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2)

作者:张晓然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14:26

|

本章字节:10558字

“北门方面,11月28日,黑濑部队由北门方面冲入城内,但城内街道到处设有地堡,敌军继续顽强抵抗,加以敌机不断轰炸、扫射,战况无进展;各队遂避开街道,尽力逐次破坏房屋突进。但这种战法由于敌军利用设有枪眼的房屋节节抵抗,因而也未奏效,入夜仍在持续攻击。


“村川支队(即原中畑部队)为给敌让出退路向北门转移。因为第11军判断,常德之敌如此顽强抵抗,是因为四面已被包围,退路均被切断,故于28日指示第116师团,在一方为敌让出退路。


“第116师团决定在常德东南方(村川支队进攻正面)为敌让出退路,当天15时命令村川支队:‘应以一部确保东门附近,主力转移北门,由北门方面攻击城内之敌。’


“于是,支队饮泣责令第10中队确保东南城墙上的一角,其他正在沅江北岸攻击的部队,自当天夜半开始转移,经常德东南侧,29日晨由北门冲进城内。位于南岸的支队主力,掩护北岸部队转移后,截至29日晨,在常德东南2公里附近,利用民船和马匹渡过沅江,击溃所遇之敌,下午到达北门附近,即刻入城参加战斗。


“东门方面,正在攻击东门方面的土屋大队,29日黎明在重武器掩护下,终于击破城门附近地堡,继而冲入城内。但城门附近地堡内的守军仍在奋力抵抗。冲入城内后,与北门方面同样展开了鏖战。


“巷战,冲进城内后,黑濑部队向西南角、村川支队向南、土屋大队向西,各自竭力扩大战果。


“29日,各部队正扫荡城内时,奉岩永旺师团长命令‘烧毁常德市区,以期速决’。部队即刻执行此令,但因房屋多为坚固砖瓦或土墙,火不蔓延,仍不得不逐一爆破突进……”


因为此命令,岩永旺成为常德名城的千古罪人。


在兴街口街上,笔者给原中央银行旧址拍完照后,顺着街道徜徉,有一幢框木结构的吊脚楼,看上去年代非常久远,屋檐下,有个老倌在闭目养神。我凑上前问,老人家,您这幢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你说么子唦?老倌耳背,听不清我问的话。我再问,这幢楼是打常德会战前造的,还是打常德会战后造的?老倌听明白了,他对我的无知原谅地笑了笑,常德会战前的房子哪还会有唦?全烧光啦,这幢房子是以后盖的……


我还看到幢房子很有特点,它整个外形就像座小城堡,很宽高结实,中央开了道拱形大门。我琢磨这座内封闭式的楼房,年龄不会小了,我问坐在门口发呆的一位老妈妈,您能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吗?爱中华,她这么回答。我知道她的名字肯定不会是叫爱中华,但她的回答的确是如此发音的,我也只好如此按音记下。爱中华老妈妈,您今年多大年纪?她说她65岁。我点点头把话题又转到房子上来,问,您身背后的这幢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这幢楼?她想了想,回答我,是民国34年建的。那以前的房子呢?我刨根问底。全烧光了,民国32年,日本人打常德时烧的,什么都没得了!爱中华老妈妈说着,浑浊的老眼里冒出几丝余恨的光芒。哦——我站在老妈妈的面前,默不做声了。这画面一定很有意味,一老一少,老的坐着,少的立着,在略微朦胧的夕阳下相对无言,他们都在沉思过去的历史。


原中央银行厨工,直到1990年才退休的李晨原老师傅说得更加形象。他说他在战前跟随逃亡的人们流落到沅陵一带避难。12月上旬,都说占领常德的日本人已经跑掉了,他就搭了一条渔民的船顺着沅江自西向东漂下来。那天是中午上的船,到河洑已是深夜,再往前没多远就该是常德了。夜色并不是特别浓,好像还有些许淡淡的月光,但船划着划着,估计已到常德了,但竟然就怎么也找不见城市。渔民以为是划过头了,就掉头往回划,没有,再掉头往前,划了很久,还是没有。当时船上的人都懵了,像是陷入了迷津,划船的渔民更是惊恐万状,以为有鬼在作怪,丢掉桨橹想弃船逃跑。直到天渐渐地亮了,他们才看清楚,原来常德就在眼前。他们几过城边而寻不见城,是因为城已不复存在。


