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作者:马里奥·普佐

|

类型:都市·校园

|

更新时间:2019-10-07 02:14

|

本章字节:30100字

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


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做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他说。


“说得对!说得对!”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心里这样想。“是禽兽!是禽兽!”那两个油头粉面的年轻人表示虔诚悔恨,低垂着头,表示认罪。


法官继续宣判:“你们的行为很像山林里的野兽,但幸亏你们的兽欲没有伤害到那个可怜的姑娘,不然的话,我就要判你们坐二十年牢。”法官说到这里,把他那双特别引人注目的眼睛向着脸色灰黄的亚美利哥勃纳瑟拉鬼鬼祟祟地眨了几下,然后俯视他面前的一大堆鉴定报告。他皱皱眉,耸耸肩,好像产生了一种违背他的本来愿望的信念。他接着又说:


“但是,鉴于你们还年轻,鉴于你们历史清白,鉴于你们家庭体面,同时也鉴于法律的严肃性,不在于寻求报复,因此我判处你们在教养院禁闭三年,本判决将缓期执行。”


亚美利哥·勃纳瑟拉由于受过四十年的送葬职业的熏陶才没有把这种晴天霹雳的打击和这种无法忍受的仇恨形之于色。他那年轻美貌的女儿还躺在医院里,被打裂了的下腭骨用钢丝箍着,而现在这两个臭畜生竟逍遥法外!这场审判是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他打量着罪犯的父母聚拢在他们的宠儿的周围。哦,这会儿,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一股悲愤之气,又酸又苦,从勃纳瑟拉的心头涌到了喉咙,穿过紧咬着的牙齿的缝隙溢了出来。他从衣袋里掏出白手绢,紧紧捂在自己的嘴巴上。他就这样站在那儿瞅着那两个年轻人从旁观席座位中间的过道迈着方步,悠哉悠哉地走了过来。趾高气扬,目光冷冰冰,嘴角笑咪咪,对他简直不屑一顾。他眼睁睁瞅着他们过去,忍着一言不发,把新手绢紧紧按在自己的嘴巴上。


那两个小畜生的父母,都同他差不多年纪,但衣着带有更多的美国风度,现在也走过来了。他们一个个向他晃了一眼,面部有点难为情的样子,但眼睛里却流露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洋洋得意的、盛气凌人的神色。


勃纳瑟拉实在忍无可忍了,把身子向着过道一倾,粗声粗气地吼了起来:


“我已经流过泪了,你们将来也会像我一样流泪的——你们的儿子害得我流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整得你们流泪!”


说着他用手绢擦眼泪。那两个年轻人又回头顺着过道往回走。像是要保护他们的父母。


被告辩护律师聚作一团,走在最后,催促他们的当事人快朝前走,并把那两个年轻人拦住。


一个又高又大的法警急急忙忙走过来,堵住了勃纳瑟拉站的那一排座位的出口。不过,这是不必要的。


亚美利哥·勃纳瑟拉来到美国这几年一直奉公守法。他也因此吃了点甜头。这时,他的头脑给怒火烧得直冒烟,他的头骨被想买一支枪把那两个年轻人干掉的幻想折腾得嘎嘎作响。尽管如此,他还是沉住气,对他那个仍然蒙在鼓里的老婆说:“人家把我们愚弄了。”


他说罢就打定了主意,也不惜一切代价了,“要出这口气,我们就得跪下求求考利昂老头子。”


在洛杉矶一家旅社的一套布置得金碧辉煌的房间里,约翰昵·方檀像一般当丈夫的人一样,喝得酪酊大醉,不能自理。他有气无力地靠在红色长沙发上,手里拿着苏格兰威士忌酒瓶,直接凑在嘴上就喝起来。现在是后半夜四点钟,他醉醺醺地胡思乱想,等他那个婆娘一回来就把她干掉。要是这会儿回来,她性命肯定难保。现在他想去看看前妻,问问自己的亲骨肉怎么样,但又觉得不是时候;想去看看他的朋友,可是因为他的事业现在急转直下,又感到难为情。想当年他要是后半夜四点钟去访问人家,人家会感到高兴,受宠若惊,但是现在他一去,人家就感到讨厌。过去,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约翰昵·方檀的突然来访,曾经使美国一些最吃香的女明星欣喜若狂。想到这些,他甚至忍不住要对自己嫣然一笑。


