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李后主的故事问君何如东流水,一洗铅华万古愁(2)

作者:郦波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19

|

本章字节:6234字

首先第一条就是,李煜在大周后重病期间以及她死后的那种深情哀悼的表现没有装的必要,而且要装也不可能装成那样。我们知道李煜当时的身份是一个皇帝,在中国古代所有的皇帝中,对女人有真情的那是凤毛麟角,把女人当玩物的那是比比皆是。即使唐明皇好像对杨贵妃三千宠爱集一身,当面临政治前途的选择时,也还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那个他曾经海誓山盟过的绝代佳人。所以作为一个皇帝,李煜除非是真地对大周后有真情,否则他绝对没必要要表现得有真情。况且他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论李煜是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就是说他的纯真性格。他在大周后死后放弃皇帝的身份而自称“鳏夫”。在大周后的葬礼上,他悲痛万分,只能拄着拐杖才能行走。如果这些都是装出来的,那李煜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而应该去做一个小品演员了。而且,他在此后的一生里,即使与小周后结婚之后,他还不时有怀念大周后的词作出现,这些词往往都是些感人至深的创作精品,我想要是虚情假意的话,没必要装一辈子,装得这么辛苦吧!这些都说明了李煜对大周后的感情是真实的,是深厚的,是完全不必要用什么悲哀的样子才能渲染的。所以也就不存在用哀伤“以掩其迹”的说法。


第二个理由,正是这首《菩萨蛮》,也表现了李煜对大周后的在乎。我们前面讲过,如果这时候李煜已经完全移情别恋了,他作为一个皇帝完全没必要偷偷摸摸啊,你看词里表现出的完全是一幅偷偷约会的场景,就是怕有人知道,怕谁知道呢?我想,在李煜,当然是怕大周后知道。那么李煜为什么怕大周后知道呢?当然是怕伤害了她,引起她的误会,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这反过来说明李煜对大周后还是非常在乎的。当然,我们不排除这时候因为大周后长期重病在床,李煜已经喜欢上了来宫里探望姐姐的周女英。这里要顺便强调一下,据有些野史的说法,周女英是来宫里探望生病的姐姐的,并不是李煜刻意把她接来的。但为什么来了一段时间之后,只与姐夫见了面,却没与姐姐见面,史料里也都没有交代,可能是怕她见了姐姐重病的样子伤心,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周女英与李煜在这段时间产生了感情,那倒确实是史有其实的事。但我们退一步说,这也很正常,李煜作为一个男人,我们就不提他作为一个皇帝了,在古代的那个男权社会里,就算是在现在,你也不能因为他对大周后曾经有过的感情,就要求他要从一而终吧!我们的文化总是赞美、推崇那种绝对的、唯一的爱情,好像一次生命只能为一段爱情而来,那样才值得被称颂。事实上,这对于生命本身是并不公平的。为什么一段生命只能有一段真挚的爱情呢?枯木尚能逢春,老树还发新芽,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生命那么苛刻呢?只要在前后每一段婚姻与爱情里你都是真情、真心地投入,我觉得那就是值得称颂的人间真爱。所以虽然李煜在大周后尚未离去之前就与小周后发生了私情,这未免稍嫌早了点儿,但结合他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生活环境来看,我觉得这并不能就说成是他对大周后的背叛。


那么有人或许会问了,要说不是背叛,为什么大周后会至死都面向墙躺,不再见李煜一面了呢?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理由了,陆游在《南唐书》中写这一段大周后惊问小周后的故事时,在前面加了两个字:“或谓”。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听有的人说”,或者是“有一种传说是说”。也就是陆游对于这个故事的内容也不确定。此前并没有哪一部史书明确记载过这个故事,此后人们也大多据陆游的说法而来,但陆游本人对这件事都不能完全确定,又怎能把它作为李煜在大周后死后“哀而以掩其迹”的理由呢?所以大周后这种听说妹妹进宫了数日就至死把脸对着墙而不再看李煜一面的说法,我估计有很大的可能有民间演绎的成份。另外按史书中对大周后“通书史”的描写、以及她和李煜婚后生活的表现,还有她临死前将心爱的琵琶与臂上的玉环赠与李煜的表现来看,她不应该会做出这种“至死面不外向”的绝情之事。也就是说陆游和陆游之后的文人以这种很虚妄的事来判定李煜在感情上完全背叛了大周后,我觉得那是不能成立的。


