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音乐与文学的握手(上)(2)

作者:丰子恺

|

类型:诗词·散文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8

|

本章字节:6676字

一舞蹈的要素看到了音乐上这两个音乐的要素,又详知了音乐行于事实上的情形,以及音乐与使我们感到的感情之间的关系如何密接,我们就不得不惊叹了。例如极迅速的运动必使我们的心情昂奋。因为极迅速的运动是非常的,故往往有听了突进似的allegrovivace(活泼的快板)之后,虽立刻保持平静的态度端坐在座上,而仍抱着气息郁结似的感情的。缓和,平等,堂堂的进行(拍子)给人以悠扬与沉着的感情,或充塞我们的心胸以壮大的感情。规则整齐的运动,即一切音长短相同,无论何物都不能抵抗似的步伐堂堂的进行,例如柴科夫斯基(schaikowsky,俄罗斯现代乐派大家)的《悲怆交响曲》(paheicsymphony)的雄壮伟大达于极点处,给我们以一种压倒的势力的印象。徐徐地增加速度的所谓accellerando(渐快),必是刺激的,激励的;riardando(渐慢)通例多镇静的,安息的。但须注意,有时运动的徐缓化是镇静的正反对的,颇有兴味。例如到了长的顶点的终了速度忽然悠扬,变成堂堂的态度。何以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悠扬不迫的态度,在极真挚的时候我们用了沉着和从容而临事,这悠扬的态度便是暗示平静与沉着的。


二歌谣的要素再考察表现的歌谣的要素时,先要晓得下面所述的一般的规则的事实:即我们用自己的声来发音时的必要的努力愈大,无论其音怎样发出,在我们的感情上就愈加昂奋而激励。所以强的音比弱的音愈加激励的,高的音比低的音愈加鼓舞的,何以故?因为大且强地歌唱,比微弱地歌唱需用更多的气息,故胸廓筋肉的活动的要求更多;又高歌时声带的紧缩必比低歌多,故牵动声带的筋肉的活动的要求也更多。弱声渐渐地加音量而使之强大起来的crescendo(渐强唱或渐强奏),必泼辣而有鼓舞听者的精神的力;反之,力渐渐减小起来的diminuendo(渐弱唱或渐弱奏),必有镇静人心的作用。通例顶点(climax)半用渐强唱(渐强奏),半用愈升腾愈高的旋律作成;反之,“沉下”半用渐弱唱(渐弱奏),半用渐次降低的旋律作成。


更进一步,旋律突然升腾或下沉,即飞跃,有比一度一度地徐徐上行或下行更强的表现力。所以循音阶而升降的旋律,没有像大步跳跃的进行那样的显著的表现力,而在我们心中唤起比后者更为静稳适度的感情。dixie(《迪克西》)比yankeedoodle(《扬基歌》)(二者都是美国民歌并载在一般唱歌所通用的101bessongs《101首最佳歌曲》中)富于元气,法兰西国歌比英国国歌多含锐气,也全是这个理由。搜集许多性情各异的作家的旋律,来检验活泼的活动的气质的人到底是否比冥想的柔和的作曲家多用跳跃的旋律,定是很有兴味的事。恐怕拥着绝伦的气力与精力的贝多芬(beehoven)必是多作大胆的轮廓的旋律的。在现代,据说施特劳斯(richardsrauss,18641949,德国现代民族歌剧家)的旋律中飞跃之多,恰好比蚤虱。


三表现方法的协和音与不协和音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音同时鸣出而能融合,听起来觉得滑润的,为“协和”(consonan);反之,各音不能互相混和,粗硬,锐利,溷浊地响出的,为“不协和”(dissonan),do与mi是协和的,do与re是不协和的。普通音乐上常避去不协和音,但近代音乐上却很多地使用了。何以近代音乐多用不协和音?有种种的理由。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为了要使表现力强大。


不协和音在哪一方面是表现的呢?大约可举下列的全然不同的二方面。第一,强的不协和音实际上都是刺痛我们的耳的,我们立刻在心中把它与苦痛的感情及思想连结,所以用不协和音,可使悲哀的音乐或悲剧的音乐非常雄辩起来,感动力强起来;在某种情调的时候,我们的耳不喜听协和音而反喜听不协和音,恰好与我们的心欢喜悲哀同样。因了这样的理由,所以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symphonyeroica)中最伟大的一处顶点用像下图所示的粗暴触耳的和弦来结束。