他正在对着酒瓶大喝的时候,听到自己的婆娘用钥匙开门,但他还是一个劲地喝,直到她走进屋子,站在他的眼前,他才放下酒瓶。在他看来,她还是那样,非常漂亮:天使般的脸面,深情的紫罗蓝色的眼睛,柔弱得有点娇嫩,但却美得达于极致的身段,在银幕上,她的美给强化了,神化了。全世界有亿万男人都爱上了玛葛特娅希彤的这张脸。而且,花钱就是为了在银幕上看看这张脸。


“你刚才究竟是到哪儿去了?”约翰昵·方檀问道。


“在外面闲逛嘛,”她答道。


她以为他醉得不省人事了,但她估计错了。他从矮桌那边扑过来,卡住她的喉咙。但是一挨近那张具有魔力的脸、那对可爱的紫罗蓝色的眼睛,他的怒气烟消云散了,他又心慈手软了。她看到他的拳头缩了回去,她又不识相地嬉皮笑脸地对着他。她怪声怪气他说:


“约翰昵,别往脸上打,我正参加拍一部影片。”


她哈哈大笑。他握起拳头,对准她的胸膛,咚咚地捶起来:她栽倒在地板上,他扑在她的身上。她在呼呼地喘气,他嗅到了她呼出来的香气。他又用拳头在她两只胳膊上,两条大腿的嫩肉上,到处乱捶。他那股劲头,就像他还是十来岁的时候在纽约的打闹场捶打那些小一“点的鼻涕邋遢的小子一样。打得痛,但不打落牙齿,也不打断鼻梁骨,总之不留下诸如此类破相的伤痕。


但是,他还是手下留情的,他下不了手啊。她朝他一个劲地格格地傻笑,她手脚伸展着躺在地板上,把花缎旗袍拉上来露出大腿。她傻笑一阵就挑逗他几句:


“快上来,约翰昵,你真正要的也就是这个嘛。”


约翰昵·方檀站了起来,他痛恨这个躺在地板上的女人,但她的美却是一种有魔力的盾牌。玛葛特把身子向那边一滚,用一种舞蹈演员所特有的弹力,一跃而起,面对他站着。她像顽童似的一面阴阳怪气地跳跳蹦蹦,一面哼哼卿卿地唱起来:


“约翰昵压根儿没有打伤我,约翰昵压根儿没有打伤我。”然后,她板起美丽的面孔,以稍带悲凉的神态念了起来:


“你这个可怜愚蠢的小杂种,像小流氓一样把我打得浑身疼痛。哼,约翰昵,你将来永远是一只想入非非的珍珠鸡,不会说话,光会咯咯咯地叫。你甚至谈情说爱也还像个小娃娃,你仍然以为凭你过去唱的那些歌子就可以把女人骗到手。”


她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又说:


“可怜的约翰昵。再见,约翰昵。”


她走进卧室,接着他听到了她用钥匙开锁的声音。


约翰昵呆坐,在地板上,双手捂住脸。一种病态的、自尊心受了损伤而又束手无策的绝望之感把他压垮了。早年在街头流浪养成了一种死不回头的倔强劲,他凭着这股劲在好莱坞你死我活的斗争***人头地。此刻,他还是凭着这股劲,振作精神抓起电话筒,叫一辆汽车送他到飞机场去。可以救他的也只有一个人。他要回纽约去。他要回头去找那个具有他所需要的力量和智慧、具有他仍然可以信赖得过的友情的唯一的人——他的教父考利昂。


面包师傅纳佐林像他做的意大利式大面包一样,胀乎乎的却布满了硬皮,现在身上仍然沾满着面粉,愁眉苦脸地望着自己的老伴,那个已经可以结婚了的女儿卡丝琳,和他烤面包的助手恩佐。恩佐早已换上了他那件袖子上有绿字臂章的战俘衣,他现在担心这个场面会拖得他来不及赶到总督岛去汇报。作为成千上万个意大利俘虏之一的他,每天宣誓才能获得假释,在美国经济部门工作。他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假释被撤销。因此,这会儿正在上演着的小喜剧,对他说来事关重大了。


纳佐林气势汹汹地问道:“你已经玷辱了我的家庭吧?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了,你知道美国就要把你这笨驴踢回你们那个西西里的到处是屎尿的村庄里去。我问问你是不是已经给了我女儿一个小包包,让她凭着那个来想念你?”


