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为中学生谈艺术科学习法(1)

作者:丰子恺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8

|

本章字节:7936字

总说我回想自己做学生时的经验,觉得艺术科最容易上课,同时又最难学得好;回想自己做教师时的经验,也觉得艺术科最容易塞责,同时又最难教得好。艺术科在性质上是一种难学难教的课业。我在《美术讲话》栏中,在《音乐入门》1(1《音乐入门》,丰子恺著,上海开明书店1926年10月初版。——校订者注。)中,在《西洋名画巡礼》2(2《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著,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6月初版。——校订者注。)(皆开明版)中,曾经零零星星地说过关于艺术学习法的各方面的话;现在不过概括而作系统的叙述,愧无新颖的捷径可以指示读者。但想来想去,这样难教难学的课业,恐怕不会有特别新颖而速成的捷径。艺术科学习上倘有捷径,其捷径一定是丰富的先天与切实的功夫所造成的。


先天的厚薄听命于造物,非我们所能左右。所谓功夫,便是本文所指示的数点;能身体力行,便是切实了。现在先就一般艺术科学习法上的三要点叙述之。


第一须耐劳苦学习一切功课都要耐劳苦,这是谁也知道不必多说的话。但现在说艺术科学习法而第一指示这一点者,另有特别用意。第一,现今有一班学生误认艺术科为娱乐玩耍之事,以为习英文演算学必须着力,而唱歌描画可以开心,故不耐劳苦。第二,又有一班学生误认艺术科为性质暧昧而好歹没有确实凭据的东西,以为英文算学不用功须缴白卷,但图画唱歌没有缴白卷之理,无论如何描些总可缴卷,无论如何唱些都可过去;他们以为画的好歹,唱的高下,大半任先生随意说说,哪有像英文算学一般确实的证据呢,因此也不肯耐苦学习。因为现今的学生间盛行这两种误解,所以现在我要第一提出“须耐劳苦”的一事。


这种误解的来由,一则由于现今我国艺术文化不发达,展览会稀少,音乐会尤罕,工艺品恶化,一般美育废弛,社会人们不得认识艺术对于人生的切实的效果,遂轻视艺术研究。二则因上述的原故,学校中的艺术科变成没有背景的孤单的科学,办学者也不过在课程表中添注这一项学科,具文而已,少加注意。遂养成一般学生轻视艺术科而不肯耐苦研究的习惯。普通人们的研究,全靠有社会背景在那里鼓舞,奖励,劝勉,方才肯出力耐劳。现在我国没艺术文化的背景,故一般学校中的艺术科难免废弛,一般学生对于艺术科学习难怪不肯出力。但废弛与不肯出力是互相为因果的。社会背景的成立实有俟于青年学生的研究的出力。故我们可从这方面鼓励劝勉。


凡艺术必以技术为本。不描不成图画,不奏不成音乐。凡技术以熟练为主。技术不能像数学地凭思考而想出,也不能像哲学地一旦悟通,必须积蓄每日的练习而入于熟达之域。对于技术没有宿慧,无论先天何等丰富的人,要熟达一种技术也得积蓄练习,不过较常人快些。对于技术没有良书,无论何等著名的《画法》,《唱法》,《奏法》,其对于学习者的效用也只有像地图对于游历者的效用。地图无论何等精详,游历仍靠自己拔起脚来走,不过有了地图可少走些错路。技术是日积月累的功夫,不是可以取巧的。试看完全没有学过画的人,天天看见世间的人,而不能在纸上描出一个完全的人形;完全没有学过音乐的人,天天在说话呼啸,而不能唱出一个正确的音程。倘要导之使能描写完全的人形,使能歌唱正确的音程,除了使他循步图画音乐的基本练习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可知形的世界与音的世界自有门径,非日积月累地磨练技术无从入门。尝闻有记忆力强大的人,在一星期内完全谙记一部西洋史。但无论天分何等丰富的人,决不能在一个月内完全通过绘画音乐的基本练习而修得自由表现的技术。


故学习艺术科第一须有恒心而耐劳苦。技术练习须每日为之,不可间断,故必须有经常继续的恒心。技术练习必须熟达一课而进行次课,不许躐等,故必须耐劳苦。愈能耐劳,所得进步愈多。这犹似种田,怠于耕耘者少得收获,勤于耕耘者多得收获。


第二须涵养感觉艺术科性质与别种学科不同,英文数学等须用智力而记忆理解,图画音乐则须用眼和耳的感觉而摄受。艺术必须通过感觉而诉于吾人的心,故学习艺术科必先涵养其感觉,使之明敏而能摄受艺术。若感觉不明敏,则艺术无从而入。感觉的明敏与否固有关于先天,但一半是人类的习惯使它闭塞的。人类日常生活的习惯,重用智力而忽略感觉。譬如走进一室,眼睛感觉到了室内的光景之后,心中立刻分别其为某人,某器具,某物件,及其人在室中所干的事情等而忙于运用思虑;极少有平心静气而用视觉鉴赏这室中的人物器什的姿态,形状,色彩的机会。又如听人说话,耳朵感觉到了其人的声音之后,心中立刻分别其所说的话的意义与作用而忙于运用思虑,绝少有平心静气而用听觉鉴赏其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机会。这原是当然之事:入室若不分别室中的人事而一味呆看,其人就近于疯痴;闻人说话若不分别意义而一味听赏,其人便像聋子了。但习惯之后,思虑因常常磨练而与年俱进,感觉则没有磨练的机会,仅为知识收得的方便,而本身的机能几乎闭塞了。


