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钟山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16:11
|本章字节:3874字
朋友
在没去贵州前,是通过贵州的朋友对贵州有了概念式的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友是要有一条件的。我交朋友的原则是,仗义,豪爽,刚烈,本性……在我的朋友圈子中,这样的贵州朋友有好几位,逐渐地,我对贵州就有了许多好感。事后我才明白,喜欢一个地方,不是先喜欢这个地方上的地理概念,而是先喜欢上了这里的人,才喜欢了这个地方的。
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贵州。想象贵州的城市和山水,一方水土一方人,既然贵州人那么美好,如手中的一杯烈酒,那养育他们的城市和山水呢?
在梦里和现实中,便一次次想象贵州的山,贵州的水了。贵州在我的想象里,因贵州人而变得熠熠光辉,浮想联翩了。
遵义
遵义因为历史而著名,她的著名程度在我印象里比贵阳还要出名。在没去遵义前,遵义的样子,在我的想象里温馨而又美好。她有如一盏灯,在我的幻想世界里时远时近地飘浮着。
这次由中国作协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别无选择地去了遵义。早晨从铜仁出发,路是山路,山是青山,水是绿水。一路上看着贵州的山水就感叹,这里的山美水美,可贵州山区的人民却很贫穷,穷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交通,再一个是土地。土地被路和山、水占据了,仅有的一些田地,散散落落地分布在山角或山腰间。我们是农业大国,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民的经济,农民就不能没有土地。看到山里的贵州人民,我理解了贫穷和落后的表面原因。这里的山水剥夺了人民的富足。如果这里发展工业,开采矿石,或者建设一些工厂什么的,那又势必会破坏原生态的环境。人有时真是很困惑,困惑于鱼与熊掌兼得。不过反过来想,正因为这里的山水和贫穷,才有了淳厚、质朴的人们。我喜欢这里的人。
到达遵义时,已经是灯火阑珊。遵义在灯红酒绿中迎接着我们,在大山里穿行了一天的我们,终于走进了这座著名的城市。我们绷紧了一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了——城市永远是我们现代人的家园。
这里不再多说遵义的历史和红色经典的影响。遵义这座小城可以用园林来形容,山水在这座城市里是少不了的,也正因为山水,这座城市才有了她的灵性和妩媚。城市不大,却很精巧;街道不宽,倒也四通八达。中国的城市大致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这里的主人,遵义人同样的纯朴、热情和好客……
走进遵义,我同样喜欢遵义的人们,如果有缘分,我会成为他们的朋友。
梵净山
在我没有去贵州前,听说过梵净山。但在我的心里与那些名山比起来,梵净山只居住在我心里最冷僻的一角。她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倒也没什么概念。
这次重走长征路的人,走了一条当年红军不曾走过的路。梵净山位于贵州的铜仁境地,海拔三千多米。树木葱茏,看不清山的本来面目。从山上到山下,树木多达上百种,或者说上千种,都是一些我没见过,也叫不上名字的树。拾阶而上,山说不上险峻,也谈不上陡峭,走走停停,山下到山上的季节却似乎发生了不易察觉的变化,包括身边的景物。
我们上梵净山的那天,赶上了大雾,不知是雾还是水气,人在其中,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在脚夫的帮助下,飘飘然地就来到了山顶,一时间竟忘了这一路是怎么上来的。山顶叫金顶,有寺院和钟声,飘飘渺渺的,恍若进了仙境。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随行铜仁的朋友告诉我们,今天的天气不好,如果天气好,会看到许多你想象不到的景色。
在山顶的一家客栈里,我们见到了一位摄影师。他在山上居住十几年,拍了许多梵净山的风景。我翻着那几大本样片,就被梵净山千变万化的景致折服了。这就是梵净山,亦真亦幻。我庆幸此番没遇上好天,而给下次再来梵净山找了一条绝好的理由。
此行,在我的心里又多装了一座山——梵净山。以后的日子里,她会和那些名山大川,永远矗立在我的心中。
不远的将来,梵净山会修索道,人们就不会为爬山受累了;但在我的心里,我永远会记住这一次的爬山,还有那些助我们爬山的脚夫。爬山是个过程,也许我下次去会坐缆车上山,可爬山的过程却永远也找不到了。不知是遗憾还是庆幸。
回程
我们走到了遵义,算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行走。最后来到贵阳时,就是分别的最后一站。贵阳和其他省会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她是贵州的省会。她是众多城市中的一座。
离开贵阳,离开了贵州,虽然我没有带走贵州的一片云彩,可我的心却留在了那里。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那里的山和水,以及那里的人们,纯朴,厚道,仗义疏财。因为如此,我会时常想念起那个叫贵州的地方。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