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永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0:57
|本章字节:3592字
铁七的眼睛盯红羊盯得发粘了,就眨了下眼睛,就看到红羊从大木盆里又拿起一件粗布短衫,哗地一抖,衣服展开,红羊甩臂扭腰之间,那件衣服就搭在晾衣绳上了。红羊的双手冻得像红萝卜。那是铁七的衣服,红羊每年都给铁七做衣服。只要铁七住在这院里,铁七的衣服袜子都是红羊收拾整理。铁七掉头就走了。
铁七饿着肚子,向北出了李家衔过了柳条桥,走向通化县城城西的老城街。这条老城街是通化县城里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那时东北人叫街不叫“街”,而叫“垓”,上街就说上垓。李家街叫李家垓,老城街就叫老城垓。这种叫法现代在东北的山区小镇里还能听到。通化县城里的大烟馆、鸽子院、澡堂子、赌馆、上档次的酒店大都在老城街。这条老城街被片片民房包围着,再后面是老城墙。老城墙建在红土崖下,红土崖上面的山里有十几个星散的屯子。
通化县城有些不凡,早在原始社会,这里是原始人生活的区域。在西周时期,这里是肃慎的居地。在西汉时期,这里是城镇。几千年来围绕通化区域发生了许多故事。高句丽的古都辑安和通化县城的山山水水是连成片的,也是通化县的辖区。在清光绪四年,清政府在头道江区域设通化县治所,辖区是鸭绿江沿线,东边道中段的一部分。为什么在这里治县治?则是因为在长白山开禁后,这一带的人就多了。这些人中除了来来往往的关内人之外,又闯进了大批山东、河北的饥民,还有相当数量的在关内犯有重罪的逃犯。这地面就不太平了。
在铁七走上老城街的这个时候,通化县城已经没有了清政府的县治。那时,关内是民国,关外这一片地区的伪满洲国还是后来的事。在想像中,那时从清朝没落,民国成立,到伪满洲国出现,那段时期也就是“匪权”时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居民,也就是野匪和野民。
铁七正走着突然停下来,看一个卖馒头的铺面,刚出锅的馒头有白色的,也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一个个鼓鼓胖胖的挺诱人。
卖馒头的汉子正用一口北方话吆喝卖馒头。铁七听得不算剌耳,铁七和一张嘴就俺、俺的北方人没少打交道。而且大独岭老窝里还养着一个拣来的,说北方话的小丫头。
铁七就过去,抓起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两个馒头,先咬一口红色的说:“老高粱米磨面做的,还有韧劲。你说,你在高粱面里掺什么东西了?”
卖馒头的汉子是个四十多岁的大个子,头戴一顶磨损了毛的狗皮帽子,肩上搭条灰不拉圾的手巾,一件黑色粗布大襟棉袄裹在身上,腰上围的围裙更是灰不拉圾的。这汉子眼睛挺小额头挺高,嘴上只有稀疏的胡子。卖馒头的汉子瞅了瞅铁七了说:“馒头一个大钱一个,俺什么也没掺,俺也不会掺假。”
铁七又咬了一口黄色的馒头说:“有点甜味,这苞米面有这么筋道吗?你掺什么了?快说,不说我不给钱。”
北方人大都脾气犟,卖馒头的汉子说:“真是怪事,俺来通化县城没几天,俺是头一天开张,俺能掺什么?你打听打听,俺从来了东北,这几年转了好几个县都卖馒头,从来没人像你这样问俺。你这人想白吃馒头就直说,俺是向林豹子交了开张费的。”
铁七两个馒头吃完反到更觉得饿了,就翻眼看了眼卖馒头的汉子,抬右手又抓起一个白色的馒头,咬了馒头一口说:“筋道,嗯!大米磨面掺白面做的馒头。”说着就伸出空着的左手又抓了一只白色的馒头。
卖馒头的汉子的小眼睛眨巴眨巴就冒火了,双手握一起就搓手,似乎想动手了。但卖馒头的汉子问了一句:“你给俺钱不?”
铁七说:“给!”
卖馒头的汉子消了火刚要咧嘴笑,听铁七又说:“我说过了,你说掺什么了我就给,给一块龙洋。”
卖馒头的汉子心头的火腾就上来了,一跺脚说:“俺就是没掺,俺就是卖一个大钱一个,你不给俺钱试试。”
铁七就笑了。
这样一闹,围上了些人。卖馒头的汉子却不惧,双手叉腰盯着铁七。铁七又吃了一个白馒头一个红馒头。
卖馒头的汉子说:你短俺六个大钱。”卖馒头的汉子用北方口音一个字、一个字慢悠悠说的,就逗笑了围观的人。卖馒头的汉子并不阻止铁七继续拿馒头,就又说一句:“八个馒头,八个大钱。”
围观的人认识铁七,有人喊:“老七哥,给我几个馒头。”
铁七就挥了下手,大半围观的人都扑上拿馒头,几大笼馒头转眼就一个也不剩了。
铁七问:“现在是几个馒头?”
卖馒头的汉子愣了愣,抬手伸进狗皮帽子里抓头皮,卖馒头的汉子只能数几十个数。他数不出几个馒头眼珠就隐隐发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