艺术科便是磨练感觉本身的机能,使之明敏而能摄受美与艺术的学科。但欲受磨练,必须先有准备。准备者,就是练习屏除思虑而用纯粹的耳或眼来感觉自然界的声或色的功夫。切实言之,果物写生时须能不念其为可食的果物而但用净眼感受其形状色彩的姿态,唱歌听琴时须能不究其歌曲的意义而用净耳感受其高低长短强弱的滋味。总之,能胸无成见,平心静气地接待自然,用天赋的官能而感受自然的滋味,便是艺术科学习的最好的素地。艺术中并非全然排斥理智的思虑,艺术中也含有且需要理智的分子,不过艺术必以感觉为主而思虑为宾,艺术的美主在于感觉上,思虑仅为其辅助。具体言之,果物的写生画的主意是示人以果物的形状色彩之美,并非告诉我们世间有这样一种果物(博物图却正是这样的,故博物图不能成为艺术)。不过我们鉴赏了形状色彩之美而又附带地知道其为果物,所感的美可更确实。至于音乐则本质上与思虑关系更少,几乎全是感觉的事业了。


故学习艺术科须用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的态度。学习其他学科重用智力,学习艺术科则重用感觉。前者是钻研的,后者是吟味而摄受的。知识学科上课时需要理解,思索,记忆。上课的所得不在于上课时间,而在于其理解,思索,记忆的知识。艺术科上课时只要感受,这一两小时的经验正是艺术科的所得,打了下课钟以后其所得即便完结。前者所得是过后的结果,后者所得的是当时的经验。前者犹似听报告,后者犹似看戏;报告可以托人代听,看戏不能托人代看。故艺术科的上课时间特别贵重。别的功课可于下课后自修;艺术科则自修甚不方便,其修习时间大都只限于上课的数小时内。故在这数小时内,学者务须充分准备而享用。准备者,就是屏除思虑,平心静气地摄受形色声音的感觉;享用者,就是通过了明净的感觉而尝到艺术的美。


尝见有一种学生,抱了要学某种绘画的成见而学画,或抱了要学某种唱歌的成见而学音乐。又有一种学生,注重每学期描几幅画,唱几曲歌,似乎幅数与曲数的多便是艺术科的成绩的进步,因而上课时力求画的完成与歌的唱会。照上述的涵养感觉之说看来,这等都是不正当的学习法。这便是感觉的不明净,学习法的歧途。


第三须学健全的美所谓不健全的美,第一是卑俗的美。例如月份牌式的绘画,以及一种油腔滑调的音乐,其美都是不健全的。然而这种卑俗的东西,都有一种妖艳而浓烈的魅力,能吸引一般缺乏美术教养的人的心而使之同化于其卑俗中。这实在是美术界上的危险物。加之投机的人善能迎合俗众的好尚而源源地制造这种艺术品,故其流行甚速,风靡极易。纯正的美术经人尽力提倡而无人顾问,卑俗的美术则转瞬间弥漫于到处。这是因为凡纯正的进步的美,不是仅乎本能所能感受的,必伴着理性的分子,有相当的理性的教养的人方能理解其美。卑俗的美则以挑拨本能的感情为手段,故无论何等缺乏理性的教养的人也能直接感受其诱惑。欲享受高深的快乐,必费相当的辛苦。全然不费辛苦而享受的快乐,必是浅薄的快乐;所费的辛苦愈多,所享受的快乐亦愈深。


人们接近卑俗的美术品时,往往因为这是自己所能懂得的,故竭力称赞而爱好之。但他们忘记检点自己眼力。他们把自己固定在低浅的程度上了。倘能回想自己的眼力的深浅与正否,而虚心地窥察美术全野的状况,必能舍弃现在的浅薄的美而另求进境了。爱好高尚的美犹如登山,费力较多,但所见的景象愈远愈广;爱好卑俗的美犹如下山,顺势而下,全不费力,但所见的景象愈近愈狭,其人愈趋愈下了。凡卑俗的美必全部显露,反之,高尚的美则必有含蓄。卑俗的美,一见触目荡心,再看时一览无余,三看令人欲呕。高尚的美则初见时似无足观,或竟嫌其不美,细看则渐入佳境,终于令人百看不厌。外国漆匠所绘画的广告画是其一例,《孟姜女》一类的俗乐又是其一例。那种广告画画得形态逼真,色彩艳丽,能惹起远近行人的注目。


但细看其画法,完全出于机械的模仿与做作,浮薄令人可厌。《孟姜女》一类的俗乐,初听时觉得其旋律婉转悠扬而甘美,但多听数次便感厌倦,肉麻,因厌恶其乐曲而一并鄙视其唱奏者。故显露与含蓄,可说是美的深浅高下的分别的标准。但这仍须用主观去判别,主观缺乏教养的人,仍不能知道何者为显露,何者为含蓄。游戏场里不绝地在那里唱奏《孟姜女》一类的俗乐,可见听众中定多对于《孟姜女》百听不厌的人。大书坊大公司正在努力征求而大批发行广告用的时装美女月份牌,可见社会上定多此种绘画的欣赏又崇拜者。这样看来,上述的分别标准徒托空言,不能实际有效用于学习者。故欲教人辨别美的高下深浅,不能从客观上着手,只能先教人自己检点其主观。自己检点是困难的事。但一方面能虚心而不固执,一方面再能信仰美术的先进者而容纳其指导,即使最初不正确的人,后来也能体会健全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