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康沛
|类型:都市·校园
|更新时间:2019-10-06 21:10
|本章字节:10030字
“可能是业务不熟悉,没调整好角色?她才刚到你那不到半年呢。”
“也没觉得她有多大潜力啊,我看人一向很准的。她都工作了好几个月了,除了做事细心,没看出有太大其他优点,而且她的大稿很差,不太敢发表自己立场似的,犹犹豫豫,而且越说她,她就越慢,说她说得重了吧,她就在那嘤嘤哭,也不和你做直接的沟通,急死人啊。”
一个资历很深的同行说起曾经在我手下实习过的小,意见好像更大了:“这个女孩儿性格有点问题,挺各色的,不太合群。”
“为什么啊?”
“你说咱们干的不就是捧人的活儿吗?哪个名人有了什么作品,咱该采访就采访嘛,人家说什么,咱们就记下来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可她不,非得想要挖点深度,挖点独家。可是,人家就给你那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你能问出什么来呢?能把常规的问题问完就不错了,她就只好冷不丁地问一些特别不合时宜的问题……每次气氛都挺尴尬的。年轻人的通病,眼高手低。”
“所以大家不太喜欢她?”
“可不嘛,好多人都明确表示不带她玩了。因为她有时候确实挺极品的!有一次,大家一起群访,本来气氛非常和谐,轮到她提问了,她突然说,以下这个问题是本媒体的独家提问,请大家关掉录音笔,停止记录!当时全场都愣了,真的没见过她这样的。有本事就去约专访嘛,如果是大家一起采访,那采出来的内容本身不就默认是公共素材吗?”
“确实有点过分了……”
“可不!在座的记者,哪个不是她的前辈?当时整个场子都僵了,后来还是采访对象出面化解,让各位媒体大佬不要生气,然后公关公司的人把她带走了……”
做媒体,需要的是创意型人才或是交际型人才。你在本单位内,得积极生猛,做出来点确实不一样的东西,才能保证业务过关;而在外面,不一定和谁都关系处得特别好,但也得做到最起码的笑脸迎人。也就是说,做人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做事却多少有点独断专行性格的人,会比较适合在这行做得长久。
很显然,我们的小姐并不是这种人。她是一个心思挺重的姑娘,做事力求谨慎,希望每一件事都可以尽善尽美,做人方面却太有原则,完全不懂“外圆内方”
的规矩。而且,她曾经多次跟我说过,她做记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然而,在绝大多数人都把理想当作一个与己无关的话题时,她的这种做派显得多少有点好笑了。
或许,真的是我把她推荐错了地方吧。她本不该入这一行的。小姐后来找过我,约在我们第一次吃饭的那家川菜馆。
一见面,我就看出来她和从前不同了,变了。而且,变得实在有点着急了。
当时是初冬的天气,她穿了粗花呢的茧型大衣,拎着黑色和杏色的拼皮手袋,及膝的高跟皮靴,头发短了,还涂了很明显的口红——很熟悉的风格,很多人都在这么穿。可这些单品一旦凑在她身上,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是猛一看觉得还不错,仔细看却质地欠佳的大衣?还是稍微有点剥落了的睫毛膏?或是她那张稚气未脱的脸实在撑不起来这个风格?我也不说清楚。
坐定点完菜,我问她:“最近感觉怎么样?”
