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格雷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2:09
|本章字节:10406字
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动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动力。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爱的,后来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二)要注意心理卫生。不要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三)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你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四)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独自喜欢一个异性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想让它熄灭,会更难做到。
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珍贵的友谊。
青少年的青春期焦虑症
焦虑,是人们对不确定事件的担心。适度的焦虑能够帮助你避开有危险的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等等。但是过分的焦虑就会影响生活。焦虑症的产生与性格、童年经历、应激事件(比如重大生活事件)等有关。
部分焦虑症患者会有较明显的强迫性思维,比如老是控制不了的去想担心的事情。不过,有强迫性思维未必就是强迫症。任何一种心理障碍的诊断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没有经过标准的专业诊断之前,也不用妄加猜疑。如果经过诊断,确定自己确实患了强迫症,也不要过于担心,而应该寻求方法自我解决,或则找专业人士做心理咨询、治疗。
自我治疗之方法。
(一)消除恐惧心理。现代人每天要应对太多的刺激,很容易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不要产生过大的恐慌,要理性的面对。要知道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一样,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有,只是心理学近现代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疾病有了较为统一的命名、分类、诊断标准。
(二)面对现实。当症状出现了,不要害怕或者焦躁,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如果因此而越加紧张,就越摆脱不了,而且还会越加严重。要尽力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深呼吸,告诉自己没有关系,过会儿就好了,以后会越来越少,然后做自己该做的事。运用森田疗法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三)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多进行一些户外运动,多与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早睡早起,按时作息,这样也会形成健康的身体。
(四)自我剖析。在你有时间的时候,不妨进行自我剖析。回忆起自己做过的正确的与不对的事情,对于自己的缺点告诉自己要把它改正。深刻的自我分析对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思考它产生的原因,回忆你的成长历程,不仅要想,最好周期性的动笔写下来。配合心理治疗,会使这个过程缩短、轻松一些。
心理治疗。这里的心理疗法我们就是指的是求助于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流派会有不同的技术和方法。现在倾向于在人本主义的咨询关系上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以下简单介绍3种常用的心理疗法:
(一)古典精神分析疗法。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结合催眠,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大量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二)行为主义学派的行为疗法。包括系统脱敏法、思维阻断法、宣泄法、模仿学习等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和暴露疗法。即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逐渐放松。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以是否让患者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
(三)森田疗法。通过解释、指导要求患者对症状“顺其自然”,采取不怕、不理和不对抗的态度,“为所当为”,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使症状逐渐从意识中淡化以致于消失。
通过自我调节,再结合心理医生的治疗,这种强迫症状很快会从你身上消失。
青少年正确面对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相比较成人,青少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尚未完整,所以对挫折往往不能够清楚的认识,容易走入误区。心理学家指出,其实挫折本身对青年的影响不太大,真正引起挫折感或者相应行为后果的,是青少年对挫折的看法和挫折在青年心中留下的阴影。对挫折事件错误的认知评价,才是导致消极后果的真正原因。
心理学家声称:13、14岁和17、18岁的青少年为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青少年愈加走向“独立”。这一阶段的青年人,个性不完善,独立倾向与依赖性共存,让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动荡,热情、冲动与矛盾。性格上,他们往往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与好胜心过强,容易偏激,世界观不明晰,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耐力不强等。因此,在现实中,一旦碰到不顺利时,就会手足无措,心情沮丧。在此阶段,青少年的思维很容易陷入误区,想事情很偏激。男青年在这一时期的处事上面有如下特征:
一是想事情与做事情都过于绝对化。男青年在为人处世上面不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缺乏对变故的思想准备。有这样的想法,青少年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二是容易以一时一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甚至否定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以点概面,以偏概全,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因全面否定自己或他人。三是很容易放大事情的严重性,对事情的后果想得过分严重可怕。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少年遇到挫折容易因自畏、自悲,一但遇到挫折就容易意志消沉,导致心理失调,甚至企图自杀,以逃避问题。
青年少年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另一原因是,青少年所承受的压力不被理解。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学习时间最集中、学习最关键、最艰难的时期,为以后的生活与工作打基础的阶段。这一时期,学习上的很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青少年去面对、去适应,诸如学习内容的变化、课程与作业的增多、学习与考试中更加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等等。这就要求青少年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但受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制约,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或考试失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面对此问题,不仅青少年自己要懂得如何调节,而且更重要的是家长与老师也要帮助其减压。
父母老师的不理解会造成他们的无助感。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极大的期望,从幼儿时期便开始对其培养,让他们去实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青少年一旦未能达到成人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就会招致成人的不满和责难,这给青少年极大的压力并会造成强烈的挫折感。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容易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感,也容易使青年陷入焦虑状态。多老师不能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情绪障碍,导致师生之间产生无法沟通的障碍与对抗,最终造成青少年厌学。所以家长和老师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症结所在。
面对青少年出现的挫折和情绪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细微情感变化,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细致引导,通过诱导、劝说改变青少年对失败的挫败感,正确面对失败。另一方面,青少年自身也要善于调节自己,用正确的观念来激励自己。
面对失败与困难,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会以下几点。
(一)合理地确定目标。应把目标限制在孩子能力之内。目标太高,不停地追求自己能力不及的目标,结果只能是挫折及悲观失望随着自己的这种追求步步加深;目标太低,自身的能力则难以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同样会产生能力受挫之苦。
(二)主动地参与实践。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学会在实践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这样就能逐渐提高青少年的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
(三)面对孩子情绪问题,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让他们尽情倾述,将自己的问题全部倒出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掌握合适的安慰的办法,切勿一味责骂或进行刻板教育,做孩子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与悲伤。
专家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又是一生发展中最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的阶段,加上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良好的心理调节无论在这一时期还是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更凸显其现实价值。
青少年的自我心理调节
对青少年而言,虽然心理状态受着各种各样生活环境的制约,但是,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消极因素,促进与维持心理健康。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我的心理调节。自我调节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青年时期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地分析周围所发生的情况,冷静地、妥善地对待各种事情,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
(二)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年轻人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把主观的要求同客观条件的限制结合起来考虑,选择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并不断反省自己,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否则,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影响心理健康。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以善意的态度与人相处,而不以敌意的态度对人;尊重他人,而不强加于人;真诚地鼓励与赞美,而不是虚伪地恭维和奉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难免发生误会,宽容大度会赢得尊敬,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保持健康的身体。加强个人体魄锻炼,有利于调节人体各部分器官的生理机能,增进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精力,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五)保持稳定的情绪。稳定使人心境安定,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三者之间应富有节奏。有的人情绪极易波动,忽而兴高采烈,忽而愁眉苦脸。情绪不稳定,容易使人心理失去平衡,时间一长就可能心理失调,导致心理疾病。
(六)改变不良习惯。不良习惯是实施正确行为的障碍,有害于身心健康。改变的方法可分两步:第一步是习惯冻结,使自己与不良习惯的环境、条件、来源隔离,严格自我评判,设计新的行为标准;第二是习惯转变,加强自我监督,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友善地与同伴、朋友交往,这样能促进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领会生活的乐趣。如果经常与集体隔离,易养成孤僻的性格,影响心理健康。
。x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