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怎么写

作者:冰心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23:56

|

本章字节:2118字


记得我母亲逝世的时候,我们家得到的许多奠仪中,有不少捆的金银纸箔。我们家供祖从来都不烧纸,因此那些纸箔都捆着放在一边。有一天一位长辈来了,看见母亲灵前只烧着一炉檀香,灵桌前连一个火盆也没有,金银纸箔也没有被叠起焚化,他心里大不以为然,出去就对人说:“人家都说谢家孩子孝顺,我看他们连‘孝’字都不知道怎么写!”听到这句话的另一位长辈又把这话传给我们,我们只有相对苦笑。


真的,在我们家里,很少听见“孝顺”这两个字。当我们1911年从烟台回到福州大家庭时,父母亲只嘱咐我们说:


“回去在大家庭里不能那么‘野’了,对祖父尤其要尊敬。”


回去在大家庭里,祖父也从来没有教训我们要“孝顺”。


倒是我的三个小弟弟彼此嘲笑时,例如父母亲吩咐做一件事情,有一个抢先做了,得了夸奖,其余的两个就站在远处,笑着说:“孝子,真孝顺,廿四孝加上你,廿五孝了!”于是又引起一番吵架。


大概那时我们都看过《二十四孝》那本书,其中有“王祥卧冰”、“孟春哭竹”等极不科学的愚孝的表现。尤其是“郭巨埋儿”,我认为那是最不人道而且是最不孝的一件事,因为儿子分吃了父母的食粮,就把儿子活埋了,那是什么心理?!


要丢掉儿子,就是把儿子卖了也不至于伤父母的心。他的所以要“埋儿”,只为的是掘地得到金银为伏笔!尽孝为的是得到金银,这“居心”还“可问”吗?


我想《论语》里谈到“孝”时最多,孔子是因人施教的,对“孝”字有不同的解释。但也有使人不解的地方,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认为那也看那“父”是什么样的人,假如那“父”是岳飞,不必说“三年无改”,就是“终身”也不能改;假如那“父”是秦桧,那是一分一秒也不能学的!


我又去翻了《孝经》,看到了《谏诤章》,我心里廓然开朗,特此恭录如下:


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重复一句,极言其不可也,冰心注)。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候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抄完这一段,我真是“心悦诚服”了。此孔子之所以为“至圣先师”也!


1991年11月16日之晨(本篇发表于《随笔》199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