恩佐个儿很矮,却长得很结实,一只手按在胸口,像要流泪的样子,但话却说得有板有眼:


“老人家,我对童贞圣母发誓:我绝对没有辜负您的好意。我是怀着满腔敬意爱慕你女儿的,我是怀着满腔敬意向她求婚的。我明白我没有这样的权利,不过要是人家把我送回意大利的话,那我就再也无法回到美国来了,我就永远也不能够同卡丝琳结婚了。”


纳佐林的老伴斐洛宓娜则是开门见山。“别再这样愚蠢了,”她对自己胖乎乎的丈夫说。“你自己明白你应干些什么。把恩佐留在这儿,让他躲到咱们长岛的亲戚家去。”


卡丝琳在呜呜咽咽地哭着。她已经在发胖了,不怎么美了,而且上唇模模糊糊地生了一抹小胡子。她永远不可能找到像恩佐这样标致的丈夫了,永远不可能碰到另一个男人在隐蔽的地方怀着充满敬意的爱慕来触摸她的身子了。


“我要到意大利去安家落户,”她冲着她的父亲大叫大嚷起来。“你要是不把恩佐留在这儿,我就要跑。”


纳佐林机敏地朝她瞥了一眼,他这个女儿却是个“热情奔放的人”。他早就看到过她在恩佐从她后面挤过去,把热乎乎的面包从炉子里取出来往柜台上的篮子里装的时候,就把她的大屁股趁机在恩佐的前面撞呀擦呀。纳佐林又想到淫猥方面去了;要是不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个小流氓的热面包就会钻进她的炉子里去。必须想办法把恩佐留在美国并使他成为美国公民。能够安排这类事的只有一个人——教父,考利昂老头子。


上面说到的这些人,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都收到了镌版印制的请帖,要他们参加定于年8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举行的康斯坦脂娅·考利昂小姐的婚礼。新娘的父亲维托·考利昂老头子,虽然现在已经住进长岛的一座大厦,但仍然没有忘记他当年的老朋友和老邻居。招待宴会将在那座大厦举行,庆祝活动将持续一整天,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隆重的活动。


对日战争已经结束了,因此不再有那种担心自己的儿子要到军队里去打仗的烦恼了。人们还需要一个庆祝婚礼的机会来表现一下自己欢乐的心情。


因此,在那天早晨,考利昂老头子的朋友从纽约市内蜂拥而至,来给他道喜。他们都带着奶油色的纸袋,里面塞满了送给新娘的礼钱,装的都是现钞,而不是支票。每个纸袋里都装着一张卡片,上面注明了送礼者的身份和他对教父的一片心意。每分心意教父都当之无愧。


维托。考利昂老头子这人,对谁都有求必应。他不作空洞许诺,也不提出示弱的借口说什么世界上还有比他更强大的力量在束缚他的手脚。他是不是你的朋友,这也不是必要条件;你就是没有办法报答他,这甚至也无关紧要。但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你,你本人,宣布对他的友谊。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就不管求助者是多么贫穷或多么软弱,考利昂老头子也会把那个人的苦何放在心上。为了解除这个人的忧愁,他是不会有任何顾忌的。


他得到的报答呢?友谊,“老头子”这个尊敬的头衔,还有“教父”这个更加富于感情色彩的称呼,或者,单纯为了表示敬意,而绝对不是小利,还可以来些普普通通的礼物——自家酿的一加仑酒。或者,为了给他的圣诞节餐桌增添风雅而专门烤的一篮子意大利式加胡椒烤饼。双方心照不宣,这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示,表示你欠着他的债,而他也有权随时找你做点什么小事来抵偿这笔债。


现在,在这个大喜日子,他的女儿结婚的日子,维托·考利昂老头子站在长滩家中的门口招呼客人。全都是认识的人,全都是信得过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走了红运都是沾了老头子的光,在这个亲切的场合可以无拘无束地当面称呼他“教父”。即使在庆祝活动中负责招待的人也都是他的朋友。给客人看酒的人就是个老同事,他的礼物就是整个婚礼所用的酒和他自己纯熟的技术。招待员都是考利昂老头子的几个儿子的朋友。花园里野餐桌上的盛馔也都是老头子的老伴和她的朋友做的。一英亩大的花园到处张灯结彩,给装饰得花花绿绿,整个布置工作也全是由新娘的年轻朋友干的。


