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徐州防御战(1)

作者:龚晓虹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14

|

本章字节:11746字

台儿庄大捷,使蒋介石猛发奇想,做梦都想在徐州地区寻找机会,再造一个台儿庄。蒋委员长的动机是美好的,但是不现实。战争有许多偶然的因素,谁都不敢说绝对的话。在蒋介石为了圆他的美梦,向徐州第五战区大量增兵的时候,何应钦、白崇禧这样的高级军事天才,都不敢说个不字。足以证明他们同蒋委员长一样,还想编织一个梦,一个神话般的好梦。


那个时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是敢于说不字的。他没有陶醉在台儿庄的辉煌里,他还清醒。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在这个关键时候,能保持一种清醒,对于这个战区,乃至整个抗日战场都是有必要的。他极力把自己的分析和意见向最高军事委员会作了陈述,当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被否定之后,李宗仁在想什么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没有撂挑子走人,没有拿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去赌这口气。他尽可能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去避免再造一个台儿庄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自打蒋委员长向徐州派兵遣将那会儿起,他就着手打防御的准备了,所以李宗仁将派往地区的所到部队全摆出一个防御战的架势,而他的这种排兵布阵,又让蒋委员长说不出一个错来。


李宗仁不是在拆蒋委员长的台,也不是不为蒋委员长捧场子。李宗仁在许多重大事宜上都曾为委员长补台,为委员长捧场,可这是打仗,人命关天,闹不好有亡国灭族的危险。李宗仁当然不能拿天大的事为委员长的脸面作牺牲啊,这得讲个分寸。


白崇禧、刘斐都是带兵打仗的人,一眼就看明白了李宗仁的用意。特别是刘斐,他怕委员长意气用事,非在徐州同日军决战,白白葬送60万精锐部队。现在放心多了,虽说调去60万大军云集徐州,如按李长官的打法,无论如何都不会把60万军队给报销了,防御战还有挽救和周旋的余地。


国民党60万大军去了徐州,最高统帅部也深知徐州战区关系重大。不久,白崇禧副总参谋长亲率统帅部参谋团的刘斐、林蔚等赶到徐州,为第五战区筹划防御战。如果有机会实现蒋委员长的愿望,那也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谁不痛恨日本强盗?如果再造它十个八个台儿庄大捷,那多好啊。


但台儿庄大战时的机会没有了,台儿庄大战的条件可以说是千载难逢。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也是强求不来的。即使强求来了,也不是那么回事了。更何况现在鲁南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日军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自攻占了宿县和蒙城两个重要战略据点后,除留少数部队固守两点外,竟放弃津浦路正面,循西侧地区与蒙城的敌军相联系,分途向北推进。


而在津浦路北段的日军,在土肥原等日军将领指挥下,开始自淮阳、张寿分两路强渡黄河,进入鲁西地区。鲁西地区沦陷,日军便自西北方面向徐州推进;东北方向的日军,走海路从连云港登陆,占海州、郯城,与进攻台儿庄和峄县的日军遥相呼应,从东北方向进逼徐州。


这就是徐州第五战区在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所面临的局势。


以徐州为中心的外围形势的变化,完全是按照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制定的新的作战计划而发展的。对于日军大本营这个新的战略及新的计划,中国当局最高军事委员会一无所知,军事谍报非常滞后,所以像瞎子、聋子一样,在那里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设想,盲目地制定徐州第五战区会战计划。


李宗仁没有按照最高军事委员会和蒋介石的意图行事,他根据战局形势的变化,作大规模防御战的准备。并且在白崇禧、刘斐、林蔚等参谋团的协助下,完善修正补充自己的防御体系。


李宗仁想从既有的阵地线上取胜,蒋介石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把所有部队都投入第一线。第一线正面绵亘300多里,投入兵力40多万。总计当时在鲁南的部队有:第13军、22军、30军、40军、42军、46军、51军、52军、59军、60军、67军、75军、85军、92军等。在鲁西方面有:第12军、55军、32军等。在韩庄南侧有残破的第41军和45军。在徐州的有第7军的一部,以及其他特种兵和直属部队等。


时任军令部第一厅厅长的刘斐,多次向李宗仁提出意见,认为处在内线作战地位,若不集中有力的机动部队,在利害的转换线之前不相继各个击破分进合击的敌人,那是相当危险的。然而,李宗仁、蒋介石都不愿抽调一线部队作机动部队,不肯放弃现有的相持对峙状态。刘斐回忆说:


我要他在第一线只摆一个掩护幕,在后方控制强大机动兵团,才能确保主动。4月20日左右,当我提出机动防御的意见时,本想把主阵地带主动调整到运河之线,在主阵地线北方只构成一个搜索幕,机动部队则控制在运河以南及徐州以西地区。因为蒋介石不肯放弃原来相持之线。


1蒙城阻击战


蒙城阻击战是第21集团军在皖北战场上同日军第13师团打的一场硬仗。第21集团军的第173师133团,在敌人步兵、骑兵、装甲兵和空军的夹攻下,用血肉筑成防线,抗敌四天四夜,终因弹尽援绝,除21名士兵生还外,全部为国捐躯。副师长周元将军英勇殉职,城池沦陷。