她摆弄着桌子上的筷架,沉默许久才开口:“不是很顺,我都有点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当记者了。”
“怎么了呢?”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感觉像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似的……我越努力,就越得不到认可。我记得你以前说过,对于新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活儿多,而是没活儿干,对吧?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给你丢脸了。”
“你先别想那么多,先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吧。”
“可能我一开始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本身就有偏差吧,还以为大家都是抱着理想来的,每写一篇稿子,我都想挖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但慢慢就发现,这样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外面,都并不讨好。”
“也不是那么绝对啊,大家还是愿意看到更深一点的东西,如果没有发掘出新的角度,可能是你刚刚开始,功力还不够,慢慢的就好了。”
“我也这么觉得,硬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部分,结果只能是得罪人。后来我意识到,可能真的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也可能是我真的不适应职场。在学校里,我只要尽力了,老师看在眼里,无论如何也不会多说我什么的,但在单位就不同了,大家只讲效率不留情面,领导只看过程不看结果,我真的不知道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哪里有问题,真的很苦闷。”
“别丧失信心,慢慢来,总会好的……”
“可是真的好难,完全摸不着头绪,感觉自己好失败……”虽然我心里想的也是“她可能真的不适合做这一行”,但看着一脸困惑的她,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说到后来,她哭了起来。菜都凉了,我和她谁都没有动筷子。勉强安慰她吃完这顿饭以后,我们各自回了家。
她的问题真的无解。
找到工作固然幸运,但真正的考验来自于把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出卖之后。这无疑是一场搏斗。
在这场无声的搏斗里,社会和单位是不折不扣的甲方,它不可能改变制度和气氛去适应一个软弱而固执的人,而小姐作为乙方,空有一番事业上的大志向,处处碰壁的事实却让人不得不妥协。
我完全能理解她的挫败感,但我真的无能为力,也不知怎么去帮她。在职场上,谁都是棋子,如果你连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都保不住,那你只能面临可能被舍弃的危险。谁都一样。
结束了这次令人惆怅的饭局,小姐再也没有找过我。我也因为抱着“也许是把她推荐错了地方”的抱歉,没有主动联系过她。
我只有通过别人了解到小姐的状况。后来,她所在的部门招到了一个新记者,顶替了她的职位,而她只能在办公室里打打杂,做一些翻译和整理的工作,真的成了一个边缘人。再后来,一场人事变动把她裹挟到了新的部门。是新成立的“新媒体部”,名义上是借调。
而这个变动,是她的上司告诉我的。我问:“为什么小会被借调呢?她在你们部门不就是一个打杂的吗?”
“你不知道。这个新任的新媒体部主管一直都很欣赏你家小的。他和我的风格完全不同,我是那种效率型,对手下人就两点要求:活儿好,事儿少!谁的活儿干得好,私下里又没有那么多叽叽歪歪的事儿,我就会重用谁。而那位主管不是这样的,他是特别老派事业单位领导那种,就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多请示,多汇报,还希望大家能把单位当家,总是跟大家讲奉献精神……”
“所以他欣赏小?”
“对,他和小气场特别合,之前他还老是质问我为什么没有重用小这么优秀的人才,还总就这个问题和我争执……”也许是因为新领导的赏识,小姐在这个看似边缘化的“新媒体部”得到了重用。
很欣赏她的主管给了她一个“网站副主编”的职位。我后来在各种发布会上远远地看到过她几次。小小的她,每次都挤到前排,和身强力壮的摄影大哥们抢位置,拿着手持摄像机拍摄着。会后,她往往会找一个角落坐下来,把刚刚拍到的画面迅速地传输出去。
而他们单位的官方微博也是她在经营。我特意留意了她的这个工作成果,大部分微博都是把头一天的新闻加以点评,亦庄亦谐,妙语不断,转发量总是很大。
她还会找一些很容易被传播,又不失格调的名言警句,配上美图,每天都发一些。
在碎片化的时代,这些越短越好的句子也往往会引起不少评论。她做的这些功课,都无形中扩大着自己单位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有几分耕耘,又收获了几多成果,都会很容易被外人发现。翻翻你所在的报纸,浏览一下你所在的网站的页面,基本上就能猜出个大概了。
每一段经历,应该都不会是白费的吧。
一次,在发布会散场的时候,我叫住了坐在角落地板上正忙着发视频的她。
她有点慌乱:“稍微等我一小会儿,我先把这些编辑一下传到网站上……不好意思……”
我在她身边坐下,也开始写我的稿子。过了半个小时,她的任务完成了,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我们两个人一起走出举办发布会的酒店。
八月的阳光正好,即便是到了下午5点左右,太阳的余晖还照着人的皮肤,灼热得很。我们赶快找了酒店附近一家冷气开得很足的小馆子坐下来。
不知是我预先知情而产生的错觉,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觉得上次见她时,她总是纠结在一起的眉目,这次要显得舒展了许多。她的穿着也不再往不适合的风格上强努,也不再有那种不太合群的学生气。修身简单的棉质恤束在深色牛仔的伞裙里,一双平底的、复古风格十足的凉鞋把她的腿型衬得很好看。脸上无妆,背着超大的布包。
相由心生。我想,她现在的心灵,应该也至少比以前打开了一部分吧。
她先问我:“老师,好久没见了,你工作上也挺顺利的吧?”