巷战虎啸


巷战开始了。


马宝珍连长浑身满脸全是泥汗黑烟,趴在北门内正街的废墟阵地里,双眼射出愤怒而又无奈的目光。


涌进城里来的日军,密集了5股之多,塔式地铺在地面上,正爬行着逼向阵地前沿。最前的一股敌人,约有40人,已爬到了离马宝珍只有100公尺距离的地方。照着往日的战法,到了这个时候,就该预备冲出去和敌人肉搏了,可马宝珍身边的弟兄,已不足一个班,怎么冲?眼望着前面的敌人逐次逼近,他急得冷汗直流,双手紧紧握着步枪的木把枪托,指甲深深地抠陷进木纹里去,神经仿佛要绷裂。“连长!”有个弟兄在提醒他,催促他下命令,他一腔热血,在心头撞击着,“冲锋”两个字,几乎就要脱口而出,可是他看看自己这一连人已经伤亡了百分之九十多,仅仅剩余的几名弟兄,还带了轻伤,他实在不忍让他们再去冲,口令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突然在他身后响起“呜嘟嘟”一阵的冲锋号声。这是连里的号兵,擅自吹响的。弟兄们没有得到连长预备冲锋的命令,听到冲锋号却先响起来了,都感到有些奇怪,马宝珍也煞是奇怪。


但这边奇怪,日军那边却闻号丧胆,吓得掉头就往后跑,第一波退了,跟在后面的第二第三波也退了。


马宝珍笑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听到冲锋号就跑了,我们还没有动脚呢。日本人竟让我们的肉搏吓怕了,真痛快呀!”他回头见到号兵,好笑地问:“我没有叫你吹号啊,你怎么自己就吹了呢?”


号兵紧张地答道:“报告连座,我看到敌人冲上来,我急了,所以就控制不住,吹起来,”他在些担惊地问,“连座,我错了吗?”


“没错!”马宝珍拍了拍号兵的肩,鼓励他。


这次57师坚守常德城,作战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敢于拼刺刀。他们说拼就拼,一天也不知道要拼上多少回,拼到日军一见到的刺刀光影就怕。而且一般说来,他们是很少吹冲锋号的,这次忽然响起冲锋号,日军鉴于每次拼刺刀肉搏都捞不到什么便宜,便以为这次可能更是个狠招儿,所以就都抱头逃窜。


日本人也有这么脓包的时候,真使我这个几十年后的年轻中国人大开眼界!


这声冲锋号,不仅使日本人吃了一惊,就连在后头团指挥所里的杜鼎团长和吴鸿宾营长也惊愕得面面相觑,“怎么?马宝珍在吹冲锋号?”杜鼎问。吴营长赶紧打电话去问,问完了,他不由得也笑了起来,把情况向杜团长如实作了报告。吴营长说,没想到我们一声冲锋号就把敌人吓跑了。杜团长听了后却颇有一番想象,他望着马宝珍连的方向说:


“这可算是常德会战中的一个佳话了,我们应当给这号声取个佳名。叫、叫虎啸,对,就叫虎啸。第57师的代号叫虎贲,我们虎贲的冲锋号,难道不就是叫虎啸吗?!”


团长的这番评价传到前沿阵地后,马宝珍马上告诉了弟兄们,号兵听了后来劲了,自告奋勇地说:“吹号能吓跑敌人,那就让我再吹吧,吹破了嗓子也不怕!”


马宝珍刮了一下他的鼻子。“傻老弟,如果这虎啸能打退敌人进攻的话,那就不叫虎啸了,该叫虎弹、虎箭了。”他继而招呼大家,“快做准备,敌人可能马上就要反扑!”


“是!”弟兄们又各自在废墟找到了合适的阻击位置。


果然,日军不久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不过在步兵冲击之前,他们已把各种火炮从北门抢运进城里来了,他们把迫击炮架在的碉堡废墟后面,装上了大剂量的烧夷弹,朝马宝珍连的阵地方向猛烈轰击。每一颗炮弹落地后都燃起一团浓烈的火焰,火焰连着火焰,很快就形成了一片火海,马宝珍这一线的剩余几个弟兄,就被这火海淹没了。


“咳咳咳咳……”士兵被烟熏得连声咳嗽,仿佛肺都要被憋得炸开来,他们一边撕下身上的军衣扑火,一边朝马宝珍喊:“连长,连长,咱们往后退不退?退不……”有的士兵话没说完,就已经倒在了火光里。


“退!快退!你们快退!”马宝珍向士兵们下命令,他在火焰的空隙里艰难地爬行着,把一个个弟兄往后拖。


于是那八九个士兵就在火里蹒跚着往后跑,跑出一段距离后,火海被抛在了身后,可他们这时突然发现马宝珍连长没有跑出来,他们焦灼地喊:


“马连长!马连长——”


马宝珍趴在被火炙烤得滚烫的砖石堆上,默默地朝后望了士兵们最后一眼,心里说,永别了,弟兄们!他根本就没想后退,他已做好准备,要在阵地上与日军同归于尽。


可没等他见到日军冲锋的队伍,大火就已经把他包围了。火舌在舔咬他的皮肉,热浪在扑燎他的面孔,他的眼睛已经不能全部睁开,他的呼吸已经感到十分费力,他感到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就拖着已经大面积烧伤的身躯向前爬去,这是他最后一次冲锋了,虽然是匍匐在地上,但作为生命,却是一次横跨死亡的飞越。


