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妈妈是港湾、是依靠、是最后的壁垒;却发现,她也曾是别人的孩子,也渴求关爱和宠溺。我以为爸爸是头顶的天,是身后的树,能永远用最有力的手臂给我支撑;却发现他也会变老,老得需要我去呵护和照顾……妈妈也会想妈妈,爸爸也会变老,再坚强的人也会脆弱无助,我们要抓紧时间爱他们。--
《周书》,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7&;581)的纪传体史书。 《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令狐德棻(583~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在唐初颇有文名,多次参加官书的编写。武德五年(6),任秘书丞,向唐高祖李渊提出:梁陈和北齐还有记载保存,而由于隋末战乱,周隋文献多有遗缺。现在耳目所及,还能得到可以凭信的史料。唐因隋继承北周历数,唐朝祖先建立功业都在周时。因此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齐、周、隋五朝之史。高祖采纳其意见,并给每一史都委派了主持人。时过数年,修史事业未能成就。贞观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又下令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周史由令狐德棻和秘书郎岑文本负责,德棻又推荐殿中侍御史崔仁师协助。贞观十年成书。北周诏令文书多仿先秦文体,《周书》如实照录。但书中叙事纪言,也往往过于文雅,华而失实,不能恰当反映北周当时风气,因而《周书》在《史通》中多处受到刘知几的批评。 祖父令狐整为北周大将军,父亲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仪同大将军。唐高祖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迁起居舍人、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太常卿、弘文馆、崇贤馆学士等职。
东周渐衰,西秦崛起,战国七雄,攻战杀伐,秦王赢政凭借祖宗基业,集聚关中百万壮士,恫吓诱骗,蚕食鲸吞,将那六国一一翦灭,把九州版图据为已有。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各取一字,合成一词,自称为皇帝。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秦朝自赢政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成一卷。而且虽名为一朝,实则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则秦朝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故列于汉前,简述事迹。前汉二百多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劈幸,有阉宦、有权奸、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或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始终,亦无不可也。本编旁采博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
由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编著的《盛典——诺奖之行》,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 19日在海口书博会首发,共16万字,是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作品。在书中,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此外,莫言还用俏皮调侃的语言,谈到获奖后所受争议,让人领略到莫言先生盛名之下,风吹不动、谦和沉稳的大家风范。 《盛典——诺奖之行》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编着出版的作品,该书全面展示了莫言在瑞典出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的趣味点滴,按时间顺序真实记录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期间的演讲、采访、感想,收录莫言日记13篇,演讲实录7篇,、 我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莫言坦言,诺奖公布后,刚开始他确实有点不适应,对于网络上很多对他的议论和批评,他也曾感到很生气,很多人在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着另一个莫言。所以我是跟大家一起来围观大家对莫言的批评与表扬。莫言说,他是一个生怕让别人不高兴的人,生怕因为个性和风骨而让朋友为难。之所以要编著这本《诺奖之行》,莫言解释,是因为围绕着他去瑞典领奖这件事,很多人写了文章编了书,有的人道听途说,有的人望风捕影,有的人虽有忠实报道之心,但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难免出现许多与事实相去甚远的信息,为了恢复事实真相,也为了让关心这件事的读者朋友了解这件事的全部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我的一些零星感受与随机所想,就编写了这本书。 莫言在书中写道,自从他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的网络上疯传着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有张艺谋、姜文、莫言和巩俐。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莫言做了详细解读,这张照片是25年前在我的故乡山东高密我们家的院子里照的。当时我们四个人都很年轻。张艺谋最大,也不过34、35岁,而巩俐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只有、23岁。我想,25年过去了,我们已经变老了,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名。现在我们都有名了,但可惜我们老了。如今再看这张照片,莫言感慨,如果让我抛弃所得的所有的奖项和荣誉回到当时的青春岁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去。 谈到在瑞典学院发表讲故事的人演讲前发生的曲折,莫言说,早晨刚起床,即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有人将到大学闹场。这几位著名的人物,从宣布我获奖后,即咬牙切齿地发表了很多我懒得评价的言论,制造了很多我不屑辩驳的谣言。此时,朋友们劝莫言干脆取消这次活动,但莫言坚决反对。事实证明,演讲后,肯定的声音大量出现,那些把诺奖政治化、把莫言妖魔化的批评,开始受到质疑。对此,莫言坚定地表示,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相信文学的力量。 莫言表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A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 高诱在序中指出此书的思想内容:“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序》)。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作为长子,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针对初登基帝位的汉武帝刘彻,反对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刘文典写有《淮南鸿烈集解》。 刘安(公元前179前1),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该书包罗万象,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司马迁: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 司马光:淮南王安,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
《贤愚经》又名《贤愚因缘经》是释迦牟尼佛着重宣说业因果、前后世流转过程,以及佛陀如何从一个凡夫最初发起慈善心,后发起菩提心,中间难行能行菩萨伟大的行为,最终成就至尊至贵的遍知佛果。对每位佛教徒来说,无论想修学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还是佛乘,此经无疑是一部最重要的经典,是我们一生修学佛法最好的导师。对于一般的读者,也可通过阅读这部经,了解三千年以前印度的社会、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以及人类非常久远以前发生的故事。对研究生命科学,创建和协社会都有所助益。 本经除汉文译本外,还有藏文、蒙古文、德文、英文译本。这部经的汉文本由北魏时的慧觉等几位僧人集体编译而成。因为翻译的时间较早,有些佛教用语并不通用,加上文字很略,有些词句又晦涩难懂。历代高僧大德虽然非常重视这部经,但并没能广泛流通弘扬。后来将汉文《贤愚经》六十九品中的五十一品转译为藏文,在藏地得到广泛地弘扬,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影响久远,上至活佛、格西、堪布,下至一般信众,无不认真学修这部经典。
《诸葛亮兵法》便是古代兵法著述中的精品之一。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姜太公兵法》、《鬼谷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法名著齐名,并列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兵法著作之珍品。 T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