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多重人格障碍(1)

作者:姚尧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3:26

|

本章字节:12836字

“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因此精神分析,通常就是对潜意识的分析。”


你最早接触“多重人格”一词是在什么时候?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就是希区柯克的那部 1960年的黑白老片了——《惊魂记》。


后来这种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等,体验精彩之余也让大家对心理学更加心向往之。


多重人格有个对大家来说可能非常生疏的学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live ideniy disorder,简称did),可以从字面理解成分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有时候有人会跟你开玩笑说:“你是爱我的肉体,还是爱我的灵魂?”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多重人格障碍看做是一个肉体中装了多个灵魂,它们轮流来享用、驱使你的肉体。


“肉体”,就是你的躯囊,是你照镜子时镜中你的模样。


“灵魂”,就是你自己独有的行为模式、语音语调、习惯性姿势等。


比方说,你的亲人在家中等候你归来,这个时候楼道里响起了脚步声,很多时候他们不用眼睛,仅靠聆听那脚步声的轻重缓急便能分辨出来是不是你。而这个你独有的脚步声就是你“灵魂”的一部分。换句话说,灵魂就是你的气息,你的性格,你为人做事的方式……是人们常说的就算你化成灰他们也认得的东西。


多重人格障碍因为多重人格障碍简称为 did,所以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我们就称为 d吧。


d是个 27岁的黑人兄弟,他有很严重的头疼病,一天疼两次,一次疼半天,总之是很能疼。而且有一点很奇怪,他总是记不起头疼的时候自己做过些什么。


一次,又挨过了一个头疼难忍的夜晚之后,他终于忍不住选择去医院住院治疗。不知情的人以为黑 d兄弟忍受不了头疼的滋味,其实那只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听到了关于他在头疼发作时所做的一切,不禁一身冷汗。


到底 d在头疼时都做了些什么让他如此后怕?答案如下:


跑到外面和人打了一架,其间试图用刀子刺死对方,但被警察发现,逃跑过程中左腿被射中一枪。


拿着菜刀追着自己的妻子和只有三岁大的女儿满屋子跑。


试图把一名男子淹死在河中,但是扭打过程中他自己却先掉了进去,结果逆流游了四百米回家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全身湿透,却搞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选择住院治疗对于 d来说真是再明智不过了,因为他接下来的头疼和其失去记忆时的行为都会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与掌控之内。


医务人员不久就惊讶地发现,d在头疼期间会以不同的名号自称,举止也发生改变,完全跟换了一个人一样!


最后经过大家一番艰苦卓绝的辨认和分析,一致得出了 d的另外三个分身:小d、中 d和大d。


小d,看起来非常儒雅,冷静又理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中d,就是只多情的蜜蜂。


大d,这个角色可不得了,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徒。


最可怜的 d,对他这另外三个“兄弟”的存在一无所知,四个灵魂挤在他那狭小的躯体里你争我夺,誓要把肉体独占。


心理学专家们把 d围作一团,紧锣密鼓地分析,最后对 d的三个兄弟分别来了个身份认证:


小 d:是在 d 6岁的时候第一次出现的,因为那时 d目睹了他母亲刺伤了他的父亲。


中 d:d的母亲有时非常喜欢把他打扮成一个女孩,所以有一次在这种场合下,中 d悄然登场。


大 d:在 d 10岁那年,他被一群白人青年野蛮地殴打,就在这个时候,大 d出现了,宣称他存在的全部原因都是为了保护d。


大家可以把三位“兄弟”的性情和他们出现的时机对比看一下,自己揣摩一下个中意味。如果还是不解的话,后边会为大家揭晓答案。


咱们继续。


“d氏四兄弟”就是这样在 d的体内有你没我地闹腾得欢畅。


其中,跑到外面跟人打架、用菜刀追着老婆孩子跑是大 d所为。


中 d会做些什么呢?是见到漂亮姑娘就迈不开腿了,拍打着翅膀在姑娘屁股后面嗡嗡个不停。


小 d看上去最完美,也最惹人爱,会偶尔出现在 d认真工作的时候。


三兄弟是如此,唯独没有交代 d的性情,难道他自己是个谜吗?你们觉得真正的 d会是个什么样子?


事实上,这里有个核心人格和非核心人格的说法。


核心人格是自娘胎里出来时原装的“灵魂”,就是 d,非核心人格就是 d后来出现的另外这三个“兄弟”。


通常情况核心人格是消极的、依赖的、内疚的、抑郁的,要不怎么会让别的“家庭成员”乘虚而入?