他爬、爬、爬,滚烫的血肉之躯一寸寸地向前爬去,他的耳边,响起了黄埔军校校歌:


亲爱精诚,相亲相爱,精益求精,诚心诚意,以谋团结。先之以大无畏之精神,持之以百折不挠之志气。为民众谋解放,而一己之功名富贵,皆可牺牲;为本党谋团结,而一己之自由幸福,都可放弃。故能不怕死,不畏难,以一敌百,以百敌万,决不负革命军人之精神……


正是这种高尚的黄埔精神,在支撑他向敌人冲去。他仿佛又看见了那道门,那道决定他人生价值的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他走进了黄埔军校的这道门,就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但不怕死的人,并不等于不热爱生。马宝珍在他最后的这段短暂的历程中,不仅想到了他生命刚开始发芽的童年,以及童年生长的安徽农村的茅舍、田野、山林,还想到了赋予他生命的母亲。母亲好像就站在他的面前,望着儿子在烈火中煎熬,她苍老的面颊上滚出了一串串浑浊的泪珠,她把一双皱褶横生的手臂伸向他,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样使马宝珍心如刀绞,但他在心里默诉道,妈妈,妈妈,儿子已是国家的人了,国家需要儿子去献身,儿子要去了,去了,您老人家多保重啊……


他爬呀爬呀,他已不光是在火里向前爬,而且他本人就已经是火焰的一部分了。他起初爬得非常沉重,每爬一步都要付出艰巨的体力,但越爬,他就越觉得轻渺起来,他似乎已经飘飘然地升腾在半空中,在血红的火光里,他和河洑房东老绅士家的那位小姐不期而遇。小姐像是知道他将永远离她而去,特意来与他告别的,她那双对他充满爱恋的大眼睛晶莹剔透,泪水涟涟,一切话语尽在不言之中。他说过不驱倭寇,誓不为婚的豪言壮语,这壮语已和他的英名一齐,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上,但在这青春已化灰飞湮灭,骨肉留作长城存的时刻,谁说七尺男儿没有一丝儿女情长油然而生呢?他飘着飘着,来到了小姐的面前,他捧起小姐苍白、丰腴的脸庞,还报她以深情、凝视的一瞥,然后俯下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献出了他那“处女”般的吻……


这真是奇迹,满身皆是烧伤,后背、臀部和大腿都被大火快烧成黑炭的马宝珍连长,凭着他惊天地、泣鬼神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硬是爬了近100米的瓦砾路,当他爬到一座废墟下的日军机枪掩体下时,日军士兵发现了他,但已经来不及了,他拔响了手中手榴弹的导火索,在一声“轰隆”之中,他的冲锋抵达了终点站。


铁铸西门


随着马宝珍连的全部阵亡,北门的第一线没了工事,也没有了人。杜鼎团长于是就要亲自率部去挡,团长离开团部是要向师长报告的,余程万知道后表示不同意,他认为那样牺牲太大,而且于事无补,就命令杜鼎转退稍南数百米,驻守法院街北口的十字街,那儿还有一个比较完好的碉堡和一条石砌甬道,这条甬道一直顺着法院街下去,和几条重要的市区街道连成一片,并且,那儿的民房,工兵已利用颓墙和瓦堆,作成了临时工事,足够形成比较坚固的抵挡阵垒。


杜鼎团长接到师长的命令后,就把团指挥所移到了玛瑙巷临近法院街的中心点,他又令吴鸿宾营长在十字街口的那个碉堡里布防扼守,布置停当,他就去视察石砌甬道的工事。


这种甬道军事术语叫覆廊,两面是街上石板夹筑起来的石墙,有一人多高,中间宽约三尺,容得下两人并肩行走。它顺着街延伸但并不是笔直的,在修建时工兵就有意在四五丈路一段作了弯曲,在每一个弯曲里,就用几个士兵做屯守点,这样,纵然前面的一个弯曲里的人和工事都已损坏,上一个或下一个的弯曲,照样可以保存据守,就是两头都打坏了,孤立起来,还可以继续守下去。在这种符合巷战的甬道两边,每隔四五丈路,还用砖石桌椅木料沙土,做成了横断路面的障碍,尽量的与街两边的房屋墙壁或废墟的砖瓦堆连接起来,使之更加坚固。杜鼎在甬道里侧身而走,他边看边想,尽管日军有强大的炮火优势,但凭这样的工事,再坚持数天没问题,不是说援军已到达城边已经两天了吗?难道今天还不冲过来?无论如何,这工事支持到今晚,是可以有保证的。


这是北门的一个间隙,一个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