1938年4月,第21集团军总部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判断津浦路南段的日军有向涡阳、蒙城进发的企图,便提前派遣少将参谋张众佩带两名参谋人员前往蒙城,察看地形,确定设壕筑碉的计划。可是因为大战在即,蒙城县长期征用不到民工,挖沟筑堡之事一拖再拖,没有得到实施。


按照日本大本营对徐州的作战计划,在短时间内务必截断徐州后方主要交通线陇海铁路,形成大包围圈的态势,从南京方面抽调兵力两万多人,以第13师团为主力,配合各兵种,沿津浦铁路南段,陆续向安徽蚌埠集结,由蚌埠再向附近西边的怀远进攻。


防守在怀远一线的中国军队第7军,对日军进行了3天的抗击后,经蒙城向西撤退。日军在怀远得手后,便以一支部队继续朝蒙城进发,其主力部队沿涡河北岸大道向西追击第7军。第13师团的机械化部队很快就到达了蒙城东郊。


蒙城是皖北的一座小县城,地形易攻难守。土筑城墙很单薄,如果放置过多兵力,容易招致日军炮火攻击。这些,第21集团军总部的张众佩参谋都清楚。东郊附近有小村庄数个,村边树林浓密,勉强可作防御阵地。


城北城西的郊外,地势平坦,村庄离城较远,对守城较为有利。城北面是涡河,不能徒涉,倒是一道天然防线。


紧急赶赴蒙城的第21集团军的133团,在副师长周元的率领下,冒着倾盆大雨如期到达。周元当即侦察地形,部署兵力,构筑简易工事,把城内街市的巷战工事作重点构筑。第1营主力占领南门外小街市和南门楼顶,西城郊因地势平坦,敌人难以通过,只放少量兵力防守;第2营以1连占领北城外的河边街和西北角的小北门,其余为团预备队,在城内构筑巷战工事,团部搜索队70余人,在涡河北岸的村庄间活动;第3营的主力在东门外附近各村庄占领阵地。


第133团是英勇的部队,曾在淞沪战场上同日军浴血奋战了20多天,积累了很多战斗经验。他们这次守卫蒙城,阻击日军北上徐州,个个斗志昂扬,誓死与蒙城共存亡。副师长周元将军是一员战斗经验丰富的虎将,他不仅勇敢,还很有谋略。最先同日军遭遇的是团部的搜索队,当150名日军骑兵到达蒙城外一个叫移村的村庄时,搜索队长急令战士在大道两侧的麦地里隐藏,等到日军骑兵来到跟前时,战士们机枪、手枪一起开火,当时就放倒了四五十个骑兵。敌骑兵队被打得狼狈逃窜。他们稍加整顿,见搜索队不过百人,又返回朝麦地冲来。搜索队利用麦地进行抵抗,因距离太近,日兵不能下马,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


第二天,东门外来了一连的日军骑兵,他们在10里外的地方升起观测气球,于是敌人炮火朝东门外各小村庄守军阵地猛烈射击,上千人的步兵随即向3营发起攻击。双方在东门外郊区激战大半天,直到黄昏,敌人仍没有进展。入夜,大批日军从东南角方向朝南门移动。


半夜,在东门和南门外,双方发生夜战,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天明。


日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也没能把坚守在蒙城外围的阻击部队打垮。中午,敌人在炮火轰击和4架飞机的协助下,又对守军阵地进攻,外围工事遭摧毁后,中国士兵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1个团只不过1000多人,怎么能敌得过进攻的日军?但是1000多血性男儿,他们不怕死,以死同你拼,让你心虚胆寒。第133团的官兵就是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在淞沪战场上,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坚持在一线阵地作战竟达20多天没有后退。现在经两天多的激战,500多名伤员没有办法送到后方,全部集中在一个小学校内,在日军大炮轰击和飞机轰炸、扫射中,全部壮烈牺牲。活着的战士义愤填膺,他们手举大刀要同万恶的日本兵作拼死一搏。


敌人的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蒙城这个小县城内,轰轰隆隆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战士们的脑袋被震得没有了知觉,土城墙也塌了好大几片。一群日本兵从废墟上冲了进来,有百十人的样子,在弥漫着硝烟的尘土里,看不太清楚。团长凌云上大喊一声,带着2营的两个连在日军立足未稳、地形不熟的情况下,用机枪、手榴弹一阵猛打,敌兵死伤累累,无法抵抗,转身往墙外爬。日军一时混乱,朝里爬的、朝外逃的挤作一团。


恰逢重机枪阵地的一挺重机枪在他身边,原有的机枪手全被炮弹炸死,凌云上团长抓住时机,抓起重机枪朝日本兵扫射。他打得很兴奋,嘴里向战士们高喊打呀杀啊!