所以 d可能会是个外强中干的男人,因为他变成大 d后能够出去与人打斗还占了上风,证明他也许是个大块头或者有着强悍的体魄,是个肌肉型的猛男。但是他需要变成大 d后才可以做到这些,又反映出了他作为 d时的懦弱,因此一个看上去很凶悍却不敢较真,遇到强硬问题时会逃避退缩胆小害怕,甚至想偷偷一个人躲起来大哭一场的形象就摆在我们眼前了。


但是还没有完。


非核心的人格可能是敌对的、控制的,有的时候,更权威的非核心人格反而会来掌控整个局面,它会把时间分配给其他人格,并且常常会把那多重人格障碍些人格安排在不舒服的情况下出现。你们觉得“d氏四兄弟”中谁来当家做主?有人认为是大 d吗?因为出风头的事全他一人干了。但是错了,当家的不是大d,还是d。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谁掌控局面谁分配时间啊。大家看 d总是在身体很不舒服(头疼)的情况下才让其他三个“人”出现。我不爽了,才把烂摊子留给你,你不去也得去。所以感觉到 d的腹黑和 “闷骚”没有?


现在再来看d,这时就整合成了一个表面看似中规中矩或者偏于强悍,但私底下欲狠无力没事只能偷着坏,幻想狂妄现实囊软的既可憎又有那么点可爱的男人。


d说过,他对那三个哥们儿的存在一无所知,那么反过来小d、中d、大 d三人对 d的存在也一无所知吗?那可不一定。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人格是无法感知到非核心人格的存在的,但是反过来,非核心人格却不一定感知不到核心人格的存在,所谓“兄弟”们在暗,d在明啊。


“d氏兄弟”一家四口的故事看到这儿,我心中一直有个小小的疑惑。


疑惑就来源于我先前看过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惊魂记》还是《禁闭岛》,其中人格只分裂成了两个,《搏击俱乐部》里是诺顿和皮特,还有本书叫《三面夏娃》,充其量是三个,看到 d我知道了还能分成 4个。那么,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究竟能够分裂成几个人格?


专家这时出面了:“跟你说,你们那都不是事儿,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平均可以有 13 ̄15个不同的人格。”


人们都说爱情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之分,实际上多重人格中的分身也是没有性别种族甚至物种限制的。比如说,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一个娇小可爱的女性和一个强有力的男性两个分身,其中男性的一方充当起了保护女性的角色;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主人和宠物两个分身,他的人格时而是人,时而又变成一条毛茸茸的大胖狗。


电影中不同人格间的转换往往神不知鬼不觉,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实生活中的转换也确实如此,是瞬间的,如同川剧的变脸,“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换了“灵魂”后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改变。


一项研究表明,37%的病例发生了优势手的改变,一下子就变成了左撇子或右撇子。还有人之前有眼睛斜视的问题,变成另一个人格后这个问题也神奇地消失了。


那么什么情况会诱发人格的转变呢?我要说几乎是任何情况,比如看到一只橘子。就是这么简单而偶然。


在这里给大家看一张图,是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在不同身份下写出的笔记。


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情绪问题,如伤心、抑郁、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自愈。——这里我用到了“情绪问题”这个字眼,显然它并没有上升到障碍的高度。——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绝对没有可能自愈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也是,一旦患上,如不治疗,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当他们到了新的环境生活,可能还会增生出新的人格。


患上该病是如此难治疗,没病的人可不可以伪装患上多重人格呢?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里我们要再提一遍电影《致命 id》,它简直可以成为多重人格障碍的科教片了。影片中有司法人士和心理学专家坐在一起争论男主角是否应多重人格障碍该定罪的情节,其中,司法方提出这个凶手会不会是在伪装多重人格障碍?


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后来不幸惨遭毒手的那位心理学专家这时极力替男主角申辩,他递给了司法方一本日记,里面赫然呈现了具有不同字体、语气和行文方式的文字,就与上面那张图片中的内容类似。司法方看过后迟疑了……剩下的内容就留给已经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回忆,没看过的人自己找来看吧,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新故事,一个关于多重人格能否被伪装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就叫“丘陵杀手”。


20世纪 70年代晚期,有位叫 kenh bianchi(以下简称k)的男子在洛杉矶地区残暴地强奸并杀害了 10名年轻妇女,并把她们的裸尸抛到不同的土堆上。“丘陵杀手”因此得名。虽然事后有无数证据表明 k就是那个丘陵杀手,他却一直不停狡辩,哭天抢地,引来专业医师的注意,认为他可能是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接下来,他的律师顺水推舟地带来了一位心理医生,随即便催眠了 k,然后该医生问他:“我能不能和你身体中的另一部分聊聊天?”这时,一个凭空出世的叫做 s的人出来答话了:“我等了你们很久了,没错,我才是那些案子的凶手,你想把我怎么样?还有啊,k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可是无辜的啊!”


