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著名作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诺索夫(1908-1976)出生在一个演员家庭,1932年毕业于电影学院。毕业后担任电影导演,同时从事创作。1951年开始专攻写作。诺索夫的作品幽默,诙谐,充满情趣,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以全不知为主人公的童话三部曲——《全不知游绿城》《全不知游太阳城》《全不知游月球》,这三部童话都曾荣获苏联俄罗斯克鲁普斯卡娅国家奖。
处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就是这样一只英勇善战的远征军,慢慢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也是当时一代军人的悲哀,回国无门,台湾当局的遗弃。而那些逝去的先者,生前不能回到祖国,死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坟墓要面向祖国方向。作者通过《大国之魂》向所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活着或死去的,有名或无名的,士兵或将军,献上一方小小的墓志。 向所有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为反法西斯而战的人们献上一方小小的墓碑。 邓贤以如椽之笔,大瀑飞泻的气势,描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浴血奋战,由失败直至胜利的整个历程;揭示了中美英日等国围绕滇缅战役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外交斗争,成功地刻画了史迪威,蒋介石,宋美龄,孙立人,杜聿明等众多人物,披露了美国曾计划暗杀蒋介石等诸多历史内幕;对日本军妓的描写,更令人触目惊心。作品史料丰富,气势宏大,笔力遒劲,情节引人。 大国之魂:邓贤,男,1953年生,祖籍湖北武汉,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已出版《邓贤文集》多卷及《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外出版。曾获两届全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特等奖、第二、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青年优秀图书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巴金文学奖、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第2、3、5、6届)等。2009年当选影响四川改革开放风云人物。 197978年,云南省国营陇川农场插队;19781982年,云南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学士学位;198219年,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任助教、讲师;19年,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知青梦》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日落东方》载1995年第1期《当代》杂志;长篇纪实文学《落日》等作品。
作家邓贤自费只身到金三角采访,深入金三角腹地方圆几百公里,出生入死,采访人数达百人之多,上至今日金三角的最高首领,下至老兵、老知青、毒贩、马帮、山民。作品将金三角五十年的春秋作了全景式的实录;探寻金三角何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生产地的源流;探寻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的生存、命运,其历程惊心动魄又令人心酸落泪。战争场面悲壮惨烈,历史如歌如泣。 在遥远的金三角漂泊着一群不同经历、不同身世的中国人……在埋葬他们尸骨的高山上,所有的坟头一律朝向故乡北方。 读邓贤的纪实文学,我们总是落泪。金三角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源头,它的兴旺源于中国解放战争,有一支国民党残军在这里建立了独特的毒品王国,在异国他乡演绎着生命的挣扎和奋斗……毫无疑问,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落泪。邓贤的纪实文学《流浪金三角》,以充满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揭示了一群另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 流浪金三角:邓贤,男,1953年生,祖籍湖北武汉,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已出版《邓贤文集》多卷及《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天堂之门》《中国知青终结》等,多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外出版。曾获两届全国报告文学奖,首届徐迟文学奖、全国纪实文学特等奖、第二、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青年优秀图书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四川省文学奖、巴金文学奖、成都市政府金芙蓉文学奖(第2、3、5、6届)等。2009年当选影响四川改革开放风云人物。
淞沪抗战失败,南京陷落,徐州战事失利,国民党军队全线撤退,武汉频遭轰炸,抗战局势不断恶化,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日趋白热化。日本侵略军闪电般占领豫北、豫东,中日军队生死决战前所未有的惨烈,郑州失守,武汉危在旦夕。蒋介市下令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黄泛区变成天然屏障,千万中原百姓为此或为鱼鳖,或为饿殍流离失所……悲壮!惨烈!震撼 本书作者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长期以创作抗战文学系列为己任,20年采访足迹遍布国内外抗日战场,著名新生代抗战作家邓贤。该书是邓贤“抗战”纪实系列创作的第三部,继讲述飞虎队抗战、淞沪会战后,关注起68年前武汉会战的花园口决堤,无疑是抗日作品“惊艳”又一枪。