“怎么又开始叫我老师了?你都网站副主编了,还一点架子没有呢。”
她笑了:“我那也就是个虚名,我们部门负责业务的也就是三个人,一个主编,一个我,一个美术编辑,我架子拿给谁看啊?”
“但我感觉你的状态挺好的,至少比上次见你好了许多。”
“还行吧,至少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来不及让我去胡思乱想了!我记得你跟我说过,人在职场,究竟能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好多时候都是没有定数的,运气的成分占了很多,我现在想想,还真的是这样的。感觉自己现在虽然不在原来的部门了,但这几个月真的感觉挺好运的,自己可以掌控一部分工作,而且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它的那种感觉,真的是挺好的!”
“你实习的时候,有一次特别坚定地跟我说到新闻理想这个词……要放在以前,你也许真的看不上这些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东西呢。”
她沉默了一会儿,脸上显出些微的尴尬。
“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我也记得那次,老师你的表情是有点回避的,我真的理解你了。以前总是一团糊涂,现在才真的知道了,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已经很满足了。得让自己去适应工作,实现理想什么的,真的太遥远了……”
“以后打算怎么办?有更远的职业规划吗?”
“我现在的顶头上司可能最近要跳槽到一个门户网站去做部门主管,可能明年我会跟着他过去那边,但还不一定,所以还处于保密阶段,老师你先不要跟别人说……”
所谓的成长,就是这样吧。
那些为了影射职场而拍出来的宫斗剧里,那些有关“职场情商”的机场书籍里,总有太多方法论在教着迷茫的青年人:一些危机袭来的时候,更快地懂得自保、妥协和适应的人,就是所谓的聪明人。
听起来很坏,对吗?你忘却了最初的理想,你变得不再纯真,你开始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可是,抛开那些世界观的本质问题不说,你在愤愤不平或是伤春悲秋的时候,你自己,或许已经被自己的情绪吞噬掉了。在我看来,没有比被情绪吞噬更坏的结果了。
世界总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着,所有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去找它运转的规则。你被抛在这里,别无他选。
结束了那次“会晤”后不久,我听说小姐跟着她的主管跳到了那家门户网站的一个专业频道。这个频道报道的内容很小众,却比我们这个行业要高端不少。
她的职位听起来降了一个格,从“副主编”变成了“高级编辑”,但因为平台的提升,她实际上的权限却是变大了,在业内也应该是有不小的话语权了。
因为工作上几乎没有了交集,我再也没有见过她。在大家的议论里,她也从来就没有成为过话题的中心。偶尔会有人说起她与她主管的一些若有似无的绯闻,偶尔也会听别人评价她“能做到现在的位置,也算是逮着了”。后来有了微信,她有时候会在朋友圈里抱怨“单身女人劳碌命,又要加班到十点了”,更多的时候是在转发一些业内的行业新闻。
她从前的样子被藏起来了,藏得很好,而且还在继续被塑造着。我不怀念从前的她,只是偶尔会想起来最初见到时,斜刘海,眼神懵懂,大背包,乖乖女一样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