这种年龄结构上的差异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国内微博平台在发展方式上的中国特色。


随着新浪微博的蓬勃兴起,其他几家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了提供微博服务平台的行列。2010年4月,腾讯微博正式开始内测。到2010年底,腾讯微博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增速之快,大有在短时间内和新浪微博正面竞争的势头。几乎在同一时间,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服务纷纷上线,搜索引擎百度,社交网站人人、开心等也提供了微博类的服务。一时间,微博平台与微博营销成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奋力竞逐的最新阵地。激烈的竞争也在客观上为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并促使微博运营商们加强创新力度,加快研发步伐。


微博现象:用140个字改变世界


伴随着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门户类微博平台的成功运营,写微博、读微博、聊微博已逐渐成为了国内网民上网的必修课之一。每条只能发布140个字的神奇媒体平台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其实,正是因为每条140个字的限制,微博从发布媒介上拉近了专业作者与业余网民之间的距离。即便你不能像作家、记者那样长篇大论,你也可以轻松、自由地在微博上释放心情,记录生活点滴。正是因为有了140个字的限制,在网上发布内容才不再是一种必须集中精神半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随时随地,在电脑上,在手机上,在家里,在公交车上,你都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到互联网上。也正是因为有了140个字的限制,每一条微博才可以被快速转发和,每条微博所承载的新闻、思想、故事乃至趣闻、笑话、牢骚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影响到所有的受众,并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相比英文用户而言,140个字的限制对中文用户还有着另一层特殊含义。在英语等西方语言里,140个字符其实只不过能容纳二三十个单词,也就是一两个短句的样子。但在中文里,140个汉字可以表达的意思,要远远多于140个英文字符所能传递的信息量。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wier用户更喜欢把wier当作朋友间的通信和社交工具来使用,而新浪微博的用户则除了通信和社交以外,还利用微博大量发布信息,把微博视作他们自己的媒体平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区区140个字,看似极其有限的规定,反而为微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空间。


为什么微博有140个字的限制?


说来很简单,当年杰克·多尔西提出关于微博的想法时,每条英文手机短信有160个字符的限制。杰克希望微博也能有一个每条的字数限制,以便通过短信发送。为了给发送者的名字留出20个字符的空间,杰克为wier规定,每条推不能超过140个字符。后来,其他类似的微博服务,包括国内的微博服务,都直接延用了这个看似武断,细琢磨却又有无穷趣味的规则。


可以说,一条条不足140个字的微博,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互联网上的一个独特现象。微博作为一个传播和沟通平台,它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


例如,仅仅在2010一年里,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大事,就和微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南方人物周刊》将微博评选为2010年度人物时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年,google退出中国、王家岭矿难、南平杀童事件、玉树地震、富士康连环跳、宜黄血拆、上海火灾……无数的新闻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无数的声音开始激荡。”我们身边的微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方舟子微博打假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方舟子利用微博打假的故事。2010年7月,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揭发唐骏学历造假一事,迅速在网上被炒作升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整个事件的起因,恰恰是源于方舟子在微博上与网友的互动。


7月1日,有网友在微博上问方舟子怎么看待成功学,怎么看待唐骏。方舟子用微博回答说,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


方舟子:回复@萨根: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萨根:最近唐骏有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看书名就是明晃晃的忽悠。成功学和宗教有类似之处,如果通过学习成功学你成功了,说明成功学有用,如果你没成功呢,说明你努力不够。


方舟子同时在微博上指出:


方舟子:回复@付强2010:一、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校友名单中没有此人。二、美国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中找不到此人的论文。@付强2010:唐骏的博士学位是假的?有根据吗?@方舟子:回复@萨根: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是不是也要大家跟着复制如何造假?


因为有了这样的微博对话,方舟子开始进一步查证唐骏的学历问题,发现唐骏自称的“在美国有几项发明、靠卖专利赚了钱”、在美国“开办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开办公司、某年获得美国绿卡等等不是可疑、可笑,就是不可能、造假。


唐骏学历门几乎立刻被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类网络和平面媒体关注,雪球越滚越大。唐骏通过媒体采访以及自己的微博澄清和辩解,方舟子也通过微博加以批驳。微博平台上,甚至很快形成了“挺唐派”与“挺方派”两个大的派系,两派网友在微博上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7月6日,唐骏用微博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


唐骏:第一,今后我的名片上会加印一个博士在名字后。第二,法律会让现在和今后那些捏造事实污陷他人者付出代价。第三,我还是我,什么都没改变,一个我行我素明天开始你行我素的唐骏!……最近有点烦有点烦,好在明天就不烦了……!


之后,唐骏便不再更新微博,不再回应微博上各种质疑的声音。方舟子则当仁不让地在微博中大量曝光调查得到的各种线索和证据,并进一步质疑唐骏的诚信:


方舟子:一个人如果连履历都可以捏造,而且捏造得很低级,习惯性地造假、说谎,不断地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那么我们如何相信他的其他方面就都是真实的?他的企业业绩、发展方案、财务报告还值得信任吗?


通过微博这个传播平台,唐骏学历门一下子成为了2010年的中国新闻热点。事件本身在中国普通网民中的影响更不容忽视。例如,原本默默无名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像钱钟书《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那样成为假文凭的代名词。不能不说,微博在这种影响广泛的传播效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月10日,唐骏在学历门发生半年以后,再次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唐骏:这个事件我有没有责任?有责任,我是当事人我要负主要责任。这个责任在于什么,我对我自己的学历采取一个含糊、不透明的方式,如果我说我错在哪里?我应该在所有的场合都说我毕业于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可以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起源就是我没有透明起来,含糊了,这是我的错,很严重的错。


唐骏:但是你说我是造假我是坚决不同意,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没有错,但是我的错在于刚才说的那种含糊,不透明,是虚荣心造成的。所以我把它当成一个娱乐,这样会放松一点,而且是十几年前的一件事情,大家娱乐一下,我从来没有说通过我的学历获取我的利益,获取的资本,获取大家的信任。


方舟子也毫不含糊,在微博回应:


方舟子:唐骏是不是觉得时过境迁,大家的记忆开始模糊了,才出来喊冤?大家的记忆可以模糊,标榜你是加州理工博士的众多造假证据可不会消失,都还在微博上列着呢。而且这冤还喊得前言不搭后语,“我自己觉得我自己没有错,但是我的错在于刚才说的那种含糊”,你究竟觉得自己有没有错?


在事件过程中,微博从始至终扮演了一个重要的传播者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了唐骏学历事件这样一个典型的传播案例,微博在国内才真正拥有了和其他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