本书选收了普希金创作中各种体裁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戏剧作品外)。在抒情诗方面,既有反映普希金政治理想的“自由诗歌”,也有脸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同时还收入诗人表达对人生看法与历史责任的抒怀诗和其他抒情诗,这四十首诗是普希金抒情诗的精华和名作,是人们最熟悉和最喜爱的作品。叙事诗方面,《高加索俘虏》和《茨冈人》是南方叙事诗的代表作品,而《铜骑士》则是后期最完美的叙事诗,也是普希金最优秀的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则是普希金一生创作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魅力,以及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都是其他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小说方面,《暴风雪》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是两篇饶有趣味的故事,《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小人物题材小说的滥觞,《黑桃皇后》则是普希金短篇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由于篇幅关系,本书不可能收入《上尉的女儿》,读者可以在《普希金小说集》中读到它。总之,读者手中有了一本《普希金作品选》,也即拥有了普希金创作中的精品,已可从中基本上认识普希金,并欣赏他最主要的文学遗产。
关东军在东三省是向苏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贝加尔方面军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的主力部队根本不理睬抗联,他们恨透了这些兵不兵民不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和他们纠缠了整整八年的民间武装,虽然后来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阵容是由关内来的老八路构成的,关东军仍然不服气,拒绝向抗联交枪。但是抗联也不是好欺侮的,憋着气和你小日本干了八年,天天被你小日本追得钻老林子,睡荒屯子,嚼雪团啃树皮,受的不是人罪,这回逮着一个出气的机会,如何肯轻易放过!你不交枪,我就打你,反正你是在投降仪式上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签了字的,这就好比跟打缚了膀子的人似的,未必你还敢还手不成?这样,部队软吃硬拿,多多少少还是接收了一些日本军队的投降,其中还包括一些日本垦荒团。 在共和国名将的史册上应该记载着他的名字。疆场上他曾叱咤风云,犹如惊雷奔鸣,屡建奇功。然而他的鲁莽和桀骜不驯也导致了“青树坪”一战的失利。战争结束了,他辉煌的戎马生涯也戛然而止。这位冷峻、果敢、粗犷、坦直的巴顿式将军该如何面对没有了枪与炮、血与火的新生活呢?与妻子儿女的悲欢离台、生生死死,世态的冷暖炎凉、命运的大起大落……这一切令他感到迷惘和困惑。在尖锐的性格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冲突中,他艰难地调整着自己,重新塑造着自我…… 小说以厚重凝练的笔触,在几十年历史的时空转换中,谱写了一曲跌宕曲折的人生命运交响乐。贴切微妙的心理活动,深切感人的人物刻划,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写,凄婉悲壮,令人动情深思。 我是太阳:1956年8月生于重庆市,蒙古族。祖籍湖北麻城。当过知青,工人,新闻记者,自由写作者,文学刊物编辑,现为武汉文联专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学院院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从事小说的写作。著有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三十余部;短篇小说三十余部;电视剧剧本三部;出版有《邓一光文集》(四卷本),各类文学专著二十余部。作品多次被选载、介译到海外及入选各种版本的年选。 在邓一光的获奖作品《我是太阳》中有这么两段话:他们是太阳,真的太阳!没有什么能击倒他们!就算击倒了,第二天黎明,他们还会不屈不挠地升起来,继续燃烧他们的命!这也许就是邓一光本质的写照,他是一个勇敢、坦率、不顾一切、信念专一、执著而具备超凡的爆发力和韧性的邓一光。邓一光的母亲是蒙古族,他的血统里多少继承了蒙古人的特性,他的很多作品都喜欢以草原为背景,他特别喜欢马。 他的写作就像他本人一样极富个性,写作就是我的呼吸,跟别人没有关系,我是为自己而写作,他对我反复强调
20世纪30年代,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常有两位老教授聚会聊天,分享对方的种种古怪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很多年后,这家酒馆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圣地,因为那里孕育了两部关于信仰与想象的伟大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左琴科是位超越时代、生前引发巨大轰动的作家,他那看似荒诞的现实主义作品和生活如此贴近,街头的扬尘、商品的质次,一些民警的耀武扬威,抽奖中彩后亲人的反目,保姆每天拿主人的小孩当道具在街上骗人敛财,等等,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复又陷入深深的忧思——简直就是果戈理的“含泪的笑”!
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广西作家东西作品 父亲牛正国突然失踪了,我和姐姐牛红梅、哥哥牛青松在没有父亲的天空下慢慢成长。母亲何碧雪改嫁。牛红梅经历了数种不同的爱情。牛青松长期寻父不到而沉尸北仑河。我和姑姑牛慧越过他的尸体,到越南寻找父亲。父亲找到时,我们看到了谁也想不到的结局……我为拍电视剧,请求金大印帮助,他以做我的姐夫为条件。这是一部漫画的现实,在幽默和夸张之中再现了那动荡年代的人的变化过程。该小说已被改编为20集同名电视剧及电影《姐姐词典》。 耳光响亮:田代琳,笔名:东西,著名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长篇小说《后悔录》分别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2005年度小说家奖和《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奖;本人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不要问我》、《猜到尽头》、《东西作品集》(四卷)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现为广西民族大学作家。 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1996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该作品写一家三口人,一瞎(父亲)、一聋(儿子)、一哑(媳妇)的生存状况,他们听不到看不见说不出,生活在封闭的内心世界里,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艰难地沟通着,其乐融融。但外部世界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伤害,当他们生下健康的第三代后,第三代听到的第一首歌谣,竟是对他们一家人的人身攻击,于是一个健康的人和瞎子、聋子、哑巴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