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司马懿密盟孙刘(2)

作者:李浩白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2:58

|

本章字节:7230字

司马芝见自己这个堂兄坐席未暖就直奔主题而来,显得似乎忒心急了些,便也不立即接口回答,只是一边揩着眼泪一边在心底慢慢思忖:平日里听父亲谈起司马懿都是“沉笃敏达、智计绝伦”,今日一见却似这般浮躁?莫非目前情势当真已有燃眉之急了?他心神一敛,当下正了正脸色,拱手答道:“仲达二哥,遵照伯父大人的指示,父亲大人在临终之前已秘密约见了诸葛亮,将您作为‘身在曹营,心怀汉室’的内应死士推荐给了他。日后,牛恒大哥就是您和诸葛亮之间秘密联系的‘特使’。他专门负责在你俩之间传递信息。”


司马懿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这个……诸葛亮是不是真的相信了叔父大人的话?芝弟,依你看来,他会不会在日后的交往中真正信任为兄呢?”


司马芝深深沉吟了片刻,语气有些犹豫地答道:“这个……小弟也不敢十分肯定。不过,据小弟在场亲眼所见,诸葛亮起初还是有些半信半疑的;但他听到您曾经卧府三拒曹操征辟的事迹之后,似乎便有七分相信您是汉室怀忠之臣了。”


司马懿未置可否,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眉尖忽地一挑,冷不丁地问了司马芝一句:“芝弟,你看刘备、诸葛亮等这一次为何径自逃往江夏郡而不逃向长沙郡呢?”


“据小弟所知,刘备、诸葛亮在荆州一向与刘琦交好,而且刘琦为人比较宽厚,不像刘磐那般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所以,刘备、诸葛亮只有投奔到刘琦的江夏郡,才会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司马芝略一思虑,便侃侃而答,“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江夏郡也比长沙郡要优越一些。它位于长沙郡、桂阳郡之东,实际上就是以这两个郡为屏障,曹操若要沿长江打到江夏郡去,非得先行攻下长沙郡和桂阳郡不可。”


司马懿微微颔首,又细细问道:“为兄听人介绍这里的形胜要塞之情况,荆州之根本乃是在长江以北,其中南阳、襄阳、南郡为第一等要地,江夏郡、长沙郡为第二等要地,武陵、零陵、桂阳等为末等要地。曹操现在一举侵占了南阳、襄阳、南郡三郡,已得荆州全境要塞十之六七……却不知刘备、诸葛亮他们据守江夏郡究竟能有多大作为?”


“仲达二哥,江夏郡一带险山恶水居多,尤其是夏口城正居汉水、长江汇合之处,依山傍水,易守难攻。”司马芝仍是十分耐心地回答道,“刘备、诸葛亮他们这时跑到那里,举旌进取自是大大不足,但负隅自保或许还是勉强可以的……”


“在夏口城‘负隅自保’?那也经不起曹操大军兵分两路,从汉水、长江顺流并进、南北夹击啊!刘备、诸葛亮在那里终究是坐以待毙、苟延残喘啊……”司马懿先是轻轻点了点头,后又徐徐摇了摇头,“为兄心底倒有这么一个猜测:倘若刘备和诸葛亮乘势以夏口城为据点,回过头去拉拢江东孙氏作为外援助力一齐对抗曹操呐?那么,这个时候的夏口城岂不成了目前荆州全盘战局中的枢纽之处?”


听到这里,司马芝的双眉倏地一跳。如果说先前他对面前这个被父亲大人一直赞不绝口的“仲达二哥”还存有一丝隐隐的不服气的话,现在他已是衷心钦佩、五体投地了——司马懿的目光果然是犀利无比,一眼就洞悉了刘备、诸葛亮他们东逃夏口城的真正用意!他不由得微微张大了嘴巴,惊骇异常地失声赞道:“仲达二哥真乃神人也!诸葛孔明这等微妙精深的借尸还魂之计竟也被您一眼觑穿了……”


司马懿却有些不好意思地摆了摆右手,止住了司马芝的夸赞,脸色微微红了:“芝弟谬赞了。为兄哪有这等先知先觉、百算百中的神通?若是没有叔父大人的指点,为兄岂能觑破诸葛亮的这借尸还魂之计?”说到这里,他的喉头哽咽了一下,颤声而泣,“可惜如今叔父大人竟已溘然仙逝,为兄实是伤心至极啊。”


司马芝急忙陪着他揩了一阵眼泪,只道:“仲达二哥,父亲大人既已仙去,您身负我司马家‘扭转乾坤、后来居上’的宏图大任,切要节哀顺变,多多善自珍重啊……”


司马懿透过眼帘那蒙眬的泪光,瞧出了司马芝脸上隐隐有着些不解,便凝住心神,拭干眼泪,缓声而言:“一年多前,刘备第三次到南阳隆中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之时,诸葛亮向他侃侃畅谈了一席话……”他目光一掠,见到司马芝的眼中似有一片茫然,便知道他亦并不清楚这件事的底细,就继续讲了下去。