考利昂老头子接待每一个人——富人和穷人,有权有势的人和默默无闻的人——都一视同仁,都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他不怠慢任何人。这就是他的脾气。客人们七嘴八舌他说他穿着晚礼服看上去是如何如何有风度,一个没有经验的人看了,很可能就把老头子本人当作幸运的新郎。


他三个儿子中有两个陪着他在门口站着。老大,受洗礼时取名叫桑迪诺,但除了他父亲之外,大家都叫他桑儿。年长一点的意大利侨民见了他,总是不以为然地斜着眼;年轻一点的人见了他,总是表示钦佩。桑儿·考利昂,作为意大利裔第一代美国人来说,个儿算是很高的,差不多有六英尺高,加上他那一头浓密的卷发,看上去甚至还要高一些。他的脸是一张绘制粗糙的丘比特型的脸:容貌端正,但上下嘴唇都是弓形,厚敦敦的,左右之间微凹的下巴显得怪里怪气的,样子有点狎邪。他体格强壮得像头公牛:人所共知,他得天独厚,身体好极了,他那个注定该受折磨的妻子一提起入洞房就害怕,就像当年异教徒怕上拉肢刑架一样。人们在窃窃私语,说他原来年纪轻轻的就逛妓院,即使是变得最麻木的、什么也不怕的老妓女,也会望而生畏,要求付给双倍的价钱。


就在这次婚礼宴会上,有几个臀部宽大,嘴也宽大的年轻的娘儿们,都满怀信心地冷静地打量桑儿·考利昂。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她们只不过白费心机而已。桑儿·考利昂不顾自己的老婆和三个小孩在场,已经在对他妹妹的伴娘璐西·曼琪妮打主意了。这个年轻姑娘也完全心领神会,坐在花园里的餐桌旁,穿的是粉红色的长礼服,油光油光的黑发上戴着花冠。早在上个星期彩排的时候,她就向桑儿调情,在祭坛上捏他的手。一个姑娘只能做到这一步啊。


他对自己永远也不会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伟人这一点根本不在乎。桑儿·考利昂有的是力量,有的是勇气。然而,他却没有他父亲那种谦虚谨慎的作风;他的脾气急躁、鲁莽,导致他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错误的判断。对他父亲的事业来说,他是一位得力助手,但仍然有很多人不大相信他会成为继承人。


二儿子弗烈德里克,通常人们都叫他弗烈特,或弗烈杜,是个乖孩子,每个意大利人都求神拜佛,希望自己也能生一个这样的乖孩子,本分、忠诚,在他父亲跟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三十岁的人了还同父母住在一起。他个儿很矮,长得很结实,样子不漂亮,但也长着这家人同类型的丘比特的脑袋,上面覆着一头卷发,圆圆的脸庞,厚厚的、弓形的嘴唇。他性格倔强,现在仍然是他父亲的左右手,从来没有跟女人搞些见不得人的事,不让外人说闲话,不给他父亲难堪。尽管有这些优点,他却缺少那种作为领袖的人必不可少的魅力和感人的活力,因此他也没有继承父业的希望。


三儿子迈克尔·考利昂没有陪他父亲和两个哥哥站在一起,而是坐在花园里最僻静的角落的一张桌子旁边。即使他坐在那儿,想躲也还是躲不开,家里的亲戚朋友还是要献殷勤地恭维恭维他。


迈克尔·考利昂是老头子的么儿,是唯一拒不接受那位伟人教诲的孩子。他的脸型不同,不是他兄弟姐妹那样类型的浓眉大眼的丘比特式的脸,他那乌黑发亮的头发是平直的而不是卷曲的。他的皮肤像橄榄那样的淡褐色,若是一个姑娘有这样的皮肤,那简直可以说很漂亮。他娇嫩中显得清秀。老头子还真的一度担心他的么儿是否具有男性特征。等到迈克尔·考利昂长到十七岁,这种担心才烟消云散了。


