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后记我的一声叹息——关于小说《惟妙惟肖的爱情》的对话

作者:方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0:31

|

本章字节:6260字

提问:《长江商报》记者卢欢


回答:方方


问:《惟妙惟肖的爱情》的引子部分交代您很早(1990年代初)写过一组短篇,如《禾呈》、《金中》、《言午》。这一次的写作即是大学历史教授禾呈家的故事续写。跟过去写这种知识分子题材的相比,如今写作时的心境上有什么变化么?他们人生中的疑惑和茫然依然是最吸引您的地方?


答:变化大到令我自己难以想象。不对比不知道。我因整理即将出版的文集,把以前的这些都找了出来重新校对和修改。在重新的中,回忆起九十年代大学的状况,才发现大学的现况与当年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学老师们(以及其它知识分子)牢骚和愤慨的内容也全然一变。而时间过去也不过二十年。以前因为穷、因为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还相对单纯点。眼下则复杂得多。现在他们的住房条件、经济条件已然大大改善,但学术环境则更差。权贵们纷然到学校捞一票以及大学领导阶层的官本位化,还有更多更多让人觉得不可逆转的恶劣,都给人一种没有希望的感觉。如果说九十年代的知识分子虽然牢骚,但仍然对未来怀有希望,而现在的知识分子,对现状不抱希望的人就太多了。在大家心目中,大学几乎就是被毁了。


问:初看标题,会以为它是个爱情故事。其中也有一条线索讲到惟妙惟肖这对孪生兄弟的爱情。但恐怕读者读完后会反问:这哥俩的爱情哪能算是真爱?所谓的爱情几近虚无(在惟妙这里是“我愿意帮她这个忙”),脆弱得不堪一击。可以这般理解名字的双关含义么?


答:其实开始我是准备全力写这两兄弟的爱情,但写着写着,想法有了改变。而我本人对那些所谓真正的爱情原本就持有不信任感。所有爱情都是有条件的。有的人图实惠(男人女人都是。如惟肖和兄弟两人的母亲以及两人的前妻。),有的人看得透彻,对此会抱有另一种无所谓心态(如惟妙或他的父亲)。当然,后一种人,用世俗看法,是情商低。其实与其说是情商低,不如说是自私。有很多书生型知识分子,外在表现经常显得很自私。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不自私是什么样的。两代的人,或是两组不同的人(即读书永乐和读书臭屁两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完全不一样,但把他们摆在一起,都没办法评价谁对谁错。在他们那里,爱情是进行不下去的。


问:更有读者看到,这部讲述的“惟妙惟肖的爱情”只是个踏板,最终指向乃是“惟妙惟肖的时代”。正如禾呈所说,他看不懂这世界是什么东西被颠覆了。这让人联想到,您在发表前一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后说过,“这是一个充满混沌意味的世道”。在您看来,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天翻地覆的时代的一声长叹?


答:惟妙惟肖虽然是双胞胎两兄弟,他们与父母生活的时代全然不同。他们俩人有继承者亦有叛逆者。禾呈看不懂现在这个时代,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又何曾看懂过?所有的时代都跟他理想中的时代不同。这两个时代,呈现的外在现象反差如此之大,可谓南辕北辙,但本质上却是一样。都是不适宜知识分子存活的时代,都是不尊重知识的时代。甚至都是伤害尊严伤害人心伤害文化的时代。都不是一个好时代。


问:如果说草根青年涂自强最终被时代的灰尘掩埋,那么中的知识分子禾呈、惟妙则因跟时代拧着干而被它淘汰、贱看、无视。他们都不是能跟时代合作,不能随波逐流的人。为什么您会格外关注这样的人的命运?


答:其实禾呈和惟妙也不是我要完全肯定的人。他们有他们的问题。但他们至少有底线。他们至少尊重知识,尊重规则,以及尊重大学。而现在这些尊重都没有了。现在是无底线的为所欲为时代。尤其权贵,他们的贪婪无度超过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而在官本位领导下的学校,已经没有了大学的尊严,没有了学术自由的空气。一切都被权贵所玩弄。大量的知识分子(这种人哪个时代都很多)都迅速地向这些权贵靠拢以及尽可能谄媚。大学教师的恶质化是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的。这都是经常被人议论和痛骂的地方。但是,在与时代合作和与时代不合作的两类人中,我还是更喜欢不合作者。因为这个时代太坏了。


问:随着时代变迁,人的观念更是发生巨变。着墨最多的莫过于记叙各人物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年轻一代惟妙和惟肖的人生经历、观念就是上一代人禾呈和雪青的翻版,可能我们今天都见怪不怪了。但您认为这种现今社会里的普遍性现象其实是值得拷问一番的?


答:是啊。我特别想要强调的,就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是不同。即所谓:“他想要的,是不是你想要的。”在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也常会看到一些草包,什么都不懂,但凭着到处跟人厮混,照样春风得意。还有一些品行恶劣者或是投机者,居然可以混到在某些专业层面呼风唤雨,要啥有啥。他们不付出努力,只需搞好关系。这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他想要的,是不是你想要的?问过之后,我会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不同的人,我们所要的东西完全不同。所以,我根本没必要介意这些人。我只坚持我想要的就可以了。


其实,这样人的存在是没有办法的,哪个时代都有,打杀不尽的。中国的文化土壤,是非常适宜这样的人旺盛生长的。以恶行得善报,以小人之手段得大利之结果,我们看得太多了。所要说的就是,你不想跟他成为同样的人,就不必去跟他们争什么。你按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或做事就好。


问:坚守传统的禾呈觉得,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人,他们永远都互相匹配。勇于弄潮的商业大鳄表姐雪青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定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时代和人,他们彼此欣赏,不就够了?”如果替他们追问下去,互相匹配、彼此欣赏,这就够了么,您会作何感想?


答:这是没办法的事。时代状态的形成很复杂,也不是很短的时间。我们今天的时代成为这样,其实从禾呈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而禾呈时代的形成,也有前因。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仿佛突然发现今天和以前,已经判若两世。但其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禾呈在他的时代也不是一个适宜者,而到了现在,他仍然不是一个适宜者。


问:有个划分很有意思,将禾呈家里的人分为读书永乐派与读书臭屁派,而且大多数时候是后者占上风,前者被指是不懂社会、缺乏动手能力的书呆子。我感觉对这两派同样都存在批判,是这样么?


答:是的。禾呈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本来也是有着自己的问题。禾呈的成长时期,是中国政治运动最频繁的时期,他的生存状态一直是战战兢兢的状态。他的精神本来就发育不良。


问:在历史系博士毕业的惟妙的观念中,“任何一个朝代,商人都比读书人有钱,但他们永远也敌不过读书人在这世上被尊敬的程度。”可在最后,商人弟弟惟肖在学校礼堂讲发财史,吸引了众多学生,让他仅有的课堂“不攻自破”。这场读书人与商人、博士生与高中生的pk结局究竟说明了什么?


答:急剧变化的现实已经颠覆了他的认知。这是我们大学的问题。而大学出现的问题根子则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你想办什么样的大学?一所大学,以权贵为标准,这样的大学,其实可以不办。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出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一切都向钱看,成功与否,以是否赚到大钱、是否当上大官为标准。他们传达这样的理念,而大学也与社会毫无差别,他们也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念。(或许他们嘴上没有说,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全都如此。)这些观念怎么会不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带着这样的观念进入社会,他们只能促使社会的价值观更加恶劣。说到底,大学的恶质化,加剧推动着这个社会的恶质化。所以我说,这篇其实只是我的一声叹息。因为一切都难以逆转。


后附:九十年代初的短篇《言午》和《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