“诸葛亮当时是这样对刘备说的:‘自董卓专权构乱以来,天下雄豪并起,诸侯割据,几成先秦战国之局面。袁绍盘踞河北,曹操奠基兖州,刘表拥荆襄之众,刘焉父子据巴蜀之险,马腾一族称雄西北,孙氏兄弟坐断江东,其余袁术、吕布、张鲁等人跨州连郡而作乱者不可胜数。然而以上诸人,而今或灭或并,余者不过五六之君,实为天下一大变局。


“‘兖州曹操,比于袁绍,名微而兵寡,却能尽收汝、颍之奇士为己所用,故在官渡之役以弱胜强,一战而克袁绍,实赖荀彧、郭嘉等贤哲相助。如今,他已坐拥司、并、幽、冀、青、徐、豫、兖、辽东等诸州数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以揽人心,诏令一出,天下景从,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孙氏父子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以长江之涛而拒北兵之锋,国险而民附,周瑜、张昭、孙邵、鲁肃等皆为一时之俊杰,甘心而为其用,兵虽不多却足以自守,域虽不广却足以安民,举措之际审慎沉笃、后劲绵绵,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妄图也。


“‘反观眼下,荆州北据汉、沔,中亘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利尽南海,正所谓兵家必争之要冲也!如此佳妙的用武之地,而刘表父子皆庸劣无远志,不过一介守门之奴耳!岂是荆襄八郡士民可赖荫泽之明主乎?此正可谓上苍所以恩授主公者也,主公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风淳朴,钱粮充盈,天府之土,汉高祖恃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外不能御强虏,内不能制豪门,土蛮居南而肆虐,张鲁在北而兴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心散如沙,个个思得明君。主公既为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忠名布于八荒,思贤若渴,从善如流,倘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则结好于江东孙氏,内则广揽士庶之心,自守而有余,进取则伺隙。待天下有强虏自弱之变,中原有民心向汉之势,遂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以向宛城、许都,主公则亲麾益州之众出于渭滨,四方百姓谁不箪食壶浆以迎主公乎?诚然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司马懿这么滔滔然畅言而来,只听得司马芝目光熠熠,不禁拍膝击节而赞:“这个诸葛亮,平日里在山庄学堂上只是闷头读书,没想到他‘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竟讲出这样一番雄图大略来。仲达二哥,您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司马懿闻言,悠悠而答:“这些内容,都是叔父大人送来密函告知为兄的。大概诸葛亮的这一幅隆中对方略也曾经在暗地里和叔父大人切磋交流了许多次罢,不然,他哪会将它设计得如此完美无缺?只不过这等精妙的核心方略,他一定会缄藏于心决不轻泄,芝弟你自然是不得而知了。”


司马芝听了,禁不住暗暗点头。怪不得仲达二哥能够一眼就觑破刘备、诸葛亮“外结孙权、借尸还魂”的计谋,原来他早就掌握了刘备一派的核心方略,而且这核心方略——隆中对还是自己父亲告诉他的呐。看来,这世界上真没有什么先知先觉、百算百中的神人,关键是自己要耳目遍布、八面来风。


司马懿倒没太注意他在一旁的表现,而是径自循着自己先前的思路说下去:“那么,刘备、诸葛亮此番从汉津口逃往与江东孙氏毗邻的江夏郡,这就表明他们已经在实施其南阳隆中对‘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借力打力、伺取荆州’之大计的第一步了。说实话,如今情势紧急,为兄是迫切想和诸葛亮他们会上一面啊……”


“对这件事儿,仲达二哥倒不必过虑。”司马芝听罢,忽然颇为含蓄地一笑,“您有所不知,那诸葛亮此刻想必正日夜兼程地往青云山庄赶来呐。”


“诸葛亮正往青云山庄这里赶来?”司马懿微微一愕,“那日在汉津口堤上,为兄可是亲眼目睹他们当时全都逃上关羽、刘琦的船舰直往夏口城而去了呀!”


“二公子您大概还不清楚,其实那日在汉津口处刘琦带来的船舰之上,正暗藏着江东孙权派来的特使鲁肃。”牛恒也插话进来禀报道,“诸葛亮和他一碰面交谈之后,便已生了携手合作之意,商定了一齐悄悄潜回荆襄江北之地再来探个究竟。诸葛亮给牛某飞鸽传来信息,他俩明日便可赶到这青云山庄与您相会了。”


“鲁肃竟已赶到汉津口和诸葛亮接上了头?江东方面的手往荆州这边真是插得好快啊!”司马懿早在今年五月份于许都相府中见识过鲁肃“合纵连横、捭阖自若”的手段,对他做出此举倒也并不感到特别吃惊,只是赞了几句,“那个踞伏柴桑城的孙权实在当得起‘见机而作、迅捷如电’的赞语。看来,孙权于刘备、诸葛亮而言,确实值得一和。”


牛金在一旁听了,却不禁面现诧异之色:“诸葛亮、鲁肃二人这时居然还敢冒险潜入荆襄江北之境到这青云山庄里来?这不是自投死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