现在,这个么儿坐在花园的角落,表明他甘愿同父亲与兄妹疏远,在他身旁坐着一个美国姑娘,这个姑娘大家早就听说过,但今天才第一次看到。当然,他以恰如其分的、彬彬有礼的风度,把她介绍给参加婚礼的每一个人,包括他家里的人。她给大家的印象也并不怎么样。她显得大瘦,大白皙;她的脸,以一个女人来说,显得过分狡诈、精明;她的举止,对一个处女来说,显得过分随便;她的名字,在他们听来,也显得洋里洋气;她名叫恺·亚当姆斯。如果她告诉他们说她的祖先是二百年前定居在美国,她的名字是个普普通通的名字,那他们就会耸耸肩。


每一个客人都看得出来,老头子对这个老三并不怎么放在心上。迈克尔在战前一度是他的宠儿,是明显地内定了的继承人,等到适当的时机就让他来主持家事。他具有他那个伟大的父亲所特有的于沉静中显示出来的力量和智慧,生来就有一种办起事来使人不得不折服的本领。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志愿加入了海军陆战队。他是违抗了他父亲的命令去参军的。


考利昂老头子对于压在他头上的政权颇有反感,因而不希望也不打算让自己的么儿子去为这个政权效劳、送死。医生早就贿赂好了,通过后门也私下作了种种安排。为了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出继漏,也花了很多钱,但是迈克尔已经是二十一岁的人了,要扭转他的任性也是无能为力的。他参军了,在太平洋打仗。他还当上了上尉,得了些奖章。1944年,他的照片登在《生活》杂志上,旁边还附了一段叙述他的战功的说明。有个朋友曾经把那份杂志拿给考利昂老头子看(他家里的人是不敢这样做的),老头子蔑视地哼了一声,说:


“他创造奇迹是在为旁人卖命。”


年初,当迈克尔·考利昂因负重伤而从前线退下来疗养的时候,他压根儿不知道那就是他父亲早作了安排才使他退役的。他在家只待了几个星期,然后,不同任何人商量就进了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镇的达特茅斯学院,这样他离开了父亲的家门。这次他回家,一来是为了参加妹妹的婚礼,二来是为了让家里人看看他未来的妻子,一个面容憔悴的微不足道的美国姑娘。


迈克尔·考利昂正在把参加婚礼的几个服装特别娇艳的客人的小趣闻讲给恺·亚当姆斯听,用这个办法逗她开心。而她呢,感到这里的人都洋里洋气而流露出来的惊奇神态也把他逗得开心了。还有,她对任何显得稀奇古怪的现象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也同样把他逗得入迷了。紧接着,她的注意力就给一小群聚集在装着酒的大木桶周围的人吸引住了。


原来这些人就是亚美利哥·勃纳瑟拉,烤面包师傅纳佐林,安多尼·寇普拉,路加·布拉西。她,凭着那敏锐的眼力,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四个人看上去是忧心忡忡的。迈克尔会意地笑了。


“对,他们有心事,”他说。“他们都在等着私下见我爸爸。他们有事要求他。”


真的,也很容易看出来,这四个人老是用目光跟随着老头子。


考利昂老头子站在那儿招呼客人的时候,来了辆黑色小鼷鹿牌轿车停在林荫道旁边。前排坐着的两个人从茄克衣袋里掏出记录本,毫不掩饰地公然把停在林荫道附近的汽车的牌照号码一一抄下来。桑儿回过头对他父亲说:


“那几个小子肯定是警察。”


考利昂老头子耸了耸肩:“这一条街并不是我私人的。他们要干什么,随他们的便。”


桑儿那浓眉大眼的丘比特型的脸庞一下给气得绯红:“那些下贱胚子狗杂种,起码的礼貌也不懂。”


他从门口走下台阶,越过林荫道,向着黑轿车停的地方走过去。他把自己愤怒的脸挨近司机的脸;司机呢,一点也不退缩,喀一下子打开皮夹子,把绿色身份证亮给他看。桑儿一声没吭,退了回来。他啐了一口唾沫,唾沫溅到了轿车的后门上,然后扬长而去。他希望司机跳下轿车来追他,但司机毫无动静。他一到台阶跟前,就对自己的父亲说:


“那些小子是联邦调查局的。他们把所有的牌照号码都记下来了。那些臭狗崽!”