倘单奏这一段,使人只觉得不愉快,但放在《英雄交响曲》的激动的第一乐章中的正当的地方而演奏起来,就使人感到这音乐的激烈的热情用了别的一切所不及的强的力而闯入听者的胸臆来。


第二,倘能明白感得二个以上的旋律相并而自由进行而其结果自然地生出不协和音来,听者的注意就集中在这等旋律的差异上,其音乐的表现力就更强。举浅近的例来说,无论哪个家庭,任凭何等地琴瑟和谐,倘然夫妇之间或其家族的各方面都有个性,总不会有经常不断的完全的调和的,如果有绝对的和平永远继续下去,人生恐怕已平凡乏味得极了,乐曲好比一个家族,其中的旋律是各有特独的性癖的一员,故二个以上的旋律一同进行,是必然要起一点冲突的,这冲突名为“不协和音”。过于剧烈的冲突,自然不好,这点在家庭也如是,在音乐上也同理,但这不协和音稍粗暴一点的时候,就可使音乐的效果非常地强,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这不协和音能显出各旋律的独立性,使各旋律的特性——差不多可说是个人性——彼此对照而力强起来,这等不协和音有时在音乐中只添一点异味而使之有趣,有时又往往赋音乐以可惊叹的强与粗刚的力。


下面的图中含着一点妙味的不协和音。这是有名的歌剧《卡门》(carmen)的作者比才(georgesbize,18381875,现代法兰西歌剧家)的有名的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l&aposarllěsie


e)中的一节。


右手弹的(即上面一行)二个旋律,在管弦乐是用两支笛吹奏的,左手弹的(即下面一行)伴奏部,是用弦乐器演奏的。试先拿最上方的旋律来与伴奏一同弹奏,次拿第二个旋律来与伴奏一同弹奏,可以听出两种合奏都是很融合的。以后再拿两个旋律来与伴奏一同弹奏时,就听到在附星印的地方所起的不协和音非常粗硬触耳,但是要注意,这不协和不但是许可的,正因为有这不协和音,而两个旋律的差异点得更显著地分明地响出,在全体的效果上看来反而是有愉快的感觉的。比方起来,这犹之恋人间的口角,只是一刹那间的事。骤雨后的风光更加明媚似地,结局反而使相思的二人互相坚加其对于对手的爱与恋。


会议中的议员各重自己的职分,热心地主张自己所认为可的意见的时候,这会议就带生气,有时弥漫着杀气似的力。反之,像在有一种妇人会中所见,有的各作上品妇人的态度,没有主张自己的意见的热诚,有的没有怀抱着主张的意见(个性),只是举止闲雅,态度驯良而盲从别人的,骤见好像完全调和,其实是无人格的偶像的默从与盲从,生气当然没有,趣味也一点看不出。乐曲中的旋律的进行也与这同样。各自专念于自己的任务,用了非常的生气而前进的二个以上的声部的进行曲中自然地生起的不协和音,往往给音乐以有如动物的强大的力。这样效果在耳上听起来或者觉得苦,也未可知,但在心中是极刺激的。今从现代最大的作曲家之一的施特劳斯(richardsrauss,18641949)的作品中摘取下图的一例,以明证这种效果。


在惹起世人是非之议的,他的有名的交响诗《英雄生涯》(einheldenleben,1898)中的一个伟大雄壮的顶点(climax)的终结处,他把管弦乐分为三组,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及小号(violin,vio,flue,oboe,cri,andrumpe)诸乐器取如前图(a)所示的泼辣而生气横溢的上行音阶而进行,同时八个以上之多的圆号(frenchhorn)大声地吹奏如(b)的下行音阶,又长号与大号(rombone,uba)皆奏(c)的和弦以为上两者的基础。要把这全体用钢琴(piano)弹奏,是困难的。梅森(d。gregorymason,即本篇所本的aguideomusic的著者)用如(d)的结合形式在钢琴上弹奏,结果得到下列两个可注意的点:即第一,各旋律在许多地方互相“踏踵”,第二,一听懂了这旋律的移动的方法,就可了解因互相踏踵而起的粗杂味能使旋律更加泼辣,进行时的堂堂的威严更加强,而赋予这第一节以无比的光辉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