有了这种证据,k以及 k的律师都觉得十拿九稳,气定神闲。只是没有料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控方律师见状请出了 marin orne先生(现在已经故去,以下简称m),来“料理”一下 k的心理问题。


m是谁?那可是当时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病学专家,在催眠及多重人格障碍领域响当当的泰斗级的人物!


随即,pk开始,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第一招:欲擒故纵。


一次与 k的深入会谈中,m佯装不经意地提到,一个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应该至少分裂出三种人格。不久之后,k体内的 s2就出现了。


第二招:打草惊蛇。


一日 m约见 k,提出一个非常诚恳的请求:请把这一天的时间都给我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 好吗?随后,m大爷手提量表,像打了鸡血,对 k进行了一整天心理测试的狂轰滥炸。这些战火中诞生的测试结果表明,k与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第三招:釜底抽薪。


m联系警方搜查了 k的住处,发现有很多关于精神病理学的教科书,因此推测,他可能研究过这类问题;调查采访 k的亲友,发现他在被捕之前从未出现过任何心理异常。


三招过后,k完败于大师脚下。m最后得出的结论是:k的多重人格障碍是伪装的!在这份有力的证词基础上,k最后被认定为有罪并判处无期徒刑。


实际上,还有种非常简单的区分伪装与否的方法:装病者总是急于显示自己的症状,而真正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则会试图掩盖自己的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虽然有很多共同点,但它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理障碍。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肉体多个灵魂,而后者是一个肉体一个灵魂。


除此之外,两者都会产生幻听,但区别又在于:


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听到的声音来源于内部,自己头脑里,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认为那是天外之音,是别人发出来的。


同时多重人格障碍患者能认识到所有这些只是种幻觉,往往会自己压制住这种声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认为那些声音都是真实的,尽管实际上它们并不存在。 该进行下一个案例了,而且该案例的经典程度无与伦比。


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这就是著名的“安娜案例”。安娜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随后出现的精神分析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人们才把目光迅速投向了潜意识领域,因此她也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第一位病人。


一提潜意识,是不是大家就会下意识想到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的概念真是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多重人格障碍他认为心理分为两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


就像一座巨大的锥形冰山,把它放入海里,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用刀切开,然后装进意识,而海面下真正的庞然大物部分却用来装盛潜意识。


因此整个心灵的冰山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oss。


现在我们把冰山放入我们的脑中,在它们接合的地方开一道门,放一个小人儿把守。


白天我们工作学习忙碌,都靠着上面的小冰山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所有的看过的东西,听过的声音,闻过的气味……有一些我们刚接触过就忘记了,或者过一段日子后忘记了,但是弗洛伊德认为,你其实并没有真的忘记,它们只不过是顺着那道小门溜入了下面的大冰山中。可是我们自己浑然不知啊,因为尽管潜意识不可否认地存在,但自己所能察觉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小冰山中的意识。


只有当我们心理控制松懈的时候,也就是守门的小人儿精神恍惚的时候,这些被关在大冰山中的潜意识才会撒了欢地通过小门跑到意识中去,只可惜这时的我们不是被催眠了,就是在做梦。所以梦境总是那么百转千回,当我们清醒后,守门的小人儿也重新振作,把那些逃走的潜意识又重新统统赶回了大冰山中,刚才发生的一切一下子恍若隔世……尽管你意识不到潜意识神一般的存在,但它却在冥冥之中左右了我们太多:为什么我们选择一种职业,而不是另一种?为什么我们同某人结婚而不是另一个?为什么我们会没来由地害怕某些东西?这些除了能在现实中找到可意识到的理由外(比如薪水的优厚,结婚对象的漂亮英俊等等),更多的是由我们过去经历过的但现在却已经遗忘的事情决定的,第一篇:一个肉体能装下几个“灵魂”? 也就是潜意识。


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所有心理疾病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潜意识发生了问题。因为对于意识来说,你是可以控制摆平的,那些浩大而诡异的潜意识却远远超出了你的掌控范围,如果它们出了问题,必然立马陷你于水火。


因此精神分析,通常就是对潜意识的分析。


好了,终于顺利地讲完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下面可以开始走进安娜姑娘的世界了。


前面提到了安娜案例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及精神分析第一病人的名号,也许就会有人认为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应该就是她的主治医师。其实不是,弗洛伊德甚至从未见过她,真正接手的是 josef breuer — —弗洛伊德早期的导师与合作者,下文中简称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