李煜在大周后死后,并没有马上娶周女英为妻。而在为大周后守丧的期间,小周后也只是“少以戚里间入宫掖”,就是偶尔以亲戚的身份来到宫中与李煜相会。直到两年之后,李煜才正式娶周女英为妻,周女英也才正式被称为小周后。


李煜对小周后的感情依然很深,《南唐书》记载“后主甚爱之,被宠过于昭惠”,就是李煜爱她更甚于当时爱她的姐姐。只是小周后反倒不如她姐姐的命好。南唐不久就亡国了。小周后随着李煜一起被押送到大宋都城汴梁。接着,最悲惨的苦难岁月便到来了。


宋人王铚在《默记》一书中引龙衮《江南录》记载“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宛转避之。”就是大宋的那个流氓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小周后的美色,经常把小周后宣进宫里,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不让回来。每次小周后从那个流氓皇帝的身边回来,都要悲愤地大骂李煜。为什么要大骂李煜呢?就是骂他你这个没用的男人,连自己的女人也保护不了,让我这样的背负屈辱,被人欺负。这时候可怜的李煜只好以泪相对,默不做声,甚至有时要躲开小周后。但这并不能就说小周后对李煜就没有感情了。我们说这种骂不过是悲愤之语,口里是一回事,心里实在又是另外一回事。《十国春秋》里记载:“小周后以后主暴殒,悲不自胜,亦薨。”就是说在李煜死后,小周后也随之殉情而死了。所以她对李煜就像李煜对她,彼此虽在困境中,但却终究还是相互扶持,相互深爱着对方的。


那么李煜是怎么死的呢?清代诗人赵翼有句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正是在国家不幸与人生的巨大不幸里,激发并创作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悲情巨作。其中就有那首导致他死亡的名作《虞美人》。我的一位老师叫陈少松,他是国内研究古诗词吟诵的专家。他是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的弟子,也是从钱先生那儿学来的南派诗词吟诵的方法。我跟着陈老师学了点皮毛,据说古人在吟诵《虞美人》这首词时应该是这样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是要依平仄而吟诵的,所以像这首悲情巨作,我觉得用吟诵的方法来解读,更能体会到其中那份旷古的悲凉。据说当时人都是用这种吟诵的方法来读诗词的,所以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也听到了这首词,也被这其中的悲痛所震撼。但他震撼了之后,不是同情李煜,而是怕李煜有二心,所以就派人赐李煜牵机药,把李煜给毒死了。


李煜死的那晚,正是他四十一年前来这个世界上的那个日子,也正是中国人对男女情感寄托着美好愿望的那个日子。这个多情的种子李煜李重光,他的生日,和他的忌日,竟然都在七月七日的“七夕”之夜里!这更加平添了后人的无限感慨。我们不禁感叹,是造化弄人,是命运的劫难,才让他的人生、他的情感表现得那么丰富而动人!


事实上,我们沿着时光的轨迹,从远古走到唐五代,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是人性的力量赋予了爱情吸引我们的力量,是命运的力量赋予了爱情震撼我们的力量。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每一场经典的爱情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一种深刻的存在。所以我不得不感慨,我们东方情爱文化的深厚与博大。


唐五代以后,宋代拉开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另一场盛筵。爱情随即折射出别样的异彩!


让我们期待那些更美丽、更丰富的存在:《宋元明清的那些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