考利昂老头子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最亲密、最知己的朋友早就得到通知:来参加婚礼时别坐自己的汽车。虽然他不赞成自己的儿子把愤怒愚蠢地表露了出来,但是动动肝火也有它的好处。它会使那几个不速之客确信:他们的突然到来,对方是没有料到的,没有防备的,因此,考利昂老头子本人并不生气,他早就学乖了。他懂得:社会上常常会有突如其来的侮辱,那是必须忍受的。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微不足道的人,如果他时刻留意的话,总会有机会向那些最不可一世的人报仇雪恨。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心平气和了。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老头子才从来不丧失那种他所有的朋友都叹服的谦虚谨慎的作风。


管它三七二十一,现在屋后的花园里,四人乐队开始吹打起来了。所有的客人都到齐了。考利昂老头子不再把那几个不速之客放在心上,领着两个儿子去参加婚礼宴会了。


巨大的花园里有上千名客人,有些在布满鲜花的木台子上跳舞,有些坐在长长的餐桌旁边,餐桌上高高地堆放着香喷喷的饭菜和装着家里酿的红葡萄酒的加仑酒壶。新娘康妮·考利昂穿得光彩夺目,同新郎、伴娘、女傧相以及招待员一道坐在一张特别加高了的餐桌旁。


这种洋溢着乡土气味的安排是古老的意大利遗风。虽然新娘康妮并不喜欢这一套,但因为她在选择丈夫方面已经惹她父亲生气了,所以她只好将就着同意来一个“珍珠鸡”式的婚礼。


新郎卡罗·瑞泽是个混血儿,父亲是西西里人,母亲是意大利北方人。由于接受遗传的原因,他生下来就是淡黄色的头发,蓝蓝的眼睛。他父母都住在内华达州,因为在法律方面出了一点问题他就离开了内华达州。在纽约,他认识了桑儿·考利昂,因而也就认识了他妹妹。当然,考利昂老头子派了几个可靠的朋友到内华达州去了解情况,他们回来汇报说,卡罗跟警方的纠葛是年轻人一时不慎玩枪引起的,不算严重,可以很容易地从档案中一笔勾销,可以让年轻人保持历史清白。他们还带回来了内华达州流行的法律方面投机倒把的详细情况,对这些情况老头子是大有兴趣的,而且一直在认真考虑。老头子的伟大,其中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每一件事情里都捞到了好处。


康妮·考利昂是个不十分漂亮的姑娘,身体瘦削,脾气有点神经质,可能将来也会变成骂街的泼妇,但是今天她穿上了雪白的新娘礼服,加上她那热情勃发的处女神态,样子变了,显得容光焕发,简直可以说很美丽。在木桌下面,她的手搭在新郎的肌肉发达的大腿上。她那丘比特型的嘴一撅,像是要给他送一个飞吻。


她把他想象成了美得不可思议的人。卡罗·瑞泽年轻的时候就在荒凉的旷野劳动——干的是重体力劳动。因此,前臂又大又粗,他的双肩把晚礼服撑得鼓胀鼓胀的。他沉浸在他新娘的敬慕的目光里,他给她斟满了一杯葡萄酒,对她煞费苦心地百般殷勤,好像他俩都是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他的眼睛老是闪呀闪地盯着新娘右肩上挎着的巨大丝绒包,钱包现在给塞得满满的,里面究竟塞了多少钱?一万?两万?卡罗·瑞泽笑了,这才只是开始啊,通过结婚他总算高攀到高贵人家了。


在客人中有个衣冠楚楚的小青年,脑袋像白鼬的脑袋,油光油光,也在端详那个丝绒钱袋。鲍里·嘎吐纯粹出于习惯,心里在盘算着他怎样才能倏地一下把那个胀鼓鼓的钱包抢到手。这个念头也使他感到好笑。但是,他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就像小孩子梦想着用汽枪打坦克一样。他瞅着他的上司彼得·克莱门扎。这个胖胖的中年人正在木板舞场上同年轻姑娘们跳着粗俗而活泼的塔兰图拉舞。克莱门扎,个子高极了,块头也大极了,跳得那样熟练、纵情,他那硬邦邦的大肚子放肆地碰着年轻而矮小的女人的胸脯,惹得所有的客人都向他喝起彩来。年长一些的女人牢牢地抓着他的胳膊,想在下一轮当他的舞伴。年轻一些的男子虔恭地让开舞场,在一旁按着曼陀林琴的狂弹乱奏的节拍一个劲儿地拍手。最后当克莱门扎累得瘫倒在椅子上的时候,鲍里·嘎吐给他递过来一杯冰冻红葡萄酒,还掏出他自己的手绢擦擦他上司的朱庇特型的汗流不止的额头。克莱门扎大口大口地喝着葡萄酒的时候,不时地像鲸鱼一样噗噗地在吹气。他对鲍里连一声谢也不说,就直截了当他说:


