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腾飞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8 09:38
|本章字节:7232字
淮海战役,是国共两军战略决战中的关键一战。共产党参战部队60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解放军共歼敌555万余人,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灭之殆尽。共产党军队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也处在了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Δ干净利落取平津
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共有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兵力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到平绥路的张家口,约5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上,并以塘沽为海上通道口。“剿总”总部设在北平,这可是我军想了很久的一块肥肉。傅作义在华北可是老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都不屑于带保镖的,他就不信有人敢在他的地盘上动他。
在此之前,蒋介石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强长江防线。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排斥异己、党内斗争深怀戒心,不愿南撤。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失利,给了傅作义极大的压力,傅作义也被解放军在东北的漂亮表现所震慑,已是“惊弓之鸟”。对于未来华北的战守之势,傅作义作出了几套备选方案。他不愿南撤,于是制订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不断收缩兵力。傅作义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如果傅作义主动撤离,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国民党长江防线就又多了些兵力,这对今后的作战是不利的。如何稳住华北敌军,使它不迅速南逃或西窜,就成为打开华北局面的关键。
对于傅作义,共产党采取又打又拉的策略,中共中央的部署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久,提前结束休整,特别隐蔽地挥师入关。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一道,动作神速,“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完成对北平、天津、张家口的战略包围和分割,截断了傅作义南逃或西窜的通路。还调动部队进驻北平地区。接着,我军攻克张家口,在张家口战役前,收拾了傅作义的嫡系主力第三十五军,在张家口歼敌第十一兵团部和第一○五军。在战场上给了华北“剿总”一个下马威。1949年初,中共中央成立了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指挥小组,继续在战略上对傅作义施压。
随后,傅作义最大的压力来了。我解放军以强大的兵力,直逼天津。这是一场激战,刘亚楼指挥34万解放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攻下了傅作义重兵布防的城市——天津。天津国民党部队全部被歼灭,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1949年1月,天津解放。
为了使北平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免遭破坏,解放军在围城后,派出代表同傅作义接触,希望能够达成和解,使古都免于战火。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周密的作战部署,让傅作义毫无退路。首都和平解放的呼声之高,让傅作义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考验。最终,共产党的诚意和耐心,打动了这位风云一时的人物。傅作义作出了民心所向的选择,命令所属部队接受共产党的改编。同样是在1949年1月,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解决了国民党军队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这场战役的胜利很是激动人心。
05万里江山换新颜
Δ划江而治成幻想
国民党军队在三大战役中接连惨败,军事上的重大失利,加上经济上因为金圆券改革失败造成的几近崩溃的局面,使得国民党内部弥漫着浓重的悲观气氛。国民党内高级官员,不少人已经有了江山易主、流亡他乡的心理准备。
国民党着手布置将军事重心转移至长江以南地区,同时开始一系列应变方案,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赢得喘息机会再次翻盘。而在管制上,蒋介石颁布了全国戒严令,国统区进入了严酷的军事管制状态。尽管如此,社会依旧动荡不安,物价飞涨,工人失业,很多人已经离开大陆,到达台湾、香港甚至出国。国民党的党政机关都开始向香港、华南以及西南转移,部分职员被遣散,局势已经失控。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党内有关人士建议蒋介石暂时休息,不能再战,主张和谈。而对蒋介石一向支持的美国此时已有了全身而退之意,这给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当时国民党内部的反对派、社会舆论以及美国都觉得李宗仁是取代蒋介石的合适人选,反蒋呼声高涨。鉴于重重压力,蒋介石决定隐退,为了确保在隐退后可以继续控制局面,蒋介石在人事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李宗仁上台后,其实困难重重。他能发挥影响的地方十分有限,不管怎样,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中共和平谈判。
1949年4月,周恩来等代表中国共产党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在谈判中,中国共产党打破了国民党企图划江而治的幻想,希望在强大的攻势下,能够给国民党施加压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民党残余统治。国民党力求能够维持其半壁江山,四处寻求援助,毫不松口。蒋介石企图在长江之南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以便东山再起,其心昭然若揭。双方僵持不下,谈判几成僵局。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Δ退守台湾
长江素来是中国南北分界的天然标志。经三大战役失败洗礼后的蒋介石,剩下的都是些残兵败将。蒋介石占据长江天险,凭江据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武装从北边杀将过来,官兵很多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江河作战同陆地作战又有不同,对双方而言,这不仅是关键一战,而且又将是一场恶战。
1949年4月21日凌晨5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国民党军早已军心涣散,等人民解放军刚刚过江,国民党江防部队就全线放弃阵地,开始后撤,4月23日南京解放。其后,国民党长江防线几乎没有抵抗之敌,我军作战部队经过激战,于6月2日攻下上海。至此,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共产党继续追剿残余,到1950年2月,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内地几乎全部解放。国民党内部此时已经四分五裂,矛盾重重。蒋介石作出了退守台湾的决定。
1949年底,残存的国民党政府龟缩在西南一隅,直至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乘坐专机飞往台北,离开了其当政22年的大陆。
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对于建国有一套独创性的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中都有表述。自1949年初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准备建国,接管国民党统治的各大城市。
中国共产党对城市的接管是有序的,对于建国后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规划。在对外关系上,积极取得苏联的支持。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被称为新政协,以区别于1946年重庆的旧政协。
会议首先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就采用公元纪年了。台湾把公元称为西元,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耶稣诞生那一年是公元,中国应该用孔子诞生那一年作为元年,或者用黄帝尧舜禹纪年。中国人把耶稣的生日翻译成圣诞节,港台翻译成耶诞节,中国的圣诞节应该是9月28日,孔夫子诞生那天。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纲领是新政协筹备当中最重要的文件,是由周恩来亲自执笔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而成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共同纲领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纲领总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保障人民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纲领》对于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都作出了规定。
会议选举产生了国家领导人,毛泽东为主席。国都北平改名北京。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有人不同意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都建国了,怎么还危险呢?其实这是居安思危。凡是那种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国歌都很好听。美国国歌、法国国歌、中国国歌好听,都是在炮火中诞生的,激动人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