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投资札记之八绽放我们的生命(8)

作者:但斌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6 20:38

|

本章字节:3392字


我女儿,有这样强烈的热爱自己国家的心,让我们欣慰,但她对另一个国家仇恨的心理又是如何在心里滋生的呢?听我一个和日本人结婚的朋友说,她的儿子不愿承认是中国人,在她孩子的学校中孩子们之间似乎也有一定的歧视中国人的情况出现。她常常为此忧虑,不知如何教育?


我希望,我女儿和我朋友儿子的情况只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而且希望他们的这种情绪,就像和其他小朋友打架闹别扭很快就会忘记一样。否则,如果中日两代青年在一种近似敌视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强化这种不认同感,以后真的让人忧虑……


冤家宜解不宜结,真希望中日两国有智慧和责任感的政治家能展望未来,好好处理好两国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要让不幸的种子潜藏、发芽、萌生恶果。


在太行山上歌唱


2007年8月26日一位老同学,《河南人惹谁了》一书的作者翟宏为先生给我发来短信,说他获得了飞天奖戏曲类一等奖。替他高兴之余也让我回忆起1990年金秋十月,我们二十几个刚刚毕业的同学,登太行山、露营小河边的往事。


1990年是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红旗渠名胜游览区始建的时刻。当年人烟稀少,我们一路行来,两旁沟壑纵横,远山如黛,巍峨起伏;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的红旗渠雄伟险要;满山的山楂树、柿子树、核桃树一片火红。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翩翩少年、婷婷少女纵情高歌。1990年毕业的我们,绝大部分人要分配在最基层工作,那时的我刚刚经历过一段蹉跎岁月,凝望着车窗外的山楂树,不禁轻声唱起苏联歌曲《山楂树》: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轻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啊,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我们的山楂树呀,它为何要悲伤……这首歌曾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在万籁俱寂让人忧虑的夜晚,它给我信心和力量。1990年的太行山之旅,这首歌的旋律也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心情。……秋天大雁和歌声已消失在远方,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下午两、三点钟我们终于到达一处河谷之地。河面并不宽阔,清澈的河水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河底细小的沙砾。我们在河滩支起帐篷,然后我们几个男同学上山拾柴。对于成长在黄淮海平原之豫中大平原的我来说,身临高山雄险之处,本身就是一件新奇和有意境的事情,所以,捡柴之余奋力登高。登顶临近河谷的一座小山,上面有几户农家,每户农家外长着叫不出名字的花,房屋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建造。纯真淳朴的农民请我们到家里看看,印象最深的是黑糊糊家徒四壁的房子墙上贴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太行山上英雄多,据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作北部的太行山都是重要的战场和革命根据地,游击队员们在这里神出鬼没的打击日伪军。这里的老百姓对八路军与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


下山,天色已黑,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河谷与群山之上。我们点起篝火,朗读、歌唱。忘记是谁背诵王蒙的《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我也唱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与《雪绒花》……


1990年到2007年的金秋,已经是整整十七年了。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往往能引起最美好的回忆,2007年6月5日当我们太行山之旅的部分同学相聚北京时,大家对这段岁月格外珍惜,席间,还打电话给定居英国的同学,请她分享老同学相聚的快乐并缅怀那个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1990年的太行山之旅后,我们各自开始了真正的人生旅途,十七年,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庆幸的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泯灭我们中多数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正如叶赛宁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叶子已堆满我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是啊!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200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