“当个舞蹈裁判,怕什么,好好负起责任来,到附近去串一串,看有什么问题没有。”


于是,鲍里一溜烟儿地钻进人群里去了。


乐队停下来休息,有个叫尼诺·华伦提的年轻人抓起一个破旧的曼陀林琴,左脚踏在椅子上,放声唱起粗俗的西西里情歌来。尼诺·华伦提的脸很清秀,不过因经常喝酒而显得有点发胀;而现在他又有点醉意了,他的舌头在抚弄着猥亵的抒情歌词,他的眼睛在不停地转动着。娘儿们在欢天喜地地尖声怪叫;男子汉在随着这位歌唱家把每一节歌词的最末一个词高声大喊一下。


考利昂老头子在这类事情上是人所共知的,刻板而死硬,虽然他那个身强体壮的老伴跟大伙儿一道兴高采烈地尖声怪叫,他却悄悄躲进屋子里去了。桑儿·考利昂看到这种情况就向新娘的餐桌走去,坐在年轻的伴娘璐西·曼琪妮的身边。他俩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坐在一起。他老婆还在厨房里给结婚蛋糕进行最后加工。桑儿把嘴凑近这个年轻姑娘的耳朵悄悄他说了几句什么,她就站起来走开了。桑儿过了一会,漫不经心地跟在她后面,当他从人群中向前挤的时候,他老是走走停停地同客人谈话。


所有的眼睛都在望着他俩离去的身影。伴娘经过三年学院生活已经彻底美国化了,是一个已经有了“名声”的成熟的姑娘。在整个结婚彩排过程中,她一直以逗趣、开玩笑的方式同桑儿考利昂调情。她觉得这是允许的,因为他是最好的人,而且还是她彩排的对象。璐西·曼琪妮现在把自己粉红色的衣服提高地面,走进屋子里去了,以装出来的天真的神态笑着,用轻快的步子跑上楼梯,进了洗澡间。她在那里等了一会儿,当她出来的时候,桑儿在上面楼梯口向她招手,要她上去。


在考利昂老头子的“办公室”(一间地板稍稍加高了的靠屋角的房间)里面,汤马斯·黑根隔着窗子注视着花园里的婚礼宴会。他身子后面左右两侧的墙角,堆放着法律书籍。黑根是老头子的律师和代理参谋,也就是法律顾问,他以这个身份在这个家庭中处于仅次于老头子的关键地位。他同老头子就在这问房子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难题。因此,当他看到教父离开了热闹的场面而走进这栋房子的时候,他就明白,不管什么婚礼不婚礼,今天一定有些小事必须办理。老头子正是要来找他的。接着,黑根就看到桑儿·考利昂凑到璐西·曼琪妮耳朵前给她说悄悄话。还看到他尾随着她走进这幢房子的这出小喜剧。黑根挤眉弄眼地作了个怪相,心里在嘀咕,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头子来制止这类鬼事情。他走到桌子跟前,拿起一份手写的名单,上面的人都已经得到允许可以私下见考利昂老头子的。老头子走进房间以后,黑根就把那份名单递给了他。考利昂老头子看后点点头,说:


“把勃纳瑟拉排到末尾。”


黑根从法国式的门走了出去,径直向外面的花园走去,来到了聚集在酒桶周围的央求者的跟前。他指了指胖乎乎的面包师傅纳佐林。


考利昂老头子用拥抱表示对面包师傅的欢迎。他俩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在一起玩耍,后来又是好朋友,一块儿长大。每年复活节都有刚刚烘好的块状新鲜乳酪,还有精粉馅饼,按时送到考利昂老头子家里。在圣诞节,在这家人不论谁的生日,纳佐林一家就以鲜嫩的奶油糕点来表示敬意。这几年,纳佐林不管自己赚多赚少,总是高高兴兴地向老头子的面包业协会按期交纳会费。除了在战时曾希望有机会在黑市买到物价管理局发的糖票之外,他从来不要求得到任何报酬。现在这位面包师傅应当作为莫逆之交提提自己的要求了;而考利昂老头子也满心喜悦地盼望着有机会来满足他的要求。