在他重机枪的前方,倒下去成群的日本兵。冲上去的战士缴获敌人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步枪30多支,还抓了日军伤兵10多人。战士们抢修工事,把倒塌的缺口作为防守的重点目标。


敌人开始报复了,在敌军飞机、火炮的狂轰滥炸后,全城四周都开展了激战。日军还在东南面大量施放烟幕弹,乘其烟幕,坦克、步兵一起朝东门涌来。守卫在城门楼上的士兵一个劲儿地向烟幕中投掷手榴弹。敌坦克开炮把守卫在城门楼上的士兵全部炸死,然后敌军炮火向纵深延伸,堵住中国军队向东门的支援,日军大量涌进城内,把蒙城分割成无数块。


凌团长身边有战士六七十人,他们没有办法与城内各自为阵的零星部队取得联系。他当即下令撤退。向什么方向突围呢?有战士问他。凌团长判断东门日本兵大量涌进,后续不会再有多少步兵,要有也只是炮兵。他说朝东突围。在东门正好碰见周元副师长,他身边只有两名警卫。


周元副师长让突围部队稍作整顿,手枪队30余人为一线,步枪队40余人为第二线,在过东门时,城楼上的日军朝他们射击,他们迅速散开,作隐蔽爬行前进。在出来的一个小村口上,有30多名日军把守。第一线的手枪队快速冲到有效射程内,向敌人开火,他们用最猛烈的火力一起冲入敌阵。第二线的步枪队用刺刀同敌人肉搏。日军死伤十几人,其余四处逃命。由于突围队伍还要第二次突围,便把日军的重机枪炸毁,带上缴获的两挺轻机枪,继续前进。


在通过这个小村庄时,凌团长他们伤亡30多人,周元副师长中弹牺牲。蒙城东门外,村庄稠密,每个村落都驻有日军。在出蒙城三四里路的地方,突围部队又遭到南北两侧村庄的日军夹击,部队又伤亡10余人。当突围到10多里地后,他们认为安全了,谁知道前方发现日军的一个骑兵大队。凌团长将40多人化整为零,并指定在东南方约900米的地方集合。


最后突击出来的只有16人:军官3名,士兵13人。


在蒙城阻击战第一天负伤的百余名伤员,趁敌人没有形成包围之机,由担架队护送到后方医院,得以存活。


第21集团军的第133团,经过4天的顽强阻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延迟了日军北进的速度,为徐州会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突围生还的凌云上团长回忆说:


卫生队、输送连、通信排及步兵炮连的弹药队,共约三百人,系非战斗员,概被日军强迫运送物资及伤病员往蚌埠后,未知下落。重伤官兵及已无战斗力的官兵,于城陷后,敌兽性大发,以惨无人道的残忍手段,用铁丝及绳索捆绑,推出城郊附近集体屠杀,此种惨绝人寰的暴行,言之发指,就义将士,浩气长存;血海深仇,神人共愤。


蒙城之役由于我团各将士奋勇抵抗,坚持战斗,日军伤亡亦在不少。


据调查所得,其伤亡数目,除100余名尸体陆运怀远外,又强拉民船30余只,装运死伤敌军驶往蚌埠,估计每船装30人,也有八九百之数,约计此役敌军死伤也不下千人。


2南宿县阻击战


在台儿庄大捷之后,日本大本营重新制定了围剿徐州中国60万大军的作战计划。日军从宁、苏、皖抽调部队,4月下旬在进攻策略上也作了调整。他们为排除侧翼上被中国军队突击的危险,便以主力配合大量装甲部队和飞机向西部闪电挺进,迅速攻占合肥,首先压迫李品仙第11集团军的31军西撤退守到大别山外围的六安县,然后日军又转向对据守在淮河中游一带的廖磊第21集团军的第7军、第48军进行攻击。防守在淮河两岸和田家镇、寿县、正阳关等重要据点的部队,为避免被敌人包围歼灭,在作稍事抵抗后,自动放弃防守阵地,实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术,同敌人纠缠,计划在这一地区拖垮、拖累日军,再作分割包围歼灭。但是日军为实现大本营的作战意图,不同中国军队纠缠,而以第3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和井关的机械化部队,循涡河地区向蒙城迈进。同时,蚌埠南岸附近的日军也抢渡淮河,向北急进。


防守在淮河北岸的第51军和第77军,忽然受到日军优势力量的压迫,不得不放弃自己坚守的阵线,连夜向东边的皖、苏边境撤退。刘汝明的第68军奉命南下增援,行到夹沟地区,守军早已撤退转移,而第68军处在十分危险的位置,所以全军奉命向涡阳突出重围。


刘汝明的第68军突围后,徐州以南津浦路防线完全敞开。在皖北地区的第21集团军总司令廖磊,见事情严重,速派集团军总预备队前去扼守蒙城和宿县。第173师师长杨俊昌和副师长周元各把持一个县城,周元副师长率133团守蒙城,杨俊昌师长率两团守宿县。


蒙城阻击日军4天,周元副师长壮烈牺牲,全团官兵活着跑出来的只有十几人。占领蒙城的日军,没有休整,便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北进军,矛头直指皖北重镇宿县。日军攻占蒙城后,便在蒙城设置后方根据地,计划以蒙城为据点,向徐州进取。


日军在蒙城集中了庞大的兵力,向南宿县进攻的就达3个主力师团,据守在南宿县的杨俊昌师长只有两个步兵团,可想而知战斗的惨烈状况。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