他递给面包师傅一根“高贵牌”雪前烟,一杯“振奋牌”果子露,还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鼓励他说下去,这就是老头子的人情味的一种表示。他从自己辛酸的经历中体会到:大家同样是人,要一个人央求另一个人办一件事,这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面包师傅把他女儿同恩佐的事讲了一遍:一个出生于西西里的很好的意大利小伙子给美军俘虏过来了,作为战俘送到了美国,假释出来后帮助他工作,诚实的恩佐和他那个卡丝琳产生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但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个可怜的小伙子就要被遣返回到意大利去,这样的话,纳佐林的女儿肯定要伤心得活不下去。只有教父考利昂才有能力帮助这一对苦恼的年轻人。他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老头子陪着纳佐林在房子里踱来踱去,他的手搭在面包师傅的肩上,并把头点呀点的,表示理解,同时也用以鼓励面包师傅。当面包师傅讲完了之后,考利昂老头子对他笑笑,说:


“好伙计,打消你的一切忧虑。”


他非常认真地考虑下一步该干些什么:必须向代表本区的国会议员请愿。议员可以提出一项特别法案,允许恩佐改为美国公民。这个法案保险会在国会通过。考利昂老头子还解释说,这就得花钱,目前流行的价格是两千美元。他,考利昂老头子,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并答应付这笔钱就可以了。他的朋友会同意吗?


面包师傅使劲地点点头,他原来没有想到,要求办这样大的事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国会的一项特别法案是不会来得很便宜的。纳佐林简直感激得热泪盈眶。考利昂老头子陪他走到门口,一再请他放心,会有个精干的人到面包房来安排一切细节和完成一切必要的文件。面包师傅把他拥抱了一下,然后就消失在花园里了。


黑根对老头子笑了笑:


“这对纳佐林来说,真是一笔有利可图的投资。一个女婿,面包房里的一个便宜的终身助手,这一切只花两千美元。”他停了一会儿又问:“我该把这个任务拜托给谁?”


考利昂老头子皱着眉头在寻思:


“不要找我们自己的人,不妨拜托给邻区的那个犹大人,把通讯地址改变改变。我想,如今战争已经过去了,这类问题可能很多。我们应在华盛顿额外安排一些人来处理这类问题,并设法不要让价格上涨。”黑根在便笺簿里记了一笔:“不找议员娄提库。可试试斐歇尔。”


黑根领进来的下一个人,他的问题非常简单。他的名字叫安多尼寇普拉。他是考利昂老头子年轻时在火车站调车场一道工作过的老同事的儿子。寇普拉需要五百美元开一家意大利式烘馅饼店,安装设备和特制炉灶需要一笔押金。不知道什么缘故,也没有去深究,可就是得不到贷款。老头子把手伸进自己的衣服口袋,随手掏出了一卷支票,钱数还差一点点。


他挤眉弄眼地做了个鬼脸,然后对汤姆·黑根说:


“借给我一百美元,我星期一到银行取回来后还你。”


央求者一再声明说四百元就绰绰有余了,但是考利昂老头子却拍拍他的肩膀,抱歉他说:


“这,这花钱的婚礼把我一下子也弄得手头拮据了。”


他把黑根递过来的钱接住,然后连同他原来的那卷支票一道交给了安多尼·寇普拉。


黑根一言不发,只是赞赏地注视着。老头子经常开导说: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么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像老头子这样的大人物竟去借别人的钱来转借给像他这样的小人物,这简直使安多尼·寇普拉感到自己的身价是被过分抬高了。这倒不是因为寇普拉不知道老头子是个百万富翁,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有几个百万富翁为了一个穷朋友甘愿让自己忍受哪怕一小点不方便?


老头子抬起头,像是在问什么的样子。黑根说:“有个人叫路加·布拉西,他没排在名单上,但是也想见见你。他认为公开谈是不可以的,反正他要求当面向你表示祝贺。”


老头子第一次显出了愉快的神色。他的答复拐弯抹角。他反问道:“这,有必要吗?”


黑根耸耸肩:“你比我更了解他嘛。不过,他对你请他来参加婚礼,心里非常感激,他原来没有料到。我想,他是来向你表示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